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知识及防控主题班会:新冠培训ppt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TECH 文档编号:1473052 上传时间:2021-06-08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知识及防控主题班会:新冠培训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初中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知识及防控主题班会:新冠培训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初中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知识及防控主题班会:新冠培训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初中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知识及防控主题班会:新冠培训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初中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知识及防控主题班会:新冠培训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校学校 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新冠肺炎防控工作 一、传染病基本知识 (一)、传染病概述 1、传染病的涵义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动 物与动物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多种疾 病总称。传染病属感染症的一部分,感染症包括 一切感染因子所致疾病,但感染症并非均有传染 性而造成人群传播。但在某些情况下,一些感染 症可以具有传染性,如在医院感染中,一些原不 具有传染性的因子,可以发生医院感染传播。 新发传染病:也称新传染病、新出现的传染病。 包括了新出现的传染病和新增多的老传染病。 新发传染病的病原体大致可分三大类 早已知道的传染病中发现了新的病原体(如消 化道溃疡的幽门螺旋杆菌) 人间

2、可能早已存在的传染病,但近年才发现和 认识,并找到了相应的病原体(如莱姆病的伯氏 疏螺旋体、戊型和庚型肝炎病毒等) 既往人类中不存在的,新出现的传染病病原体 (艾滋病、O139型霍乱、SARS、MERS、新冠 肺炎等)。 2021-6-5 2、传染病流行现状 随着科学的发展以及各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 ,历史上许多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1977 年全球消灭天花的成功经验是免疫+监测。但 在与传染病的斗争中,人类仍远远不能说取得 了胜利,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存在一些不确定 因素,如2003年的SARS、2009年甲型H1N1 流感、2012年的MERS、2019年的COVID-19 等都未能监测预

3、知,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使人不 容乐观。 2021-6-5 输入性传染病存在威胁。现代交通工具可在短时 间内将传染病带至全球。传染病传入后还可通过 生物媒介传播带入传染病的本土化,如2018- 2019年我省发生的本土登革热疫情,是由于境外 输入不及时发现和控制造成的。在一些边境地区 我国居民疟原虫携带率已控制在1%以下,但由于 境外疟疾严重流行,输入性病例增加,病例猛增 ,需要跨境合作才能解决,给防控工作带来新地 课题。 2021-6-5 来源于动物传染病的防控难度增加。据世界卫生 组织(WHO)报告,人类60%的病原体来自动 物,人类新发现的疾病75%来自动物疾病。近 年来由动物引发的病毒性传

4、染病不断增加,艾滋 病、疯牛病、禽流感、SARS、MERS、H1N1 等,都是人畜共患病毒病。 一些消灭或基本消灭的旧病原体对人类仍存在潜 在威胁,由于人类对这些旧病原体的抵抗力脆弱 或存在耐药,一旦传染发生,就很可能导致大规 模疾病流行。如脊髓灰质炎。 2021-6-5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发传染病以每年新增1 种或多种的速度被发现,至今已达40多种。其发 生不确定性、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社会影 响大,涉及不止一个国家或地区。如SARS、人禽 流感、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MERS、寨卡病 毒病、 COVID-19等,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 点和热点问题。 2021-6-5 目前传染

5、病仍然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 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每年全球死于传染病的人 口约占总死亡人数的25%。WHO把艾滋病、 感染性腹泻、肺结核、疟疾和呼吸道疾病列为 5种主要的传染病,这5 种疾病的死亡人数占 传染病总死亡人数的90%以上。 由于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老的传染病死灰复 燃,因此,在传染病防控中,必须强化病原学 研究,规范传染病诊断标准,不断提高病原的 诊断水平。 2021-6-5 3.我国传染病危害的特点:我国传染病危害的特点: 艾滋病危害严重,艾滋病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播散, 防控形势不容忽视。 病毒性肝炎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控制的难度仍然较大,年 发病率多年来仍在前列。 结核病又

