1、单元综合提升单元综合提升 专题一 近现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基本历程 时间 推动因素 主要表现 世界市场雏 形出现 15、16 世纪之交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 生、发展;新航路开 辟和殖民扩张 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 世界市场初 步形成 18 世纪中后期至 19 世纪中后期 工业革命;商品输出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世界市场最 终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 本输出和商品输出 经济一体化, 整体世界形成 世界市场陷 入困境 一战至二战结束 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 危机 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战后资本主 义世界经济 体系形成 二战后至20世纪90 年代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 世界大战
2、的教训;第 三次科技革命 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货币 体系)、关贸总协定(世界贸 易体系)建立 经济全球化 趋势加强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科技革命;两极格局 结束;跨国公司;市 场经济体制广泛建立 区域性经济组织建立; 跨国 公司国际贸易大增 专题二 从全球化视角审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联系 时期 与全球化关系 全球化阶段 原因 明至清末期 (17 世纪至 1840 年) 闭关锁国,独立 于世界市场之外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 场雏形出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世 界市场初步形成 明清时期推行“海禁” 和“闭关锁国”政策 近代(1840 1949 年) 被迫卷入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 第二次工业革命世 界市场
3、最终形成 中国的国门被西方列强 打开, 中国成为其原料产 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建国以后 (19491978年) 被孤立、被封锁 制度化、体系化 新中国成立后受到西方 国家的敌视, 中国推行高 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 (1978 年至今) 对外开放、积极 参与 迅速发展、实质突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专题三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西方列强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封闭的大门,使中国开始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出现。 (2)客观上瓦解了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
4、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冲击着中国封建 思想文化,诱导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洋务企业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3)思想上推动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在经济上,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资本输 出;在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加紧侵略中国边疆及邻国,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 3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敌视、封锁,加上当
5、时国内政治经济上的 “左”倾错误的干扰, 致使中国一度与世界科技潮流失之交臂, 影响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 综合国力的全面提高。 (2)与前两次不同的是,在当时极端困难的国内国际背景下,中国科学家在原子能、航天技 术、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取得了与世界同步的重大科技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打开 国门,积极引进吸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与管理方法,重新追赶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已形成 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例题 (2016 课标全国,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 15001850 年 18501945 年 19452000 年 主要移
6、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 1850 年,黑奴约 为 1 500 万, 为白人 移民的 45 倍 18461924 年欧洲 移出 4 800 万, 18341941 年亚洲 移出 1 2003 700 万 1960 年迁移人口为 325万, 1974年为947.5 万,19851990 年年 增长率为 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 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 15671840 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 量有所增加,18011850 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 32 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
7、数为 1 500 万 人左右,其中 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 年,华侨投资国 内企业有 25 510 家,投资总额约 63 271 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 70 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 2008 年,移民人数达 1 000 万以上,主要集中于 发达国家。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从人口迁移的数量、范围、自愿移民的目的地等角度回答。 试答: _ _ _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6 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 因,
8、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1特点一问首先要明确时空定位:“16 世纪以来”,再把材料信息划分为三个阶段并明确 答题角度:“大致从 15671840 年投资总额约 63 271 万元”(起步、方向),“新中国 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停止),“70 年代以后集中于发达国家”(新发展、 方向)。 2原因先要总结出特点,再根据总结的特点逐个要点分析,分析时要从时代背景下的“国 际、国内”两方面着手。 3 贡献一问要先确定时空: “中国近代史上, ”也就是无须拓展现代史的内容。 经济贡献(材 料信息:“近代中国海外移民 90%移往东南亚投资国内”)、政治贡献(辛亥革命、抗日 战争)
9、。 试答: _ _ 答案 (1)趋势: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 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 (2)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 段时间内基本停止;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 主要原因: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 贡献: 引入技术和资金, 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 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 规律总结 1趋势即变化,先要准确读取表格所给的信息,再归纳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容易读错的 信息:如第三个阶段“人口迁移数量”中是每年 325 万,而不是总共 325 万。概括即语言精 练,逻辑关系清晰,体现变化,不概括答案:如从欧洲、非洲迁往欧洲、亚洲。 2特点一问要从宏观上把材料信息分成三部分:近代史、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答案 易错在:把材料信息细碎化,且没有与材料一比较。原因一问失分点在没有结合特点一问, 且没有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分析。 3贡献一问,答案失分点:没有界限在“中国近代史”;没有与教材紧密结合。 4根据分值判定答题要点数量:趋势 8 分约 4 个要点;特点、原因、贡献 17 分大约每小问 6 分,每小问约 3 个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