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单元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学计划及教案垂线与平行线教学计划及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77-97 页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认识平行线和 垂线,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 2.使学生通过操作与合作交流,能用直尺、三角尺和量角器等工具画平行线和垂线,能确定和 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3.使学生经历联系实际的感知和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过程,深刻感受直线之间位置的关系, 发展空间观念。 4.使学生感受生活里的平行与垂直在现实生活里的应用;能主动参与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 对图形产生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
2、教学重点: 了解角的特征,会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知道角的分类方法;了解垂线和平行线的特征,会画 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会确定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理解射线和直线的特征,初步建立无限的概念;会用量角器量角,能画出制定度数的角;会确 定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角的认识、度量和分类,垂线和平行线的认识。角、垂线和平行线等概念是图 形与几何部分最基础的知识之一。这对学生以后正确建立有关的几何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 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实例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无论是射线和角,还是垂线和平行线,在 现实生活中都能找
3、到许多相应的实体模型,教材注意利用这些素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从具体到 抽象地认识有关图形,理解他们的特征,建立清晰的表象。 教材十分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线索,是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 上学习和理解新知识。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 基础上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在教学量角和画角时,教材注意安排形式多样的量角和画角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 步体会量角和画角的方法,突破操作中的一些难点。这些操作活动,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 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课时安排课时安
4、排: (1313 课时)课时) 认识射线、直线和角1 课时 角的度量1 课时 角的度量练习课1 课时 角的分类和画角1 课时 角的分类和画角练习课1 课时 认识垂线1 课时 画垂线1 课时 认识平行线与画法1 课时 垂线和平行线练习1 课时 整理与练习1 课时 怎样滚得远1 课时 单元练习2 课时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直线、射线和角直线、射线和角 总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77-78 页及第 81 页第 1-3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比较、画图等活动,认识射线和直线和角,能掌握和说明这些图形的特征; 了解两点间的距离,并能量出两点间的距离
5、;能用画射线的方法画角。 2.通过活动,理解线段、直线、射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按要求画图和简单测量,培养比较、 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认识直线、射线和角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建立“无限长”的观念和理解线段、射线、直线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前思教学前思: 这部分内容实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线段和角的基础上教学的, 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分类, 认识垂线、平行线的基础。教材以城市夜景为背景,帮助学生结合具体的实例初步体会射线的特征, 通过比较概括出射线和
6、直线的特征,进而理解距离的意义。 例 2 主要教学角的认识。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角,对角有了一些初步的感性认识,并 且知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教材引导学生以一点为端点,画出两条射线,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 活动中体会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可以组成角。最后的练一练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新学的内容。 练习十三的第 1 小题,先让学生在直线上画两个距离是 4 厘米的点,在想一想线段和直线有什 么关系。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线段,直线的认识,体会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第 2 题,通过找 射线、找角,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角的特征及其构成要素。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现象导入一、从生活现象导入 1.想
