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传承习俗要继承,也要推陈出新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过年包饺子是习俗,结婚闹洞房是习俗,搬家选日子是习俗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 群,可能有不同的习俗。习俗见证着时代发展,折射着社会风气,蕴含着丰富道理。有些习 俗值得继承,有些习俗需要改变。 对此,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过年包饺子是习俗,结婚闹洞房是习俗,
2、搬家选日子”是习俗”是举例 阐释“习俗”这一概念。对这一概念,材料做了三个方面的描述。“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群,可能 有不同的习俗”,这是一个简单描述,他暗示题目关于习俗的解读是普遍性的、共性的。命题人的 题旨在后两句的判断性描述上。首先, “习俗见证着时代发展,折射着社会风气,蕴含着丰富道理”; 再者,“有些习俗值得继承,有些习俗需要改变”。两句话深层逻辑上还有着互为交叉和补充作用 的。这是考生解读题目的思维限制,考生写作不可脱离这一思维情境。 2.典型任务的限制。本题目为新材料作文,具体任务限制不太严格,但思维上还是有限制的, 首先,关键词是“习俗”,“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群,可能有不同的
3、习俗”为考生提供素材范围,后 面的两句为考生提供思维情境,考生不可以脱离关键词和思维情境任意联想。 3.价值判断的限制。“习俗见证着时代发展,折射着社会风气,蕴含着丰富道理”“有些习俗 值得继承,有些习俗需要改变”,这些话明确了题目的价值取向。引导考生去思考、去判断习俗的 价值、取舍与践行。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本则材料作文关键词是“习俗”,题目也给出了可以思考的角度,“习俗见证 着时代发展,折射着社会风气,蕴含着丰富道理”一句,可以从习俗变迁与时代发展、社会风气的 角度写二者间关系,也可以从习俗中蕴含的道理写人生感悟;或者抓住题目中“继承与改变”这一 组关键词,谈在当代如何面对旧俗,如
4、何树立新风,可以说写作角度是多样的。题目两句话之间 的深层逻辑上还有着互为交叉和补充作用的,考生可以综合解读。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围绕“习俗”这一话题,可以联想的内容是丰富且开放的,或从正方 两面联系思考,看到如“放鞭炮”习俗的弊大于利,或“端午赛龙舟”习俗纪念屈原传承精神的有益之 处;或者从新旧两面来思考,看到新风俗如“抢红包”和旧习俗如“发红包”的辩证思考,在辩证思维 中走向深度解读;或者联想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群,可能有不同的习俗见证着什么样的时代发 展,折射着什么样的社会风气,蕴含着什么样的道理;进而思考哪些习俗值得继承,哪些习俗需 要改变。 3.文体是自由的。 考生可以感性解读
5、不同的习俗对时代发展的见证, 对社会风气的折射, 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理性思考哪些些风俗要继承,哪些习俗要改变,为什么? 怎么做? 解题 本题属于新材料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价值观和思辨能力,引导考生观察生活,思考生 活。题目切口较小,适合考生操作。材料共有三层,第一个句号引导考生观察生活,语料内 容接地气,考生有话可说;后两个句号引导考生思考生活,对考生的思维是限制,也是引导, 考查理解材料、解读材料的能力。题目在具体任务限制上放松要求,但在思维方面的要求一 如既往,其思维内核接近 2021 全国新高考 1 卷和天津卷。考生若把“习俗”当作话题来写作, 是不符合新高考的要求的。 参考
6、立意 切题立意: 1. 与时俱进,移风易俗; 2.保护传统习俗,传承中国文化; 3.传承习俗,传承中国精神。 4.传承习俗也需要拿来主义。 偏题立意: 1.谈传统文化的继承。(扩大范围。) 2.抛开习俗,泛谈人生的道理。(抛开关键词,导致偏跑。) 下水文 传承习俗要继承,也要推陈出新 有些习俗值得继承,有些习俗需要改变。 虽世殊时异,那些传承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习俗必须继承。 端午龙舟竞渡,“万古传闻为屈原”,在泛舟祭奠中传承爱国精神;清明时节,文明祭扫, 不变慎终追远的虔诚之心;重阳登高望远,凝聚“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乡 情结这样的传统习俗,无不凝聚着民族发展的历史,荟萃着人文
7、理念的精华,传承着传 统美德的基因,凝聚着发展奋进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 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 跟的坚实根基。”传承好的习俗,就是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思接千古积蓄前行的力量。 时移世易,万象更新,某些传统陋习当休矣。 女性剪辫放足已逾百年,提倡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口号也深入人心,虽然步入现代社会, 但在现实中却仍有大肆索要彩礼的婚俗,导致一些有情人难成眷属;种种侵犯女性的恶俗闹婚却 层出不穷,包贝尔的婚礼上,伴娘柳岩倒身在地、险些被闹婚人群扔入水中。人活一世
8、,节俭医 生,值得提倡,但死后却大操大办唱八场大戏,花干下一辈人买房读书的钱,不如此就是不孝 对于这类陋习,我们应该斩钉截铁地拒绝,我们需要更新观念,移风易俗,重建礼仪与风气。 有些习俗虽有必要保留,但需易风易俗。 曾几何时,一纸禁鞭令改变了千年的春节习俗,引发对传统习俗的再认识与深思考。置于当 前的环保现状之下,呼吁限制烟花爆竹燃放,确有其必要;再说,过年是得庆贺,但风俗都是人 定的,过年的方式何其多也,非要放鞭炮么?不放鞭炮、不吸烟、不暴饮暴食,全家人来一场说 走就走的旅行,绿色环保健身看世界,值!餐桌习俗,共餐何其亲密,但疫情之下,分餐或使用 公勺公筷,看似改变了外在形式,但终不减家人亲密无间。时代进步,社会发展,观念更新,习 俗也要随之而变,这是事物之规律,不可因循守旧,不知变通。 习俗见证着时代发展,折射着社会风气,蕴含着丰富道理。文化因赓续而繁荣兴盛,习俗要 辩证吸纳才传承千古。审时度势,推动习俗的创新发展,注入现代精神,更好的融入现代生活, 才是善于创新,善于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