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15练)含解析.doc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1654348 上传时间:2021-08-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15练)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15练)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15练)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15练)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15练)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 (第(第 1515 练)练) 基础题组基础题组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 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使全球陷入一 种综合性危机。加强人类的联合才能应对共同的风险挑战,谋求合作共生便成为时代所需。 “共生”原为生物学上的概念,但只有置共生于人类社会,探寻种属之别下人与自然如何共 处,探寻相同社会需求下人与人之间如何共生共在,探寻价值追求相异的文明与文明之间如 何共生共存,从中以求人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之道, “共生”方可超越纯粹的生物学意义而具 有复杂且深刻

2、的意蕴。 人如何“生”存,为何“生”活,是一个历久不衰的元问题。受制于人自身的有限性, 无论何种意义上的生都无法依靠单个人的力量实现,彼此联结、和谐共生是人类的必由之路。 那么就需要以整体性思维、责任性思维、合作性思维、理解性思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前,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在于各个国家的利益与人类普遍利益之间存在着张力。如果 各国只追求自我利益的实现而忽视其他国家的利益诉求,就无法有效应对时代的挑战,甚至 会产生相互间的矛盾和冲突。这就需要突破狭隘国家利益,树立人类整体利益观念。在现代 化进程中,人类活动向自然无序的扩张,不仅给人也给自然的其他生命体的生存带来了威胁, 影响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可

3、持续发展。为此,我们要提升公民对自然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同时, 每个民族、国家和地区亦应共同承担起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平衡的责任和义务。 人类命运共同体包含着对每个人的幸福和全人类整体命运的关怀,以彼此合作和相互促 进实现对“此消彼长” “零和博弈”思维的超越。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思 想,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彰显出各民族、各国家、各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的 关系。而这一新型全球治理体系的实践离不开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开放合作。同时,人类命 运共同体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 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种文明的交流、互鉴、共存彰显着对

4、文明共生的期许。而文明 共生的真正实现需要彼此的相互理解。各方不仅要在开放的文化交流中谋求文明之间的相 “同”之处,还要在相互交流中去充分理解对方文明的相“异”之地。 (摘编自李建华、吴长静后疫情时代的共生伦理及其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 材料二: 中华文明在五千多年的历程中,出现了一些集中的自然灾害群发期,如公元前 200 年到 公元 200 年的“两汉自然灾害群发期” ,在这期间,地震、海侵、冰川、水旱、河患、蝗灾、 暴雪、瘟疫交替出现。古代史学家的笔下记叙了荒年之中人们的勇敢与智慧。贾让的“治河 三策”经汉书沟洫志的记载而受到历代文史学家的重视。五代史官把唐代宰相姚崇的 治蝗行动写入旧唐书

5、。明人潘季驯“束水攻沙”的治河之法被写入明史本传而得以流 传。这些作品中都有人与自然斗争的记载。 马克思主义认为,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由低级走向高级,作为劳动资料的自然资源 将日益呈现出它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义。人类在与自然力的对抗中,逐渐发现自 然条件对于政治统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于是从被动治理转向主动利用。春秋战国时期, 诸国抗衡,筑起城郭,设关立塞,修建堤防。但是,这种“以邻为壑” “雍防百川” “各以自 利”的做法,在构筑起军事防御的同时,也造成了人为的水患。这表明,如果只着眼于政治 军事,对自然条件的不当利用会给社会大众带来深重的灾难。 人类的历史和人类为自然所撰写的历

6、史表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需要岁月的积淀与经 验的积累、总结。李时珍的经历是有力的例证, 明史本传记载: “医家本草 ,自神农所 传止三百六十五种,至掌禹锡、唐慎微辈,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然品类既烦,名 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 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日本草纲目 。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厘为一十六部, 合成五十二卷。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详其出产、形色,又次以气味、主 治附方。 ” 面对前人的经验,我们也应持辩证的、理性的态度。明崇祯时期, “帝以日食失验,欲罪 台官,(徐)光启言: 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

7、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 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 ”(明史徐光启传)。徐光启对待经验和前人成就的态度, 包含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从经验走向理性的历程。这一宝贵的思想遗产经史学家的叙述而彰 显出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摘编自朱露川史书叙事中的人与自然从经验累积到理性认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发,人类向自然的无序扩张,各国各以自利、甚至走向对抗和 冲突,使全球陷人一种综合性危机。 B.如果只着眼于生物学范畴,人类很难理解“共生”的复杂且深刻的意蕴,难以探寻国 家及人类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之道。 C.只有去除狭