6、卷土重来,尤其是多耐药性结核病的出现和流行 。间断、不规范用药和不够疗程治疗又造成了耐药结核病情 况严重。 新发、突发传染病流行不断发生,在全球出现的40多种 新传染病中我国出现近20种,危害性较大的如SARS、新冠 肺炎。 流感、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常见传染病发病率居高不下 由此可见,我国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2021-6-5 4.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有病原体:每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的病原体感染 所引起。如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肺结核由结核杆 菌引起。 有传染性:病原体从一个宿主排出体外,经一定 的途径传给另一个宿主,这种特性称为传染性。其 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

7、的免 疫状况等有关。 2021-6-5 有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传染病能在人群 中传播蔓延的特性称为流行性。按流行强度分为 散发、暴发、流行、大流行。有些传染病受地理 、气候和人群生活习惯等影响,其流行局限在一 定地区,称为地方性流行。传染病在某的季节发 病明显升高,称为季节性流行。 有感染后免疫性:人体受病原体感染后,在一 定时间内能产生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 的不感受性,称为免疫性。不同的传染病病后免 状态有所不同,有的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终身免 疫,有的还可再次感染。 2021-6-5 (二)、传染过程 指病原体进入宿主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传染过程不一定都有临床症状、体

8、征。 1.病原体:指能够引起宿主致病的各类生物,包括 病毒、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 、真菌、脘病毒、寄生虫等。 2.宿主:指在自然条件下能够被传染性病原体寄生 的人或其他活的动物。 2021-6-5 3.传染过程的结局: 定植:病原体存在于宿主体表,不引起免疫反应 感染:病原体入侵宿主组织,但没有临床症状和 体征。 持续感染:也叫慢性感染或携带状况,既不迅速 引起发病或痊愈的感染状态 隐伏:病原体存在于组织或细胞中,既不繁殖也 不具传染性,不出现临床症状,可引起免疫反应 疾病:病原体在宿主组织中繁殖,出现临床症状 、体征与组织损害的实验室证据 痊愈:组织中的病原体被消灭。不同的

9、传染病的 传染过程结局不一样,有些以隐性感染为主、有些 以显性感染为主、有些以死亡为结局。 2021-6-5 (三)、流行过程 传染病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 人群三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变化都会引起传染病 的流行和消长。 1.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 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染 的动物。 病人:为最主要的传染源。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 个时期称为传染期。其中轻型和隐性感染者症状轻 或无症状、人数多且活动范围广,不易发现和管理 ,是很重要的传染源。 2021-6-5 病人的病程通常分为三个时期:潜伏期、临床症 状期和恢复期 潜伏期: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

10、最早临床症状出现 这一段时间。 病原携带者: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 原体的人。 受感染的动物:包括家畜、野生哺乳动物、家 禽及野禽等。 2021-6-5 2.传播途径: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 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传播途径主要有: 经空气传播 主要通过飞沫、飞沫核、尘埃传播。 传播特征: 传播广泛、传播途径易实现,发病 率高; 冬春季高发;少年儿童多见; 在未免 疫预防人群中周期性升高; 受居住条件和人口 密度的影响。如流感、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 流脑、麻疹、风疹、手足口病等。 2021-6-5 经水或食物传播 经水传播特征: 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 有饮用

11、同一水源史; 在水源经常污染处病例 终年不断; 除哺乳婴儿外,无性别、年龄、 职业差别。 经食物传播特征: 病人有进食同一食物史, 不食者不发病; 一次大量污染可致暴发; 停止供应污染食物后,暴发可平息。 如霍乱、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寄生虫、 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 2021-6-5 经接触传播 分直接接触传播:没有外界因素参与下,传染源直 接与易感者接触。 间接接触传播:易感者接触了被传染源的排出物或 分泌物污染的用品所造成的传播。 传播特征:病例多呈散发,可形成家庭或同室内 成员之间的传播;无明显的季节性;流行过程 缓慢;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方及卫生习惯不良的 人群中发病较多;

