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育随笔:语文课堂上的笑声 2019-05-29 语语文文课课堂上的堂上的“笑声笑声” (本文 2005 年发表于上海华师大基础教育) 写这个案例时,我分明感受到自己内心的痛苦与无奈。但我知道,这 虽然是个反面的例子,却是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能看到的。不能说它是教 育的悲哀,但真的应该引起每一位教育者的关注。 我正在讲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两块肩胛骨高高凸出,印成一 个阳文的八字。”读这几句话时,有好几个学生笑起来了。我脸色一 沉,他们立刻停住了,我继续往下讲。“你要晓得红眼睛阿义是去盘盘底 细的,你想:这是人话么?他还要老虎头上搔痒,便给他两个嘴 巴!”读到这里,我本来想问问学生,夏瑜为何说
2、阿义可怜。然而,此 时,更多的学生笑了起来。我看看自己身上,又摸了摸自己的脸我以 为身上或脸上有什么东西让他们觉得滑稽而发笑。然而没有。“你们为什 么笑呢?”没人回答我。我就问一个笑得最“开心”的学生,“老师,夏瑜居 然对阿义这样的人说可怜,不是自己找打吗?傻!”他笑着说。我又问另 几个学生,回答也大致相似。我再问他们开始的时候为何发笑,一个学生 说:“我觉得小栓那样子很滑稽,所以笑。”我已经没有心情把这节课继续 下去了! 我想到了“看客”二字!小栓得了当时的不治之症,行将就木,样子很可 怜;虽然他吃了烈士的鲜血染红的馒头,是愚昧、麻木的一个,但他应该是 无罪的。我们应该感到可悲才是呀!就算他
3、值得一笑,可是我们的烈士 呢?从学生的回答可以得知,他们是在笑夏瑜的不识时务!一个死刑犯, 面对的是“一手好拳脚”的牢头,居然说出这样的话来,太不识时务了!对 这样的回答我感到悲凉!“夏瑜是革命战士,快要牺牲了还不忘革命,对 这样的人你们也笑得出来?”我忍不住反问他们。也许是看出了我的态度 不对了,教室里很安静,没有一个人回答。事后,有个同事说:“你当时 应该让他们讨论一下,夏瑜这样做到底可不可笑。”我哑然!我能和他们 讨论下去吗? “噢,花姑娘的大大!”一个日本鬼子说。“哈哈”又是一阵大笑。 这是电影院里的场景。正在放映一部反映抗战的影片,影片中一个小鬼子 说了上面一句话,那脸孔、动作、声音
4、让人恨不得上去杀了他!然而,看 电影的学生在笑!此情此景让我不禁想到鲁迅先生当年在日本看幻灯的情 景。他当时在看一群中国人围观一个给俄国做侦探而被日本人杀死的幻 灯。那一次,让先生弃医从文,决意用自己的笔去拯救国人的灵魂。然 而,今天,我们的学生 我们推行素质教育,我们为每一堂课制订了很多的目“目标”,我们提 倡学生去阅读,去欣赏古今中外的名著,我们设置各种类型的阅读题目以 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然而,他们解题的能力是提高了,同时,他们也一 次又一次地“笑了”,不是因为“共鸣”,而是因为“感到滑稽、傻”而笑 了! “因为教学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 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
5、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 过之一。”这是黑塞在他的著作黑塞说书中说的一句话。是啊,我们 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但似乎忽略了教给学生如何带着爱,带着敬重, 带着一颗心去走入作品!他们只是“看客”,仅仅是在看看的客体!我们 的阅读教学是不是太过功利了? “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黑塞 如是说。如果在阅读是只是为了“读明白”,为了解题,我们自身的价值何 在?作品的价值又何在?这样的阅读又有何意义呢? “时代相隔太远了,今天的学生都是在蜜罐里长大的,他们难以体味 当时的情形的。”一位老教师这样安慰我。然而,我不知道这是不是 仅仅是我所碰到的情况,只想说
6、:“我们是不是真的该好好反思一下了!” 后后记记:写下这段文字心里真的很沉重。我又简单调查了一下其他学校的 一些老师,都反映碰到过类似的情况。我想,我所提到的应该不是绝无仅 有的。联想到有人穿“军旗装”,有小学生嘲笑慰安妇,有中学生把“八格亚 鲁”作为口头禅,我的心里不能不沉重。看看杂志上,最多的是那些 教学生如何去把握出题人的意图,如何解题等等之类的文章。然而,是不 是把最根本的东西给忘了?刚刚看到读者上的一篇小文章,一位法国 女记者对二战中灾难深重的城市作了一个调查,广岛和南京对灾难的记忆 差别太大了! 我希望我是“杞人忧天”。如果这篇短小的文章能起到些许的提醒作用 的话,它的价值也就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