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理科综合考前押题《最后一卷》全国卷版 参考答案.pdf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文档编号:1450354 上传时间:2021-06-02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77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考理科综合考前押题《最后一卷》全国卷版 参考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1年高考理科综合考前押题《最后一卷》全国卷版 参考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1年高考理科综合考前押题《最后一卷》全国卷版 参考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1年高考理科综合考前押题《最后一卷》全国卷版 参考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1 年高考理科综合考前押题最后一卷 全国卷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中心体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构成,A 错误;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 物细胞中,洋葱根尖细胞中没有中心体,B 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在间期复制,在前期分 离,而染色体在间期复制,在后期分离,二者不同步,C 错误;细胞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形成两条子染色体,由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牵引着移向细胞两极,将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 胞中,D 正确。 2.答案:B 解析: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会水解成多肽,由于多肽中含有肽键,且蛋白酶的化学本质就是 蛋白质,因此在混合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

2、后,仍然会产生紫色反应,A 正确;调查血友病的遗传 方式要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B 错误;白光穿透不同颜色的玻璃纸会出现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 研究不同颜色的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C 正确;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过程中不需要另外 设置对照组,实验前后可进行自身对照,D正确。 3.答案:D 解析:控制 CDK4 合成的基因在各个细胞中都存在,但只在进行细胞分裂的细胞中表达,A 正 确;为保证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参与该实验的患者的年龄、患病状况等无关变量应大致相同,B 正确;由图可知,使用哌柏西利治疗后,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概率比对照组的有所提高,C 正确;哌 柏西利会抑制 CDK4 的活性,使癌细

3、胞不能从 G1期进入到 S 期,因此癌细胞对脱氧核苷酸的利用 会减少,D错误。 4.答案:B 解析:由实验结果可知,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 10-8mol/L 时,大蒜苗的增长量大于 0,大蒜苗的生 长不受抑制,A错误;若实验持续时间较长,水培时水分子会因蒸发和蒸腾作用而减少,因此需定 时更换与原液浓度相同的等量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B 正确;实验结果表明, 促进大蒜根生长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 10-12mol/L10-11mol/L 之间,C 错误;实验中生长素类 似物浓度为 10-5mol/L 时,大蒜根的生长不受抑制但苗的生长受到抑制,D 错误。 5.答案:B 解析:分析

4、图 1 可知,在甲家族中,1和2都不患 CMT1 腓骨肌萎缩症,但他们生有一个患该病的 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 传病;在乙家族中,3和4都不患鱼鳞病,但他们生有一个患该病的儿子,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 病,由图 2 可知,3不携带鱼鳞病的致病基因,则鱼鳞病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根据 图 1 中1和4可推知,1的基因型为 AaXBY,1两种病都患,因此2的基因型为 AaXBXb,B 正 确;根据图 1 中1和4可推知,1的基因型为 AaXBY,1两种病都患,因此2的基因型为 AaXBXb,3的基因型为 AaXBY,他们生一个

5、正常男孩的概率为(3/4)(1/4)=3/16,C 错误; 由图 1 分析可知,3、4的基因型分别为 AaXBY、AaXBXb,5的基因型可能为 AAXBXb、 AaXBXb、AAXBXB、AaXBXB,6的基因型可能为 AAXBY、AaXBY,因此图中“?”的基因型有 12 种,D错误。 6.答案:D 解析:调查期间,被调查个体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的现象,这样测得的种群密度才准确,A 错误; 鄱阳湖中所有的鱼并不能构成一个群落,B 错误;鄱阳湖中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 的分布为垂直结构,而不是水平结构,C 错误;鄱阳湖“十年禁渔”启动有利于调整生态系统能量 流动的方向,D正确。 7

6、.答案:C 解析:新冠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对温度敏感,在 100持续 23 分钟,56持续 30 分钟可 以有效灭菌,原理是高温可以使新冠病毒中的蛋白质变性,使之不能存活,故 A正确;新冠病毒 可通过气溶胶传播,气溶胶是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的固态或液态颗粒所组成的分散系,气溶胶属于 胶体,故 B正确;“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 NaClO,它与体积分数为 75%的酒精溶液混合会缓 慢发生反应,降低消毒效果,故二者不能混合使用,故 C错误;医用防护服的核心材料是微孔聚 四氟乙烯,其单体四氟乙烯含碳碳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故 D正确。 8.答案:C 解析: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17165

