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27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doc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1652639 上传时间:2021-08-13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12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27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27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27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27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27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专题 2727 选修选修 1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第部分部分 20212021 年高考真题年高考真题 1.(2021全国甲卷4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 材料 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北魏前期,在少数 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戍,相当于郡,对所在 地区实行军事控制。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下令将全国分为 38 州,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 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 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 其下所设

2、属员多少也有相应的差别,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俸” ,即据 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各州刺史、 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 行政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 “依户 给俸”在孝文帝以后停用,而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等九级,直到唐代 一直没有改变。 据魏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 内容。 (8 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意义。 (7 分) 【答案】 (1)内容:改镇、戍为州、郡、县,由军事管控变为正常行政化管理; 地方行政机构分等级,

3、据民户多少给予俸禄;中央对地方官吏加强管 理;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 (2)意义:实现了统一的行政管理,推动了北魏政权的转型;使均田 制得以顺利推行,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整顿吏治,加强 中央集权;影响了隋唐地方行政制度。 【解析】 (1)由材料中的“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 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可得,改镇、戍为州、郡、县,由军事管控变为 正常行政化管理;由材料中的“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 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即 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可得,地方行政机构分等级,据民户多少给予 俸禄;由材料中的“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

4、,实际管理 一州一郡行政事务”可得,中央对地方官吏加强管理;由材料中的“三 长制”再结合所学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内容可得,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 制。 (2) 可以从改革对当时和对后世的影响两个角度思考作答。 具体来说, 对当时北魏的影响,可以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思考。政治上,改革 实现了统一的行政管理,推动了北魏政权的转型;同时也有利于整顿 吏治,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上述改革使北魏的均田制得以顺利推 行,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发展。对后世影响可以由材料中的“这为隋 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 、 “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 等九级,直到唐代一直没有改变”等信息可得,改革影响了隋唐地方 行政制度

5、。 2.(2021全国乙卷4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 材料 1901 年 1 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新政上谕,宣布新政变 法开始。 4 月, 清廷催促各省督抚大臣 “迅速条议具奏, 勿再延逾观望” 。 7 月, 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会奏, 连上三折, 此即 江 楚会奏变法三折 。 第一折关于教育改革, 涉及建立近代学校教育体制、 变革科举制度、奖劝游学等内容;第二折关于政治改革,大致包含改 善用人行政政策、清除吏治腐败、改良司法,革除弊政等方面;第三 折关于军事与经济改革,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以实现国家富强,内 容包括用西法练兵,学习西方近代农

6、业技术,改良农业,发展工业等。 江楚会奏的变法方案对清末的改革拟订了详细规划,得到朝廷嘉许并 予以采纳。清末新政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据张文襄公全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江楚会奏”变法方案与洋务运 动的相同点。 (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江楚会奏”变法方案。 (7 分) 【答案】 (1)迫于外来压力作出的改革;均有富国强兵之目的;受到中央与地 方势力的推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均涉及政治、经济、教育、 军事等方面。 (2)涉及政治体制层面的改革;较为系统的新政改革方案;推动了清 末新政的开展,对清末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未能使清政府摆脱社 会危机与政

7、治困境。 【解析】 (1)这一题考查考生的历史比较能力,可以从材料所述“江楚会奏” 变法方案与所学洋务运动在背景、目的、推动力量、指导思想和具体 内容几个角度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思考作答。具体来说,背景方面, “江 楚会奏”变法方案出台于 1901 年,当时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而洋务 运动也是在清政府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开始的,所以迫于内忧外患的外 来压力为维护清政府统治作出改革是二者背景方面的相同之处;目的 方面,由材料中的“实现国家富强”和洋务运动时期的兴办军事工业 和筹划海防等均有富国强兵之目的;推动力量上,由材料中的“清廷 催促各省督抚大臣” 、 “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会奏, 连

8、上三折”和所学洋务运动中在中央由奕、在地方由曾国藩、李鸿 章等地方督抚推动的史实可得,二者都受到中央与地方势力的推动; 在指导思想和具体内容方面,由材料中的“第一折关于教育改革, 第二折关于政治改革第三折关于军事与经济改革发展工业等”和 所学洋务运动中“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和兴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 筹划海防和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内容可得,二者都以中体西 用为指导思想,内容均涉及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 (2)根据材料和所学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从“江楚会奏”变法方案 的内容出发对其进行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评价,既要看到其积极进步 之处,也要看到其局限性。首先,从积极和进步的角度看,从

