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发表的文章:作文教学要理清三对关系.doc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文档编号:1628595 上传时间:2021-08-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年前发表的文章:作文教学要理清三对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十年前发表的文章:作文教学要理清三对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十年前发表的文章:作文教学要理清三对关系 2019-04-06 作文教学要理清三作文教学要理清三对对关系关系 (浙江嘉兴第四高级中学,浙江嘉兴314051) 摘要:作文教学长期受人诟病,有论者提出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内容的 选择就存在严重的问题。本文作者同意这一看法,但同时又认为,教学内 容的错误、教学方式的畸形都与作文教学没有理顺一些关系有关。本文作 者认为,只有理清“学生和作文的关系、写作方式和生活的关系、教师和 学生的关系”,作文教学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关键词:作文教学关系 作者简介:(1976),男,中学语文一级教师,浙江嘉兴第四高级中学语 文教师,工作近十年,一直致力于教育教学研究

2、,先后有. 关于作文,谁都在抱怨、指责:学生抱怨生活单调、枯燥,作文时无 话可说;教师在抱怨学生作文语言贫乏、思想苍白,不爱写作;社会在指 责,作文教学总教学生说谎,扼杀学生的想象力无尽的抱怨和指责反 映出的是作文教学的乱像。正如黄厚江老师在作文教学,我们教什 么?一文中所说:“造成这样的现状,与写作活动的特点,与作文教学 本身的规律,与大家对作文教学的而理解,与现在的语文教学的环境,与 语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等等都有关系。”黄老师的文章关注的是作文教 学的内容,我以为,要弄清楚作文教学到底该教什么,首先要理清三对关 系。 一、学生和作文的关系一、学生和作文的关系 表面上看,学生和作文的关系就

3、是写作主体和写作客体的关系,但实 际上没那么简单:主体、客体谁更重要?教学中重点关注的应该是谁?如 果这两个问题没弄明白,作文教学就可能会本末倒置,教学内容的选择就 可能是错误的。那么实际教学情况又是怎样的呢?黄厚江老师在总结作文 教学大家在教什么时,概括出了六种情形:把写作知识作为作文教学的主 要内容、把写作方法和技巧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把阅读教学作为主要内 容、把展示佳作作为主要内容、把习作评判作为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把 应试的套路训练当做写作教学的主要内容。 纵观以上六种情形,我发现一个共同点:写作教学关注的主要甚至唯 一对象是写作的客体,即作文本身,对写作的主体学生,几乎完全忽 视(一

4、般只在评判时才想到)!对对作文教学内容理解偏差的根源是什么?作文教学内容理解偏差的根源是什么? 我以我以为为就是就是颠颠倒了学生和作文的关系!既然学生才是写作的主体,是拿起倒了学生和作文的关系!既然学生才是写作的主体,是拿起 笔去写作的人,那么我笔去写作的人,那么我们们的作文教学就的作文教学就应该应该“客随主便客随主便”,把学生作,把学生作为为写作写作 教学重点关注的教学重点关注的对对象!象!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讨厌、害怕写作 的问题!比如,学生感觉写作时无话可说,不知道怎么说,那么我们的教 学就应该从改变学生的表达盲目状态入手,使之具备表达的基本条件,建 立起激发话题和对表达恰当性

5、进行自我判断的机制。同时也要用事实启发 学生,平时写作没有话说,就是因为没有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要想顺利地 写作以满足实际需要,就要学会这样做。 至于具体又该怎样做,这又是一个值得好好去研究的问题,也许王栋 生老师一堂作文课的一些片段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师:我把问题换个方式:滴水穿石还需要哪些条件? 师:你们可以讨论讨论,不妨再想想滴水穿石的过程。 学生:我想的是能不能找一个与持之以恒、目标专一并列的分论点, 我没想到可以换个角度,从反面去想。 师:换个角度就能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其实事物未必只有反面,它也 许有无数面。观察事物可以有多种视角。(节选自思考问题的“路 数”教学实录) 学生最开始看到