12、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及严格消 毒制度后,可减少病例的发生。 如狂犬病、皮肤病、艾滋病、性病、寄生虫病、手 足口病等。 2021-6-5 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虫媒传播) 传播特征:有一定的地区性和季节性;有明 显的职业性;发病年龄有差别;人与人之间 一般不传播; 如伤寒、痢疾、疟疾、登革热、乙脑、丝虫病。 经土壤传播 取决于病原体在土壤中存活能力、人与土壤之间 的接触机会和个人卫生习惯。如破伤风、寄生虫 病等。 2021-6-5 医源性传播 是指在医疗或预防工作中,由于未能严格按规章 制度和操作规程而人为地造成某些传染病的传播, 属水平传播。医源性传播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 于生物、血液制品等受污染

13、或器官移植而引起的 疾病传播,如艾滋病、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等 ;另一类是易感者在接受治疗、检查或预防措施 时,由于应用受污染或消毒不严的针管、针头、 采血器、导尿管等器械而导致疾病的传播。 垂直传播(也叫围产期传播、母婴传播) 经胎盘传播:指受感染的孕妇经胎盘血液将病原体 传给胎儿引起宫内感染。常见的有风疹、艾滋病、 梅毒和乙型肝炎等。 上行性传播:病原体从孕妇阴道到达绒毛膜或胎盘 引起胎儿宫内感染,如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埃 希菌、肺炎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单纯疱疹病毒、 巨细胞病毒等。 分娩时传播:分娩过程中由于胎儿从无菌的羊膜腔 内产出而暴露于严重感染的产道而致皮肤、黏膜、 呼吸道或肠道

14、等被感染。如艾滋病、淋球菌、结膜 炎包涵体、疱疹病毒等可通过这种方式传播。 2021-6-5 3.人群易感性: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 感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判断某一人群对某种传 染病易感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总人口中易感人口所 占的比例和人群的一般健康状况,可从该病以往 在人群中流行情况、该病的预防接种情况及对人 群进行该病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而定。 人群易感性的高低是影响传染病流行的一个重要 因素。可引起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新生儿增 加、易感人口迁入、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 免疫人口死亡。 可引起人群易感性下降的因素:计划免疫、传染 病流行后或隐性感染后获得免疫。 2021-6-5 4.传染

15、病的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理、土壤、动植 物,通过作用于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对传染病的 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传染病的季节性和地 方性与自然因素关系密切,寄生虫病和虫媒传播 的传染病对自然因素的依赖尤其明显。如长江流 域适宜钉螺生长形成血吸虫病流行、寒冷可减弱 呼吸道抵抗力故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冬春季、 炎热的夏季使人的胃酸分泌减少有利于消化道传 染病的发生、热带亚热带地区适宜蚊虫滋生流行 登革热和疟疾等。 2021-6-5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表现在很多方面,包 括人类一切活动,如生产活动、生活条件、 医疗卫生状况、经济、文化、人口密度、人 口流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职业、社会

16、 安定、社会制度等。 社会因素可以通过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及人 群易感性影响流行过程。 2021-6-5 (四)、预防控制措施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应将经常性预防措施 和传染病发生后所采取的应急措施结合起来,进 行群防群治。针对构成传染病的三个环节(传染 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采取综合性措施。 2021-6-5 二、冠状病毒基本知识 1.什么是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 呼吸综合征(ME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等较严重疾病。 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与人和动

17、物的多种疾病有关, 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 2.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 3.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会有哪些症状? 症状因病毒而异,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 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导致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 4.有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吗? 针对新疾病,并无现有可用疫苗,我国目前正在研究,开 发一新疫苗可能需要若干年时间。 5.新型冠状病毒能治疗吗? 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没有特异治疗方法。但许 多症状是可以处理的,因此需根据患者临床情况进行治疗 。此外,对感染者的辅助

