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三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收入与分配 目 录 考点帮必备知识通关 考点1 分配制度 考法2 税收的作用 考点3 国家财政 考点4 征税与纳税 考法帮解题能力提升 考法1 财政的作用 考法2 效率与公平 目 录 高分帮“双一流”名校冲刺 方法 影响类试题 热点 善始善终决战脱贫攻坚善作善成决胜全面小康 通方法解题指导 析热点时政解读 高考怎么考 基础性:主要考查收入分配方式、财政的作用、税收的作用等基础知 识。 综合性:将个人收入分配与我国的所有制结构相结合进行综合考查;将 税收的作用、财政的作用与宏观调控相结合进行综合考查。 应用性:多以理论联系实际创设情境,选取国家财政在民生、重大基础 设施等
2、方面的支出情况以及当前的税收政策等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 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财政、税收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性:财政的作用、税收的作用是高考考查重点,通过创设财政政策、 税收政策发挥作用的情境,以传导类试题形式进行呈现,侧重考查考生 的推理与论证能力。 知识体系构建 考点1 分配制度 考点2 效率与公平 考点3 国家财政 考点4 征税与纳税 考点帮必备知识通关 考点1 分配制度 1.生产决定分配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相 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
3、按劳分配 (1)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 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公有制经 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 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必然性: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4)作用。 提高效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 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4、 体现公平: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 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 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名师点拨理解按劳分配的几个注意点 1.按劳分配并不意味着等量劳动必然获得等量报酬。因为在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条件下,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必然涉及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 企业的效率问题,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这些效率密切相关。 2.公有制经济中常见的按劳分配形式: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公有制企 业及国有资产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农村集体 经济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分配所得等。 3.公有制经济中并不都是按劳分
5、配,也存在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 按要素分配等。 4.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因为我国农村土地归集 体所有,农民只有土地的使用权,其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农民 流转土地获得的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收入(因为该收入是农民转让土地 的使用权获得的收入,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体现了我国民主 的真实性)。 5.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津贴不一定属于按劳分配收入。判定劳动者 的工资、奖金、津贴属于按劳分配收入还是按要素分配收入,关键要看 劳动者所在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劳动者在公有制经济中获得的工资、奖 金、津贴属于按劳分配收入;在非公有制经济中获得的工资、奖金、津 贴则属于按要素
6、分配收入。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020全国卷第15题 原因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由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也存 在多种分配方式。 内涵 按要素分配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 管理、数据等要素所有者根据对要素的占有参与收入分配,获得相应的报酬。 意义 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有利于让一切要素 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 经济发展。 拓展延伸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 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使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从 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看,居民收入包括劳动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
7、 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劳动性收入 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单位为其员工 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补充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 财产性收入 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通过交易、出租财产权 或进行财产营运所获得的利息、股息、红利、租金、专利收入、财产 增值收益、出让纯收益等。 经营性收入指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 转移性收入 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 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 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 考点2 效率与公平 1.全面认识收入分配公平 (1)把握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
