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2021秋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全部教案及课件(共9课时).zip

相关 举报
  • 全部
    • 新教科版2021秋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全部课件(共9课时).pptx--点击预览
    • 新教科版2021秋学期杭州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全部教案(共9个课时).doc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2021-2022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2.1我们的地球模型 地球地球海陆分布海陆分布模型模型 通过 这个模型我们 能直观地看出 海洋和陆地的 多少及分布情 况。我们还知 道哪些关于地 球的知识?关 于地球你又有 哪些疑问? 聚焦 : 地 球 小组讨论:完成活动手册记录单 我知道的地球知识 我感兴趣的地球知识 地球地球地球地球结构结构结构结构模型模型模型模型 你想做什么类型的你想做什么类型的 地球模型?地球模型? 表达地球的什么知识表达地球的什么知识 ? ? 地球地球海陆分布海陆分布图图 地球地球海陆分布海陆分布模型模型 地球地球 自转自转模型模型 模型展示规则 小组上台展示,说明模型类别。 其他组成员发言,从这个模型中 能得到什么信息。 如果有信息遗漏,制作组成员可 补充。 这三个模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可以怎样进一步改进? 拓展 : 观察常用的地球仪,说说我们可以从这 个模型上获得哪些知识。 地球仪地球仪 2021-2022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2.2昼夜交替现象 昼夜 昼夜交替 聚焦: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现象 ? 把你的猜测用简单示意图记录下来。 地球 太阳 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假设 假设一: 地球不动,太阳围 着地球转。 假设二: 太阳不动,地球围 着太阳转。 假设三: 地球自转。 假设四: 地球围绕太阳转, 同时地球自转。 示意图 模拟实验 太阳太阳 地球地球 观察到什么现象可以判断出现了昼夜交替? 能发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有什么不同? 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虽 然有多种可能的解释,但肯定 只有一种是正确的,我们该如 何进一步确认哪一种假设是正 确的呢? 2021-2022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2.3人类认识地球运 动的历史 假设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地球和太阳的运动状态 地心说 托勒密 内容: 1.地球是球形的。 2.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而且禁止不动。 3.所有的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转动, 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 日心说 哥白尼 内容: 1.宇宙是球形的,地球是球形的。 2.天体运动是圆周运动。 3.地球是在运动,绕轴自转,24小时自转一周。 4.太阳不动,处在宇宙中心,地球及其它行星都 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日心说更可靠 1.有长期的观察数据支撑。 2.伽利略观察到木星的卫星以木星为中心 旋转,而不是围绕地球旋转,否定了地 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 3.傅科通过傅科摆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任何的观点都需要众多的证据支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地球和太阳的运动状态 地球绕太阳转 地球绕地轴自转 地轴是倾斜的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 改进地球模 型 材料 一根金属丝一个地球模型 模拟昼夜交替现象 地 球 太 阳 小圆片 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地球自转一周24小时 昼夜交替一次24小时 地球自转 2021-2022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2.4谁先迎来黎明 回顾 地球不停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谁先迎来黎明? 乌鲁木齐北京 聚焦 北京和乌鲁木齐的相对位置 西 东 探 索 南 北 模拟实验一:谁先迎来黎明探 索 地球自转的方向 北 南 西东 探 索 探 索 感受相对运动 相对运动 物体的运动方向与看到的景物移动方向相反,这就是 相对运动关系。 探 索 日月星辰的运动地球的运动 自东向西自西向东 相对运动 模拟实验二:谁先迎来黎明探 索 小结 1.地球自西向东转动,越东边的城市,越先 迎来黎明,所以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 明。 2.物体的运动方向与看到的景物移动方向相 反,这就是相对运动关系。 2021-2022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2.5影长的四季变化 聚焦 : 我们曾经观察过阳 光下物体影长的变化, 知道日影变化与太阳在 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有 关。四季交替,年年循 环,日影变化会随着季 节有规律地变化吗? 古人是怎么观察影子的季节性变化的呢? 他们又发现了什么? 