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 垂线垂线( (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一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垂线选自沪科版七年级(下)第十章第一节相交线第二节课内容。两条直线互 相垂直作为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形, 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特殊的用途, 与它有关的概念和 结论是进一步学习垂线段、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的高、切线的性质和判定、以及空间里 的垂直关系等知识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 垂直的概念是小学学过的概念,由于七年级同学年龄小,刚刚接触几何学科,接受几何 知识能力较差,很多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垂线概念中所蕴含的性质,但总体性格活泼,学习 积极性较高,对新鲜事物兴趣度高。 对垂线的基本事实的获得只是通过画图、
2、 折一折等方法获得的, 由于学生动手画图能力, 对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陌生,并且其文字表达极其精炼并且准确: “有且只有” ,对于七年 级的学生来说,归纳、表述和理解都有难度,均可能成为学习中的困难点,老师在设计微课 支持学习时要充分考虑到。 本节课主要从垂直的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表示等不同的角度进 一步认识垂直。 三、目标设计三、目标设计 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 知 识 与 技能 1、掌握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了解垂直的符号语言; 2、会用三角板或量角器等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理解并掌握垂线的基本事实: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过 程 与 方法 1、通过
3、对垂直定义正反两方面的推理、画垂线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 能力,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 2、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发展空间观念,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观 1、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体验数学的价值; 2、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信 息 技 术素养 能合理使用移动设备,提高网络使用、支持学习的软件的使用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垂线概念和基本事实。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垂线的判断和基本事实的理解运用。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式;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协助交流。 教学准备教学准
4、备10.1.2 垂线(1)教学课件、微课视频、直尺、三角板。 四、学习设计四、学习设计 一、读一读 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结合自己已有知识,理解垂线的概念。 垂线: 课课 前前 设设 计计 2、你能举出生活中一些应用垂直的实例吗? 二、画一画 1、在左面方框中画两条直线 AB 与 CD 垂直,垂足为 O。 2、用你手中的学习工具(量角器、三角板、直尺)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用折纸的方法画垂线。 4、通过第 2、3 题的操作,仔细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吗? 结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案补充与纠错 课课 堂堂 设设 计计 创 境 导 入 1、 讨论:一张纸的用处? 教师:其
5、实人生就像一张有 去无回的的单程车票,没有彩排, 每一场都是现场直播。把握好每 次演出,便是对人生最好的珍惜。 2、一张纸除了画画写字之外,它 还可以发出声音。你有哪些方 法? 教师演示甩纸炮游戏。 3、这张纸在发出响亮的声音同时 还留下制作时的足迹,我们一起 来看看这些足迹。你能用笔画一 画这些足迹吗?这好像我们刚刚 学过的什么知识?我们学习了相 交线的哪些知识?你会运用这些 知识解决问题吗? 4、提出问题: (1)教师演示: (几何画板)直 线 AB、CD 交于点 O,绕点 O 转 动直线 CD 的过程中, 图中不变的 数量关系有哪些?变化的数量关 系有哪些? ( 2 ) 若 AOC=90
6、 , 回 答 BOD 、 AOD 、 BOC 等 于 度,为什么?这四种角的数量关 系有几种这种情况?此时直线 学生各抒已 见, 教师鼓励 学生畅所欲 言。 学生思考, 交 流不同方法。 学生模仿老 师进行操作。 学生动手描 痕迹。 。 学生回顾交 流 学生观看几 何画板演示 思考回答。 用问题:一 张纸的用处 以及让纸发 出声音,学 生 思 考 方 法,教师演 示小时候的 游戏吸引学 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学 习热情。 符号符号记录:记录: 已知: 结论: l P l P l P l P AB、CD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引 入课题:10.1.2 垂线垂线( (1) 课课 堂堂 设设 计计 教 学
7、 建 构 1、检查预习 教师:什么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垂 直,我们还要学习哪些知识呢? 同学们已经课前预习,通过以下 问题来检测大家预习的情况。 (1)举出生活中垂直的实例,展示 生活中垂直的图片。 (2)下面图形中,互相垂直的两条 直线是() AB CD (3)试一试、填一填: 如图 记 作 :, 垂 足 为. 或者 MNEF 于 O (4)掌握如下推理过程 如图, 当直线 AB 与 CD 相交 于 O 点,AOD=90时,则 AB CD,垂足为 O。 判定:AOD=90(已知) ABCD(垂直的 定义) 反之,若直线 AB 与 CD 垂直,垂 足为 O,那么AOD=90。 性质: ABCD (