8、 从公平自身看 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从做大蛋糕与 分好蛋糕的关 系看 我们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只有做大蛋糕的同时把蛋糕分好了,人民群众 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不断发挥作用,把蛋糕不断做大。 从分配与消费的 关系看 有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扩大内需。 从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看 有利于缩小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 富裕的目标。 从新发展理念看 是坚持协调、共享发展的要求,有利于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 全体人民,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9、、幸福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 发展思想。 从建设现代化经 济体系看 有利于形成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 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根本 措施 坚定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把蛋糕做大。 制度 保证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初次 分配 要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 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再分配 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10、,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 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 节职能,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 机制,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重视发挥第三 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财政作用 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加大社会保障 支出。 新理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宏观调控,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拓展延伸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 1.初次分配 (1)含义:生产活动中企业作为分配主体,将国民生产总值在国家、企业、 个人之间进行分配,是最基本的分配关系。 (2)结果:经过初次分配,国民
11、总收入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分为三部 分原始收入:政府收入、企业收入、个人收入。 政府收入主要包括:生产税净额,即生产税减去生产补贴后的余额, 如增值税、营业税。政府对生产和服务单位因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 而使用某些生产要素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等,如国有企业上缴的利 润、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费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收入。 企业收入,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折扣和营业盈余。 个人收入主要包括:劳动者报酬,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 资、奖金和津贴。非劳动收入,包括资本收入(如利息、红利)、技术 收入(如知识产权所得)、房地产收入(如房租)等。 (3)形成:初次分配关系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要素价格的高低,决
12、定了 生产者和其他要素所有者的收入水平,并同时调节资源配置的过程。 2.再分配 (1)含义: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对国民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这 种调节主要通过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手段和制度进行。 (2)结果:国民收入实现再分配的经常转移,主要是国家财政收支中的经 常转移,主要包括以下五类:所得税、财产税等经常税,社会保障缴款,社 会保险福利,社会救济福利,其他经常转移。 (3)目的:调节城乡、区域、部门和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保障低 收入者的生活,调节初次分配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收入差距过大现象。 (更加体现公平) 3.第三次分配 含义 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文化、习惯等影响下,社会
13、力量自愿通过民间捐赠、 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方式济困扶弱的行为,是对再分配的有益补充。 主体 社会力量 目的 承担社会责任 方式 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 意义 作为助力解决贫困问题、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第三次 分配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 2.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 教材变动点 二者 关系 一方面,发展是第一要务,我们要坚定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全面深化改 革开放,不断把蛋糕做大。只有把蛋糕做大了,每个人分得的蛋糕才会多;如果蛋糕 太小,怎么分都难以令人满意。另一方面,我们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发展 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
14、由人民共享。只有做大蛋糕的同时把蛋糕分 好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不断发挥出来,把蛋糕不断做大。 要求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处理好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的关系,既要提高效 率,又要促进公平。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然充分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 围内,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 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 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考点3 国家财政 1.财政及其作用 (1)财政的含义:财
15、政是指国家的收入与支出。 (2)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 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称作 国家预算; 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称作国家决算。 (3)财政的作用。 2020江苏高考第8题 财政的作用表现如何发挥财政的作用 促进社会公平、 改善人民生活 的物质保障 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 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 系,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 定和谐。 坚持公平原则,加大民生 支出力度。 促进资源合理 配置 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 长、投资风险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 的合理配置。(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
