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 33 讲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背景 (1)政治前提:18 世纪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稳定。 (2)经济条件 资本 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市场 广阔的海外市场提供动力 劳动力 圈地运动提供劳动力 技术 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3)直接动力:市场的需求急剧扩大,推动生产技术革命。 教材补缺 圈地运动 1415 世纪,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的份地 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 占的土地圈占起来
2、,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2过程 开始标志 18 世纪 60 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新阶段 1785 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完成 1840 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 完成工业革命。不久,法国和美国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完成 3.影响 (1)经济上 生产力 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 生产组织 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经济结构 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2)社会上 城乡结构 工业城市形成,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阶级关系 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
3、级 社会变革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3)思想文化上: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工业革命后产 生三大思潮: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三大潮流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了现代民主政治 的发展。 (4)消极影响 无产阶级遭受日益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造成阶级矛盾尖锐。 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 于西方。 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加强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掠夺,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威胁了 人类的生存环境。 生产不足被生产的相对过剩取代,工业革命后,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成为规律,随
4、着生产力 的发展,其破坏力越来越大,成为新的经济问题。 工业革命制造的强大生产力也造就了强大的军工企业,再加上世界市场的形成,战争的破 坏力更加巨大,两次世界大战都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使人类更加珍爱和平。 图示明史 工业革命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前提和条件 政治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 经济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理论基础 自然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2.成就 (1)电的广泛使用 1866 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 19 世纪 70 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5、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3)化学工业发展令人瞩目。 (4)科学技术推动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3影响 (1)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工业部门:诞生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新兴工业。 (3)生产结构: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4)生产组织:一些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垄断组织。 (5)世界体系: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图示明史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1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条件 市场 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 交通
6、 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表现 19 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影响 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了世界面貌 2.世界市场的发展 (1)原因 物质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 交通通讯: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出现,加强了各地联系。 (2)表现 政治上: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亚非拉地区基本上沦 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经济上:世界贸易额增长三倍左右;非工业国家与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3)影响 建立起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