7、C H O,错误。B.酯基上的 C=O 不能与 2 H发生加成反应,1mol 该有机物最多与 6mol 2 H发生加成反应,错误。C.分子中苯环上所有 C 原子共平面,C=C 两端的碳 原子和与其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也共平面,苯环所在的平面与 C=C 所在的平面可能共平面,醚键以 单键与苯环相连,单键可自由旋转,因此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正确。D.该有机物有 8 种等效 氢,则其一氯代物有 8 种,错误。 9.答案:A 解析:A.反应开始时,打开止水夹,Fe 与稀硫酸反应产生 2 H, 2 H通过导气管进入试管 b,把 NaOH 溶液中溶解的空气及溶液上方的空气都由试管 b 的支管排出,待反应较缓

8、时,夹住止水夹试 管 a 中继续产生 2 H, 2 H产生的压力将含 2 Fe 的溶液由试管 a 压入试管 b 中的 NaOH 溶液中,产 生白色的 2 Fe(OH)沉淀,正确。B.乙醇与浓硫酸混合加热,会发生副反应产生 2 SO气体, 2 SO与挥 发出的乙醇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错误。 C.氯化铁是挥发性酸对应的盐,加热过程中氯化铁会发生水解形成3 Fe OH 和 HCl,HCl 会不断挥 发,促进氯化铁水解,则最终得不到氯化铁晶体,错误。 D碘单质在苯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可以用苯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但是苯的密度小于 水,应将水层从下口放出,有机层从上口倒出,错误。 10.

9、答案:B 解析:从循环 A中可得出 Ru 的成键数均为 4,成键数目没有变化,A项正确;循环 A 中有两种物 质含有氢键,既有分子间氢键,也有分子内氢键,B 项错误;循环 B 的反应为 22 COHHCOOH ,C 项正确;该催化反应为化合反应,原理利用率达到 100%, D项正确。 11.答案:C 解析:Z 离子的氢氧化物(NaOH)与 W 单质反应,则 W 单质为铝或硅等,又结合 W 得到一个电子 形成四个共价键,则 W 为铝,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总和为 33,结合题所给化合物 的结构图知,X为 H、Y 为 O、Z 为 Na、W 为 Al,该化合物为 4 NaAl(OH)。

10、 4233 NaAl(OH)CONaHCOAl(OH),A 项正确;根据相同核外电子排布“序大径小”的 原则,离子半径: 3 AlNa ,B项正确; Y、W 两元素可形成 23 Al O, 23 Al O熔点高、难溶于 水,C 项错误;X、Y 可形成 2 H O、H2O2两种化合物, 22 H O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D 项正确。 12.答案:D 解析:放电时为原电池根据题所给原电池反应可知, 2 rMnO参与正极反应,A正确;原电池中 阳离子移向正极,电流方向与电子移动方向相反,电子从负极经过导线流向正极,B 正确;充电 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结合原电池反应可知,阳极反应式为 2 242 Mg

11、Mn O2e2MnOMg , C 正确;电流强度0.5AI ,工作时间为5min300st ,0.5A300s150CQIt, 1 96500C molF ,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1 150C 96500C mol ,则消耗 Mg 的质量为 1 1 150C1 24g mol0.019g 296500C mol ,D 错误。 13.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随 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中微粒浓度逐渐发生变化,a 点时存在 32 H AH Acc ,b 点时存在 2 2 H AHAcc ,c 点时存在 23 HAAcc 。 A.根据图像可知 b 点时溶液中 pH=7,即 HOHcc ,由前面分析

12、知,b 点时存在 2 2 HAH Acc ,根据电荷守恒 23 2 HNa2HAH A3AOHcccccc , 可推知 2323 2 Na2HAH A3A3HA3Acccccc ,正确。B.当 23 HAAcc 时,pH约为 1l.7,求得 3 11.7 a3 2 HA 10 HA cc K c ,则 a3 K的数量级为 12 10 , 错误。C.根据图像可知,a 点溶液的溶质为 2 NaH A和 3 H A,b 点溶液的溶质为 2 NaH A和 2 Na HA, c 点溶液的溶质为 2 Na HA和 3 Na A,水解程度: 32 2 AHAH A ,水解程度越大,水的电离程 度越大则水解程