8、隘的国家利益观念和“零和博弈”的思维范式,才不会产生国家间的矛盾 和冲突,从而使各国有效应对时代的挑战。 D.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倡导树立整体性思维,消除文明隔阂,加强交流互鉴,实现天下 大同,以达到文明之间的共生共存。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为了人与其他生命体的存续,为了社会的更好发展,无论公民,还是民族、国家与地 区,都有对自然必须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B.自然资源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是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而日益显著的,人类对自然条 件的认识与利用也越来越具有主动性。 C.本草纲目是在前人积淀与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经由作者李时珍历时数年的艰辛劳 动完成

9、的,是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一个阶段性成果。 D.人类面临着诸多自然灾害的侵袭。材料二列举了贾让、潘季驯、徐光启等人的事例, 表现了人在与自然斗争过程中的勇敢与智慧。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材料二正面论据的一项是()(3 分) A.北宋水利家单锷“凡一沟一渎,无不周览其源流,考究其形势”(吴中水利书)。 B.战国时期,秦将王贲“引河沟以灌大梁,王假被执,一国为鱼” 读史方舆纪要)。 C.楚人涉江坠剑, “遽契其舟” “舟止,从其所契者人水求之”(吕氏春秋察今)。 D.象曰: “天在山中,大畜。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 ”(周易象传) 4.材料一与材料二有着密切的有机联系,请试对二者的关联之处

10、作简要说明。(4 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6 分)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 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家乡茶 吴小攀 我的家乡是“乌龙茶之乡” , 以出产铁观音闻名,但我不敢说自己懂茶;尤其是在那些 “满 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种茶、制茶人面前,更是如此。从漫山遍野的草野之物, 经历采青、晒青、摇青、晾青、炒青、揉捻整个艰辛复杂而微妙的过程,在天、地、人 的作用下,青枝绿叶时的灵性才得以凝聚在紧索的条形上。只有陪伴始终,用心始终,方能 懂得。所以,当有人知道我来自茶乡,要我说一说茶之道或者品评某一泡茶的好坏时,我都 会有一种“吾又何知”的惶惑。一泡

11、茶有一泡茶独特的个性、品性、灵性,不同的人冲泡会 呈现出不同的韵味,即便是同一泡茶,在不同的时空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更何况每个人的味 觉千差万别,从何说起? 对于家乡人来说,喝茶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存在,也许,这就是他们生性不喜多言的原因。 日常生活中,家乡人不可须臾无茶,早起洗漱后第一件事就是清洗茶具泡茶,饭后继续喝茶, 睡前仍在饮茶;或一家人围坐聊天以茶助兴,或两人对坐谈饮,或一人独饮;但凡客来,必 洗杯煮水冲泡,一杯新茶端上,热气腾腾,饮者啧啧有声,齿颊含香,无言胜有言。袅袅茶 香中,情义自殷殷。即使在工作的环境里,也常见茶具必备,忙碌的中间停下来呷一口茶, “唯 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此乐盍

12、极! 家乡茶或许因其日常性而更近于禅宗。在闽南语系中, “喝”与“吃”经常是通用的,喝 茶也可称为吃茶。有一禅宗偈语“吃茶去” ,可见自古茶禅确实一味。如日本人那种仪式繁复 的茶道,反是得筌忘鱼买椟还珠了。家乡人喝茶没有那么多讲究,热水洗杯,第一道用来洗 茶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唤醒沉睡中的茶,第一道之后便可饮用,先敬尊长,从左到右, 依次递茶。茶具十分家常实用,底盘够大能容,泡上半天也不用倒茶水,瓷质茶杯则比潮州 工夫茶杯要略大,但又不像如今市面上许多千奇百怪大得过分的茶杯,这保证了一杯茶的分 量适宜,在品饮时既不至于分量太少而不得要领,又不至于分量太大让人有牛饮之感。 连母亲这样的外来人也爱上