7、主义世界体系。 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 归纳总结 世界市场的形成 考点一 改变世界的力量两次工业革命 1手工作坊 是封建社会城市中的手工业生产的基本单位。手工作坊主拥有私有的生产资料,分散经营, 以本人的手工劳动为主要的生活来源,一般不雇佣工人,只有做辅助性工作的帮工和学徒。 帮工、学徒没有工资,仅有维持生计的微薄报酬,因此,作坊主与帮工、学徒之间不存在资 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2手工工场 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早期阶段,劳动社会化的一种基本形式,它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 芽的产生。工场手工业是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它是手工 业生产
8、向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过渡的准备阶段。手工工场和手工作坊相比,不仅表现在生产 规模、技术分工上的进步,关键是手工工场已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这是与手工 作坊的本质区别。 3工厂 在世界近代史中泛指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 即使用机械化劳动代替手工劳动的资本主义工业。 工厂和手工工场相比,虽然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但它采用了机械化大生产,大 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针对练 1 (2018 郑州二模)英国某学者指出:“工厂制度是机械化的必然结果。一套由若干 相依成分所组成的、带有一个总动力的设备,只能安设在一个地方,而它的运转是由一批受 过训练的人员操纵的
9、。这个地方就是工厂,工厂是不允许有别的定义的。”这种制度的确立 ( ) A使劳动力开始集中生产 B开创了精细生产分工的模式 C推动了机器生产的普及 D开启了流水线标准化的生产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 工厂制度是机械化的必然结果, 在工厂里, “一批受过训练的人员” 操纵着总动力设备,这说明工厂制度的确立推动了机器生产的普及,故选 C 项。早在工场手 工业时期,劳动力已经开始集中生产,且分工精细,故 A、B 两项错误;流水线标准化生产 始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而工厂制度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故 D 项错误。 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生产方式: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10、 技术来源: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开始部门:首先发生在轻纺部门。 范围:首先发生在英国,后缓慢扩展到其他国家。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 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能源工业。 几乎同时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 在一些国家形成两次工业革命的交叉。例如:德国和日本。 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飞机制造业、电讯业等。 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唯物史观辩证看待工业革命的双重影响 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工业革命在推动全球化进程,带动政 治上法制化和民主化
11、,经济上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和社会生活文明化的同 时, 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如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问题(包括童工问题); 城市化问题(如 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 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 考点二 工业文明拓展的桥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1世界市场 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以商品流通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活动的总和。它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 与国际分工的拓展而形成;建立在西方列强野蛮扩张与殖民掠夺基础之上。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组成部分,既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市场,也包括资
12、本主义国家控制 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市场。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表现 (1)市场的空间范围日益扩大。市场范围经历了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区域贸易到世界贸易 的发展过程。 (2)市场的联系方式更加快捷。交通运输方式经历了马、帆船运载到汽船、火车、汽车、飞机 运载的过程,商品信息传递经历了人员传递到通过电报、电话以及网络传递的方式,商品运 输的速度和运载量迅速扩大。 (3)市场的商品种类迅速增加。经历了由农牧业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交换,到工业产品与原料 的交换,再到资金、劳动力与商业服务的交换的过程。 (4)市场组织、维护机制不断完善。通过建立银行、交易所,成立政府特许公司、垄断公司等 工业公司和商