7、象光线 出示例题图,学生指光线,想象光线。 2.画出光线 3.评价作品 预设: 提问:哪一幅最能表示出刚才的灯光?说说理由。另外两幅呢? 揭示射线概念。 4.修正作品 二、从数学角度认识射线、直线二、从数学角度认识射线、直线 1形成射线表象 出示线段,课件演示一端无限延长。 指出: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说一说:下面的线是射线吗? 2.形成直线表象 出示线段,课件演示两端无限延长。 指出: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3.线段、射线、直线比较 谈话:线段、射线、直线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名称名称图示图示相同点相同点 不同点不同点 端点个
8、数长度 线段 射线 直线 练一练:下面的那些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 1 4.有关线段、直线相关规律 (1)经过一点画直线 (2)经过两点画直线 (3)出示:连接 A、B 两点的三条线,哪一条最短? 指出:连接两点的线段长度叫做距离。连接两点的线段最短。 (4)从一点起画射线 从教材给出的情境图引入,让学生了解有关射线的内容,感觉引导的很辛苦,可能是学生缺少 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对于光线中的射线体会不深刻,因此尝试让学生画出这根射线时学生还是存在 较大的困难,导致课堂上用了很多时间来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今天的教学中小的概念很多感觉很散,因此课堂上从新授到练习,都速度比较慢,还给了学生
9、一定的时间去回顾所学知识,索性将角的这部分内容放到下一课时的学习中去。 三、认识角三、认识角 1.想象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 从射线引入,让学生确定一个端点从射线引入,让学生确定一个端点 A A,画出一条射线;再从点,画出一条射线;再从点 A A 出发,再画一条射线。明确从出发,再画一条射线。明确从 一个点端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是角。一个点端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是角。 2.指出角各部分名称。 3.运用新知重新介绍角。 4.解释角的大小和边的长度无关。 5.角的记法和读法 从一点再引出一条射线。提问:这里有几个角?哪几个? 学生自学教材第 17 页。学生交流收获。 四、回顾总结四、回顾总结
10、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什么?我们是通过什么认识了射线、直线和角? 图中的两个小角谁大谁小呢?这是我们今后要学习的。 A B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射线、直线和角射线、直线和角 名称名称图示图示相同点相同点 不同点不同点 端点个数长度 线段 射线 直线 1记作“1” 读作“角一” 2 第第 2 2 课时课时 角的度量角的度量 总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7980 页的例 3 和“练一练”及第 81 页第 46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自己观察和交流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自主探索,总结出用量角 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2
11、.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 1 度角的表象, 能联系操作结果,发现三角尺的三个内角和的特点,感受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丰富的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掌握量角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用量角器教具,学生每个准备一副三角尺和一个量角器。 教学前思:教学前思: 这节课主要教学量角器的认识和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考虑到学生一般没有接触过量角器,也 不知道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方法。教材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学习和探索活动。第一个层次,用熟悉的 工具量角;第二
12、个层次,认识量角器,帮助学生找到 0 刻度线,以及量角器的内外圈刻度,学会从 不同方向读出量角器上的刻度,初步体会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第三层次,用量角器量。通过教师 的示范,让学生尝试量角,并说说在量角时应注意什么,帮助学生归纳并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随后的 3 题练一练,帮助学生提高使用量角器的方法,并能准确读出角的度数。第 3 题,呈现 了两个大小相同的角,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 法,增强把握角的大小的能力,有能让学生体会到,由于角的两条边都是射线,可以向一断无限延 长,因此画角时不管把角的边画得有多长,角的大小是不会改变的。 教学过程:教学
13、过程: 一、问题引入一、问题引入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了角,老师在练习纸上给大家画了一个角,你能用三 角尺上的角量出这个角有多大吗? 同桌合作,快速量一量。 2.组织学生交流。 通过刚才的交流,老师发现大家用了三角尺的不同大小的角来测量的,得到了不同的结果。这 个角究竟是多大呢? 师:为了准确测量角的大小,要有统一的度量工具和计量单位。 (课件出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 习角的度量。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在实际的教学中,问题一出来,学生就说到用量角器去量角,几乎吗,没有学生想到用三角尺 上的角来量。 二、探索新知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度量工具(一)认识度量工具“量角器量角器
14、” 1.师:测量长度,我们要用工具尺,测量角的大小,同样也有工具量角器。 (板书:工 具量角器) 2.观察量角器的结构 (1)学生观察手中的量角器,你看到了什么? 同桌说一说。 (2)组织交流。 3.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度” 。 4.观察 1 度角的大小。 5.先从右边起,依次找出 0 度、20 度、90 度、135 度和 180 度的刻度线;再从左边起,依次找 出这些度数的刻度线。 为了提高教学的效果,在课前将学生中典型的量角器的样式拍了下来,做成了 PPT,在教学时 根据学生说道的特点做批注,让学生充分的了解量角器,尤其是量角器上的刻度怎么去读。这部分 内容花了近 15 分钟去完成,也导致了