13、了喝茶。她是在印尼出生长大的广东人(但从未回过广东老家) , 能吃辣椒,爱吃咖喱饭,喜饮咖啡,20 世纪 60 年代归国后被分配到福建,最终落户茶乡,连 饮食习惯也入乡随俗了,口味渐渐变得清淡,开始嗜茶。午睡后喝上一杯茶方觉神清气爽, 忙完家务喝上一杯茶才能解乏,大鱼大肉后喝上一杯茶才可解腻。一家人团聚,冲上一道茶, 沉默的父母, 寡言的弟兄, 难得一聚的姑婶婆姨, 一递一接之间, 情感随茶香氤氲流淌开来 记得童年时和伯父一家住在一起,夜晚,在仍未完成的四合院的露天晒场上,月光洒落 下来,大人坐在高脚凳上,一边泡茶一边聊天。茶香絮语中,四五个小孩仰躺在铺晒得满地 都是的茅草上望星空。深蓝色的天

14、幕里,繁星点点,连月亮都调皮地一眨一眨父亲给还 在襁褓中的弟弟喝茶,他竟然每喝一口就“啊”一声,似乎已经能很惬意地品出茶味了。也 许正是这种深植于血脉中的饮茶之风的潜移默化,即便是如今远离家乡,我也不可一日无茶, 而且几乎所有的茶叶都来自仍在家乡的父亲的寄送。以至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对于茶叶 的选择仅限于乌龙茶,甚至是非铁观音不喝。所谓“观音韵” ,应该是乌龙茶的最高境界,不 仅有形,有色,有味,有香,还要有韵一一温润回甘,余韵悠长。比起这种“观音韵”来, 绿茶太腥了,红茶太平了,普洱太怪了;同样是乌龙茶类,单枞太呛了,岩茶太素了这 其中可能不无偏见,由爱而生的偏见。 当然,这种个人偏爱大部

15、分来自习惯性依赖,而这种习惯是天生的天生我于乌龙茶 之乡,触目所及都是茶。母亲工作过的镇医院在一个小山坡上,顺道往下走,不远处就是茶 站专门收购茶叶的地方。有一次,在收茶的季节,看到茶站大厅里堆起了小山一样高的 茶叶,有工人赤脚站在茶山上,挥动竹耙子奋力梳扒。因此,觉得那才是最本真的家乡茶。 后来听到有人大讲茶道,从点兵、巡城发展到闻香、观汤,等等,有许多拗口的仪式和称呼, 或者潮流兴起喝这种茶那种茶,甚至于开发出系列所谓“茶配”忍不住微笑。道可道, 非常道也。 难得回了一趟老家,看到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做茶,整个镇子笼罩在一片不知今夕何夕的 茶香中。但是,这里很快就要兴建一个巨大的水库,整个镇将

16、被淹没在深深的水底。公社、 医院、茶站、银行、派出所、粮站、车站有的已拆建,有的则早成了废墟。终有一日, 只能在茶香里寻找梦中的家乡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提到了日本人的饮茶之道,流露出作者对仪式繁复的茶道的批判和对家乡茶日常 性的肯定。 B.文章描写了母亲的饮茶,意在表现家乡茶对一个外来人的浸染,作者也借此表达了对 母亲的思念之情。 C.文章追忆了作者童年时和伯父一.家住在一起的时光,意在表现家乡茶的饮茶之风是深 植于血脉之中的。 D.文章提到出现了大讲茶道、拗口的仪式和称呼、潮流茶、 “茶配”等现象,作者认为这 都不是真正的“

17、茶道” 。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的语言风格通俗易懂,平易近人,文章同时也使用了引用、叠词、拟人、排比等 修辞手法,使文章雅俗共赏,富有韵味。 B.文章“记得童年时和伯父一家住在一起”一段,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突 出了作者对家乡茶的情有独钟。 C.文章从家乡的饮茶之风、家乡茶的日常性、对人的浸润等不同的层面来写“家乡茶” , 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D.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和类比,如把日本人的茶道和家乡人喝茶对比,又把“观音韵” 与绿茶、红茶、普洱等进行类比。 8.文章开头提到作者不敢说自己懂茶,可在后文又写了对“观音韵”

18、的感悟,这样写是 否矛盾?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4 分) 9.文章的结尾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6 分) 能力题组能力题组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 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 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 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1925 年 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 ,

19、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 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 。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 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 ;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 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 1936 年 2 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沁园春雪 。北国 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 “红 装素裹,分外妖娆” 。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 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

20、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主人? 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了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 “数风流人物,还 看今朝。 ”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 毛泽东诗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 在精神。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 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史诗。 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 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 已经成为中