13、度 cba,正确。 D.c 点, 23 HAAcc ,pH约为 11.7, 3 11.7 a3 2 HA 10 HA cc K c ,同理 b 点, 2 2 HAH Acc ,pH=7,则 7 a2 10K , 2 HA 的水解常数 7w 2 h 10 a K K K ,则 2 HA 的电离程 度小于 2 HA 的水解程度, 2 Na HA溶液显碱性溶液中 2 H AOHcc 、 均大于 3 Ac ,又因为存 在水的电离,故 2 OHH Acc ,则 23 2 NaHAOHH AAccccc ,正确。 二、选择题 14. 答案:D 解析: 131 53I的中子数为 131 54 1315378

14、Xe,的中子数为1315477, 131 53I的中子数比 131 54Xe的中子数 多 1 个,A 错误;由于 131 54Xe比 131 53I稳定, 131 54Xe的比结合能较大,结合能也较大,B 错误; 16 2 4 g 8 天 , 天 的 131 53I经过 16 天后剩余 2 1 4 g1g 2 的 131 53I,C 错误;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 可知高速粒子流 X 为高速电子流,其电离本领比射线的电离本领强,D正确。 15.答案:B 解析:设与探测器绕火星运动周期相同的绕火星做圆周运动的卫星的轨道半径为 R,根据万有引力 定律有 2 2 2Mm GmR RT ,周期约为

15、10 个地球日,可得 4 9.3 10 kmR ,等于椭圆轨道的半长 轴,则环火轨道远火点到火星中心的距离约为 5 21.8 10 kmLRRh 近火 ,B 选项正确。 16. 答案:D 解析:设圆环对小球的作用力为 N F,作出小球的受力分析图,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力的 合成矢量图。由力三角形和几何三角形相似可知, N PQ FmgF RRL ,得 N ,3Fmg Fmg,A、B 项错误;若拉动细线使小球沿圆环缓慢上移, PQ L 减小,则 F减小,圆环半径不变,圆环对小球的 作用力大小不变,C 项错误;若使小球沿圆环缓慢下移, PQ L 变大,则细线拉力 F 变大,圆环半径 不变,圆

16、环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不变,D 项正确。 17.答案:D 解析:由vt图像中图线与横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可知,小球第一次下落的高度 1 1 1 40.5 m1m 22 v t h ,A 错误;根据vt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小球下落过程中 的加速度大小 2 1 8m /sa ,下落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1 mgfma,解得空气阻力 0.4 Nf ,B 错误;小球上升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2 mgfma,解得小球上升过程中的 加速度大小 2 2=12 m/s a,根据 2 222 2va h,解得小球第一次碰撞后上升的高度 2 0.375 mh ,运动的 时间 2 2

17、2 0.25s v t a ,C 错误,D正确。 18.答案:D 解析:小球在AB、两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受重力、两点电荷的库仑力,则 小球必定带负电,A错误。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圆心一定在AB连线上,由于重力竖 直向下,要求电场力一定斜向上指向AB连线,竖直分量与重力平衡,水平分量充当向心力, AB、激发的电场线如图所示,小球经过abc、 、处均有可能,b 处对应的轨道圆的圆心在OB之 间,B 错误。若 m 不变,q 减小,原轨道上小球所受电场力减小,竖直分量减小,不可能与重力平 衡,不可能做圆周运动,C 错误。若 q m 减小,电场力竖直分量仍可与重力平衡,电场

18、力水平分量 减小,v 适当减小时,小球仍可在原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D 正确。 19.答案:BC 解析:由图 b 可知交流电压的最大值为44 2 V,则电压的有效值为 44 V,A 错误。从图 b 可知交 流电的周期为 0.02 s,频率为 50 Hz,理想变压器不改变频率,B 正确。交流电源输出功率等于电 路中所有用电器的总功率,共 11 个灯泡,每个灯泡的功率为 0.4 W,故总功率为 4.4 W,C 正确。 理想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 40 V,副线圈两端的电压有效值为 4 V,故原、副线圈的匝 数比为 10:1,D 错误。 20.答案:AC 解析:由于两金属杆最终在水平光滑金属导

19、轨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最终两金属杆与导轨构成 的闭合回路中无感应电流,则闭合回路的面积不变,可得P Q、 的最终速度关系为 2 QP vv ,以水 平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对金属杆 P 有 0PP Ftmvmv ,对金属杆 Q 有Q Q Ftmv , 由于FBIl,故 2 PQ FF ,整理得 0 2 PQ mvmvmv ,解得 00 2 55 PQ vv vv、,A、C 正确。 21.答案:BC 解析:A.作出该粒子从 P 点运动到 A 点的轨迹如图所示,根据左手定则判断知,该粒子带负电, 错误。 B.该粒子从 P 点运动到 A 点的轨迹半径 1 tan30rR,又 2 0 0 1