表 中国古代使用名叫 “圭表”的天文仪器观测 日影长度,圭表由圭和表 组成。圭是有刻度的平面 ,表是立在圭上面的一根 柱子。 正午时,表会在 圭上投影出暗影。影子长 度在四季呈现规律变化, 人们还根据影子长短划分 了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 气。 圭 圭表 表 像古人一样制作一个圭表来探究日影的季节变化规 律。 利用身边的其它材料制作圭表 同一地点,一年四季正午时太阳的位置不同。 夏天的太阳比 较高,冬天的 太阳比较低, 而春天、秋天 的太阳高度在 夏天和冬天之 间。 尝试用自制“圭表”来探究影子的变 化。 做一做:将圭 表放在家中向 南的窗台,观 察一年正午时 分的影子长度 并做好记录。 不同季节 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会怎样有规律地变化呢? 正午时分 影子长度 秋 影子适中 影子最短 影子适中 影子最长 夏 春 冬 研讨 : 同一地点,不同的季节,因为正午时分 太阳高度不同,日影长度呈现规律变化:夏 至到秋分到冬至逐渐变长,冬至到春分再回 到夏至影长又逐渐变短。 小结: 拓展: 不同地点,同一时间影子长短一样吗?除了 日影长度随四季变化外,还有哪些四季变化的自然 现象呢? 2021-2022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2.6地球的公转与四 季变化 地球自转形成 昼夜交替 聚焦 : 除了地球自转这种运动方式外,地球还在 公转。什么是公转?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有关系 吗? 探索:1.了解地球的公转。 从这张图中,我 们能发现地球的 公转有哪些特点 呢? 探索:1.了解地球的公转。 周期:一年 方向:自西向东 地轴:始终倾斜 并且方向不变。 轨道形状:椭圆 探索:2.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 地球公转轨道 通过模拟,你对地球的公转有什 么 认识或问题吗? 探索:3.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 地球离太阳近 地球离太阳远 夏季 冬季 ? 探索:3.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 四季的成因与地球公转有关,但与地球 离太阳的远近没有关系! 研讨: 现在我们对地球公转的特点有了什 么新的认识? 拓展: 生活在北半球的我们如果想到南半球去 看企鹅,哪几个月去比较合适? 2021-2022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7. 昼夜与四季变化 对生物的影响 昼夜交替昼夜交替现象对现象对生物生物又会又会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昼夜交替自转 四季变化对生物产 生怎样的影响? 昼夜交替对生物的 影响 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 响 我 知 道 的 交流我们知道的昼夜与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活动 要求 (1)两人小组根据分发的资料卡片进行研 讨和分享 (2)一边阅读一边提取关键信息,分 类记录在记录单上。 (3)写好即贴到小组展示墙上,阅读他人 的学习所得。 (4)限时10分钟。 02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昼夜和四季 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影响 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我新 获得 的知 识 整理一下我们找到的昼夜与四季 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神奇自然,魅力生物 神奇生物交流会 分享三条你觉得最奇妙的信息。 想一想,生物为什么会有这些行为? 分享一下新收获的知识吧 地球的运动方式主要 有两种:公转和自 转。我们从运动方 向、运动周期、运动 特点、产生影响等方 面进行了学习。 单元回顾 02 圆圈图 气泡图 树状图 流程图括号图 拓展:思维导图类型 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24小时 特点:地轴 倾斜 证据:傅科摆 昼夜交替现象 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比 西边先迎来黎明。 证明 形成了 形成了四季变化,南北半球季节 相反。 四季的影长: 夏至日太阳高度高,影子最 短;冬至日太阳高度低,影 子最长;春分、秋分影子居中。 形成了 公转 周期 : 一年 方向: 自西向东 特点:椭圆轨 道,远近日点 地轴倾斜 方向不变 运动方式运动方式 地球生物的生长 规律、生活习性 与生命周期等 影响着 影响着 地球 托勒密 地心说 托勒密 地心说 历史上地球运动模型 2021-2022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8.地球自转告诉我们 的信息 地球的自转运动会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聚焦 : 想一想? 地球自转告诉我们的信息 毛泽东主席在他的一首诗中写道:“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真的可以日行八万里吗? 地球自转告诉我们的信息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24小时 40075千米=80150里 所以可以日行八万里 地球的赤道周长为40076千米 地球自转告诉我们的信息 在地球的其他地方,也是坐地日行八万里吗? 因此答案是否定的,离赤道越 远,意味着走的距离就越短。 如果在北极点或者南极点上 ,走的距离就为零。 长 短 地球自转告诉我们的信息 北京、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呢? 北京和伦敦、纽约呢? 世界时区图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 认识世界时区图 东 八 区 东 六 区 0 时 区 西 五 区 北京比乌鲁木齐早2小时 北京比伦敦早8小时 北京比纽约早13小时 8:00 6:00 24:00 前一日 19:00 地球自转告诉我们的信息 一年四季中,北半球其它星星都围 绕北极星东升西落。 