13、业公司,保障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顺畅。 (5)贸易中心的不断变化。 古代以区域贸易为主, 没有世界性的贸易中心; 14001700 年, 西、 葡、荷兰一度成为大西洋贸易的中心;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后来美国取而 代之。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扩 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 发展,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从道德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剥削的 产物,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14、(3)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 播,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针对练 2 (2018 江西百校联考)下表反映了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 (单位:%)。表中信息表明( ) 1699 1701 年 1772 1774 年 1804 1806 年 1834 1836 年 1854 1856 年 欧洲 83.6 45.0 37.3 36.3 28.9 美国、加拿大和西印度 13.3 46.9 46.4 34.7 28.1 非洲、近东、亚洲、澳洲 和拉美 3.1 8.1 16.3 29.0 4
15、3.0 A.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B亚非拉地区经济水平大大提高 C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 D英国在欧洲的产品销售额下降 答案 C 解析 从表格信息看,英国对亚非拉地区的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不断增长,这说明英国对这 些地区的经济侵略逐渐加深,反映出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故选 C 项。 材料一 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银行业在英国发展得更早、 更有效,为个人企业和社团企业提供了共同基金。企业家中的人才令人印象深刻地集中 在英国。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从非国教徒如从事制铁业的达比全家、经营棉纺织厂和参与政 治活动的布赖特父子以及投身于科学的道耳顿等人所作出的卓
16、越贡献中得到说明。摆脱常规 和对个人责任的强调使在非国教徒中间产生很大一部分实验者和发明者,而他们的节俭使他 们把利润再投资于实业。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 力。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使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 必不可少的职责它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到 1700 年英国的制度框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严格适宜的环境它发展了一套包 含在习惯法中的有效的所有权。除排除了要素和产品市场上资源配置的障碍外,英国已开始 利用专利法来保护知识的私有权。现在舞台已经为产业革命布置就绪。 道格拉斯 诺思西方世界的兴
17、起 要求:依据材料,概括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的主要因素。 信息:_ _ _ 答案 (1)英国商业贸易和金融业发达,为工业革命提供更多资金。 (2)英国企业人才汇聚。 (3)英国企业的技术积累和清教徒节俭及投资思想的影响。 (4)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与粮食。 (5)体现英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和法制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政治环境。 材料 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 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 道。据帕特里克 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观点 思考方向 历史结论 角度 1 近代欧洲经济崛
18、起的动因 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 展,从而拉大了东西方之间的差距 角度 2 “欧洲中心论”的片面性 角度 3 全球视角看待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答案 角度 2:帕特里克 奥布莱恩站在欧洲的立场上,过分强调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中 心地位,无视亚非拉等地区对世界发展作出的贡献,其观点具有片面性。 角度 3: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 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材料 近代英国贸易政策变化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651 年 克伦威尔颁布保护英国本土航海垄断贸易的航海条例 ,此后 不断修改完善,为此还引
19、发了与海上强国荷兰的战争 1690、 1693 年 征收进口商品附加税,开启了关税壁垒不断增高的进程,多数进 口商品关税从 5%增加到 20%25% 1815 年 英国议会颁行“谷物法”,严格限制外国谷物进口 1839 年 在伦敦成立了全国性的反谷物法同盟 1841 年 英国保守党领导人皮尔出任首相,取消和降低了 1 000 多种商品 的进口税,全部废除了出口税,自由贸易占据上风 1846 年 废除谷物法 ,放弃贸易保护主义,公开宣布“所有民族之间 的贸易必须享受完全的自由” 1849 年 废除航海条例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全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 1852 年 国会以 468 票对 53 票正式