6、滴水穿石的故事时,想到的就是“要持之以恒”、“有志 者事竟成”,如果仅停留在这一层面上,那么高中生和小学生就没什么差 别了。王老师清楚的看到了学生此时表达上的盲目,在他的引导下,学生 的思维越来越开阔,最后提出了很多很好的观点。为什么开始时学生无话 可说,或者说的都是一些“陈芝麻烂谷子”,后来却提出了很好的看法呢? 就是因为在王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状态由盲目、狭窄慢慢变得清 晰、开阔了,就是因为他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写作的主体学生身上。 二、写作方式和生活的关系二、写作方式和生活的关系 学生在生活中的表达是不需要别人教的,因为他们具有能动机制 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清楚要对别人说什么,明白要收

7、到什么样的效果, 也就知道该说些什么,怎样表达。你看那些街边小贩,吆喝起来,简直就 是语言大师;你看那些写作时痛苦万分的学生,写起情书来却是行家里手 一般。可就是这些人,一到了写作课上,让他们写作简直就是要杀了他们 那样。为什么会这样?如果我们让喜欢足球的男生写他们热爱的足球呢? 如果让那些没读多少书的商贩写他们自己的吆喝呢?肯定会写的很好!因 为要写的是他们生活中的最感兴趣而又最熟悉的内容。我说这些的意思不 是说作文教学就只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熟悉的生活,我的意思是:把教 师最终要达到的目的通过学生熟悉的渠道来表达出来,也就是说要把生活 意识引入写作思维的运转轨道。比如“写下自己的生活感受信

8、教 学案例”:在教学的第一阶段,学生没有感到是在写作文,而是在解决生 活问题(教师讲述该班文娱委员不敢竞选校学生会文娱部长的事,请全班 同学进行有效的劝说),此时课堂调动的是学生的生活意识。后来进入到 把口头表达转换成书面表达阶段,学生也把写信看做是生活内容,而不是 写作文,他们讨论了如何写信劝说的问题后,就已经把生活意识引入写作 思维轨道。这样一来,后来讨论班报稿子怎么写时,生活意识已经在自然 的支配写作思维了。整个整个过过程,教程,教师师只是在提醒学生只是在提醒学生设设法使效果法使效果贴贴近写作近写作 目的。目的。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能把这种支配延伸到其他的话题、其他的写作 需要,并形成习惯

9、,那么学生便会形成整个写作的自主惯性,形成自觉写 作的观念。这种观念一旦树立,就不易淡化,这将使学生在每一次写作时 都习惯于对自己的写作状态做出判断写作的基本条件是否具备,还缺 少什么,应当怎样去获得,这样他就获得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永不枯 竭的能源了。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 度,才会做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充实的路走去, 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新的作文教学理论应从单纯的写作知识、技巧 的研究发展到对学生生活的研究,对学生收集信息、积累素材、实践活动 的研究,对学生兴趣、动机、情感、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研究。近年来受 到广泛重视和肯

10、定的“随笔化作文教学”我以为它最大也是最吸引学生的特 点就在于,把写作和生活紧密联系了起来:“最后,学生真实的生活是随 笔化写作教学中要格外关注的内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发现并亲近学生 的生活实际。”(随笔化写作教学的三个关键,选自人民教育 2010、21) 三、教三、教师师和学生的关系和学生的关系 传统的教育方式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拥 有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这被美国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家罗杰斯讥之为 “壶杯”教育理论。教师(壶)拥有理智的和事实性的知识,学生(杯)是 消极的容器,知识可以灌入其内。要破除这种“杯壶”教育方式,首先要树 立学生主体意识,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

