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日照市山东省日照市 20212021 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 卡规定的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传统的图文书总是以文字为主,图
2、像为辅。当今流行的图文书中,图像似乎逐渐占据了主导地 位,文字反倒沦为配角。如一个人的战争一书刊行了“新视像读本”,该读本共 238 页,配有 图画 212 幅,几乎每一页都作了设计。其“卖点”不再是原有的书面文字,而在于那些新奇、精美、 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任何读物,倘使缺少图像,便会失去对读者的诱惑力和视觉冲击力,这正 是“读图时代”的新法则。进一步思考这一现象,或许可以推断,当代人的阅读方式已经发生了某 种转变,已从专注于文字理解转向热衷于图像直观。 从美学角度来说,文字和图像本来各具特色,图像以其直观性和具体性见长,而文字以其抽象 性和联想性著称。文字读物可以唤起读者更加丰富的联想和
3、多义性的体验,在解析现象的深刻内涵 和思想的深度方面,有着独特的表意功能。图像化将文字的深义感性化和直观化,这无疑给阅读增 添了新的意趣和快感。正像林白所言:“绝妙之处在于,无论是先看图再看文,还是先看文再看图, 都会发现一种有趣的吻合。”林白的解释道出了文与图之间的“互文性”阐发,但这种阐发隐含着 某种“危机”。一方面存在着图像对文字的有效阐发,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图像对文字的曲解和转义。 从前一方面来看,图文书把书籍“通俗化”和“大众化”了,因而扩大读者范围;但从后一方面来 看,图像有可能影响人们对文字的理解,尤其一些漫画书,将一些经典“连环画化”或“漫画化”。 本来,这些经典著作多以思想深刻
4、见长,特定的古汉语不但是其独特的表述手段,同时也是读者进 入这些经典深刻思想的必要条件和路径。然而,在“读图时代”,此类读物被大量的“通俗化”, 改造成“图画本”,独特的语言表述被转换为“平面化”甚至“庸俗化”的图解。比如蔡志忠漫画 系列, 将诸子经典中的精深思想, 图解为一种漫画形式, 虽然这也许有助于读者理解这些古代经典, 但同时又存在将古代思想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漫画化和简单化的可能性。 假如读者对古代智慧和思想 的了解只限于这些漫画式的理解和解释,留在他们心中的只有这些平面化的漫画图像,这是否会导 致古代经典中的深义的变形以致丧失呢?而唐诗宋词这样纯粹的语言艺术作品,被转化为漫画时, 文字
5、独特的魅力及其所引发的丰富联想已被刻板地僵固于特定画面, 这是否会剥夺读者对文学作品 诗意语言的体验呢?超然客整理“读图”时尚的流行,也许正在悄悄地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性,其潜 在的后果之一是重图轻文的阅读指向。 我以为, “读图时代”的读图隐忧乃图像对文字的“霸权”,因此造成了对文字的挤压。在“读 图时代”,从文化活动的对象上说,文字有可能沦为图像的配角和辅助说明,图像则取得文化主因 的地位;从文化活动的主体上说,公众更倾向于读图的快感,从而冷落了文字阅读的爱好和乐趣。 尤其是太多插图进入文学著作中,搅乱了文字原有的叙事格局和逻辑,中断了文章的内在文脉,将 读者的注意力从文字引向图像本身,也暗藏
6、着破坏了读者对文字沉思默想式的感悟方式的可能性。 一言以蔽之,“读图时代”存在着一场不见硝烟的图像对文字的“战争”,图像凌越文字在当代文 化中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有理由相信,“读图时代”的到来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文化,改变了 文学原有的格局,也改变了我们的文化价值观。(摘编自周宪“读图时代”的图文“战争”) 材料二: 就图像与文字的根本属性来看,图像最显著的优点是视觉的真实感,它可以为人们带来 与叙述对象几乎无差的体验,即具象性;文字则更倾向于精神层面的感悟与互通,即抽象性。 图像是叙述对象的投射与镜像反应,文字是对叙述对象能指和所指的符号化反应。正是由于 文字与图像之间的这些“天差地别”,许
7、多人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看作是“势同水火”,其实 这些都仅仅是表象而已,它们之间更多的还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文字的形成过程包含了形象性,它内隐着建构客观世界精神的“像”。图文之间一直存 在着天然联系,古时候“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论述就很好地印证了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图像化时代,文字与图像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文学语言在叙述上的形象性正不断地突显 出来,图像在无形之中将文学语言中的“像”进行了放大,推动了文学语言内在意蕴由感性 向理性的转变。 尽管文学深层次中的审美意义、情感内涵还无法通过图像进行完美演绎,但是文学语言 图像化作为文学的表现形式,可以促进读者对文学意蕴和情感的体会。图像具有极强的