8、已知) AOD=90 (垂直的定义) 让学生是用AOC、BOD、 BOC 进行尝试。 学生回答问 题。 (1)学生发 言、举例, (2)A (3) 直 线 EF 与 MN 垂直, 垂足为 O, (4)ABCD AOD=90 AB CD 90。 ABCD AOD=90 我们没有直 接 提 问 概 念,而是用 举出生活中 垂 直 的 实 例,展示生 活中垂直的 图片,进行 简单的识图 等活动,在 活动过程中 再现概念, 在加深对定 义的的理解 的同时渗透 符号推理格 式,熟悉符 号的使用。 既可以真实 的了解到学 生的预习情 况,有针对 性地进行补 短,又促使 学生在预习 时更深入地 思考问题,
9、避免“走马 观花”式的 预习,养成 良好的预习 习惯。 E F M N O C O A D B 课课 堂堂 设设 计计 教 学 建 构 2、动手操作 过渡语:认识了垂线,知道了垂 线的特征,如何根据定义画已知 直线的垂线呢? (1)如图,已知直线 l,作 l 的垂 线。 l 问题:这样画 l 的垂线可以画几 条? (2) 如图, 已知直线 l 和 l 上的一 点 A,作 l 的垂线. 你的操作结论是:。 (3) 如图, 已知直线 l 和 l 外的一 点 B ,作 l 的垂线. 你的操作结论是:。 小结:由(2) (3) ,你得到的结 论是:。 (4) 教师补充, 垂线的基本事实, 在平面内,并
10、提问: 1 “过一点”包括几种情况? 2 “有且只有”是什么意思? (5)画下列图形的垂线: 学生自主动 手操作,思 考,交流。 分组讨论, 归 纳总结 添加辅助线 时用虚线延 长。 有一句话是 这样说的: 让我听,我 记不住;让 我看,我不 明白;让我 参与,我铭 记终身。越 是难理解的 东西,越是 不能忽视体 验 的 重 要 性。于是我 放手让学生 动手体验, 通过画图, 折 纸 等 操 作,体会垂 线存在性和 唯一性,数 学语言的丰 富与精炼。 l A l B ? C ? B ? A ? C ? B ? A ? C ? B ? A 例 1.如图所示,直线 AB,CD 相交 于点 O, O
11、D 平分BOE,OF 平分 AOE. (1)判断 OF 与 OD 的位置关系, 请说明理由; (2)若AOCAOD=15,求 EOF 的度数 . 例 2.如图,M 是三角形 ABC 中 BC 边上的任意一点,请你按照下列 要求画图. (1)过M点画直线AB的垂线m; (2)过 M 点画直线 BC 的垂线 n; (3)过 M 点画直线 AC 的垂线 p. 活学活用: 如图,OCAB 于点 O,1= 2,则射线 OD、OE 是什么位置关 系?请说明理由。 学生独立自 主思考, 讨论 交流。 规范书写格 式、培养学 习能力 课课 堂堂 设设 计计 数 学 应 用 基础训练 1.过点 P 向线段 AB
12、 所在直线引 垂线,正确的是() 2.(1)如右图,若直线 m、n 相交 于点 O,190,则_。 (2) .若直线 AB、CD 相交于点 O, 且 ABCD,那么BOD_。 3.如图所示,BAC 为钝角。 (1)画出点 C 到 AB 的垂线; (2)过点 A 画 BC 的垂线; (3)过点 B 画 AC 的垂线 提升训练 4.将一矩形纸片按如图方式折叠, BC、BD 为折痕,折叠后 AB 与 EB 在同一条直线上, 则 BC 与 BD 的位置关系是。 学生思考后 完成, 对于基 础题教师应 当注意让学 生规范口述 过程; 对于提 升题可安排 学生扮演, 通 过学生扮演 发现学生的 问题。 基
13、础训练和 提升训练。 主要是考虑 到学生之间 的差异,解 决学生“吃 好 ” 和 “ 吃 饱”的问题, 关注基础, 也 不 忘 培 优。 课课 堂堂 设设 计计 回 顾 反 思 让学生自己总结,谈谈本节课的 收获,体会。本节课还有什么问 题、新发现。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锻炼学生的 数学表达能力,语言概括能力。 教师结束语:人生,就是自己在 为自己写一篇长著。开始和结尾, 都不自己的思路之中。唯一能把 握,是尽可能把情节写得真实而 不失光彩 学生畅谈对 垂线的认识。 通过小结, 帮助学生形 成 知 识 体 系,理解垂 线,相交线 之 间 的 关 系,并再次 回顾垂线的 画法。 布置作业布置作业
14、1.如图,已知直线 AB、CD 都经过 O 点,OE 为射线,若135,255,则 OE 与 AB 的位置关系是. 2.如图,BOAO,BOC 与BOA 的度数之比为 1:5,那么COA_,BOC 的补角 为_度。 3.如图所示,OM 平分AOB,ON 平分COD,OMON,BOC=26,求AOD 的度数.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10.1.2 垂线垂线( (1) 一、垂直的定义一、垂直的定义 如图,当直线 AB 与 CD 相交于 O 点,AOD=90时,则 ABCD,垂足为 O。 判定:AOD=90(已知) ABCD(垂直的定义) 反之,若直线 AB 与 CD 垂直,垂足为 O,那么AOD=90。
15、 性质: ABCD (已知) AOD=90 (垂直的定义) C O A D B 二二、垂线垂线的基本事实的基本事实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摆正老师的位置,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较大的学习 发展空间,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的疑点也力争在老师的点 拨和指导下突破。课堂精讲点:1.渗透垂线定义既是判定又是性质及推理形式。2.理解垂线 基本事实中的关键词,体会垂线存在性和唯一性。3.画线段的垂线时,延长线用虚线。 关于信息技术的应用, 突出三个方面: 使用哪些技术?在哪
16、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 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 1、使用哪些技术? 使用 QQ 群,微信群,网络视频资源,101PPT 课件,几何画板,实物展台,电子白板。 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 2、利用 QQ 群,为学生课前预习和后续复习提高提供帮助;垂线的画法是个难点,有 困难的学生,可以利用教师自己录制的或网络微课后续学习掌握;在垂直的定义,垂线的性 质探究,利用几何画板。垂线的画法,利用展示台展示学生成果;利用电子白板板书生成性 重点知识,在课后保存发在 QQ 群。 3、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 利用教师自己录制的或网络微课,有助于学生突破难点,和拓展提高;几何画板角度数 据显示,可以帮助学生直观感知变化过程中的规律。 信息技术的使用也不一定是整节课全要用,要用到点、用到位,在不需要使用的场合尽 量不用,不对正常教学造成干扰。信息技术也不一定必须在课内使用,相关的软件工具可以 提供给学生(在条件允许且合法的前提下) ,指导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完成自 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应该通过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信 息技术素养。对于新出现软件要保持敏感,为教学选择适用的软件。在软件的选择上,应尽 量选择小巧免费的,应便于学生合法获取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