16、集中力 量办大事的优势) 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 资金的使用效率。 促进国民经 济平稳运行 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 施扩张性或紧缩性财政政策,使社会总供给和 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经济运行出现 大起大落,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优化财政收支结构,调节 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 财政的作用表现如何发挥财政的作用 名师点拨 1.多角度认识财政的作用 财政与物价 实施稳健的或紧缩性财政政策能够抑制流动性过剩,调节货币流向,稳 定物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财政调节与市 场调节 适当的财政政策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和不足,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 财政与转方式、 调结构 适当的财政政策有助于
17、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 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 财政与科技创新 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有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创新驱动 发展战略实施。 财政与“三农”、 扶贫开发 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扶持,有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优化农村 经济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减少农村贫困人口。 财政与文化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加大财政对文化领域的投入,能够促进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 文化的发展;加大治理环境污染的财政投入,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 建设。 2.辨别财政的三个作用 (1)凡是看到国家在民生领域(如社会保障领域)进行财政投入的材料,基 本可以认定其体现了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
18、障。 (2)凡是看到国家投资工程建设类的材料,基本可以认定其体现了财政 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凡是看到宏观经济运行中经济过热、经济放缓及相关的增减税收、 发行国债等材料,基本可以认定其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 行的作用。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区 别 含义 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 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 适应的经济政策。 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宏观经济目 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 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 应的政策措施。 内容 有关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政策,如税收 政策的变动、国债的发行等。 和银行利率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 存贷
19、款利息率的调整、存款准备金 率的调整等。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区 别 类型 一般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 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 一般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 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制定 国家财政部门制定,经全国人大或其 常委会通过。 中国人民银行直接制定,经国务院 批准。 联系 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都通过社会总供 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来实现经济发展。在一般条件下,二者相互配 合起作用。 3.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 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来源(构成):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税收是国 家筹集
20、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主要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影响因素)和分配政策。 (2)财政支出。 含义: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 分类(构成):经济建设支出(有利于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科学、教育、 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是巩固国家政权、提供公 共服务的物质保证),社会保障支出(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 助),债务支出。 (3)图解财政收支的三种情况。 指点迷津 1.财政盈余并非越多越好 财政略有盈余,说明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资金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利 用,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财政盈余过多,意味着财政资金的闲置和 浪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
21、不利。 2.财政赤字并非一定不好,只要在可控范围内,就是合理的 财政赤字意味着当年的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这种状况可能会导 致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发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发展;但在 经济发展放缓的情况下,国家适度扩大财政赤字,对扩大内需、拉动经 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考点4 征税与纳税 1.税收的含义 人们习惯将税和税的征收合称为税收。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 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税法。 3.税收的基本特征(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区 别 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 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
22、税, 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 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 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 接付出任何代价。 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 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 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 不能随意改变。 联 系 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 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 性。税收的“三性”统一于税法,集中体现了税收的权威性。 名师点拨正确理解税收的固定性 税收具有固定性,但不是不能改变。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 家有关部门可以对征税的有关法规进行调整和修改。 4.税收的种类 (1)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