8、情感 渲染性,它的这一特性能够推动文学审美空间的扩充,在意蕴上给人以更为直观的感受,既 可以实现对文学“有意味的形式”的鉴赏,又可以做到对感悟对象真实性的把握。超然客整 理 过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更多以心灵的体悟为主,人们从感知渠道来看属于单边的审美感 悟,而文学语言图像化的出现赋予文学形态多样化与具象化,它内在的属性决定了人们可以 从多角度、多感官对其进行认知和体味。因为语言的图像化意味着以感官来触摸文学深层次 的灵魂,以眼、耳、鼻、口、舌来真切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以有形来觉察无形,这势必会 使接受者产生更加深入的感悟。 (摘编自杜更胜读图时代文学的蜕变之语言图像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
9、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流行图文书中图像数量的增加,意味着图像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文字沦为配角,当 代人的阅读方式已发生转变。 B图像和文字的“互文性阐发”造成图像对文字的曲解和转义,影响人们对文字的理解, 甚至使经典著作庸俗化。 C插图大量涌入文学作品,搅乱了叙事格局和逻辑,中断了内在文脉,可能破坏读者对 文字沉思默想式的感悟方式。 D图像有视觉的真实感和极强的情感渲染性,能赋予文学形态多样化与具象化的特点, 使接受者产生更加深入的感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新奇、精美、内容丰富的图像会大大增加读物对读者的诱惑力和视觉冲击力,促使读 者消费和阅读。
10、 B如果将唐诗宋词转化为漫画,特定的画面就会使其失去文字的独特魅力,剥夺读者对 诗意语言的体验。 C公众倾向于读图的快感,冷落文字阅读的爱好和乐趣,会使图像“霸权”加剧,文字 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D在读图时代,人们可以从多角度、多感官对文学作品进行认知和体味,鉴赏活动不再 是单边的审美感悟。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面对空前发达和市场化的影视业,专为影视而生存的作家和专为影视而创作的文学作 品纷纷涌现。 B精美的图画的艺术加强了语言艺术的审美感染力,而这种感染力是纯粹的语言艺术所 无法达到的。 C图像化的写作将作家的“编码”过程与读者的“解码”过程缩
11、短,在文字与图像的互 文性阐发中扬长避短。 D张爱玲小说传奇的封面,以一个现代人立于窗外的影子表达打开洋场社会一扇窗 子的寓意。 4材料一第二段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4 分) 5在对待图文关系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路标 王愿坚 天边上,最后那一小块挂着晚霞的云彩,轻轻飘闪了一下,眨眼工夫就消失了。夜色, 像块奇大无比的灰布,悄悄地伸展开来,罩住了整个草地。 通信员罗小葆一手拄着那根用来探路的木棍子,一手抓着腰间那块小木牌,呆呆地看着 这夜幕四合的情景,不知要往哪里走
12、。 过去的六天里,他都是跟在连队里走的,他用不着打问路线,用不着辨别方向,只要把 自己那块心爱的小木牌往老班长背包上一挂,瞅着它一步不落地走就行了。那块识字木牌, 比一本书略大点儿,刮得溜平,上面还刷了两遍桐油。这是在遵义地区休整时,老班长给他 做的。从那时候起,他每天请小文书在上边写上几个生字,然后一边走,一边认。 谁想到,就在今天中午时分,部队遭到了突袭,老班长在战斗中负了重伤。就在老班长 被扶上担架的时候,他突然挣扎着欠起了身,把识字牌递到小罗手里,指着上面新写的 “北上抗日”四个字,问道:“都认识啦?” “认识”小罗的喉咙哽住,说不下去了。他扑在了老班长的怀里。 “意思呢,一定要搞清楚
13、,这是个战略问题哩!”老班长把小罗抱紧了,像过去一样讲 起来,“毛主席说过,往北走,出草地,到陕北,去”他急剧地喘息起来。 “去迎接抗日高潮!”小罗一下子把话接过来。 他想起要去给老班长弄点儿水喝。可当他找来了一小碗干净的清水的时候,连队已经走 远了。于是,他掉队了。到了这时,他才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跟在队伍的行列里是多么幸福, 也真正感到了辨别方向的重要。 一个个草墩被他踩到了脚底下,一道道烂泥河沟被他跨过了 忽然,在他的眼前出现了一星火光。这火光,被草地的水汽笼罩着,发出一环环色彩斑 斓的光圈,映照着这黑沉沉的草地,也照亮了罗小葆的心头。 一堆堆篝火余烬的旁边,同志们有的躺着,有的背靠背坐着,