20、mv qv B r ,可得比荷 0 3vq mBR ,正确。 C.若该粒子从 P点沿PE方向以某一速率 1 v射入磁场并从 D 点射出,由几何关系知PEPD,轨 迹半径 2 1 sin60 2 rPDR,又 2 1 1 2 mv qv B r ,解得 10 3 2 vv,正确。 D.若该粒子从 P 点以速率 20 7 2 vv射入磁场,有 2 2 2 3 mv qv B r ,解得轨迹半径 2 3 17 23 mv rR qB , 由几何关系得2 sin45 R PCR ,由于 33 6 22 7 PCrr,故粒子可以从 C 点射出磁场,错误。 三、非选择题 22.答案:(1)不需要 (2)0

21、.46 (3)0.25 解析:(1)本实验沙子及沙桶的质量不需要远小于物块的质量,因为本实验力传感器的读数就表 示细线的拉力大小。另外,若沙子及沙桶的质量过小,释放后物块不会运动。 (2)由逐差法和 2 xaT有 4556671223342 2 0.46 m / s 9 xxxxxx a T 。 (3)设当细线拉力为 1 F时,物块加速度为 1 a,对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11 FMgMa;同 理,当细线拉力为 2 F时,物块加速度为 2 a,有 22 FMgMa,两式联立得 1221 21 FaF a FF g ,在 aF图线上取距离较远的两点(1.24,0)和(1.60,0.72),代入

22、此式解得0.25。 23.答案:(1)小; 2 R (2)100 大于; 101 9 b 解析:(1)在半偏法实验中,当电阻箱并入后,电路的总电阻减小,干路电流增大,灵敏电流计 半偏时,流过电阻箱的电流大于未接入电阻箱时满偏电流的一半,所以电阻箱接入的电阻小于灵 敏电流计的电阻,该测量值略小于实际值;根据欧姆定律得 4 g 1.5 15000 1 10 E R I ,所以变 阻器选 2 R。 (2)选择开关置于 a 时,构成量程为 01 mA 的电流表,则电阻 a R的阻值应为 gg g 100 a I R R II ; 因为灵敏电流计 G的内阻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则 a R的计算值偏小,分流

23、电阻越小,改装电流 表的量程越大,所以改装电流表的实际最大测量值大于 1 mA; 灵敏电流计 G 并联 a R时有 gg g mA a I R bI R ,代入数据解得 g 101 a R b R , 灵敏电流计 G 并联 a kR时有 gg g 1mA a I R I kR ,代入数据解得 g 101 99 a R b k R 。 24.答案:(1) 0 v(2) 00 43hh vv 解析:(1)带电粒子进入磁场时,速度方向与 x 轴正方向的夹角为 45,有 0 tan45 y v v 2 1 2 qE hata m , y vat 得 2 0 2 mv E hq 粒子进入磁场时速度为 0

24、 2vv OC、间的距离为 0 xv t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半径为 2Rx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有 2 v qvBm R 解得 0 2 mv B hq 则电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大小的比值为 0 E v B (2)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为1 0 4h t v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2 0 333 42 mh tT qBv 则粒子从出发到回到初始位置所用的时间为12 00 43hh ttt vv 25.答案:(1)3.6 m/s (2)30 N,方向竖直向下 (3)滑块 A 最终没有滑离木板 B,且最后到达距离木板 B 右端 5 m 6 处时与木板 B 保持相对静止 解析:(1)木板 B 运动

25、到圆弧轨道底端的过程,对滑块 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1 mgma 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2 01 1 2 Lsv ta t 对木板 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2 mgMa 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2 2 1 2 sa t 联立解得 0 3.6 m / s1svt, (2)设滑块 A 滑上圆弧轨道时的速度为 1 v,则 101 vva t 解得 1 2.0 m / sv 由于滑块 A恰好能够到达圆弧轨道的最高点,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2 1 1 2 mvmgR 解得 0.2 mR 滑块 A刚进入圆弧轨道时对轨道的压力最大,设此时滑块 A受到的支持力为 N F,根据牛顿第二定 律有 2 1 N mv Fmg