23、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 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 (2)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增值税个人所得税 征税 对象 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纳税人新创造 的价值) 个人所得额 纳税 人 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 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 和个人。 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 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在 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在境内居住 不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计税 方法比例税率,基本税率为13%。 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 比例税率。 特点 不仅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 税,而且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
24、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 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 名师点拨 不同税种及其作用 税种含义或政策作用 环保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 法,按照“税负平移”的原则,将 排污费转换为环保税。 通过税收杠杆,引导排污单位减少污染物 排放,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其环保意义远远大于财政收入意义。 消费税 是以消费品的流转额作为征税对象 的各种税收的统称。 对消费行为进行引导,促进科学消费、绿 色消费、健康消费。 房地产 税 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一切与房地产经 济运动过程有直接关系的税都属于 房地产税。 有利于打击房地产投机,抑制房价的不合 理上涨,调节贫富
25、差距。 税种含义或政策作用 车辆购 置税 是对购置汽车、摩托车、电车、挂车、 农用运输车等应税车辆的单位和个人, 按照应税车辆计税价格的一定比率征 收的一种税。 调节收入差距,维护国家权益。对小排 量汽车购置税减半征收有利于引导居 民节约资源、绿色消费,减少环境污染。 烟草税 卷烟批发环节从价税税率由5%提高至 11%,并按0.005元/支加征从量税。 限制和减少烟草及其制品的生产与消 费。 出口退 税 指对出口货物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 通环节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 增强出口竞争实力,扩大出口创汇。 5.税收的作用 分析角度作用阐述 生产调节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引导企业生产,促进企业技术创
26、新,扩大投资需求。 分配缩小收入差距,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交换调节商品价格,影响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 消费引导消费行为,促进科学消费。 宏观调控 调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国家通过税收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促进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国家进行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国家 通过税收来反映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状况,对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管理。 国家政权 税收与国家政权相互依存,国家政权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必要条件,税收又为 国家政权的存在提供物质保障。 6.依法纳税 2020全国卷第13题 (1)必要性。 由我国税收的性质决定。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 税
27、收,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这就决定了 公民必须自觉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 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 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2)纳税人和负税人。 纳税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即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 和个人。而负税人则是税款的具体承担者,是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和负税人在某些场合是一致的,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其纳税人即负税人。但是在某些场合,二者是不同的。一方面,有些纳 税人只是代征代缴的中间人;另一方面,有些税种的纳税人通过价格等 手段把税款转嫁给他人。 (3)要求。 公民必须依法纳税,增强纳税人意识
28、:增强纳税人的权利意识,公民要 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 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增强纳税人的义务意识,每个公民在享受 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国家要完善税收和财政制度;加大稽查处罚力度,严惩违反税法的行 为;规范税收征管;加强税收宣传,教育人们要自觉依法纳税。 (4)违反税法的行为。 表现制裁手段相同点 偷税 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 缴或少缴应纳税款。 追缴、罚款、追究刑事责任。 都是违法行为,国 家要依法制裁,税 务机关在追缴税 款的同时,要加收 滞纳金甚至并处 罚款,触犯刑法的 还要由司法部门 追究其刑事责任。 欠税不
29、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 责令限期缴纳、强制扣缴税款 和滞纳金、拍卖财产抵押。 骗税 用欺骗方法获得国家税 收优惠。 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判刑。 抗税 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 不缴纳税款。 处罚金、判刑。 考法1 财政的作用 考法2 税收的作用 考法帮解题能力提升 考法1 财政的作用 命题 分析 近年高考对财政的作用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呈现,常与国家宏观调控的知 识相结合,考查国家财政政策是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引导考生用联系 的观点看问题,感悟国家财政政策的作用,培养科学精神核心素养。备考时,要理 解财政的三个作用;理解提高财政赤字率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表现,有利于扩大 社会总需求,刺激经济发
30、展。 已考 视角 1.财政的作用 2.财政收入与税收收入的关系 预测 视角 1.财政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2.财政与民生的关系 12016全国卷,12,4下图反映我国20092015年的宏观经 济状况。为保持国内经济平稳、持续增长,政府可以采取的财政措施是 提高企业税费,增加财政收入 发行国债,扩大经济建设支出 降低企业税费,扶持企业创新 减少财政赤字,降低财政赤字 率 A. B. C. D.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到两个关键信息,一是GDP增长率从9.2%下降到 6.9%,这说明国家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而不是注重经济发展的数量。 二是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从2012年开始一直是负数,说明工业产品的