14、都在香甜地睡着。罗小葆 小心地绕过他们,走向一堆还在燃烧着的篝火边,这才看见在对面还坐着一个同志。只见这 个同志坐着一个小衣包,一只臂肘靠在一只铁皮箱子上,膝盖上搭着一张地图,正在聚精会 神地看着,看一会儿,抬起头,凝神思索一会儿,拿红铅笔在图上做个记号。 他看着那个同志手里的地图,忽然生出了一个念头。这个念头是如此强烈,终于使他憋 不住低低地喊了声:“报告!”绕过火堆,走了过去。 那个同志慢慢地从地图上面抬起了头。 看着那慈祥的笑脸,罗小葆的拘束一下子消失了。他又向前迈了一步,指着地图说:超 然客整理 “你是领导同志吧,你一定知道明天的行军路线” “路线,当然有啰!”领导同志 抓住了小罗的手
15、,拉他在铁皮箱子旁边坐下,指着地 图上的一个红圈,说道,“看,一直往北,走上半天多点,就是班佑就走出草地了! ” “真的?!”罗小葆高兴地叫了声。 “来,先开饭!”领导同志用笔杆夹起了一粒胡豆,吹了吹,轻轻放到了小罗的手心里, 然后从文件箱上的一个大铜墨盒底下抽出一张纸,动手写起字来。 “不,我也还有任务哩!”罗小葆把擦干净了的识字牌放到领导同志面前,要求道,“我 今天的课还没上呢!同志,教我几个字吧!” “学习?好!”领导同志看着识字牌,赞许地点了点头。他拿起毛笔,转身把笔尖在身 边草叶上的露珠里蘸了蘸,又在墨盒里匀了匀,挥笔写下了四个大字。 他用笔尖指点着,逐字念着:“向、北、前、进!”罗
16、小葆也跟着念:“向北前进!” “向,就是方向的向”领导同志逐字讲解起来。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语调很慢, 讲得那么仔细,又那么清楚。 罗小葆用心地听着。随着讲解,在他面前展现了一幅壮丽的情景:浩浩荡荡的红军队伍, 正在向着北方,向着陕北的高原大步前进。 “字, 就这么讲。 ” 领导同志讲完了, 又和蔼地问道, “那么, 为什么要 向北前进 呢?” “我们红军要北上抗日。” “还有呢?” “还有,”小罗歪着脑袋想了想,“那里有陕北根据地,我们红军可以休息、整顿、发 展”领导同志点点头,高兴地笑了。他亲切地揽住了小罗的肩膀。 罗小葆念着,认着,写着,把这几个字记在了心坎上。这四个字和领导同志的讲解把
17、他 引向了北方,引进了一个新的天地。仿佛眼前这一堆篝火化成了一簇花,像他家乡的映山红 一样的花,这是陕北根据地。 罗小葆醒来的时候,天已亮了。东天上一抹朝霞正在上升、扩展,在广阔的草地的东侧, 一轮红日正跃出地平线,把整个草地照得透亮、火红。 这时,一个背驳壳枪的红军战士走过来,微笑着说:“毛主席要我等部队出发的时候再 叫醒你。”罗小葆惊住了:“毛主席?” “是啊,昨天你不是和他一起待了半夜?” 罗小葆急问:“毛主席在哪儿?”超然客整 理 “在前边!”警卫员朝北一指,“带着部队出发了。” 罗小葆激动地一跃而起,向着部队走去的方向奋力跑去。红军长征的部队,正一路路、 一行行,踏着开满鲜花的草地,
18、向北走去。他们走着,在没有路的荒凉草地上踩出了路。 罗小葆跑了一程,来到一棵丈把高的树下。他停住了脚,注视着正在走向前来的红军队 伍。突然,他折下了一截树枝,把他那心爱的识字牌牢牢地挂在树杈上。 “向北前进”四个亮闪闪的大字,像一个金色的路标,指向革命进军的方向。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一块普通的小木牌,先是作为识字牌,再成为“金色的路标”,意义层层深化,人物 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B老班长身负重伤依然不忘叮嘱罗小葆要认好、读懂“北上抗日”,体现出老班长不怕 牺牲的精神和对革命路线的坚定。 C罗小葆主动问行军路线,领导同志为他写路线、讲路线,并
19、一起讨论路线,写出小罗 对“路线”的认识逐渐深化。 D罗小葆把自己心爱的识字牌挂在树杈上,是因为毛主席正确的战略思想给了他力量和 信心,他想以此来鼓舞革命同志。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以追赶大部队的罗小葆为人物线索,以反复出现的小木牌为事物线索,两条线索 相互交织,相互作用。 B小说借罗小葆回忆老班长教自己识字的情形,刻画了老班长形象,倒叙的方式使故事 一波三折,增强了可读性。 C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夹”“吹”“放”等动作描写,刻画了毛主席平易近人、关心 爱护普通战士的形象。 D罗小葆与老班长、毛主席、警卫员的三个对话场景,构成了故事主体,有利于推动故
20、 事发展,巧妙塑造人物。 8请简要分析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对表现人物心理变化的作用。(4 分) 9“他,沿着这条路迎来了胜利,还要沿着这条路胜利地走向前去。”这是原作的结尾, 你认为保留这个结尾好,还是删改后的结尾好?请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 贯、黄溍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 门山著书。逾十余年,太祖召见濂,以为五经师。明年三月,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 子