9、“江楚 会奏”本身的内容和结果分析。具体来说,由材料中的“第二折关于 政治改革,大致包含改善用人行政政策、清除吏治腐败、改良司法, 革除弊政等方面”可得,该方案涉及政治体制层面的改革,这与之前 清政府的改革相比,是一个进步和突破;由材料中的由材料中的“第 一折关于教育改革,第二折关于政治改革第三折关于军事与经济 改革发展工业等”可得,其整个方案是一个较为系统的新政改革方 案;从其结果来看,由于“江楚会奏的变法方案对清末的改革拟订了 详细规划,得到朝廷嘉许并予以采纳。清末新政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 段”可得,推动了清末新政的开展,对清末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从其局限性来说,我们结合所学可知,清末新

10、政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所以结果未能使清政府摆脱社会危机与政治困境。 3.(2021广东高考选考20)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 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材料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农产品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1981 年底召开 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在农副产品的购销中实行合同制,通过合 同将国家计划和农民生产协调起来。1983 年开始,中央陆续制定调整 农副户品购销的政策,逐步减少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品种和数量,并 采取多渠道经营。1984 年,农业丰收导致全国性的“卖粮难”,改革 流通体制,势在必行。1985 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规定,“从今年起, 除个别品种外

11、,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 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针 对统购派购制度的改革文件,规定:粮食、棉花、油料、烤烟、蚕茧、 糖料等大宗农副产品继续由国家定价,实行合同定购,农民完成合同 定购任务后,可以自由购销。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1) 简析 20 世纪 80 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原因, 并概括其内容。 (8 分) (2)简要评价 20 世纪 80 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4 分) 【答案】 (1)原因:人民公社、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十年 文革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

12、放 的伟大决策;长期实行的统购统销政策客观上制约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打击和束缚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内容:调整和改革农产品购销体制,减少统购派购的农产品品种;改 革经营方式,采取多渠道经营;改革流通体制,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 市场收购。 (2)评价:打破了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 利于推动农产品商品化;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但是,由于缺少健全的市场和法律规范,不利于农产品的供需平衡和 市场稳定。 【解析】 (1)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中“我国农村实行农产品统购统销的 流通体制”可知人民公社、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根据“1981 年底召开的

13、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根据“农业丰收导致全国性的 卖粮难”可知长期实行的统购统销政策客观上制约了农产品的商 品化,打击和束缚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第二小问内容,根据材料一 中“在农副产品的购销中实行合同制,通过合同将国家计划和农民生 产协调起来”可知实行合同制,把国家计划和农民生产相协调;根据 材料一中“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 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可知改 革流通体制,把国家定价和自由购销相结合。 (2)评价的关键在于把对历史事物的分析与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相结 合,揭示历史事物的特点

14、、作用和影响。评价 20 世纪 80 年代农产品 流通体制改革可以结合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经济特征结合起来分析, 分析其对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 的影响。 第第部分部分 20212021 年各地模拟试题年各地模拟试题 一、非选择题 1 (2021山西二模45) 【历史一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 材料 春秋时期,军队的最高领导者是各国的国君,他有统率、指挥、 命将权。这一时期没有常备军,专门的武官系统还没有形成,基本上 还是文武不分制。军队的兵种主要有车兵和步兵,骑兵在一些诸侯国 也出现。南方的楚、吴、越有水师,也称“舟师” 。 战国时

15、期, 各国军队一是人数多, 二是常备军已形成。 “将门有将、 相门有相”是当时文武分职的反映。将的任免权和军队的调动权都在 国王手中。各国的常备军是军队的中坚。郡县征兵制是一种“耕战” 兵役制,耕战相结合。各国军队以步兵为主力,骑兵的作用增大,战 车的作用下降。水军在南方各国普遍建立,甚至秦国都建立了专门的 水师。凡编户之民皆要服兵役,并参加战争,若战争需要,女子亦得 服兵役。战国时期各国军队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并规定了奖惩条例, 如商鞅在秦国制定的二十等爵,就是对有战功者的奖励制度,对逃避 兵役的要加以惩罚。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军事制度的变革。 (8 分