31、 价格在持续下降,这表明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因此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社 会总需求增长,从而拉动经济增长,错误,正确。排除,减少财政 赤字不利于刺激社会总需求,不利于改变材料所反映的宏观经济状况。 答案 C 解后反思本题考查考生根据图中数据判断宏观经济状况的能力,以及 针对不同形势提出宏观调控对策的能力。根据图中所示的GDP和PPI的 走势,可以判断出我国的经济增速放缓,有通货紧缩的趋势。针对这一宏 观经济状况,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因此应减税降费和增加 政府支出。 考法2 税收的作用 命题 分析 近年高考对税收的作用的考查在
32、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均有所涉及,主要结合我 国的减税降费政策,考查税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考查考生的分析与综 合、推理与论证能力,引导考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树立政治认同和科学精 神核心素养。备考时,要重点理解增值税的作用、个人所得税的作用,结合国 家减税降费分析我国的税制改革。 已考 视角 1.税收与企业融资的关系 2.税收(关税、增值税)的作用 预测 视角 税收的作用 22018全国卷,38,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实施了全面推行营改增等内容 的降税减负政策,截至2017年底累计减税超过2万亿元。2018年3月,国 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
33、,要进一步为企业降税减负,全年要再减税8 000亿元。 近两年,国家在为企业降税减负的同时,财政收入继续稳定增长。 2016年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4.8%,2017年比上年增长7.4%(同口径)。 (1)简要说明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4分) (2)结合材料,分析企业税负降低与财政收入增长之间的经济联系。 (10分) 解析 第(1)问: 材料信息对应角度组织答案 材料一经济信息 20132017年,我国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 变化情况。 柱状图变化情况 两个数据都在增 长。 近5年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均逐年增长。 柱状图中税收收入占财政 收入的比重情况。 绝大部分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绝大比重。 第(2
34、)问: 材料信息对应角度组织答案 材料一、材料二 企业税负降低与财政收入 增长之间的经济联系。 税负降低对财政收入增加的 作用。 国家实施了全面推行营改 增等内容的降税减负政策, 截至2017年底累计减税超 过2万亿元,2018年要再减 税8 000亿元。 企业税负降低,发展活力增 强,扩大规模,提高效率,促 进转型升级;促进创新创业。 降低税负,能增加企业所得, 扩大生产规模。 能激发企业活力,促进转型升 级,提高生产效率。 能激励创新创业,扶持小微企 业发展。 材料信息对应角度组织答案 近两年,国家在为企业降税减负 的同时,财政收入继续稳定增长。 正确处理了国家和 企业之间的关系,增 加了
35、财政收入。 最终能够扩大税收来源和规 模,增加财政收入。 答案 (1)近5年财政收入与税收收入均逐年增长;税收收入占财政收 入的绝大比重。 (2)降低税负,能增加企业所得,扩大生产规模;能激发企业活力,促进转 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能激励创新创业,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最终能够 扩大税收来源和规模,增加财政收入。 解后反思 解答本题的思维线索 对教材理论知识的回顾加上对材料的分析形成如下思路: 通方法解题指导 方法 影响类试题 析热点时政解读 热点 善始善终决战脱贫攻坚 善作善 成决胜全面小康 高分帮“双一流” 名校冲刺 方法 影响类试题 题型解读 此类试题常以“说明(分析)对的影响”等进行设问,
36、要求考 生分析现象、做法给不同主体带来的影响。常见于经济生活中。 (如 2019年全国卷第38题考查中国进一步扩大进口对国内经济的积极 影响,2018年全国卷第38题考查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中国制造业 的影响) 解题指导 (1)客体分析:即对象所受的影响,如经济生活中常见的对国家、企业(经 营者)、劳动者(消费者)、社会、市场、产业结构等的影响。 (2)性质分析:看要求分析的是其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 (3)内容分析:根据设问和材料反映的内容对应分析。 (4)范围分析:国内影响或国际影响、区域影响或整体影响等。 (5)时间分析:短期影响、长远影响。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信息
37、化发展战 略纲要指出,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得到及时应用,固定宽带 家庭普及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建成国际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实现宽 带网络无缝覆盖。这将给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是 增加居民消费支出,提高其消费水平 改变居民的消费方式,提升其消费品质 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企业利润空间 创造新的消费动力,刺激居民的消费欲望 A.B.C.D. 解析 从客体上看:设问要求分析给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是对企业 的影响,与题意不符,排除。从内容上看,将设问和材料反映的内容对应 分析。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建成 国际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实现宽带网络无缝覆盖,会改变居民的
38、消费 方式,提升其消费品质;生产会创造新的消费动力,刺激居民的消费欲 望,正确且符合题意;建成国际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不一定会增加 居民消费支出,排除。 答案 D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据显示,20102018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年均复合增长率是同期 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6倍以上,增速居现代服务业前列,成为我国新经济 的代表行业。2019年,中国快递员数量已经突破320万。快递员的辛勤 付出,使中国快递业实现了跨越式增长。2020年上半年,快递行业充分 发挥网络优势、渠道优势、平台优势和规模优势,日均服务用户超3.7 亿人次,其中二季度日均服务用户近5亿人次,日均快件处理量高达2.4亿 件,
39、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便利快捷的服务。快递与电商联合,在 “双品网购节”“五五购物节”“6.18购物节”等电商促销活动 中,“快递+直播带货”等新模式不断创造快递业务量小高峰。在新冠 肺炎疫情期间,快递业打通应急物流通道,为企业复工复产运送急需的 生产资料,为保障企业运营发挥了重要作用。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发展快递业对我国经济所产生 的积极影响。 解析 本题为影响类非选择题。从客体上看,设问要求分析对我国经 济的影响。从性质上看,设问要求分析积极影响(排除消极影响)。从 内容上看,涉及经济高质量发展、就业、消费、企业生产等知识。回 答时,可结合材料信息,调动相关知识生成答案。具