21、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 毛译东诗词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 五次反围剿,敌强我弱,战斗是残酷的,但在毛泽东笔下,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 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菩萨蛮大柏地)。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的英雄传奇。 红军战士突破重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伟大胜利。在毛泽东笔下,长征的千山万 水,深沟险壑,不过是“泥丸” “细浪” ,充分体现出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 气魄。展示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革命斗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战斗意志与斗 争精种,它体现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藐视一切因

22、难的战略定力,体现 为敢于“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强大自信,体现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加快社会主义 建设的坚定决心。 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这一 进程中表现出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毛泽东以他的壮丽诗篇对这一历史进程、 伟大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总结。 1965 年, 毛泽东重上井冈山, 写下(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 三十八年前,他在这里缔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三十 八年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又面临着种种重大挑战与考验。回顾历史,是为了总 结经验,更好地创造未来;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23、。这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伟大的 历史总结,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前进动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也一定能够 达到。 (摘编自康震风展红旗如画) 材料二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宋;唐宗宋祖,稍逊风 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以“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式帝、唐太宗、 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1958 年年底,他在毛主席诗词十九 首上批注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升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 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 无产阶级。 ” 就个体而

24、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 “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 “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 ”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 思加秦始皇。 ”他在七律读呈郭老中写道: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 量。 ”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式、 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 “自 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 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东征西讨, 毛泽东称其是 “一代天骄” 。 (摘编自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帝王将相)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25、是( ) A. 毛泽东诗词记录了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诗词中表现出昂扬的浪漫 主义激情和英雄主文气概。 B. 面对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浪潮,青年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无比坚定地表示,革 命青年能担负历史使命。 C. 随着岁月流转,毛泽东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世代流传,缘于毛泽东诗词革 命现实主文的风格特点。 D. 在毛泽东笔下,长征途中的残酷现实,不过是“泥丸” “细浪” 。这充分体现其藐视一 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国雪霁的壮美景色,在毛泽东诗词中以写实手法表现为“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体现他对革命斗争的激情。 B. 毛

26、泽东诗词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历程做了高度概括与总结,为后人更好地面向未 来、创造未来提供前进动力。 C. 材料二中,毛泽东在回复郭沫若的诗里提到,人们对“焚书坑儒”可能存在误解,说 明“焚书坑儒”并非事实。 D. 材料二中,毛泽东在诗词中肯定古代帝王的历史功绩,特别是多次指出秦始皇在军事 力面的高超指挥才能。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毛泽东诗词现实主义风格的一项是( ) A.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B.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C.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D.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 4. 结合材料二内容,谈谈毛泽东对古代帝王的评价对我们

27、有何启示?请简要分析。 5. 请简要分析梳理材料一的行文结构。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 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卖白菜 莫言 1967 年冬天,我 12 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展,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 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 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 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 “社斗,去找个 篓子来吧” “娘, ”我悲伤地问, “您要把它们” “今天是大集。 ”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

28、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 “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 泪,像什么样子?” “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 的,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我把脸伏在母亲的胸前,委屈地抽噎着。 我感到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我嗅到了她衣襟上那股揉烂了的白菜叶子的气味。 透过蒙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棵最大的白菜从墙上钉着的木橛子上摘了下来。母亲又把 那棵第二大的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 篓子里。我熟

29、悉这棵白菜,就像熟悉自己的一根手指。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一行的拐 角的位置上,小时被牛犊或是被孩子踩了一脚,所以它一直长得不旺,当别的白菜长到脸盆 大时,它才有碗口大。发现了它的小和可怜,我们在浇水施肥时就对它格外照顾。我曾经背 着母亲将一大把化肥撒在它的周围,但第二天它就打了蔫。母亲知道了真相后,赶紧将它周 围的土换了,才使它死里逃生。后来,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 它感慨地对我说: “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的脸上洋溢着珍贵的欣喜表 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里远。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

30、的样 子。不时有赶集的人从我们身边超过去。我的手很快就冻麻了,以至于当篓子跌落在地时我 竟然不知道。篓子落地时发出了清脆的响声,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 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我知道闯了大祸,站 在篓边,哭着说: “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将那棵白菜放进篓子,原本 是十分生气的样子,但也许是看到我哭得真诚,也许是看到了我黑黢黢的手背上那些已经溃 烂的冻疮,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有打我也没有再骂我,只是用一种让我感到温暖的腔调说: “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母亲就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我在后边帮 扶着,让她站直了身

31、体。 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让我走,去上学,我也想走,但我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 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 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 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 手指,她搬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 “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 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去看看吧,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吧。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 们的白莱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