16、)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国时期军事制度变革的影响。 (7 分) 【答案】 (1)文武分职;常备军形成;兵种结构及地位变化;兵源多样化;严 格的奖惩制度。 (8 分,答出四点即可) (2)提高了各国的军事实力;加快了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推动了国 家的统一;客观上推动了政治变革等。 (7 分) 【解析】 (1)据材料“二是常备军已形成”可知常备军形成;据材料“ 将门 有将、相门有相是当时文武分职的反映”可知文武分职;据材料“各 国军队以步兵为主力,骑兵的作用增大,战车的作用下降”可知兵种 结构及地位变化; 据材料 “凡编户之民皆要服兵役” “女子亦得服兵役” 可知兵源多样化;据材料

17、“各国军队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并规定了奖 惩条例”可知严格的奖惩制度。 (2)据材料“如商鞅在秦国制定的二十等爵,就是对有战功者的奖励 制度,对逃避兵役的要加以惩罚”可知军队严格的奖惩制度推动了商 鞅变法的施行,军事制度变革客观上推动了政治变革;结合所学可知 战国时期军事制度变革增强了军队战斗力,提高了各国军事实力,而 军事实力的提高加快了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和进度,最后促进了国家 的统一。 2 (2021江苏徐州高三 5 月考前模拟18)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 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 : “ (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 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又加月为更

18、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 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 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为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 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 ” 班固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纯粹法家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他们所采取的是国家本位,而不必是王 家本位。他们抑制私门是想把分散的力量集中为一体以谋全国的富强, 人民虽然受着严刑的压迫以为国家服役,但不必一定为一人一姓服役, 因而人民的利益也并未全被抹杀,人民的大部分确实是从旧时代的奴 隶地位解放了。商君正是这种法家的成功的代表。 郭沫若十批判书前期法家的批判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相关措施,并说明董仲舒的

19、基本态度 及意图。 (7 分) (2)据材料二,简析商鞅的历史贡献。综合材料,指出影响历史评价 的因素。 (5 分) 【答案】 (1)措施:废井田,开阡陌;严刑峻法。 (2 分) 态度:全盘否定(。 ) (1 分) 意图:批判法家,提升儒学地位;维护统治。 (2 分) (2)贡献:实现富国强兵, (1 分)打击奴隶主贵族, (1 分)解放奴 隶, (1 分)推动社会转型。 (2 分) 因素:立场,时代,视角。 (2 分,任意 2 点 2 分) 【解析】 (1)第一小问措施,由材料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可得,废井田, 开阡陌;由材料一“力役三十倍于古” 、 “刑戮妄加” 、 “断狱岁以千万 数”

20、等可得,严刑峻法。第二小问态度,由材料一“富者田连阡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 、 “力役三十倍于古” 、 “刑戮妄加” 、 “断狱岁以千万 数”等可得,董仲舒的基本态度是全盘否定。第三小问意图,结合所 学知识可以从当时的意图和根本意图来思考,结合汉代儒学的相关知 识可知,董仲舒提倡的是儒家思想,而材料中的董仲舒对商鞅变法持 否定态度,就是批判法家,提升儒学地位;根本上来说就是维护统治。 (2)第一小问贡献,由材料二“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可推论出实现富 国强兵;由材料二“抑制私门” 、 “从旧时代的奴隶地位解放了”等可 得,打击奴隶主贵族,解放奴隶,推动社会转型。第二小问因素,由 材料一中的董仲舒全

21、盘否定法家思想和材料二中的郭沫若肯定法家思 想,出现不同的态度主要是由于二者所处的立场、时代不同,而且二 者从不同视角看也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3 (2021吉林吉林四模45) (15 分)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 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汉武帝时期改变崇文抑武的风气,大力推进军事改革,重振 尚武之风,培养适应新战法的新兴武将阶层。通过设立“中朝”削弱 丞相权力,将常设军职变成时设时罢的官职,加强皇帝对军队控制。 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扩充税收来源,支持军力扩张。在 盐铁官营的基础上,武帝用铁制武器替代老旧的青铜兵器,大量建造 战车和战船,将马匹收购价提高数倍,民间