北极星为什么看上去“不动”呢? 2021-2022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地球的运动单元 整理 回顾:本单元我们学了什么? 这一课中,我们用气泡图整理了已知的地球知识,制作了这一课中,我们用气泡图整理了已知的地球知识,制作了 地球结构模型、海陆分布模型和自转模型,用模型表达了我们知道地球结构模型、海陆分布模型和自转模型,用模型表达了我们知道 的地球知识。的地球知识。 地球上地球上 昼夜交替现象的昼夜交替现象的 形成与形成与“太阳光太阳光 的照射的照射”“”“地球地球 是不透明的球体是不透明的球体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 三个因素有关。三个因素有关。 只要地只要地 球和太阳处于相球和太阳处于相 对圆周运动,在对圆周运动,在 地球上都能形成地球上都能形成 昼夜交替现象。昼夜交替现象。 “ “日心说日心说”和和“地心说地心说”都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以及宇宙都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以及宇宙 的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学说。通过改进我们的地球仪,发现地球上的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学说。通过改进我们的地球仪,发现地球上 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 我们通过我们通过 模拟实验发现谁先模拟实验发现谁先 迎来黎明和转动方迎来黎明和转动方 向有关,通过坐汽向有关,通过坐汽 车和坐转椅,发现车和坐转椅,发现 我们实际的运动方我们实际的运动方 向和看到景物的移向和看到景物的移 动方向相反,由此动方向相反,由此 ,我们根据太阳东,我们根据太阳东 升西落现象推断地升西落现象推断地 球是自西向东转的球是自西向东转的 ,转动一周约,转动一周约2424小小 时。时。 古人通过古人通过 观察四季正午时阳观察四季正午时阳 光下物体的影长,光下物体的影长, 发现长短不一样。发现长短不一样。 我们模仿古人自制我们模仿古人自制 了一个简易的圭表了一个简易的圭表 ,发现四季影长不,发现四季影长不 一样是由于正午时一样是由于正午时 太阳的仰角不一样太阳的仰角不一样 造成的,夏至时太造成的,夏至时太 阳仰角最大,冬至阳仰角最大,冬至 时太阳仰角最小。时太阳仰角最小。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 保持不变,造成太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这是形成四保持不变,造成太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这是形成四 季的主要原因,和地球离太阳的远近没有关系。地球公转一周要一季的主要原因,和地球离太阳的远近没有关系。地球公转一周要一 年。年。 地球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活与生长,我们地球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活与生长,我们 还利用思维导图总结归纳了学了这个单元之后我们对地球运动的新还利用思维导图总结归纳了学了这个单元之后我们对地球运动的新 认识。认识。 本单元有哪些主要科学概念? 地球地球 构造构造 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地幔、地核 海洋面积多,陆地面积少海洋面积多,陆地面积少 自转自转 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球围绕地轴自转昼夜交替现象昼夜交替现象 自转方向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太阳东升西落自西向东(太阳东升西落 ) 自转一周时间自转一周时间2424小时小时 越是东边的城市越先迎来黎明越是东边的城市越先迎来黎明 学说学说 地心说(托勒密)、地心说(托勒密)、日心说(哥白尼日心说(哥白尼 ) 公转公转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四季变化四季变化 公转方向公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公转特点公转特点地轴倾斜,倾斜方向始终不变地轴倾斜,倾斜方向始终不变 公转一周时间公转一周时间11年年 地球公转造成四季正午时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变化地球公转造成四季正午时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变化 测一测:你能解决问题吗? 1.1.右图中,北京、上海、重庆、拉萨四个右图中,北京、上海、重庆、拉萨四个城市最先城市最先 迎来黎明的迎来黎明的是(是( )。)。 A A、拉萨、拉萨 B B、北京、北京 C C、上海、上海 D D、重庆、重庆 C C 2.2.观察右边这张图:观察右边这张图: (1 1)当我国是夏季时,澳大利亚是()当我国是夏季时,澳大利亚是( )。)。 A A、春季、春季 B B、夏季、夏季 C C、秋季、秋季 D D、冬季、冬季 (2 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方向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方向是( )。)。 A A、自东向西、自东向西 B B、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C C、自南向北、自南向北 (3 3)地球上的四季是由于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上的四季是由于地球公转过程中( ) 造成的。造成的。 