20、通过并确立了自由贸易原则 据钱乘旦等英国通史 发现问题:近代英国贸易政策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转变。 思考:根据材料指出近代英国贸易政策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 原因。 试答:_ _ _ 答案 变化:从保护性的重商主义政策发展为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原因:贸易保护政策阻碍了商品流通,不利于工业的发展;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急需发展对外贸易以扩大市场;1832 年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逐步掌权,开展了一系 列废除重商主义政策的斗争;亚当 斯密等经济学家倡导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和推动。 全国卷考题统计 年份 考题 2018 年 卷,34 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条件
21、2017 年 卷,33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居民收入变化 2016 年 卷,33 第一次工业革命 卷,33 第一次工业革命 2015 年 卷,32 世界市场的发展 卷,41 科技与生产力诸要素之间关系的“公式” 科技创新 卷,33 第二次工业革命 2014 年 卷,33 英国工业革命 1(2018 课标全国,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 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 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 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
22、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答案 B 解析 B 对:材料中对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的认识,从强调经济条件,到后来强调制度 因素,再到强调自然条件,体现了随着研究视角的不断拓展,认识逐渐趋于全面。A 错:材 料中的几种观点都有合理性。C 错:材料中的经济条件、制度因素等都是相对于欧洲其他国 家而言的。D 错:后期学者研究与传统观点只是研究视角不同,无法判断哪一种观点更可信。 命题规律 当前的高考题很少再考“根本原因”“首要条件”,注重于对历史事件宏观全 面的考查,从研究者不同的视角进行考查。 2(2017 课标全国,33)下表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
23、表 年份 约 1770 约 17901793 约 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 年为 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综合上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答案 D 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信息可知“国民总收入”增长幅度大, 工人实际工资增长幅度相对较小, 这说明社会贫富差距扩大,故 D 项正确。题干表格中“国民总收入”两次增加,而
24、工人的实 际工资只有一次增加,故不能得出“同步增长”的结论,A 项错误;工业革命期间,经济快 速发展更多依赖于机器生产的采用、工厂的推广、海外市场的扩大等而不是廉价的劳动力, 故 B 项错误;根据题干表格,工人实际工资有较大增长,C 项错误。 技巧点拨 对于表格,学会从整体上进行比较。本题中的表格实际上由两个表格合成,这 两个表放在一起,肯定是让考生进行对比,通过比较英国国民总收入和英国工人实际收入的 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3 (2016 课标全国, 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 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 1831 1841 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 14.6 上升到 2
25、7.2,利物浦由 21 上升到 34.8。导 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答案 A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1816 年”,特别是在“18311841 年”,人口死亡率上升。结合所 学可知,这与英国工业革命后城市环境的恶化有关,故 A 项正确;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 命的成果,故 B 项错误;“人口膨胀食物短缺”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 C 项错误;结合所学 史实可知,19 世纪医疗技术水平应该高于 18 世纪,故 D 项错误。 4(2016 课标全国,33)19 世纪 60 年代,总长超过 3 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
26、多种轨距。南部 铁路轨距以 5 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 4.9 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 6 英尺、5.6 英尺的 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答案 A 解析 19 世纪 60 年代美国各地铁轨有很大差异反映出美国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各地 铁路轨距不统一,说明铁路部门不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故 B 项错误。 C 项没有材料依托, D 项不符合史实。 5(2015 课标全国,33)下表为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1896190