22、养马减免赋税,通过战争 夺取战马。汉帝国骑兵军团中军马的总数超过匈奴。汉武帝扩大征兵 范围,将大量囚犯刑徒编入军队;同时扩大了募兵制规模,募兵制的 实行对后世的职业招募军队有重要影响。汉帝国的军事改革积蓄了反 击匈奴的力量。在长达 15 年的战争中,汉军消灭匈奴 20 多万精壮人 口,匈奴被迫离开水草丰美的河套地区和漠南草场,西汉在匈奴旧地 置张掖、酒泉、武威、敦煌四郡,大兴屯田,这对这一地区的荒地开 垦与农业开发有重要意义。汉帝国同时加强了对西域控制,丝绸之路 的开辟和持续畅通,也是建立在汉帝国军事强大基础之上的。终汉一 朝,始终没再出现游牧民族大规模南侵的情况。 摘编自冯君实 汉魏之际的边

23、地开发与管理 ,原载社会科学 战线辑刊 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 (6 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总结汉武帝军事改革的历史意义。 (9 分) 【答案】 (1)内容:重振尚武之风,皇帝控制军权;扩充财税,为国家扩 张提供财政支持。改善军队武器,增加战马数量,积蓄反击匈奴的 力量;将征兵制和募兵制结合。 (每点 2 分,计 6 分,答出任意 3 点 即可) (2)历史意义:取得了反击匈奴战争的胜利,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促进了荒地开垦与农业开发;加强了对西域控制和边地管 理,推进了边疆地区治理;为丝绸之路和中西交通的开辟创造了条 件。 (每

24、点 3 分,计 9 分,答出任意 3 点即可) 【解析】 (1)据材料“大力推进军事改革,重振尚武之风” 、 “加强皇帝对军队 控制”可知重振尚武之风,皇帝控制军权;据材料“将铸币权和盐铁 经营权收归中央,扩充税收来源”可知扩充财税,为国家扩张提供财 政支持;据材料“武帝用铁制武器替代老旧的青铜兵器,大量建造战 车和战船,将马匹收购价提高数倍,民间养马减免赋税,通过战争夺 取战马”可知改善军队武器,增加战马数量;积蓄反击匈奴的力量; 据材料“扩大了募兵制规模”可知将征兵制和募兵制结合。 (2)据材料“汉军消灭匈奴 20 多万精壮人口” “西汉在匈奴旧地置张 掖、酒泉、武威、敦煌四郡”荒地开垦与

25、农业开发”可知取得了反击 匈奴战争的胜利,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荒地开垦与农业 开发;据材料“加强了对西域控制,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持续畅通,也 是建立在汉帝国军事强大基础之上的”可知加强了对西域控制和边地 管理,推进了边疆地区治理;为丝绸之路和中西交通的开辟创造了条 件。 4 (2021四川广元三模45) (15 分) 【历史一选修 1:历史上重大 改革回眸】 材料北方自东汉末年以来,由于连年战乱,以致出现“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的景象,土地抛荒的现象十分严重。北魏进入中原后, 农业成为主要的经济形式。孝文帝即位后,希望农业不景气的状况有 所改善,他一再号召: “务尽地利,使农夫外布

26、,桑妇内勤” ,然而天 灾几乎连年发生,粮食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北魏统治中期, “时民困饥 流散,豪右多有占夺” 。鲜卑贵族对土地的兴趣也愈来愈强烈,他们纷 纷“就耕良田,广为产业” ,民无田业的现象十分突出,农民失去土地, 四处飘流,或转投豪族,成为荫护人口,或聚集山泽,成为绿林好汉。 公元 485 年,孝文帝开始实行均田制。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实行均田制的历史背景。 (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孝文帝均田制改革。 (7 分) 【答案】 (1)背景:北方战乱,出现大量无主荒地;民族融合渐成趋势;统治 者重视;豪族地主争夺人口和

27、土地;自然灾害;农业、粮食问题突出。 (每点 2 分,任答四点 8 分) (2) 评价: 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促进北方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有利于促进鲜卑族封建化进程,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和稳定社会治安,利于北魏政权的巩固。 (每点 2 分,两点 5 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土地问题。 (2 分) (本小 题总分不得超过 7 分) 【解析】 (1)据材料“连年战乱土地抛荒”得出北方战乱,出现大量无主 荒地;据材料“孝文帝号召”得出统治者重视;据材料“天灾几 乎连年发生”得出自然灾害;据材料“粮食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民 无田业”得出农业、粮食问题突出;据