1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认知 发展的主要因素归为“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及其平衡过程”,并提出 著名的“学习从属于发展”,“知觉受制于心理运演”的学习原理,他认为: 新的教育方法应尽一切努力按照学生的心理结构和他们不同的发展阶段, 将要教的材料以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形式进行教学。我的理解是:教师应 该做“搭桥人”,而不是“摆渡者”。前者是搭起一座桥,过桥者(学生)是 主动而轻松的就到了河对岸;后者是准备好一切,过河人(学生)只需要 坐在船上即可,完全是被动的。 我们再来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二部分“课程目 标”“必修课程”的“表达与交流”的第 1-6 条中对写作的一些要求: “学会

12、多角度地观察生活”: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 睛。就算是学校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只是不善于 观察生活而已。作为教师,就是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指导他们将自己的 视线放眼于祖国的山水之间,让自己的心灵徜徉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比如 语文特级教师赵谦翔的“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课题汇报课”:首先他选的“感 悟苏东坡”这个课题很好,“这个作文母题既激活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也促使他们作出一定难度的努力建立新的认知结构,进而获得语言表达的 发展。其次,他从文本解读入手,诱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课前,教师指 导学生研读了苏东坡的诗词等以及相关的评论文章,这些潜在的文本存在 巨大的阐

13、释空间,召唤学生填补其意义空白,于是产生了学生的子命题, 形成了学生的文章。” “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 考”:高中生正值花季,富有青春活力和人生激情,不乏想象与创造,不 乏尝试与憧憬。教师应当鼓励他们走上社会,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多做 体验,充实自己的情感世界。比如同样是讲作文的选材问题,郑桂华老师 的如何选择作文材料一课就与众不同: 课堂的导入没有直接从材料选择开始,而是提问作文评价的内容,然 后让学生以记住这一天为题来写,只要求用词语或句子来表达,并多 写几条出来。接着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一共写到了 39 个“这一天”。老 师这样做,首先做到了“三个出

14、发”:从学生原有的基础出发,从学生的写 作经验出发,从原生态的写作流程出发。学生在做这些的时候没有任何的 难处,很容易就做到了。这就相当于:本来学生要过一座高桥,但由于桥 的一头有一些低矮的台阶,这样上桥就很容易了。教师板书 39 则材料, 让学生了解了大家选材的基本状态。由于学生选取的材料比较多的着眼于 大的事件,较少关注个人和一些小的细节,所以接下来的环节“转换角 色”假如自己是阅卷老师来判断材料的有效性,其实就是和学生一起 讨论选择材料的标准。通过师生交流,同学们提到“有新意、重大事件、 难忘的、亲身体验、意义深刻的、转折点、新奇、难得一遇、感受丰富 的、意味深远的”等标准,其中“亲身体

15、验”是学生多次提到的,是选材最重 要的标准。教师的做法其实就是在引导学生“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 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几十则材料的提出、各人不 同的选择标准在课堂上呈现,每位学生的收获都是巨大的;每个学生谈选 择的标准又是在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最后一个环节是“明确选材的关 键”,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归纳选材标准,衡量前面的备选材料,再一 次筛选材料,检验、修订选材标准。 回头看整个过程,老师没有拿出优秀例文让学生总结其中选材的方 法,没有拿不好的文章让学生寻找其中在选材上的教训,没有直接告诉学 生该如何去选材,主要的工作都是学生做的,教师只是在修建上桥的台 阶、搭桥,开心顺利过桥是完全自主的学生。作文课上这样一种师生关系 才能让学生不会害怕思考、害怕作文,才会真正有收获。 明朝李卓吾说过:“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者。”理顺这些关 系,就是要作文者的童心真正能像花朵那样开放。当花儿能够自由开放之 时,也就是我们作文教学成功之际。 【参考资料】 1、作文教学,我们教什么?黄厚江中学语文教学2010 年 11 期 2、随笔化写作教学的三个关键刘海舰人民教育2010、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十年前发表的文章:作文教学要理清三对关系.doc)为本站会员(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