A A、距离太阳的远近、距离太阳的远近 B B、地轴倾斜、地轴倾斜 C C、地轴倾斜并且方向不变、地轴倾斜并且方向不变 D D B B C C C C、上海、上海 D D、冬季、冬季 B B、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C C、地轴倾斜并且方向不变、地轴倾斜并且方向不变 1 新教科版 2021-2022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 动 全部教案(共 8 个课时) 1.1.我们的地球模型我们的地球模型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课 作为起始课引入了在这一领域常用的工具模型。科学家在进行此领域的研 究时,也会把已知表达在模型上,并利用模型进行模拟实验,从而得出新知, 再通过实践观察验证新知。 在课上通过制作模型帮助学生整理已掌握的知识, 并希望学生把自己制作的模型应用到后续的各个主题研究中,从而获得新知。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孩子对于地球的形状、运动等有了自己认识,但还不够全面。在这 一课中,学生通过整理知识、制作模型、观察和比较模型,一方面可以更加方 便地交流地球地相关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模型的意义、了解了制作方法,为 整个单元的学习提供动力,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地球的结构由地核、地幔、地壳以及大气层组成。 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构成。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思维导图表达并整理已学的地球知识。 能通过制作模型表达、概括已学知识。 能从地球的结构、运动、气候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对地球与宇宙空间领域内容探究保持好奇心与探究热情。 愿意与小组成员分享和交流,有综合考虑他人意见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技术与科学探究相互促进的关系。 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不同材料,动手制作能表达各类地球知识的地球模型。 难点:能用模型准确表达自己所了解的地球知识。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表一份。 小组:为学生准备:三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红、黄、蓝)、抹油的小刀 (防沾刀)、地球海陆分布图、东西半球分界图、可以上色的泡沫球、笔头较 宽的彩色笔、橙子、勺子、吸管、地球仪、抹布、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1 1、聚焦:揭示课题(预设聚焦:揭示课题(预设 5 5 分钟)分钟) 1. ppt 出示教科书“橡皮泥地球模型”图片,大家觉得这是什么?学生推 测出地球。 追问:怎样判断出来的?(预设:绿色代表陆地、蓝色代表海洋 )。 这是一个地球模型,通过它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地球上的海陆分布。 2.板书课题:我们的地球模型 3. 通过这个模型我们能直观地看出海洋和陆地的多少及分布情况,我们还 知道哪些关于地球的知识?关于地球你又有哪些疑问?把他们写在活动手册上。 二、探索和研讨:(预设二、探索和研讨:(预设 3030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三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红、黄、蓝)、抹油的小刀(防沾刀) 、地球海陆分布图、东西半球分界图、可以上色的泡沫球、笔头较宽的彩色笔、 橙子、勺子、吸管、地球仪、抹布、学生活动手册 (一)我知道和感兴趣的地球知识 1. 明确活动要求 (1)按类别填写活动手册气泡图,可自行添加气泡。 (2)提出感兴趣的关于地球的问题。 2. 全班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1)选 1-2 组汇报,全班交流,排除一些明显错误的观点。 (预设:一些学生们难以判断的观点不用急于排除,保留在记录表内,我 3 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排除) (2)整理地球知识,完善思维导图 (二)制作一个简单的地球模型 1.谈话:同学们在课外已经掌握了很多关于地球的知识,但也有一些观点 我们无法判断对错。科学家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会根据观测数据或假设, 制作出初步的模型并通过模拟实验进行观察验证新知,我们是否也可以自己想 表达的地球知识制作不同的地球模型呢? 2.观察地球结构模型 (1)我们曾经用三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了地球结构模型,剖开并观察 地球结构模型的剖面。(微课视频出示便可,唤起学生对模型的认识、感受其 作用,调动积极性) 3.制作我们的地球模型 (1)谈话:我们能做什么类型的地球模型?表达地球的什么知识? (学生各抒己见,符合实际情况,言之有理即可) (2)微课展示“海陆模型”、“自转模型”制作方法 (播放微课,解决制作当中可能存在的难点,方法仅供学生参考) (3)谈话:看完微课之后,大家有什么新的想法? (在知道了不同类别的模型和制作方法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而不是按 照微课视频做出千篇一律的模型,发展学生思维,以鼓励、激励为主) (4)动手制作模型 老师提供材料,学生自行领取。由于时间关系,组内先做一个模型,时间 允许可向老师申请做其他模型。 (5)小组模型展示 小组上台展示,说明模型类别 其他组成员发言,从这个模型中能得到什么信息 如果有信息遗漏,制作组成员可补充 选出每一个类别做得最好的组,给与奖励 4.研讨:模型的比较与改进 (1)对比不同的模型,他们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4 不同模型表达的地球知识不同,制作方法、材料也不同,适用的范围也是 不同的;模型的相同之处是都能表达某一类的地球知识,都有地球的基本特征, 都能用于科学研究。(明白模型的意义) (2)“我们的模型”还可以如何改进? 自己组模型和其他组模型之间各有差异,取长补短。