21、经,寻改起居注。尝召讲春秋,濂进曰:“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 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乙巳三月,乞归省,太祖与太子并加劳赐。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 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寻丁父忧,服除,召 还。四年,迁国子司业,坐考祀孔子礼不以时奏,谪安远知县,旋召为礼部主事。明年迁赞 善大夫。是时,帝征召四方儒士,择其年少俊异者,皆擢编修,命濂为之师。濂傅太子十余 年,凡一言动,皆讽以礼法,使归于道。帝剖符封功臣,召濂议五等封爵,濂历据汉唐故事, 量其中而奏之。尝问以帝王之学,何书为要,濂举大学衍义。帝指大学衍义中司马 迁论黄老事,命濂讲析。讲毕,因曰:“人主
22、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刑罚非所先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 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 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帝廷誉之。十三年,长孙慎坐胡惟庸党,帝欲置濂死, 皇后太子力救,乃安置茂州。濂为文醇深,在朝,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 历衣冠之制,四裔贡赋赏劳之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咸以委濂。屡推为开国文臣 之首,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明年,卒于夔,年七十二。正德中,追谥文宪。超然客 整理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
23、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 并 令太子致书报焉/ B 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 并 令太子致书报焉/ C 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 并 令太子致书报焉/ D 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 并 令太子致书报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起居注,指古代帝王的言行录,也是负责记录起居注的职官名,文中指前者。超然客 整理
24、 B剖符,指帝王进行封赏时,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 C黄老,即黄老学说,奉黄帝和老子为始祖,因此得名,是道教重要流派之一。 D安置,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文中指对获罪官员的处罚,是“谪宦”的一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宋濂聪慧好学,元代未曾入仕。他年少聪慧,有很强的记忆力,曾经跟从多人学习; 他拒绝做官,入山著书立说。 B宋濂为帝讲经,阐明治国之理。他讲授春秋,谏太祖要赏罚适中;讲授大学衍 义,劝太祖用礼义教化百姓。 C宋濂敢于直言,受到皇帝赞许。他认为茹太素上奏章是出于一片忠心,皇帝不应该治 他的罪,以免堵塞进言之路。 D宋濂文
25、风醇厚,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他负责朝廷典制礼仪的制定及多种文辞的撰写, 受到极高推崇和广泛赞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濂傅太子十余年,凡一言动,皆讽以礼法,使归于道。(4 分) (2)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4 分) 14文中宋濂两次被贬,各是什么原因?请简要概括。(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感遇十二首(其七)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唐玄宗开元二