26、 R 解得30 N N F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滑块 A 对轨道的最大压力为=30 N NN FF ,负号表示方向竖直向下 (3)滑块 A 从圆弧轨道滑下后滑上木板 B 的速度大小还是 1 v,假设滑块没有滑离木板,设滑块 A 相对木板 B滑行的距离为x相,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12 ()mvmM v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22 12 11 () 22 mvmM vmgx 相 联立解得 5 m2.4 m 6 x 相 故滑块 A 最终没有滑离木板 B,且最后到达距离木板 B 右端 5 m 6 处时与木板 B 保持相对静止。 26.答案:(1)+2(1 分)S(1 分) (2)2:41(2 分)避免

27、 3 Fe 与3 Sb 一起形成沉淀(2 分) (3) 15 1 10 (2 分) (4)稀释、加热均可促进 3 Sb 的水解(2 分) 3 22 Sb2H OClSb(OH) Cl2H (2 分) (5) 322342 2SbOCl2NHH OSb O2NH ClH O (2 分) 解析: (1)锑是第A 族元素,其主要化合价为+3、+5,硫为-2 价,由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 数和等于 0,可求出铁为+2 价,根据流程图中各操作过程中涉及物质可知 X 是单质硫。 (2)氧化过程中,1mol 2 Cl可得到 2mol 电子,矿石中 2 Fe 转化为 3 Fe 、3 Sb 转化为52 SbS

28、、 转 化为 S,则 1mol 46 14 Pb FeSb S失去的电子为(11+62+142)mol=41mol,由得失电子守恒原理 得 46 142 Pb FeSb S:4Cl2: 1nn 。由表中各离子形成沉淀时溶液的 pH 可知, 3 Sb 完全沉淀时, 3 Fe 也有部分沉淀,但2 Fe 尚未开始形成沉淀,故将 3 Fe 还原为2 Fe 的目的是避免 3 Fe 与3 Sb 一 起形成沉淀。 (3)当溶液中 251 Fe1 10mol Lc 时, 2 Fe 恰好沉淀完全,此时溶液的 pH=9, 51 OH1 10mol Lc , 2 225515 sp2 Fe(OH)FeOH1 101

29、 101 10Kcc 。 (4) 3 Sb 通过水解得到相应的沉淀,稀释加热均可促进水解。生成 2 Sb(OH) Cl的离子方程式为 3 22 Sb2H OClSb(OH) Cl2H 。 (5)由流程图中信息可知,SbOCl与氨水反应的产物之一是 23 Sb O,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22342 2SbOCl2NHH OSb O2NH ClH O 。 27.答案:(1)恒压滴液漏斗(1 分)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1 分) (2)球形冷凝管与冷却水的接触面积大,冷却效率高,利于冷凝回流(2 分)碱石灰(或 CaO 或 固体 NaOH)(2 分) (3) 222 SOClH OSO2HCl

30、 (2 分)大量白雾(2 分) (4)温度较低,反应速率较慢;温度较高, 2 SOCl易挥发(2 分)蒸馏(1 分) (5)65.0(2 分) 解析:(1)根据图示,可以得出仪器 M 为恒压滴液漏斗;温度低于 100时可以采用水浴加热, 水浴加热便于控制温度,且受热均匀。 (2)球形冷凝管与冷却水接触面积更大,冷却效率更高,利于冷凝回流。若省去尾气吸收的 NaOH 溶液及其装置,则 N 中的试剂既要能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又要能吸收反应产生 的 2 SO、HCl 气体,所以应该换为碱石灰(或 CaO 或固体 NaOH)。 (3)由已知信息,氯化亚砜易水解,省去 N,会有水蒸气进入反应装置

31、, 2 SOCl会发生水解,水 解方程式为 222 SOClH OSO2HCl ;因为制备反应和 2 SOCl水解均产生 HCl,省去 N则 三颈烧瓶中会产生大量白雾。 (4)若反应温度较低,反应速率较慢,不利于反应进行;若反应温度较高, 2 SOCl会挥发,会降 低产率。根据物质的沸点可知,除去 2 SOCl可采用蒸馏的方法。 (5)18.0g的物质的量为 0.1mol,理论上应该生成的质量为 19.85g,实际 产量为 12.9g,所以其产率为 12.9 g 100%65.0% 19.85g 。 28.答案:(1) 1 49.6kJ mol(2 分) B(2 分) 321 TTT(2 分)