27、0 1913 比例 78% 74% 72% 由上表可以推知,19 世纪 70 年代到 20 世纪初( )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答案 B 解析 19 世纪 70 年代到 20 世纪初,欧美大多数国家正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进 一步发展,故 A 项错误。这一时期,以英、美、德、法为代表的欧美国家生产力持续快速发 展,但其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却不断降低,这说明世界其他国家的工业 化也在不断发展,故选 B 项。 6(2014 课标全国,33)有人描述 19 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
28、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 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 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 )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答案 A 解析 19 世纪初,英国已开始工业革命,妇女和女孩们从繁重的手工纺车的辛苦劳动中解放 出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手织机也多半被闲置,材料只说明纺车被弃置,不能得出妇 女被解放的结论,故 A 项正确,B 项不正确。材料也未体现 C 项。D 项表述过于绝对,且不 符合史实。 1(2018 湖北武昌区 5 月调研,33)圈地运动在 18 世纪达到高潮,英
29、国农村土地高度集中, 同时造成农村人烟稀少、村舍为墟,人口大量流失。1801 年英格兰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见下 表,这一情况说明( ) 类别 未圈地地区 圈地地区 小麦 大麦 燕麦 小麦 大麦 燕麦 单位面积产量: 蒲式耳/英亩 18.5 25.9 33.3 22.8 31.8 36.8 A.英国社会底层人民生活条件已大为改善 B圈地运动导致了英国种植业的全面衰退 C工业革命推动英国资本主义大农业发展 D更多富余农产品为工业化提供坚实基础 答案 D 解析 题干中“土地高度集中,同时造成农村人烟稀少、村舍为墟,人口大量流失”及表格 中反映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结合当时正进行工业革命,故 D 项正
30、确。 2 18 世纪中叶以前, 英国人口增长速度缓慢。 18 世纪 40 年代以后, 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 尤其是 18111821 年的 10 年间,英国人口增长了 18%,人口年增长率达到 1.8%,这种前所 未有的人口增长速度被称为英国“人口革命”。当时英国“人口革命”的出现( ) A体现了工业革命的发展成果 B主要得益于海外的殖民扩张 C增加了“福利国家”的负担 D引起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变化 答案 A 解析 “18 世纪 40 年代以后,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尤其是 18111821 年的 10 年间, 英国人口增长了 18%,人口年增长率达到 1.8%”,这种现象发生在工业革命期间,
31、体现了工 业革命的发展成就,故 A 项正确。 3(2018 衡水金卷模拟压轴卷,33)随着欧洲大陆国家开始工业化,其国内的工业生产替代了 进口,英国出口的商品在欧洲大陆的市场份额日益下降。到 1913 年,英国已经基本失去美国 市场,当时美国占英国商品出口市场中的份额仅为 5%。这反映出( ) A英国失去了世界经济大国地位 B工业革命开始向英国以外扩展 C英国失去了欧洲和美洲的市场 D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格局变迁 答案 D 解析 题干表明,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欧洲大陆国家和美国以自身的工业制造品替代英国 商品,使英国在欧洲大陆和美国的市场严重萎缩,体现出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格局的变迁, 故 D 项正
32、确。 4(2019 成都模拟)在社会发展大潮中,近现代英国乡村经历了兴旺发展、持续衰落、逐渐恢 复的历史过程。其“持续衰落”主要是由于( )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的推进 C混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D政府强有力的政策 答案 B 解析 新航路开辟是对外开拓殖民地,与英国乡村发展不符,故 A 项错误;工业革命推进, 带来了工业城市的发展,农村人口和比例下降,符合乡村“持续衰落”,故 B 项正确;混合 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对城市企业的管理,与乡村发展不符,故 C 项错误;政府政策是影响乡 村兴衰的因素,但不是导致乡村“持续衰落”的主要原因,故 D 项错误。 5(2018 宜宾一模,34)1878
33、年,美国还没有一家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公司在纽约证券 交易所上市。当时全部 54 家上市公司中,铁路公司占到 36 家,其余 18 家公司,大多数也与 铁路交通密切相关。这一现象足以说明当时美国( ) A铁路行业出现了垄断组织 B制造业落后于欧洲国家 C国内市场的培育成效显著 D铁路交通成为支柱产业 答案 C 解析 材料“全部 54 家上市公司中,铁路公司占到 36 家”说明当时美国铁路行业还没出现 垄断组织,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美国的制造业,故 B 项错误;由于美国的两次工业革 命是在一起进行的,所以美国的国内市场发育比较完善,故 C 项正确;材料只是说明美国的 铁路业比较发达,但
34、是还不能说明铁路运输业成为支柱产业,故 D 项错误。 6(2018 衡水高三模拟,20)下表是 19001901 年英、德、法、美四国总人口中城市人口的 比重。对该表提供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国家 英 德 法 美 城市人口比重 77% 56.1% 41% 39.7% A.英国城市人口高于其他三国 B德国工业增长率远高于美法 C城市化与工业增长率成正比 D四国工业化发展状况不平衡 答案 D 解析 表格展现的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一种比例关系, 不是城市人口的数量, 故 A 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工业增长率的问题,故 B、C 两项错误;工业化在一定时期能够促进城市化的发 展,通过表格可以看出这四个