18、护理可能非常有效。 6.如何自我防护? 减少接触和减少传播一系列疾病的标准建议包括,保持基 本的手部和呼吸道卫生,坚持安全饮食习惯,并尽可能避 免与任何表现出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咳嗽和打喷嚏等) 的人密切接触。 l病原学特征 属冠状病毒,基因特征与SARSr-CoV和MERSr-CoV有明显区别。 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30 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 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l流行病学特征 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 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成为传染源 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 暴露

19、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其他传播途径尚待 明确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三、新冠肺炎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 四、监测定义 疑似病例 确诊病例 无症状感 染者 聚集性疫 情 密切接触 者 疑似病例判定 l 流行病学史: u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境内其他有病例报告的社区,或 境外疫情严重国家或地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u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 u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境内其他有病例报告 的社区,或境外疫情严重国家或地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u聚集性发病:14天内在小范围内(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

20、级、车间等 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l 临床表现: u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 u具有新型冠肺炎影像学特征; u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流行病学史中任何一条+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 无明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中3条。 确诊病例判定确诊病例判定 l疑似病例+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 u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u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u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血清 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 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 无症状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

21、l无临床症状,呼吸道等标本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或 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测阳性者。 l主要发现途径:密切接触者筛查、聚集性疫情调查 和传染源追踪调查等 聚集性疫情聚集性疫情 l14天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车间 等)发现2例及以上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且存 在人际传播的可能性,或共同暴露而感染的可能性。 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 l密切接触者指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 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开始,未采取 有效防护与其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五、十一项防控措施 分区分级精准防控 早发现 早报告 早隔离 早治疗 流行病学调查 密切接触者追踪和管理 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

22、 重点场所、机构、人群防控 院内感染控制、特定场所消毒和人员防护 宣传教育与风险沟通 相关技术 文件介绍 (一)分区分级精准防控 以县(区)为单位,依据人口、发病情况综合研判,科 学划分疫情风险等级,明确分级分类的防控策略 低风险地区:实施“外防输入”策略。 中风险地区:实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策略。 高风险地区:实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严格管控”策略。 动态开展分析研判,及时调整风险等级 病例数保持稳定下降 疫情扩散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二)早发现(二)早发现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提高对新冠肺炎病例的诊断和报告意识。 基层相关组织或用工单位对近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境内有病例 报告

23、的社区,或境外疫情严重国家或地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的人员,做好 健康监测。 利用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流感样病例监测和住院严重急性呼 吸道感染病例监测等现有监测网,强化病原学监测。 加强口岸卫生检疫,严格实施口岸体温监测和发热、干咳、腹泻 等相关症状的医学巡查。 对密切接触者做好健康监测,对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者及时转运至定 点医疗机构,并采样检测。 1 2 3 4 5 细 化 五 条 病 例 发 现 途 径 (三)早报告 应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2小时内通过网络完成报告信息的三级确认审核 病例报告 疑似病例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及时订正为“确诊病例”或排除。 在“临床严重程度”中以病例最严重的

24、状态为 其最终状态。 无症状感染者订正为确诊病例,其发病日期为临床症状出现的时间。 病例死亡后,在24小时内填写死亡日期 报告订正 各县(区)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聚集性疫情,辖区疾控中心应当通过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事件级别选择“未分级”。根据对事件的调查评估,及时进行调整并报告。 突发事 件报告 (四)早隔离 病例管理 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当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疑似病例单人单间隔离治疗,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 间隔24小时)且发病7天后特异性抗体IgM和IgG仍为阴性可排除疑似 病例诊断。 出院后管理 病例符合出院标准,出院后建议继续进

25、行14天的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 监测。 鼓励有条件的省份加强出院病例随访和呼吸道标本样本检测,检测阳 性者需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并将相关信息报送中国疾控中心。 无症状感染者管理。 无症状感染者应集中隔离14天,原则上两次连续标本核酸检测阴性者 (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可解除隔离。 (五)早治疗 定点医院救治 疑似病例要及时转运至定点医院救治。 做好准备工作 定点医院应当做好医疗救治所需的人员、药品、设施、设备、 防护用品等准备工作。 规范救治 按照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进行规范救治 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隔尽隔 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 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 (九)重点场所、机构、人