28、材料“豪右多有占夺”得出豪 族地主争夺人口和土地;结合所学知识,民族融合渐成趋势。 (2)积极:据材料“农业成为主要的经济形式”得出有利于促进鲜卑 族封建化进程,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结合所学知识, 均田制中北魏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 极性,促进北方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农民获得土地后,向政府交纳租 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和稳定社会治安, 有利于北魏政权的巩固。 消极:地主阶级的土地并不属于均田范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 会的土地问题。 5 (2021江苏盐城三模19) (12 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塑造华夏正统过程中

29、,北魏政治文化具有特殊性,其礼仪仍保留有 拓跋鲜卑旧俗,但北魏吸纳华夏礼仪、开创新局的态势不容小觑。虽 偏安江南,东晋南朝在礼仪制度上居于优势地位,仍以华夏文化正统 自居。道武帝开国以后,北魏统治者华夏认同观念潜滋暗长。延至孝 文帝,自觉塑造华夏正统的意识更为突出。中书监高闾认为判别华夷 的标准在于是否“地据中夏” ,具有鲜明的政治地理的概念。同样在文 化标准上,北魏虽然有限度地承认南朝作为华夏政权的合法性,但以 “中夏”自居,视南齐为“南夏” 。由此可见,北魏正统观念存在地域 与文化两种不同的判别标准,但无论具体标准为何,均凸显出孝文帝 积极塑造北魏为华夏正统王朝的强烈意识。 摘编自赵永磊争

30、膺天命:北魏华夏天神祭祀考论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孝文帝 “塑造北魏为华夏正统王朝” 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6 分) (2)据材料概括北魏政治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政权 塑造华夏正统产生的积极影响。 (6 分) 【答案】 (1)有利因素:北魏统治者华夏认同观念和意识逐步增强,孝文帝迁 都洛阳;占据传统中国的政治中心,具有政治地理优势。 (3 分) 不利因素:北魏是少数民族政权;北魏在礼仪文化方面居于劣势地位; 北魏政权中的守旧势力较强。 (3 分) (2)特点:吸纳华夏礼仪的同时保留鲜卑旧俗。 (2 分) 积极影响: 增强北魏各民族的文化凝聚力, 加速北魏政权的

31、封建化 (汉 化)进程;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交融;为国家统一奠定基 础。 (4 分) 【解析】 (1)第一小问有利因素,据材料“延至孝文帝,自觉塑造华夏正统的 意识更为突出”并结合所学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史实可知北魏统治者华 夏认同观念和意识逐步增强,孝文帝迁都洛阳;据材料“中书监高闾 认为判别华夷的标准在于是否地据中夏 ,具有鲜明的政治地理的概 念”占据传统中国的政治中心,具有政治地理优势。第二小问不利因 素,据材料“其礼仪仍保留有拓跋鲜卑旧俗”可知北魏是少数民族政 权与北魏在礼仪文化方面居于劣势地位;结合所学北魏孝文帝改革的 史实可知北魏政权中的守旧势力较强。 (2)第一小问特点,据材

32、料“其礼仪仍保留有拓跋鲜卑旧俗,但北魏 吸纳华夏礼仪、开创新局的态势不容小觑”可知吸纳华夏礼仪的同时 保留鲜卑旧俗。第二小问积极影响,可以从政治、文化、民族和对后 世等角度进行分析,政治上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汉化)进程;文 化上增强北魏各民族的文化凝聚力;民族上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促 进民族交融;对后世为国家统一奠定基础。 6 (2021四川凉山州三模45) (15 分)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政治局势十分混乱。唐顺宗继位后,于公元 805 年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改革,政治上,针对宦官专权掠夺人民的暴 行,下令取缔“官使” ,禁止“五坊小儿”为非作歹;针对藩镇军阀割 据

33、国家的现状,提出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的政治主张; 在用人路线上针对朋党之争,坚持任人唯贤,坚决打击分裂势力,严 惩抗拒朝廷的官员。经济上,加强盐税管理,整顿财政;规定在全国 各地整顿税率,减少宫廷费用支出。军事上,起用素有威望的老将, 准备在铲除恶势力的同时削平藩镇。在短短的 456 天内,如此迅速的 革新遭到反对派的种种阻挠和破坏。806 年唐顺宗驾崩,革新目标没有 能够实现,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 摘编自柳宗元与“永贞革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顺宗改革的社会原因。 (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顺宗改革的特点并简析改革失 败的原因。 (9 分)