35、国家的工业化水平不同,故 D 项正确。 课时作业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 (2019 河间模拟)“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除了在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 下,发明者很少做出发明。作为种种新发明的基础的许多原理在工业革命前数世纪已为人们 所知,但是,由于缺乏刺激,它们未被应用于工业。”材料强调的是( ) A发明者无法决定历史发展轨迹 B历次工业革命很少将科学原理用于实践 C现实需要是推动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 D科学研究直接催生了工业革命 答案 C 解析 材料信息“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许多原理在工业革命前数世纪已为人们所 知”“由于缺乏刺激”“未被应用于工业”表明,现实需要是推动工业革命的强大
36、动力,故 选 C。A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D 两项所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2 (2019 河南中原名校质检) 十八世纪的产业革命 一书中写道: “瓦特改良蒸汽机成功后, 工厂主博尔顿要求买主只付出每架机器的制造和安装的费用,另外加上比使用同等马力的气 压机所获得燃料上节省费的三分之一。”此做法( ) A保证了对生产技术的垄断 B有利于改良蒸汽机的推广 C提高了与同类商品的竞争力 D说明蒸汽机使用技术复杂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了工厂主低价出售蒸汽机,不利于对生产技术的垄断,有利于改良蒸汽机的 推广,故 A 项错误,B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同类商品的价格,无法得出提高了与同类商品 的竞
37、争力,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蒸汽机使用技术复杂,故 D 项错误。 3(2018 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模拟)有学者指出,西方国家用武力打开各国大门,将整个 世界征服于脚下。被征服的人民在这个过程中饱受苦难。他们为了生存,也开始追求工业化。 从这个时候起,一个世界性的现代化过程就开始了。这说明( ) A当今世界各国已实现现代化 B现代化过程即主动融入世界过程 C有些国家现代化具有被动性 D西方的崛起起源于工业的现代化 答案 C 解析 “当今世界各国已实现现代化”的表述是不正确的,故 A 项错误;中国的现代化过程 是一个被动融入世界的过程,故 B 项错误;通过“被征服的人民在这个过程中饱受苦
38、难 也开始追求工业化”说明有一些国家的现代化具有被动性,故 C 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西方 崛起的原因,故 D 项错误。 4(2019 大庆模拟)在“蒸汽”时代的英国,许多贵族出巨资购置设备,开发煤矿、投资修筑 铁路、运河;工商资本家不断追寻市场、发现商机、谋取利润;工人为了按日或按月的薪水 拼命工作;农舍中劳作者也经常为小雇主工作。据此可知( ) A两大对立阶级矛盾越来越激化 B英国的民族主义具有殖民主义的特点 C投机行为促进工业革命的发展 D工业主义伦理文化渗透到社会各阶层 答案 D 解析 材料表明英国各阶层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有工业化大生产特点,体现了工业主义伦理文 化渗透到社会各阶层,故 D
39、 项正确。 5(2018 太原模拟)据统计,18 世纪末,英国棉纺厂中,约 300 家是雇佣人数在 50 人以上、 使用动力机器的工厂,600 家是雇佣人数在 50 人以下、使用珍妮机或骡机的工厂。这客观上 反映出( ) A机器生产摆脱地理环境限制 B技术变革推动生产规模扩大 C工业化造成分工越来越细密 D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集中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使用珍妮机或骡机的工厂”可知依然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故 A 项错误;由 材料“约 300 家是雇佣人数在 50 人以上、 使用动力机器的工厂”可知工业革命促使生产规模 扩大,故 B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生产规模而非工业分工,故 C 项错误;第
40、二次工业革命推 动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故 D 项错误。 6(2018 怀化模拟)1848 年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阶级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 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而在 1872 年的德文版这一观点已修正为:工人阶级不能简 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影响观点修正的主要因素是( ) A巴黎公社革命失败 B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C议会制度日益完善 D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 D 解析 “1872 年的德文版这一观点已修正”体现了时空的不同, 生产力水平的不同和生产关 系的变化,工人阶级的斗争方法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故 D 项正确。 7(2018 洛阳三模,34)187
41、0 年至 1914 年,英国先后出台了失业工人法 养老金法 国 民健康保险法 失业保险法 国民保险法等法律;此外还针对工资、劳动时间、工伤赔 偿等颁布了工厂法 煤矿法 工人赔偿法 最低工资法等。这表明英国( ) A工业化推动福利制度发展 B社会福利制度最为发达 C民众生活得到了根本保障 D民主政治惠及社会下层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中时间“1870 年至 1914 年”可知此时期为英国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化发 展推动社会贫富分化,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工人失业、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因而英国出台了 一系列法律建立福利制度以缓和社会矛盾,故 A 项正确。 8(2018 孝义摸底)自 19 世纪中叶马克