26、十五年(737 年),张九龄由尚书右丞相被贬为荆州长史,晚年 遭馋毁,忠而被贬,遂作此诗。伊,语气助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经冬犹绿”“岁寒心”赞颂了江南橘树不畏严寒的本性和坚贞不渝的节操。超然客 整理 B“嘉客”指亲贤远佞的圣明君主,“阻重深”借重重阻碍寄寓仕途坎坷之悲。 C人的命运难以预料,但福祸往复循环,作者对重返朝廷受到重用仍有信心。 D诗人有感于朝政的黑暗和个人的被贬,以橘树自比,托物言志,意蕴深远。 16对比是本诗突出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27、) (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认为屈原离骚所写内容虽为平常事物却含 义重大,所举事例虽近在眼前但意义深远的两句是:“,。” (2)姜夔扬州慢中“,”两句虚写扬州城昔日街道的繁华,实 写现在的凄凉情形,对比强烈。 (3)诗人登高抒怀,吟咏出豪迈之句。杜甫登岳阳楼中“” 写诗人四面眺望,仿佛天地万物都在湖水之上;黄庭坚登快阁中“”写诗人叶落 时节登高远望,天地更显广阔无边。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2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殷代的金文和周代比,前者更近于甲骨文,直线多而圆角少,首尾常露尖锐锋芒。布局、 结构的美虽不自觉,却已有显露。到周中期的大篇铭
28、文,则章法讲究,笔势圆 润,风格分化,各派齐出,字体或长或圆,刻划或轻或重。 商周铜器铭文里所表现的章法美,令人相信仓颉四目窥见了宇宙的神奇,获得了自然界 最深妙的形式的秘密。中国书法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等有规律的变化, 就像音乐艺术用强弱、高低、快慢等来表现形象和情感。作为线的艺术的书法像音乐从声音 世界里提炼出乐音,依据自身的规律,独立地展开为旋律、和声一样,以其超越形体模拟的 笔划,构造出错综交织、丰富多样的纸上的音乐和舞蹈,用以抒情和表意。可见,甲骨、金 文之所以能创立中国书法艺术独立发展道路的原因是它们把象形的图画模拟,逐渐变为纯粹 化了的抽象的线条和结构。这种净化
29、了的线条书法美,就不是一般的图案花纹的形式美、 装饰美,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意 味的形式”。 18下列各项中,和例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例句:构造出错综交织、丰富多样的纸上的音乐和舞蹈。 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B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C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19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 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中国书法通过疏密的结构、轻重的点画、缓急 的行笔等有规律的变化来表现形象和情感。”从语义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 果更好?(4 分)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
30、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数据与算法之中,享受着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的 智能服务。然而,人工智能在为人们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人工智能提供智能 服务,而这需要以数据和算法作为支撑,因而对隐私具有天然的侵袭性。数据是人工智能的 基础,人工智能越智能就越需要海量数据的喂养和先进算法的支持,这意味着 人们想要智能服务就必须让渡自己的个人信息,接受人工智能对于个人信息的处理。同时, 人们让渡的个人信息越多,人工智能对于个人信息处理越彻底,由此引发的 隐私危机也就越巨大。超然客整理 22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
31、,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 (5 分) 近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 2021 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确定 2021 年高考全 国统考于 6 月 7 日开始举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 年高考曾延期至 7 月举行。通知要 求,做好考生和考务人员日常体温测量和身体健康状况监测。认真落实入场体温检测,考场 全面消毒、通风,保持间距等措施。开展全覆盖式防疫教育和防疫培训,确保全体考生和考 务人员熟知防疫知识和操作流程。增强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 刷题”现象。除教育部规定的特定事项外,只能将考生的高考成绩信息提供给考生本人及有 关投档高校,不得