32、话: “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 ”老太太抬起头,惊 讶地看着我,问母亲: “这是谁?是你的儿子吗?” “是老小, ”母亲回答了老太太的问话,转 回头批评我: “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老太太将她胳膊上挎着的柳条箢篼放在地上, 腾出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 “别撕了, 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 却并不停止。 “大婶子,别撕了,放到这时候的白菜,老帮子脱了五六层,成了核了。 ”母亲 劝说着她。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在清冽的寒 风中,我们的

33、白菜散发出甜丝丝的气味。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 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母亲用秤钩子挂住白菜根,将白菜提起来。老太太 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我看着那棵被剥成了核的白菜,眼前 出现了它在生长的各个阶段的模样,心中感到阵阵忧伤。 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 “俺可是不会算账。 ” 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儿也没算清,对我说: “社斗,你算。 我找了一根草棒,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 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 “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 ”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 ”

34、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 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 到母亲的手里。母亲也一张张地点。 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 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 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 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娘, ”我哭着说, “我”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

35、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6下列对文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语言平实、干净,故事也真实简单,读着这篇小说,仿佛在想象中真实的体验着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北方农村,那彻骨冷,和彻骨的穷。 B小说中“我”情感的变化依次是不舍情、懊悔情。 C文章开头即推出一组特写镜头,用母亲的神态、母亲的动作、母亲的眼神,把家境的 贫困和母亲的愁苦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D 卖白菜这篇文章处处充满着矛盾和冲突,作者巧设冲突彰显母亲这一人物性格。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中详细地列举出白菜的数字,一方面是为了表现我对白菜的珍惜之情,另一方面 表现了生活在贫困之中的人们

36、难以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痛苦。 B小说极力描写母亲下决心卖白菜时的心理变化,表现了家庭的极度贫困,衬托了母亲 的无奈和坚强。 C母亲对我的打骂和我的哭泣表现了这几颗白菜对我们这个家庭的重要意义,直接反应 了我们的贫困。 D “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是因为母亲把脸面看得重于生命,而我却让母亲蒙羞, 我无法弥补母亲心灵的痛。 8为什么我会为母亲卖白菜的决定而哭?(4 分) 9小说开头运用什么手法写母亲这一人物形象,展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6 分)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答案与解析答案与解析 (第(第 1515 练)练) 基础题组基础题组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

37、I 1.B(3 分)A 项扩大范围,理解错误。文章开头只说“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发使 全球陷入一种综合性危机” ,而人类向自然无序的扩张是发生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各国各以自 利、对抗和冲突是假设情况,这两点和全球危机无直接关联。C 项绝对化。去除狭隘的国家利 益观念和“零和博弈”的思维范式,也会产生国家间的矛盾和冲突。D 项“实现天下大同”理 解错误,根据原文,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主张求同存异。 2.D(3 分)徐光启的事例不能表现“人与自然斗争过程中的勇敢与智慧” ,这个例子说明 了面对前人的经验,我们应持理性态度。 3.C(3 分)刻舟求剑的故事是经验主义的错误,不符合文中

38、“面对前人的经验,我们也 应持辩证的、理性的态度”这一论断。A 项能证明第一段中人在与自然斗争过程中表现出勇敢 与智慧的观点。B 项能证明第二段中不当利用自然条件会给社会大众带来深重灾难的观点。D 项能证明第三段中人类对自然的认识需要积淀、积累和总结的观点。 4.(1)材料一疫情挑战下,人类谋求“合作共生”与材料二所写的人们面对“群发的自 然灾害”积极抗争的做法一脉相承。 (2)材料一探讨了人类“合作共生”与“人类命运共同 体”话题,而材料二所举战国时期诸国“不能合作的危害”是材料一主题的例证(反例) 。 (3)材料一中提出的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解决当前世界国与国、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理 论,

39、与文本二指出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从经验走向理性的历程”的道理一致。 (共 4 分,一点 2 分,答出两点即得 4 分。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的认识角度分析两 则材料的联系即可。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5.(1)文章首段列举史书中记载的人应对自然灾害的事例,引出“人与自然抗争”的话 题; (2)中间两段举例说明人类主动利用自然资源不当给社会带来灾难,引出人类对自然的 认识需要积累、总结的结论; (3)结尾一段肯定前人经验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明确人类 应该以辩证、理性的态度面对自然。 (共 6 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只概括段意没有划分 层次的,建议给