32、 1%(2 分) (2)处于(2 分)0.12(2 分)9.47(2 分) 解析: (1)根据盖斯定律,由 1 2 (+)可得 2232 CO (g)3H (g)CH OH(g)H O(g) ,则 111 3 1 122.6kJ mol23.4kJ mol49.6kJ mol 2 H 据图中信息,活性*H参与了 32 HCOOHH COH O 过程,该步骤是合成甲醇的中间步 骤之一,因此活性*H是合成甲醇的必要中间体,B 项正确。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2 H的平衡转化率逐渐 降低,故 321 TTT。 应选择合适的 Mn%值使 33 CH OCH的

33、选择性和产率越高,而 2 CO转化率又不会过低,由表中数据 可知 Mn 助剂占 1%时,效果相对较好。 (2)设 4 CH的压强变化量为 x ,根据题意得: 422 CH (g)H O(g)CO(g)3H (g)V 1113422 x 144kPa100kPa44kPa 故 12 44kPax ,解得22kPax, 1 22kPa 0.12kPa min 180min p v t ;将等物质的量的 4 CH (g)和 2 H O(g)加入恒温恒容密闭容器(压强为 100 kPa)中,则 4 CH (g)和 2 H O(g)的起始压强均为 50 kPa,设反应 iv 中 4 CH的压强变化量为

34、x ,反应中 CO 压强的变化量为 y ,根据题意得: 422 CH (g)H O(g)CO(g)3H (g) 起始(kPa) 505000 变化(kPa) xxx 3x 终止(kPa)50 x50 x x 3x 222 CO(g)H O(g)CO (g)H (g) 起始(kPa) x 50 x 03x 变化(kPa) yyyy 终止(kPa) xy 50 xy y 3xy 根据 300 min 时,氢气分压 2 Hp 为 105 kPa,总压强为 162 kPa,可得 50kPa50kPa3162kPa 3105kPa xxxx xy ,解得 31 kPa 12 kPa x y ,则 300

35、 min 时, 2 H O、CO、 2 H、 2 CO 的压强分别为 7 kPa、19 kPa、105 kPa、12 kPa, 22 p 2 COH12 105 9.47 (CO)H O197 pp K pp 。 29.(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9 分) 答案:(1)起源于热带的景天科植物,经过高温环境的长期自然选择,植物中那些白天气孔关 闭,晚上气孔开放的植物生存了下来(2 分);酶活性;高温和干旱 (2)基粒;丙酮酸 (3)ATP 和 NADPH;PEP 酶对 CO2有很强的亲和力,即使夏季晴天的正中午气孔关闭,其也能 够结合叶片内细胞间隙中含量很低的二氧化碳(2 分) 解析:(1

36、)CO2通过叶片上的气孔进入叶肉细胞,起源于热带的景天科植物,只有在夜晚时, CO2才能进入叶肉细胞的原因可能是经过高温环境的长期自然选择,植物中具有白天气孔关闭,夜 晚气孔打开特点的植株生存了下来。从细胞代谢的层面分析,酶活性的昼夜调节使苹果酸晚上合 成,白天分解。大液泡中苹果酸的积累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提高了细胞的吸水能力,进而提高 了作物对高温、干旱的适应能力。 (2)叶绿体是由双层膜、叶绿体基质和基粒组成的,图 1 中的叶绿体没有画出基粒。苹果酸可进 入细胞质基质分解产生 CO2和物质 a,物质 a 可以直接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由此推测物质 a 可能是丙酮酸。 (3)由图 2 中的

37、信息可知,叶肉细胞叶绿体有类囊体,能进行光反应,生成 ATP 和 NADPH,维 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没有类囊体,不能进行光反应,还原三碳化合物所需要的 NADPH 和 ATP 来 自叶肉细胞,其通过胞间连丝进入维管束鞘细胞。由题干信息“PEP 酶与 CO2的亲和力远大于 Rubisco 酶”,推测 PEP 酶与 CO2有很强的亲和力,能够结合低浓度的二氧化碳,所以玉米和甘蔗 在夏季晴天的正中午,光合作用强度并没有明显减弱。 30.(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8 分) 答案:(1)大脑皮层;不属于;该过程没有经过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2)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

38、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 程;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3)GRPR 基因缺失的小鼠;对照组能产生痒觉和痛觉,实验组不能产生痒觉,但能产生痛觉(2 分) 解析:(1)根据题意分析痒觉产生的部位在大脑皮层,外界刺激引起痒觉产生的过程需要经过感 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该过程不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 (2)兴奋指的是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 跃状态的过程,产生兴奋时,神经纤维的兴奋部位膜内的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3)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痒觉和痛觉的产生是独立的,对照组为 GRPR 基因正常的小鼠,实验组 应为 GRPR 基因缺失的小鼠