思考怎样可以使模型 更加精确地表达地球知识、模型更美观、怎样可以方便实验。 三、拓展(预设:三、拓展(预设:4 4 分钟)分钟) 1.观察地球仪 2.说说地球仪与我们制作的模型有什么不同? 3.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四、课堂小结(预设:四、课堂小结(预设:1 1 分钟)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把已知的知识用模型表达出来。在今后 的学习中,我们要和科学家一样用自己制作的模型进行实验探究,研究更多关 于地球的知识! 【板书设计】 1.我们的地球模型 模型类别:结构模 型 海陆 分布模型 自转模型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1.地球的模型是( )。 A.圆形 B.球形 C.方形 D.三角形 地球 海陆分布 形状 运动 其他 球状 海洋多 围着太阳转 5 2.地球内部结构由地核、地幔和( )组成。 A.泥土 B.地皮 C.地壳 D.地面 3.如果想研究关于地球运动的问题,我选择( )模型最好。 A.地球结构模型 B.海陆分布模型 C.自转模型 D.地球气候模型 【活动记录表活动记录表】 我知道和感兴趣的地球知识 我知道的地球知识我感兴趣的地球知识 地球 6 2.2.昼夜交替现象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 2 课。本课从认识昼夜交替现 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随即用一个问题“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现象, 它是如何产生的呢?”聚焦到探究主题上来,旨在充分展露学生对昼夜现象的 看法,试着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关系入手,来解释昼夜现象。基于学生前 概念的多样性与现象本身的复杂性,本课希望让学生能自主展示各种解释方案, 暴露自己的原有认知,然后对自己的假设进行模拟实验,通过讨论交流、思维 碰撞发现问题、修正解释,最终推动学生的认知向前发展。教材主要安排四个 有层次的活动,一是学生独立地思考并形成自己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二是 像科学家一样研讨、交流我们的解释;三是做模拟实验,初步检验假设是否成 立;四是交流实验结果,修正解释或提出进一步的研究问题。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天文现象,每天都在上演,也是学生非常 熟悉的自然现象。但是,学生熟悉的只是现象的特征,对现象成因的理解却比 较模糊。从教材编写来看,引起昼夜交替现象有好几种可能,教材的目的就是 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通过模拟实 验去验证,重演一次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过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虽然最 后还没有找到正确的解释,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科学需要通过亲身经历 科学探究,从而产生深刻的科学价值观。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昼夜交替是地球常见的天文现象。 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有多种,但与事实相符的是昼夜交替与地球自转有 关。 7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能根据已有知识,对昼夜交替现象成因提出有依据的假设。 能基于假设,制订可行的探究方案,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成因 的假设。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学能用批判性思维大胆质疑,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创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身边许多常见的自然现象是有科学解释的。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昼夜交替现象成因提出有依据的假设,用模拟实验验证。 难点:思考并归纳出各种假设的本质区别是地球运动状态不同。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班级记录大表、一套学生实验材料 小组:手电筒、第 1 课的地球自转模型、学习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2 2、聚焦:揭示课题(预设聚焦:揭示课题(预设 3 3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同一地点的昼夜照片、昼夜交替动图 1.观察同一地方的白天与黑夜的图片,引出昼夜概念。 2.再观察一张昼夜交替的动态图片和一个太空视角的地球昼夜交替的动画, 让学生说出这种现象是昼夜交替现象。 3.谈话:昼夜交替现象每天都在上演,是地球上最常见的自然现象,那么 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 二、探索和研讨:(预设二、探索和研讨:(预设 3535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手电筒、自转模型、学习单 (一)提出假设(预设 8 分钟) 1.引导思考:如果没有太阳光的照射,会有昼夜交替现象吗?如果地球是 个透明的球体,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吗?太阳和地球都静止不动,能产生昼夜 交替现象吗?这些都是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必要条件。 2.思考并猜测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请学生把对昼夜 8 交替现象成因的假设用简单的的示意图记录下来。