40、 3 分。如将三四段作为一层,谈人类对待经验的问题,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 II 6.B【解析】 “作者也借此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任意拔高。 7.D【解析】 “把观音韵与绿茶、红茶、普洱等进行类比”错,应为“对比” 。 8.不矛盾。文章开头提到作者不敢说自已懂茶,是因为在作者看来只有用心陪伴始终, 方能懂茶,表达了作者对家乡茶的敬畏之情。后文写对“观音韵”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观 音韵”的情有独钟。 (每点 2 分) 9.文章的结尾写自己回老家的见闻,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做茶,强化了对家乡茶的情感。 但家乡的整个镇子都要被水库淹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茶前景的担忧和无

41、奈之情,引发读者 的思考。照应文章的题目“家乡茶” ,使文章浑然一体,体现了作者精巧的构思。 (每点 2 分) 能力题组能力题组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 I 1. C 强加因果。 2. B A 原文是“浪漫主义手法” ,非“现实主义手法” ,故“现实主义手法”表述错误。 C “说明焚书坑儒并非事实”理解有误。D “材料二中,毛泽东在诗词中肯定古代帝王 的历史功绩”理解有误。毛泽东只是“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 ,但不等同于“秦始皇在军事 力面的高超指挥才能” 。 3. D A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意思是“任凭敌军团团围困,我依然岿然 不可撼动” ,体现了毛泽东诗词中斗志昂扬,坚守

42、阵地的乐观的革命现实主义风格。B “霜晨 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的意思是“军马踏在山路上发也细碎的哒哒声,军号的声音时断 时续,深沉悲壮” ,此暗示了战斗的壮烈。能体现毛泽东诗词现实主义风格。C “携来百侣曾 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意思是“回到过去,我和我的朋友,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能体现毛泽东诗词现实 主义风格。D 项,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不能体现毛泽东诗词的现实主义风 格。这两句诗节选毛泽东的贺新郎.别友 ,写于 1923 年 12 月,党中央通知他回上海转广 州,准备参加将于 1924 年 1

43、月举行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时杨开慧正在娘家坐月 子,而毛泽东奉命要到外地工作。于是,他写了这首词赠给爱妻杨开慧。此句句意是“像昆 仑山崩倒悬崖绝壁,像台风横扫整个宇宙一样” ,诗中, “昆仑崩绝壁”和“台风扫寰宇” ,表 达了作者(毛泽东)为革命事业献出全副身心的豪情,以及作者所预想的未来革命风暴的猛 烈壮阔诗人运用革命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这是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的表现,反映了无产 阶级革命家的伟大胸怀。 4. 评价历史人物时应善于分辨,切忌盲从。如:毛泽东不主张对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人云亦云。应多方面结合史实对人物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如:以秦始皇为例,毛泽东提 到不应盲目地批评秦

44、始皇,应全面客观评价。 5. 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安排。第一段总说,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的诗词表现出浪漫主义激 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是其中杰出的代表。第二至五段分说,毛泽东诗词以革命 浪漫主义的精神,抒发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主义情怀;以革命现实主义风格,书写了中国革命 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刻画了共产党人的战斗意志与斗争 风骨。最后一段总说,以毛泽东诗篇为例,体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中国革命与建设 的历史进程中表现出的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 II 6B(感情依次变化为对小白菜的不舍情,将小白菜跌落在地的自责情,多算钱摧毁了 母亲

45、的诚信的懊悔情) 7C(侧面反应了我们的贫困) 8因为那三棵白菜原本是准备留着包饺子的,在那个极端贫困的家庭,这是一个小孩子 最大的期盼(2 分) ;还因为这些白菜是我和母亲亲手种植的,侍弄的,我对这些白菜有着深 厚的感情。 (2 分) 9巧用细节丰满形象:文章开头用“苦着脸,心事重重”描写母亲的神态,用“走来走 去” “时而揭开、掀动” , “时而拉开、扒拉”描写母亲的动作,用“瞥” 、 “锁定” 、 “端详”描 写母亲的眼神。 (3 分)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虽然没有提到一个“穷”字,却把家境的贫困和 母亲的愁苦含蓄地表达了出来,虽然没有直接描述母亲的心理活动,却能使读者清楚地感受 到母亲那沉重而无奈的心理状态和从犹豫不决到痛下决心的心理变化,可见母亲是在无计可 施、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做出了要卖掉最后三棵白菜的决定的。 (3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15练)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