34、【答案】 (1)社会原因:唐朝中期政局混乱;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 财政困难。 (一点 2 分,任意三点 6 分) (2)特点:由皇帝主导;涉及多个领域;力度大;持续时间短(一点 2 分,任意两点 4 分) 失败原因:革新派力量薄弱,阻力过大;改革进程急剧,操之过急; 皇帝早逝。 (一点 2 分,两点 4 分,三点 5 分) 【解析】 (1)据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政治局势十分混乱”可知唐朝中期政 局混乱;据材料“针对宦官专权掠夺人民的暴行”可知宦官专权;据 材料“反对藩镇割据的政治主张”可知藩镇割据;据材料“在用人路 线上针对朋党之争,坚持任人唯贤”可知朋党之争;据材料“加强盐 税管

35、理,整顿财政;规定在全国各地整顿税率,减少宫廷费用支出” 可知财政困难。 (2)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唐顺宗继位后,于公元 805 年采取一系 列措施进行改革”可知由皇帝主导;从内容可知涉及多个领域;据材 料“坚决打击分裂势力,严惩抗拒朝廷的官员”可知力度大;据材料 “在短短的 456 天内”可知持续时间短。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在 短短的 456 天内,如此迅速的革新遭到反对派的种种阻挠和破坏。806 年唐顺宗驾崩,革新目标没有能够实现,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可知 革新派力量薄弱,阻力过大;皇帝早逝;改革进程急剧,操之过急。 7 (2021江苏苏北七市三模18) (12 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

36、回眸】 材料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所取得的效果是相当可观的。 以熙宁八年兴修的木兰陂为例,该工程修成后, “溉南洋之田万余顷, 岁输军储三万七千斛” , “自是南洋之田,天不能旱,水不能涝” 。南宋 后期,人们还为主持修陂的李长者修庙祭祀,颂其功德。王安石变法 还有客观上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体现历史进步的一面。如募役法规定 民户用交纳“助役钱”代替以往的职役,使农民再“无执役之苦” ,同 当时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的历史趋势正相适应。农户皆须“出钱以助募 人应役” ,也使广大农户把更多的农副产品投放到商业市场上去,以换 取钱币纳官。 “募役法”贯彻到后来,连许多曾经激烈反对变法的人也 认为它利多

37、弊少。 摘编自吴泰熙宁、元丰新法散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田水利法实施所取得的效果。 (6 分) (2)根据材料,简析募役法推行的历史进步性。 (6 分) 【答案】 (1)效果:保证了农业灌溉; (1 分)对防洪抗灾起到重要作用; (1 分)耕地面积大大增加; (1 分)充实军粮储备; (1 分)推动农业生产 的持续发展。 (2 分) (2)历史进步性: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1 分)促使雇佣关系进一步 发展; (1 分)顺应了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的历史潮流; (1 分)保证农民 的生产时间,扩大了生产; (1 分)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革。 (2 分) 【解析】 (1)据材料“自是

38、南洋之田,天不能早,水不能涝”可知,保证了农 业灌溉,而且对防洪抗灾起到重要作用;灌溉工程的修建使得耕地面 积大大增加;据材料“溉南洋之田万余顷,岁输军储三万七千斛”可 知,充实军粮储备;灌溉工程的修建推动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2)据材料“使广大农户把更多的农副产品投放到商业市场上去,以 换取钱币纳官”得出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农户皆须出 钱以助募人应役 ”可知,促使雇佣关系进一步发展;据材料“同当时 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的历史趋势正相适应”可知,顺应了人身依附关系 松弛的历史潮流;据材料“募役法规定民户用交纳助役钱代替以 往的职役,使农民再无执役之苦 ”可知,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扩 大

39、了生产;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革。 8 (2021安徽芜湖二模45)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 材料1127 年金朝攻灭北宋,疆域扩大至中原地区,但内部制度却是 女真旧制、辽制、宋制并存。中央实行勃极烈制度,由女真完颜氏贵 族公治国政。1135 年金熙宗即位后,起用降金宋臣,以唐宋制度为依 据推行汉官制度。其中确立的新中央行政体制,特别是宰辅之制,是 金朝推行汉官之制取得的巨大成功。尚书省作为宰辅机构,统辖整套 行政机构,其中最主要的是六部,六部职能与唐朝基本一致。金熙宗 的官制改革遭到诸多女真大贵族的激烈反对,新的汉官之制直到海陵 王正隆元年(1156 年)才最终完成