可以用小圆代表地球,大圆 代表太阳,用箭头表示运行的方向。 3.请学生上台展示介绍,师将学生的观点板画在黑板上。其他同学补充。 (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也自转 4.交流学生提出的假设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二)模拟实验,检验假设(预设 12 分钟) 猜测也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法,真理只有一个,到底哪种是正确的呢?我 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我们的假设。 1.确定模拟实验的材料,使学生明白寻找具有相似特征的材料来代替地球 和太阳,以能保证实验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用地球模型模拟地球,用去掉反 光罩的手电筒模拟太阳) 2.出示实验材料,让学生思考实验操作步骤。 3.明确模拟实验要求。 (1)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2)昼夜交替现象出现的判断标准。 4.学生分组模拟实验,及时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研讨,总结发现(预设 15 分钟) 1.交流:通过同学们的模拟实验,哪些可能性是成立的?哪些是不成立的? 明确观察到什么现象可以判断出现了昼夜交替。 (一个小组先汇报,用记录单展示,并解说;其他小组再补充与质疑,质 疑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现场演示,来解决问题) 2.思考: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不同? (预设:每种假设本质的不同就是地球与太阳的相对运动状态不同) 3.谈话:对于“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这种自然现象,虽然有 多种可能的解释,但科学合理的只有一种,我们应如何进一步确认哪种假设是 9 正确的? 三、课堂小结(预设:三、课堂小结(预设:2 2 分钟)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昼夜交替现象,昼夜交替现象每天都 在循环往复,是地球上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为了探索地球上昼夜交替的的真正 原因,我们今天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模拟验证新的认识。 科学的进步没有捷径可走,人类认识地球和宇宙的过程是漫长而又艰辛的:很 多科学家为之付出了努力,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并不会因此而停止 【板书设计】 2.昼夜交替现象 你的假设示意图实验结果 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地球自转 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 转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1.用手电筒代替太阳照射地球时,被光照到的地方模拟的是( )。 A.白天 B.黑夜 C.日出 D.都有可能 2.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 ( )。 A.年 B.月 C.天 D.时 3.下列各种假说中不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是( )。 A.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B.地球不动,太阳自转 C.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D.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 10 转 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三课,在本课中,学生将通过资料获取地球运动的关 键信息,从而认识地球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 活动一:阅读“地心说”和“日心说”两大学说的文献资料得准确的地球 与太阳运动信息。 活动二:模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现象 (一)根据地球与太阳的运动状态改进原有的地球模型。 (二)通过模拟实验,观察昼夜交替现象。 (三)用连续组图的形式记录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在前一课学习中,学生发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关键在于确定地球与 太阳的运动关系,因此本课需要学生依据正确的地球运动再次模拟实验,最终 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正确解释。这样的设计,既体现科学的严谨性,也符合学 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日心说”和“地心说”都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以及宇宙的历史上具有 代表性的学说。 2.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3.地球还会绕着太阳公转。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1 1.学会在阅读过程中使用文献摘要,并能通过阅读文献获取地球运动的相 关信息。 2.能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最终的观 点。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 2.有证据意识,知道所有科学观点都需要众多证据的支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知道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的动力。 