42、思写下自己的著作以来,事态的发展并未遵循他所预 示的明确的模式。在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里,穷人没有变得更穷,相反,工人们变得愈来愈 富裕,因而也就愈来愈满足于现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完善 B共产主义运动受到各国的压制 C工业革命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D工人和资本家的政治地位趋同 答案 C 解析 材料没有提到福利制度的信息,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提到共产主义运动,排除 B 项; 由“19 世纪中叶马克思写下自己的著作以来在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里工人们变得 愈来愈富裕”可见,工业革命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故选 C 项;工人和资本家属于对立的 阶级,故政治地位不可能
43、趋同,排除 D 项。 9观察下面16501990 年欧洲人口变化数据表 。造成欧洲人口在 18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 初急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6501990 年欧洲人口变化数据表 时间(年) 1650 1750 1850 1900 1950 1990 占世界人口百分比 18.3 19.2 22.7 24.9 23.0 15.0 A.医学技术进步 B大量移民进入 C两次工业革命 D两次世界大战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欧洲人口“18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初急剧变化”是迅速增加,医学技术进步并 非主要原因, 故 A 项错误; B 项并非主要原因, 故 B 项错误; 工业革命早期需要大量劳
44、动力, 会导致人口增加,而材料中“18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初”先后进行两次工业革命,故 C 项正 确;二战发生在 20 世纪中期,与材料中“18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初”不符,故 D 项错误。 10(2018 宜宾一模,28)1894 年,中国进口货物中鸦片为 2 994.7 万海关两,占进口货总值 的 21.1%;棉纺织品为 4 965.3 万海关两,占进口货总值的 35.3%。而在此之前,进口鸦片的 比重要比棉纺织品多。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 A朝廷不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B洋布已成为国人必需品 C列强经济增长方式逐渐转变 D抵制鸦片成为国民共识 答案 C 解析 1894 年之前,西
45、方侵略中国主要靠出口鸦片,19 世纪末期,西方的工业革命正开展得 如火如荼,他们急需把纺织品出口,进而获得利益,说明西方列强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国 家的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变化,故 C 项正确。 11 (2018 安徽江南十校一模, 34)英国殖民当局于 1849 年在印度修建了第一条实验性的铁路, 之后组建一批铁路公司进行大规模的修建。据统计,1871 年为 5 077 英里,1881 年为 9 891 英里,1891 年为 17 564 英里,1901 年为 23 571 英里,1913 年为 34 656 英里。对此分析最准 确的是( ) A体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有助于维护英国的国
46、际金融地位 C印度工业革命的内在发展需求 D殖民扩张是工业革命的巨大动力 答案 B 解析 结合这一时期的工业革命,英国对印度大规模的资本输出显然有利于英国海外市场的 进一步开拓和国际金融地位的稳固,故 B 项正确。 12(2018 郑州一模,24)从 19 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中产阶级发起了服装改革的潮流,男子的 服装变得十分简洁,典型的男装是西装外套和马甲、黑色灰色或深蓝色的裤子。20 世纪初, 妇女中广泛流行短裙和女士长裤。这一时期的服饰变化( ) A反映了妇女地位的下降 B适应了生产领域的变革 C缩小了男女间的贫富差距 D强化了服装的装饰作用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从 19 世纪中叶开
47、始男子的服装变得十分简洁”和“20 世纪初,妇女 中广泛流行短裙和女士长裤”得出半个世纪以来, 男女服饰变得简洁实用, 再结合时间分析, 该时间阶段为工业革命,工业化推动服饰变迁,简洁实用的服饰便于操作机器,适合工业化 以来的生活快节奏,故 B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9 济南模拟)环境污染是各国历史上都曾面临过的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环境污染除局部地区外,不如发达国家严重。但人口增长过快,农垦活 动加剧,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北洋政府时期,宋教仁任农林总长期间,曾明定林政方针, 严禁私伐。不久宋离职,而滥伐树林的现象仍然严重,张謇任农商总长(1913
48、1915 年)期间, 先后颁布了森林法 狩猎法 造林奖励条例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制定的有关自然资源保 护的法律有森林法 渔业法 狩猎法 水利法等。民国时期的环保法令占的分量不大, 有些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环境继续恶化。 摘编自石丽华简论中国近现代环境保护政策的发展 材料二 19 世纪以来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既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给 其带来了沉重的负面效应,其中大气污染就是代价之一。1952 年发生的伦敦烟雾污染事件, 就是最为惨痛的教训。因此,他们也强烈要求对大气环境进行治理。1819 年,英国政府召开 讨论烟害的第一次委员会,并于 1821 年制定了烟尘防止法 。1853 年到 1856 年,伦敦和 其他城市先后制定了伦敦法等有关防止烟尘的法律,又制定了制碱业管理法(1863 年)、 河流防治法(1876 年)。 摘编自王肃之英、美、日等国依法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中国环境问题出现的背景、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