40、体分析如下: 材料信息积极影响 我国快递业务量年均复合增长率是同期国内生 产总值增速的6倍以上,增速居现代服务业前列, 成为我国新经济的代表行业。 优化我国经济结构,提高国民经济 现代化水平。 材料信息积极影响 中国快递员数量已经突破320万。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便利快捷 的服务。 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美好生活需要。 “快递+直播带货”等新模式不断创 造快递业务量小高峰。 对接线上商品销售,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拉动 经济增长。 打通应急物流通道,为企业复工复产运 送急需的生产资料,为保障企业运营发 挥了重要作用。 为生产提供有效的物流服务,畅通产
41、业链、 供应链,保障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答案 快递业属于现代服务业,发展快递业有利于提高第三产业在国 民经济中的比重,优化我国经济结构,提高国民经济现代化水平并为社会 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快递业能够以其便捷的生活服务提高人们的生 活品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展快递业能够为电子 商务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对接线上商品销售,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拉动经 济增长。发展快递业能够为生产提供有效的物流服务,畅通产业链、 供应链,保障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热点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热点导览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收官之年。尽管经济社会发
42、展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严重洪涝灾害的影响, 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不能变。 2020年3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 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2020年10月17日,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到来 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指出,各地区各部 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 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挂牌督战攻克深度贫 困堡垒,促进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做 好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人口提前
43、加强针对性帮扶, 确保高质量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要做好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有机衔接,通过持续努力推进脱贫摘帽地区乡村全面振兴,为增进 人民群众福祉、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素材解读 素材一为推动脱贫攻坚相关项目及早落实见效,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 战,2020年我国财政部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 461亿元,连续5年保持每年200亿 元增量。资金分配时,重点向“三区三州”和“三区三州”之外贫困人口多、贫 困发生率高、脱贫难度大的深度贫困地区以及挂牌督战地区倾斜。同时,加大了 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重地区、人口较多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和贫困革 命老区的支持力度
44、。 角度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国家财政在我国脱贫攻坚中所起的作 用。 解读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重点向 “三区三州”和“三区三州”之外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脱贫难度大的深 度贫困地区以及挂牌督战地区倾斜,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国家财政是促进社 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财政资金在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 地区以及挂牌督战地区倾斜的同时,加大了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重地区、人口 较多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和贫困革命老区的支持力度,有助于保障和提高人 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角度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地位和作用。 解
45、读为推动脱贫攻坚相关项目及早落实见效,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 战,我国财政部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于“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这表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坚持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我国财政部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 金助力脱贫攻坚,表明我国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素材二短视频介绍扶贫产品、直播进行扶贫带货、短视频课堂向贫困地区居 民传授致富经验这些创新的扶贫案例生动地展现着“移动互联网+扶贫”的新 模式,其重点就是“授人以渔”以短视频、直播作为乡村扶贫的信息普惠
46、工 具,推动社交电商,赋能乡村农人,实现“造血式扶贫”。 角度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如何让“直播带货”更好地助力脱贫 攻坚。 解读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短视频播主在“直播带货”过程中, 要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诚实诚信,抵制虚假宣传。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履行好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加强市场监管,促进“直播带货”良性发展。人大 要行使立法权,完善直播领域法律体系,为“直播带货”良性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角度2运用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移动互联网+扶贫”的模式是如何 助力脱贫攻坚战的。 解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促进生产技术的进步,推动生产力 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扶贫”的模式帮助贫困地区提高了劳动者素质,开辟了更 广阔的劳动对象,实现了“造血式扶贫”。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移 动互联网+扶贫”的模式打破了城市与乡村的交流屏障,更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 得人们的认识对象日益扩大、思维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助推脱贫攻坚战取得新的 成果。创新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移动互联网+扶贫”的模式推动了农村生产 关系的变革,为乡村赋予新的动能,对于整个社会的脱贫攻坚战来说,是一项非常有意 义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