40、。 摘编自李锡厚、白滨: 辽金西夏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熙宗官制改革的原因。 (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金熙宗官制改革的影响。 (9 分) 【答案】 (1)疆域扩大至中原地区;内部制度的混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 (6 分) (2) 结束内部多种制度并存的混乱状态; 推动金朝官制体系发展完善; 打击了旧贵族,加强了皇权;促进女真族与汉族的融合;有助于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9 分,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 (1)据材料“疆域扩大至中原地区”可知疆域扩大至中原地区;从材 料“但内部制度却是女真旧制、辽制、宋制并存”可知内部制度的混 乱;由材料“以唐宋制度为

41、依据推行汉官制度”可知受中原文化的影 响。 (2)影响可结合原因进行分析,据材料“但内部制度却是女真旧制、 辽制、宋制并存”可推出结束内部多种制度并存的混乱状态;从材料 “其中确立的新中央行政体制,特别是宰辅之制,是金朝推行汉官之 制取得的巨大成功”可知推动金朝官制体系发展完善;由材料“金熙 宗的官制改革遭到诸多女真大贵族的激烈反对,新的汉官之制直到海 陵王正隆元年(1156 年)才最终完成”可推出打击了旧贵族,加强了 皇权;据材料“起用降金宋臣,以唐宋制度为依据推行汉官制度”可 知促进女真族与汉族的融合;据所学可知有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 展。 9 (2021陕西榆林四模45) 【历史选修

42、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 眸】 (15 分) 材料1138 年,金熙宗改年号为天眷。天眷年间,金熙宗对金朝中央 的制度做了进一步改革,呈现出新的面貌,即宫制的确定金熙 宗颁布新的官制和“换官”的规定。所谓“换官” ,就是原来女真和辽、 宋的官职,依照新制统一换授。金熙宗时确立的这一整套烦琐的官制, 大体上都是依照辽、宋旧制,全面地采用了汉官制度。同时增设 平章政事和参知政事官。 官员的增设, 进一步削弱了宰相的权力。 建都城,定礼仪造新文字金太祖时,完颜希尹参考契丹、汉 字造女真字。金熙宗时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改革,不仅进一步显示出采 纳辽、宋旧制和接受汉文化的趋向,而且清楚表明是为了加强中央集 权制

43、的皇权统治。这次改革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的皇权统治,也 加强了女真改革派和汉人官员的地位。 摘编自范文澜、蔡美彪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天眷新制的主要内容。 (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天眷新制的影响。 (9 分) 【答案】 (1)主要内容:全面采用汉官制度;削弱相权;建都城,定礼仪;创 制新文字。 (6 分,答出三点即可) (2) 影响: 推动了北方民族的交融; 加强了金朝中央集权的皇权统治; 提高了汉人官员的地位;有助于北方政治经济的发展。 (9 分,答出三 点即可) 【解析】 (1)据材料“全面地采用了汉官制度”可得全面采用汉官制度;据材 料“设平章政事和参知政

44、事官。官员的增设,进一步削弱了宰相的权 力”可得削弱相权;建都城,定礼仪可直接摘录材料;造新文字可直 接摘录材料。 (2)据材料“采纳辽、宋旧制和接受汉文化的趋向”可知融合了汉文 化,有利于推动北方民族的交融;据材料“改革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 权制的皇权统治”可知,加强了金朝中央集权的皇权统治;据材料“也 加强了女真改革派和汉人官员的地位”可知,提高了汉人官员的地位; 金熙宗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改革,吸收汉文化,改革官制、文字,这有 助于北方政治经济的发展。 10 (2021广东佛山顺德区高三仿真模拟考试20)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2 分) 材料明初实行卫所武官、兵役世袭制。都