39、,用致痒剂和致痛剂分别处理两组小鼠,若对照组能产生痒觉和痛 觉,实验组不能产生痒觉,但能产生痛觉,说明痒觉和痛觉的产生是独立的,即特异性学说正 确。 31.(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12 分) 答案:(1)杂交;11;F1植株随机传粉(或随机交配),后代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 (2)AB;让 F1中的雄性植株与 F1自交后代中的绿叶皱粒雌性植株进行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 及比例(2 分);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绿叶圆粒紫叶皱粒绿叶皱粒=111(2 分) (3)让绿叶雌性植株与纯种紫叶的雄性植株进行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2 分);后代 雌雄植株都是紫叶,A 和 a 基因在常染色体

40、上(2 分) 解析:(1)因为题述植物是雌雄异体的,故圆粒和皱粒两种性状的植株只能进行杂交。若亲本的 基因型组合为 Bbbb,则 F1的性状分离比为 11,能证明基因分离定律。若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 BBbb,则让 F1自由交配,后代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即能证明基因分离定律。 (2)纯种的紫叶皱粒(AAbb)与绿叶圆粒(aaBB)杂交,F1(AaBb)自由交配,后代出现 53 31 的性状分离比,该分离比是 9331 性状分离比的变式,说明存在致死现象并且集中在 双显性类型植株中,联系题干信息“某种基因型的花粉致死”,可推断致死花粉的基因型为 AB。 若要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推测的结论是正

41、确的,需用 F1(AaBb)中的雄性植株与绿叶皱粒 (aabb)雌性植株(F1自交后代中)进行杂交。F1中的雄性植株产生的花粉 AB 致死,则其产生的 花粉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AbaBab=111。预期实验结果: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绿叶圆粒 (aaBb)紫叶皱粒(Aabb)绿叶皱粒(aabb)=111。 (3)该植物雌雄异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为 XY 型,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来验证 A 和 a 基因是在常染 色体上,不是在 X 染色体上,可以选择隐性雌显性雄的杂交组合。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后代 雌、雄植株都是紫叶,A、a 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32.(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10 分) 答案:(1

42、)数量;标志重捕法 (2)遗传(基因);物种 (3)衰退型;丙 (4)植被类型、距水源距离、坡度、Bio2(平均气温日较差)和 Bio18(最暖季降水量)(2 分);植被类型和 Bio11(最冷季平均气温);人类和其他野生动物干扰较少,僻静安全 解析:(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藏羚羊是动物,活动范围比较大,活动能力比较 强,要调查其种群密度最合适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2)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 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保护 藏羚羊的目的主要在于保护遗传(基因)多样性和

43、物种多样性。 (3)分析柱形图可知:图中 I、分别对应大、中、小、幼四个年龄等级,甲种群 ,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乙种群各年龄段的数目大致相等,属于稳定型种群,丙种群 ,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 (4)由图中环境因子贡献值高低可看出决定产羔地分布的最主要因素依次是植被类型、距水源距 离、坡度、Bio2(平均气温日较差)和 Bio18(最暖季降水量),植被类型和 Bio11(最冷季平均 气温)是影响藏羚羊越冬区选择的 2 个最突出的环境因素。产羔区的食物资源和气候条件都相对较 差,但人类和其他野生动物干扰较少,僻静安全。 33.答案:(1)BCE (2)(i)8 cm ()107 解析:(1)在AB的

44、过程中,气体温度不变、体积减小,所以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不 变,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UWQ 可知,外界对气体做的功等于气体放出的热量,A错误,B 正确;在BC的过程中,由于图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坐标原点,所以气体的压强不变,由于温度 升高,所以气体的内能增加,由于体积增大,所以气体对外界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UWQ 可知,气体吸收的热量大于气体对外界做的功,气体吸收的热量大于气体内能的增加 量,C 正确,D 错误;在CA的过程中,气体的体积不变、温度降低,所以气体不做功且内能减 少,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UWQ 可知,气体内能的减少量等于气体放出的热量,E 正确。 (2)()因为 U形管顺时针