32、向考生所在中学及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严禁宣传炒作“高考状元” “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完善招生办法,充分运用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加强与 中学的衔接沟通,选拔优秀学生。 四、写作(60 分) 23(2021 日照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 叶嘉莹一生致力于用传统的方式传承中国古典诗词文化,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传灯 人”。她恪守“诗以咏怀”的传统,养成作诗的习惯;潜心诗词研究,著作等身;坚持口授 心传,吟诵涵咏,培养了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人才。 材料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于牛年新春重点打造的大型原创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综合运 用环幕投屏、实时跟
33、踪等新科技手段,创新设计出“历史空间”“现实空间”,并以跨越时 空对话的形式营造“故事讲述场”,生动演绎中华典籍精华。 新时代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此,班级召开讨论交流会,请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C 解析A 项,文中为“图像似乎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B 项,以偏概全;D 项, 偷换主语,“赋予文学形态多样化与具象化”的是“文学语言图像化的出现”。 2B 解析B 项推断不成立。 3A 解析材料一的主要观点是“读图时代存在着一场不见硝烟的图像对文字的战 争,图像凌越文字在当代文化
34、中是一个不争的事实”。A 项,作家和作品依附于影视业, 能够证明图像凌越文字。 4对比论证,比较文字和图像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引用论证,引用林白的话,指出 图文之间的互文性阐发有一种“有趣的吻合”。举例论证,举蔡志忠漫画例子,论证经典 著作漫画化的利弊。假设论证,假设读者对古代智慧和思想的了解只限于漫画形式的理解, 指出其后果。 【评分标准】4 分。每点 1 分,答“道理论证”也可得分,意思对即可。 5相同点:两则材料都认为图像和文字各具特色,各有优势;两则材料都认为图像 化可以带来新的阅读感受。(或都认为图像对文字有一定的作用)超然客整理 不同点:材料一认为图像凌越文字,挤压文字;材料二认为文
35、字和图像相辅相成,联 系紧密。 材料一认为图像会对文字产生曲解和转义;材料二认为图像推动了文学语言内在 意蕴由感性向理性的转变。 【评分标准】6 分。相同点 2 分,每点 1 分;不同点 4 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6B 解析“不怕牺牲的精神”不当。 7B 解析“倒叙的方式”不当,应该是插叙。 8画面由夜色笼罩的沉寂,到朝霞满天、红日东升的明快、富有活力;烘托出罗小 葆由掉队迷路后的沉重迷茫,到听完毛主席革命路线讲解后的兴奋、充满希望的心理变化。 【评分标准】4 分。景物特色 1 分,“烘托”或“衬托”1 分,心理变化 2 分,意思对即 可。 9答案示例一: 保留这个结尾好。“这条路”
36、一语双关,具有象征意味,增强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从情节上来看,使故事有了明晰的结局,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正确路线的指引会让革命从 胜利走向胜利,有力突出“路标”的作用,深化主题。 答案示例二: 删改后的结尾好。“像一个金色的路标”,运用比喻,形象生动,照应标题;“指 向革命进军的方向”,指明了路标的导引作用,给人力量、勇气和希望,深化主题;言有 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评分标准】6 分。每点 2 分,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10D 解析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 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11A 解析文中起居注是职官名。 12C 解析原文是