2.知道科学技术的进步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通过阅读资料获得准确的地球与太阳运动的准确信息,并通过模 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现象。 难点: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材料一组 小组:反光效果好的小圆贴片、较硬的铁线、第 1 课中学生自己制作的地 球模型、手电筒、记录表。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 5 5 分钟)分钟) 1.展示班级记录表,帮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中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 几种假设。 2.引导学生说出每种假设的根本区别就是地球和太阳的运动状态不同,从 而聚焦到研究地球与太阳的运动状态主题中来。 3.揭示课题: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板书) 二、探索: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预设二、探索: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预设 2020 分钟)分钟) 活动一:阅读文献资料获得准确的地球与太阳运动信息 1.阅读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比较他们的观点有哪些 相同和不同?并记录在活动记录表中。 2.比较两种学说,谁的观点更具说服力,你的依据是什么? 12 活动二:模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现象 1.改进地球模型 a.根据地球与太阳的运动状态改进原有的地球模型,增加实现自转的“地 轴”(地球有自转轴且地轴倾斜作为事实直接告知学生即可,不必过度延伸)。 b.在地球模型相对的两个面上分别贴上 1 个反光的小圆片,使两个小圆片 刚好分别处于白天和黑夜,为了方便观察和交流给小圆片编号。 2.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并从地面观察的视角来观察不同的小圆片在地球自 转过程中的昼夜交替过程。 3.用连续组图的形式记录小圆片在地球自转过程中的昼夜交替现象。 三、研讨:交流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预设三、研讨:交流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预设 1212 分钟)分钟) 1.交流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的观点有哪些相同和不 同? 2.比较“地心说”和“日心说”,谁的观点更具说服力,依据是什么? 3.再次做昼夜模拟实验与前一次做昼夜模拟实验有什么不同? 4、借助活动记录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 四、拓展:(预设四、拓展:(预设 3 3 分钟)分钟) 1.你还知道哪些现像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2.课后收集更多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的资料。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地心说 地心说地心说证据:证据: 地球上看 日心说 日心说日心说证据:证据: 1.有长期的观测数据支持 2.伽利略通过观测也证明了 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 3.傅科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 的自转 13 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活动记录表活动记录表】 活动记录表一:比较异同点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填序号) 1. 地球是球形的。 2.地球处在宇宙的中心,并且静止不动。 3.地球是运动的,绕轴自转,并且 24 小时自转一周。 4.太阳处在宇宙的中心,并且静止不动。 5.日月星辰等所有的天体都围绕着地球运动,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 6.地球和其它星球都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活动记录表二:画出小圆片的亮暗情况 地心说地心说 日心说日心说 14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1.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 )。 A.太阳绕地球转 B.地球绕太阳转 C.地球自转 D.太阳自转 2.改进地球模型时,穿金属丝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从南极穿入,北极穿出 B.从下面穿入,上面穿出 C.从北极穿入,南极穿出 D.随意穿,没要求 3.下面( )图,小圆片的亮暗情况与实际观察结果是一致的。 A. B. C. D. 4.下列内容中不属于日心说的观点是( )。 A.地球是球形的 B.太阳在宇宙的中心 C.地球围绕太阳转并且绕地轴自转 D.地球在宇宙的中心 小圆片自转前半周自转后半周 亮暗 情况 15 4.4.谁先迎来黎明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 4 课。在前两节课学习的基础 上,本课将同第 2 课、第 3 课一起解决课程标准里的学段目标“知道地球 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与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知道地球自转 轴及自转的周期、方向等”。