26、群防控 学校、托幼机构 1.学校、托幼机构复课复园后,要做好返校师生 的健康提示和健康管理及教室的通风、消毒等工 作。 2.严格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课(出勤)病因追 查与登记等防控措施。 3.发现疫情及时报告,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处置, 做好区域消毒等工作。 (十一)宣传教育与风险沟通 普及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教育, 通过多种途径做好公众个人防护指导,减少人群中 可能的接触或暴露 根据疫情防控进展和对新冠肺炎认识的加深,及时 调整健康教育策略,组织科普宣传 积极开展舆情监测,及时向公众解疑释惑,回应社 会关切,做好疫情防控风险沟通工作。 六、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 u各地政府落实防控

27、资金和物资 u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指导、及时救治 强化联防联控 u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定期会商研判疫情发展趋势,各 部门各司其职。 加强能力建设 u对医疗卫生机构的专业人员开展新冠肺炎专业技术培训 ,强化预防为主,关口前移。 u加强科学研究,为优化防控策略提供科学证据。 u鼓励、支持发挥中医中药的作用。 七、七、中小学校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方案中小学校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方案 (一)、中小学校开学前 1.学校每日掌握教职员工及学生健康情况,实 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并向主管部 门报告。 2.学校对全体教职员工开展防控制度、个人防 护与消毒等知识和技能培训。 3.开学前对学校进行彻底清洁,对

28、物体表面进 行预防性消毒处理,教室开窗通风。 4.所有外出或外地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返回居 住地后应当居家隔离14天后方可返校。 5.做好洗手液、手消毒剂、口罩、手套、消毒 剂等防控物资的储备。 6.设立(临时)隔离室,位置相对独立,以备 人员出现发热等症状时立即进行暂时隔离。 7.制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制度明确,责任到 人,并进行培训、演练,校长是本单位疫情防 控第一责任人。 (二)、中小学校开学后 8.每日掌握教职员工及学生健康情况,加强对学生及教职 员工的晨、午检工作,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并向主管部门报告。 9.妥善保管消毒剂,标识明确,避免误食或灼伤。实施消 毒处理时,操作

29、人员应当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10.各类生活、学习、工作场所(如教室、宿舍、图书馆、 学生实验室、体育活动场所、餐厅、教师办公室、洗手间 等)加强通风换气。每日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 分钟。课间尽量开窗通风,也可采用机械排风。如使用空 调,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 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 11.加强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应当保持教室、宿舍、图书 馆、餐厅等场所环境整洁卫生,每天定期消毒并记录。对 门把手、水龙头、楼梯扶手、宿舍床围栏、室内健身器材 等高频接触表面,可用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 剂进行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12.加强餐(饮)具的清洁

30、消毒,餐(饮)具应当一人一 具一用一消毒,建议学生自带餐具。餐(饮)具去残渣、 清洗后,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钟;或采用热力消毒柜 等消毒方式;或采用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 30分钟,消毒后应当将残留消毒剂冲净。 13.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 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 14.确保学校洗手设施运行正常,中小学校每4045人设 一个洗手盆或0.6m长盥洗槽,并备有洗手液、肥皂等, 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15.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收集清运,并做好垃圾盛装 容器的清洁,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定期对

31、其 进行消毒处理。 16.建议教师授课时佩戴医用口罩。 17.严格落实教职员工及学生手卫生措施。餐前、便前便 后、接触垃圾后、外出归来、使用体育器材、学校电脑等 公用物品后、接触动物后、触摸眼睛等“易感”部位之前, 接触污染物品之后,均要洗手。洗手时应当采用洗手液或 肥皂,在流动水下按照正确洗手法彻底洗净双手,也可使 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18.加强因病缺勤管理。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对 因病缺勤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及时追访和上报。 19.不应组织大型集体活动。 20.对教职员工、学生和家长开展个人防护与消毒等防控 知识宣传和指导。示范学生正确的洗手方法,培养学生养 成良好卫生习惯,咳嗽、