45、司、五府的武官不能世袭, 由卫所世官积功升调。 武官的除授贯彻功绩制原则。 弘治十七年 (1504 年) , 明廷定武举三年一行, 与文举规则类同。 武举既有卫所武官参加, 又允许军民人等报考。武举骑射九中四、步射九中二即合式,录取与 否、具体名次主要取决于策论。尽管策论依据武经等书,但出题、阅 卷者均是文官,尤喜能附会儒家思想的题目。武举会试录取额数从弘 治十七年的 35 名发展到明末达 200 名。武举在低级将领选除中所占的 比例不断提高,明后期武举的实际地位已经超过了世职,甚至可超用 为中高级将领。明后期的武举达到了中国古代武举制度发展的顶峰。 据曹循明代武举与武官选任新探改编 (1)根

46、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武举制度改革的内容。 (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代武举制度改革的影响。 (4 分) 【答案】 (1)内容:定期分级举行;开放报考资格;重视策论,深受儒家思想 影响;录取名额增多;武举成为选拔武将的重要途径。 (8 分) 评分说明:每点 2 分,任答 4 点即可。 (2)评价: (4 分) 评分说明:每点 2 分,积极与消极各 2 分 【解析】 (1)据材料“明廷定武举三年一行,与文举规则类同”可知定期分级 举行;据材料“武举既有卫所武官参加,又允许军民人等报考”可知 开放报考资格;据材料“录取与否、具体名次主要取决于策论。尽管 策论依据武

47、经等书,但出题、阅卷者均是文官,尤喜能附会儒家思想 的题目”可知重视策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据材料“武举会试录取 额数从弘治十七年的 35 名发展到明末达 200 名”可知录取名额增多; 据材料“武举在低级将领选除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明后期武举的 实际地位已经超过了世职,甚至可超用为中高级将领”可知武举成为 选拔武将的重要途径。 (2)武举制度改革的影响可以从内容推知,根据内容开放报考资格可 知,能够扩大武将来源,同时分级举行考试,能够提高武将文化素质, 有利于选拔、储备军事人才;武举考试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有利于强 化儒家思想观念,将儒家忠义思想渗透军事人才,使得武举成为国家 驯服武将的工具

48、;武举录用人数越来越多,成为选拔武将的重要途径, 对武举过度重视,任用大批缺乏练兵作战经验的人员为将,是明末军 事失败的重要因素。 11 (2021河北保定二模19) 【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2 分) 材料清代沿袭明制,从江苏、安徽、湖南等地征收漕粮经运河运往 京仓和通州。清政府设漕运总督(驻淮安)和各省粮储道管理漕运事 务,并委任专职同知、通判负责监兑、押运。河运有严重的弊病:运 道畅通没有保障,运河有时因水浅无法行船。1824 年,江苏高堰运河 漫口,河道浅阻,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英和建议漕粮海运,得到两 江总督琦善、江苏巡抚陶澍和布政使贺长龄的支持。1826 年,将江苏 五

49、个地区的漕粮由上海海运至天津,然后用剥船运抵通州和京仓,这 是清代首次办理漕粮海运。道光末年,清政府由于财政紧张,再次筹 议漕粮海运。经两江总督李星沅、江苏巡抚陆建瀛等奏准,1848 年将 苏、松、太二府一州的漕粮改为海运。咸丰初年,江苏常州、镇江和 浙江的漕粮也先后改为海运。1855 年,黄河在今河南兰考县决口,运 道阻隔。1872 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承担漕粮海运。经李鸿章奏 准,江北地区的漕粮也开始办理海运。此外,江西、湖北、湖南有时 也将部分漕粮经长江运抵上海,海运北上。 摘编自黎仁凯等主编救亡图存的近代化改革进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漕粮海运的原因。 (6 分)

50、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漕粮海运的影响。 (6 分) 【答案】 (1)原因:漕运存在弊端;近代海上航运交通工具的发展;清代地方 官员的推动。 (每点 2 分,三点 6 分) (2)意义:降低了运输成本;使传统的河运漕粮体制崩溃或河运漕船 业的衰落;利于交通近代化的发展。 (每点 2 分,三点 6 分) 【解析】 (1)据材料“河运有严重的弊病:运道畅通没有保障,运河有时因水 浅无法行船”得出漕运存在弊端;据材料“1872 年,上海轮船招商局 成立,承担漕粮海运”结合所学得出近代海上航运交通工具的发展; 据材料“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英和建议漕粮海运,得到两江总督琦 善、江苏巡抚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考专区 > 真题分类汇编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27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