此前,通过哥白尼学说,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绕 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 那么本课的内容则落在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转 周期,以及自转形成了天体的东升西落现象上。 本课通过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地球”,按不同方向模拟“地球”转动, 观察谁先迎来黎明。再通过“地球椅”体验活动,结合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的事 实,推理得出地球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运动。确定了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 东运动之后,结合“人体地球”的模拟实验,就能知道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 黎明,即东边比西边先迎来黎明。最后,再利用地球模型进行一次模拟实验, 验证我们推理出来的结论,巩固本课的学习目标。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几节课的基础上,知道地球绕着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但是地 球自转的方向,学生并不清楚,本课的重点就在于通过一系列的模拟实验和体 验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自身的感悟,推理出地球自转的方向,从 而为接下去地球的公转和四季变化的研究奠定基础。 16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 24 小时,并形成了天体东升西落 的现象。 东边的北京比西边的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能运用“地球椅”模拟实验的体验,并结合生活实践来理解相对运动的 特点。 能运用各种实验逐步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对探寻自然现象,解密自然规律保持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能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科学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生活处处是科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模拟实验:北京和乌鲁木齐哪个城市先迎来黎明。 难点:认识相对运动,感受相对运动,并且联系实际,从而分析出地球的 自转方向。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大表、地球仪 为学生准备:打印好的“北京”“乌鲁木齐”“东”“西”大字(剪成合 适大小)、双面胶、红色圆卡纸、可以旋转的办公椅、手电筒、学生制作的地 球模型、小圆片贴纸。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3 3、聚焦:谁先迎来黎明(预设聚焦:谁先迎来黎明(预设 3 3 分钟)分钟) 1. 回顾前几节课所学的知识:地球不停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 2. 当天开始亮的时候,我们就迎来了黎明。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每天迎来 黎明的时间会相同吗? 3. 猜一猜:北京和乌鲁木齐这两个城市,谁会先迎来黎明? 17 二、探索和研讨:(预设二、探索和研讨:(预设 3030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打印好的“北京”“乌鲁木齐”“东”“西”大字(剪成合适 大小)、双面胶、红色圆卡纸、可以旋转的办公椅、手电筒、学生制作的地球 模型、小圆片贴纸。 (一)模拟实验:谁先迎来黎明(一)模拟实验:谁先迎来黎明 1.找一找位置:要想知道北京和乌鲁木齐哪个城市先迎来黎明,我们要在 地图上找到这两个城市的位置。 2.PPT 出示地图: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边,乌鲁木齐在北京的西边。 3.出示模拟实验的要求: (1)每个小组的同学手拉手,面朝外围成一个圆圈,模拟地球。 (2)其中一个同学身上贴上写有“北京”和“东”的纸片,代表北京;在 他右手边的同学身上贴上写有“乌鲁木齐”和“西”的纸片,代表乌鲁木齐。 再请一个同学站在圈外举一个红色纸片,代表“太阳”。 (3)大家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慢慢转动,观察谁先看到太阳,也 就是谁先迎来黎明;再按照由“东”向“西”的方向慢慢转动,观察谁先看到 太阳,也就是谁先迎来黎明。 (4)交流研讨: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地球自转方向不同,北京和乌鲁 木齐迎来黎明的时间也不同。) (二)认识相对运动(二)认识相对运动 1.地球到底是自西向东转动,还是自东向西转动呢?我们有过这样的生活 体验吗?当你坐在汽车上,汽车往前进时,窗外的树木是怎么运动的?(预设: 向后运动)。当汽车往后退时,窗外的树木又是怎么运动的?(预设:向前进。 ) 2.体验相对运动:老师这里有一把转椅,当你坐在转椅上,向右转动时, 你看到的景物会怎么样?当你向左转动时,看到的景物会怎么样? 3,学生体验,说自己的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教科版2021秋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全部教案及课件(共9课时).zip)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科学 > 教科版(2024) > 六年级上册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