37、“恶可深罪”。 13(1)宋濂做太子的老师十多年,凡是太子的一言一行,宋濂都要用礼法来劝谏,使他 回到正道。超然客整理 【评分标准】4 分。傅:做老师,1 分;讽以礼法:用礼法劝谏,句式 1 分,“讽”1 分; 使(之)归于道:使他回到正道,1 分。意思对即可。 (2)(太祖)把廷臣全部召来责问,于是直呼宋濂的字说道:“如果没有景濂,差点错误 地加罪上书言事的人了。” 【评分标准】4 分。悉:全部;诘责:责问,质问;微:如果没有;罪:加罪,治罪。 意思对即可。 14第一次被贬是因为考证祭祀孔子的礼仪上奏不及时。第二次被贬是因为长孙宋 慎因胡惟庸案获罪,宋濂被牵连。 【评分标准】3 分。答对一点
38、得 1 分,两点得 3 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宋濂,字景濂。幼时聪敏记忆力强,跟随闻人梦吉学习,精通五经,又跟随吴莱学 习。不久,又在柳贯、黄溍门下游学,他们两人都非常推崇宋濂,自认为不如他。元代至正 年间,因举荐被授为翰林编修,以父母年老为由推辞不就,到龙门山著书。十余年后,太祖 召见宋濂,聘请他为五经老师。第二年三月,被授为江南儒学提举,奉命为太子讲经, 不久改任起居注。太祖曾召宋濂讲解春秋,宋濂进言道:“春秋是孔子褒善贬恶的 书,如果能够遵照施行,赏罚公正适中,天下便可平定!”乙巳三月,宋濂请求返乡探亲, 太祖及太子都对他备加慰劳、赏赐。宋濂上书谢恩,并致信太子,用进德修业来勉励
39、他。太 祖看了这封信后十分高兴,传召太子,将信中内容告诉他,还亲自赐信褒奖宋濂,并令太子写 信答谢。不久宋濂便因父亲去世服丧守制,守丧期满,奉诏返京。四年,升为国子司业,因 考证祭祀孔子的礼仪上奏不及时而获罪,被贬为安远知县,旋即被召回任礼部主事。第二年 升为赞善大夫。这时,太祖征召四方儒士,选择其中一些年轻有才的,提升为编修,任命宋 濂为老师。宋濂做太子的老师十多年,凡是太子的一言一行,宋濂都要用礼法来劝谏,使他 回到正道。太祖剖符封赏功臣,征召宋濂商议封赏五等爵位,宋濂引鉴汉、唐前例,选择其 适用部分奏报皇上。太祖曾经向宋濂询问帝王之学,哪些书最值得看,宋濂推荐大学衍义 。 太祖挑出大学衍
40、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之学中的一段,让宋濂讲析。宋濂讲完,接着说: “国君如果能用仁义来治理民心,那么异端邪说就不会传播,刑罚并不是要优先考虑使 用的。”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太祖大怒,询问廷臣,有的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是 诽谤、违法。”太祖问宋濂,宋濂回答:“茹太素是尽忠于陛下的,陛下现在刚刚敞开言路, 怎么能给他定大罪呢?”不久,太祖翻阅茹太素的奏章,觉得有不少可取之处。太祖把廷臣 全部召来责问,于是直呼宋濂的字说道: “如果没有景濂,差点错误地加罪上书言事的人了。 ” 太祖当场称赞他。洪武十三年,宋濂的长孙宋慎因胡惟庸案获罪,太祖要将宋濂处死,皇后 和太子全力相救,才将他贬谪到茂州。宋濂文
41、风淳厚,在朝时,凡郊社宗庙、山川百神的典 礼,朝会宴享、律历衣冠的制度,四裔贡赋、赏劳的礼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的文辞, 都委托给宋濂。宋濂屡次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各地学者都称宋濂为“太史公”。第二年, 宋濂在夔州去世,终年七十二岁。正德年间,又追封谥号文宪。超然客整理 15C 解析“作者对重返朝廷受到重用仍有信心”不当。 16橘树与其他树木对比,突出其耐寒的特点;橘树自身的形质兼美与受到的冷遇 对比,突出作者对橘树的惋惜;橘树和桃李不同际遇的对比,抒发作者的愤慨不平。作 者向往的清明政治环境与黑暗现实对比,抒发作者的怀才不遇之情。 【评分标准】6 分。每点 2 分,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 17.(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2)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3)乾 坤日夜浮落木千山天远大 18D 解析例句修辞为暗喻。A 项借代,B 项用典,C 项夸张,D 项暗喻。 19示例一: 可见,甲骨、金文能开创中国书法艺术独立发展道路的原因是它们把象形的图画模拟, 逐渐变为纯粹化了的抽象的线条和结构。 示例二:超然客整理 可见,甲骨、金文之所以能开创中国书法艺术独立发展道路是因为它们把象形的图画模 拟,逐渐变为纯粹化了的抽象的线条和结构。 【评分标准】3 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修改正确,即可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