45、旋转 180,故水银向 B 管内流动。设转动 180后 A 管内水银柱的长 度减小xB,管内水银柱的长度增大 x,则AB、两管中的水银柱的高度差为2x,因为转动过程中 B 管中气体的压强不变、温度不变,所以气体的体积不变,即 B管中气体的长度不变,但由于AB、 两管中的水银柱的高度差为2x,所以 A 管中气体的压强变为 0 2ppgx(其中为水银的密 度) 设 U 形管的横截面积为 S,对 A 管中的气体由玻意耳定律有 0 ()p LSp Lx S 解得 8cmx (ii)当 A 管内的水银面回到原来的位置时,A 管中气体的体积与初始时的相同,又因为温度不 变,所以 A管中气体的压强与初始时的

46、相同,即为 0 p,则 B 管中气体的压强也为 0 p,与初始时的 相同,则整个过程中 B 管中的气体发生等压变化 对 B 管中的气体,根据盖吕萨克定律有 0 273K ()273K tLS Lx St 解得 107t 34.答案:(1)ABD (2)(i) 9 2 6 s10;(ii) 33 m 20 解析:(1)a 到两波源的距离相等,由题图可知,a 点为振动减弱点,结合振动叠加知识可知,两 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反,A正确;结合以上分析可知,P 质点到两波源的波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 B 正确;Q a、是振动减弱点,但两波源的振幅关系未知,所以无法判断两质点的位置,C 错误; 结合图象可知,M

47、N、都是振动加强点,但 N 质点在图示时刻是波峰与波峰的交点、M 是波谷与 波谷的交点,所以振动方向始终相反,D 正确;波传播过程中,质点不随波迁移,E 错误。 (2)(i)入射光线与AB面的夹角为145 ,由几何关系可知,光束的折射角为 30,则棱镜对 光束的折射率 sin45 2 sin30 n 入射点到BC的最短距离为 0 sin2xd 光在棱镜中的传播速度 c v n 0 x t v 代入数据可得从BC上射出的光在棱镜中传播的最短时间 9 2 1 6 s0t (ii)设光在棱镜中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 C,可得 1 sinC n 当入射光线从图示位置逆时针旋转时,光线在BC面上的入射点向

48、 B 端靠近,当光线在AB上的入 射角接近 90时,光线到 B 点的距离最近,折射光线与AB面的夹角为45,此时光路图如图 1 所示,该光束在BC面上的入射角为 15,小于临界角,说明光线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过程中始终能 从BC上射出 由几何知识可知出射点到 B 点的最小距离为 min 31 m 10 x 当光束从图示位置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在BC面上的入射角逐渐增大,当光线在BC上的入射角 等于 45时,光束在BC上恰好发生全反射,之后没有光线射出,此时光路图如图 2 所示。 由几何知识可知出射点到 B 点的距离最大为 max 31 m 20 x 则BC上有光射出区域的长度为 maxmin 33

49、 m 20 xxx 35.答案:(1) 82 3d 4s (1 分)(2 分) (3)4(1 分) (4)取代反应(1 分)3(1 分) (4 分) (5)(2 分) 解析:(1)由 A 的分子式 223 C H O和性质可知 A 含有羧基和醛基;A+BC 属于加成反应。 (2)酸性关系:羧酸碳酸酚醇。 (3)两个 C 生成化合物 E,其结构简式为分子中有 4 种化学环境的氢原 子。 (4)DF 属于取代反应(Br 取代OH);F 中含有溴原子、酯基和酚羟基,1 mol F 最多消 耗 3 mol NaOH,符合条件的 F 的同分异构体有 4 种。 (5)。 37.(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

50、,共 15 分) 答案:(1)只有能利用聚乙烯的微生物才能在此培养基上正常生长和繁殖(或筛选能分解聚乙烯 的微生物);进一步筛选纯化获得分解聚乙烯能力强的微生物 (2)稀释涂布平板法;涂布不均匀;灼烧涂布器要冷却后再涂布,在酒精灯火焰旁操作或在超净 工作台进行操作,涂布时不能划破培养基,涂布结束后必须灼烧涂布器,菌液稀释倍数要适宜等 (3 分,任写两点,合理即可) (3)该微生物能分泌降解聚乙烯的酶;取等量上清液不用蛋白酶处理,再加入含相同含量的聚乙 烯的培养基中,一段时间后,检测聚乙烯的含量 解析:(1)该培养基只有聚乙烯一种碳源,因此,只有能分解聚乙烯的微生物才能在该培养基上 生存,故该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理综 > 试题试卷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年高考理科综合考前押题《最后一卷》全国卷版 参考答案.pdf)为本站会员(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