32、打喷嚏时用纸巾、衣袖遮挡口鼻。 (三)出现疑似感染症状应急处置 21.教职员工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 咽痛、腹泻等症状,应当立即上报学校负责人,并及 时按规定去定点医院就医。尽量避免乘坐公交、地铁 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路上和医院内应当全程佩 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其他更高级别的口罩)。 22.学生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 痛、腹泻等症状,应当及时向学校反馈并采取相应措 施。 23.教职员工或学生中如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应 当立即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 门做好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24.对共同生活、学习的一般接触者进行风险告知, 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疑

33、似症状时及时就医。 25.专人负责与接受隔离的教职员工或学生的家长联 系,掌握其健康状况。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出现发热等情况应急处置流程: 1、发现学生、教职员工、在校园里生活和工作的相关人 员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腹泻等症状,立即报告 学校疫情专职负责人。 2、由校医或指定专人指导发热者佩戴好口罩并送至学校 指定隔离区域。 3、测量并记录体温,简要询问核实相关症状。 4、确认发热后,由学校指定专人及时联系并送去定点发 热门诊就医。 5、如发热者为学生,学校应及时通知学生家长。 6、定点发热门诊若诊断为疑似新冠肺炎,学校应按新冠 肺炎疫情防控方案开展后续处置工作。 7、若排除新冠肺炎,按医

34、嘱接受治疗或居家/学校指定场 所观察。 水银体 温计腋 下体温 37.3 疫情发生后如何开展疫情控制工作? 1.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和密切接触 者,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隔离或医学观察,安排其及时 就诊,做好疫期相关记录。 2.配合疾控、宣教部门对疫点开展消毒、疫情调查和 宣传教育等工作。 3.学生隔离期满后持证明到医务室查验后方能进班复 课。 4.按照当地政府的决定,如停止举办大型集会和会议 ;采取临时停课或暂时关闭措施。 5.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如戴口罩 、手套、帽子等。 八、学校如何开展晨、午检和因病缺勤工作 晨检 1.班主任每日早上自习或第一节课前对学生进行 晨

35、检,了解学生的出勤和健康状况。 2.晨检内容包括: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询问学 生健康状况、登记因病缺勤情况。老师应通过观 察、询问等手段,重点检查学生中有无发热、皮 疹、腹泻、黄疸、结膜出血等症状发生。调查了 解学生缺勤原因、所患何种疾病或症状等信息。 3.晨检中发现学生有发热、皮疹、腹泻、黄 疸、结膜出血等症状或其他异常时,应及 时报告学校疫情报告人,并做好记录。 4.学校疫情报告人负责指导各班开展学生晨 检工作,对各班晨检结果进行核实、排查 和处理,做到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 告。 午检:下午第一节课前,其他同晨检。 晚检:住宿学校学生还要进行晚检。 因病缺勤的登记、追踪 1.班主任每天

36、登记因病缺勤学生情况,包括 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情况、接触史 等信息,协助学校疫情报告人进行追踪。 2.学校疫情报告人负责指导各班开展学生因 病缺勤的登记追踪工作,对各班登记结果 进行核实、汇总,做到传染病病人的早发 现、早报告。 九、其他相关术语 1.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医学院校毕业或已获得医士(护士)以上职称者,以 医药卫生专业技术为主要职责,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 卫生保健工作人员。 2.保健老师 非医学院校毕业的老师,因工作需要,经培训考核合 格后而从事专职或兼职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人员。 3.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学校专职或兼职卫生专业技术 人员、保健老师、或经培训合格的学校其他在编人员。 应优先考虑由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班级管理相关 > 主题班会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初中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知识及防控主题班会:新冠培训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TECH)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