15、后面教学内容没能完成。 (二)量角器量角(二)量角器量角 1.看图读出度数。 出示教材第 80 页上的图,提问:你能看出下面的角是多少度吗? 指名说说你是怎么观察的。 2.学生在练习纸上照样子量一量。 指名学生上来摆一摆量角器,说说怎样读出度数。 3.“练一练”第 1 题 课件出示,提问:你能看出每个角各是多少度吗? 指名交流。说说量角器是怎样摆放的,又是怎么读出度数的。 学生在练习纸上照样子量一量三个角。 提问:结合自己的操作体验,说说量角时要注意些什么? 根据学生的交流小结板书: 1.量角器的中心要和角的顶点重合; 2.0 度刻度线要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另一条边在度量范围内) 3.从 0
16、 度开始数起,看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是多少。 对于另一条边的要求个人觉得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不少学生的确是符合了 1、2 点要求,但是 另一条边不在范围内,那也是不能量的。 三、练习巩固三、练习巩固 1.练一练第 2 题 学生量角,并标出度数,投影展示如何使用量角器。 2.练一练第 3 题 课件出示后,学生先估计,再用量角器量一量。 提问:和你估计的结果一样吗?你有什么发现?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 3.练习十三第 5 题 学生量一量每个角的度数,指名演示,集体交流订正。 4.练习十三第 6 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测量的结果,展示校对。 提问:每块三角尺上三个角的度数和各是多少?(180
17、 度) 师:通过第 6 题的练习我们发现,每把三角尺的三个角的度数和都是 180 度。 三角尺上面的角,是学生后续学习用三角尺画角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花了一定的时间 去交流三角尺上的角,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角的大小。 四、全课总结四、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五、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六、板书设计六、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工具量角器 使用方法:1.量角器的中心要和角的顶点重合; 2.0 度刻度线要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另一条边在度量范围内) 3.从 0 度开始数起,看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是多少。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第第 3 3 课时课时 角的度量练习角的度量练
18、习 总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8283 页第 7-13 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地量出不同方位的角的度数;了解一些正多 边形的角的大小关系的特点,初步学习估计角的度数。 2.使学生经历观察、实践等活动,培养用量角器量角的技能,能初步感受不同大小的角的大概 度数,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角,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使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根据角的不同情况,正确使用内圈刻度与外圈刻度进行测量与读数。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量角器 教学前思:教学前思:
19、这部分练习是针对上两节课的中和练习。第 8-10 题是针对学生初学量角时操作中的难点而设 计的专项练习,主要通过图示,帮助学生体会根据角的位置,正确摆放量角器的方法,以突破操作 中的难点,形成必要的操作技能。其中第 9 题,着重知道学生如何准确读出量角器上的刻度,体会 量角时要根据角的位置正确摆放量角器。第 11 题,让学生通过测量从现实场景中抽象出来的角,进 一步巩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体会角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第 12 题,让学生分别量出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的每个内角的度数,进一步熟练 量角的技能。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相等
20、,边数越多,每个内角的度数就越大; 随着边数的增加,内角的和也有规律的增加。 思考题,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数一数、探索同一平面内点的个数与最多可以画出直线条数之 间的关系。通过练习,有利于学生初步体验探索和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 验,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昨天我们学习了角的度量,回忆一下,度量角的工具是什么?单位又是什么?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角的度量练习。 (板书课题) 二、复习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课件出示练习十三第 8 题,判断下面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否正确。说说前三幅图错在哪里。 板书: 1.
21、量角器的中心要和角的顶点重合; 2.0 度刻度线要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另一条边在度量范围内) 3.从 0 度开始数起,看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是多少。 三、量角练习 1.练习十三第 9 题 (1)同桌说说每个角的度数。 (2)组织交流如何看量角器上的刻度。 (3)提问:你想提醒大家在用量角器量角时,应注意些什么? 明确:角的一条边与左边的 0 度刻度线重合,要看外圈刻度,从左往右数;反之就要看内圈刻 度,从右往左数。 2.练习十三第 10 题 (1)学生根据图中示意的方法,用量角器分别量出三个角的度数。 (2)汇报交流,集体订正。说说分别是看外圈刻度还是内圈刻度的。 过渡:假如没有提示,你还会用
22、量角器量出不同的角的大小吗? 3.练习十三第 11 题 (1)出示图,师:这些都是生活中的角,请你用量角器量一量,并标出是多少度。 (2)指名学生在投影上演示,说说你是怎么读出刻度的。 (3)集体订正。 4.练习十三第 12 题(量一量图形中的角的大小) (1)学生独立完成测量,并标出每个角的大小。 (2)同桌交流你有哪些体会和发现。 (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预设: 一个图形中的每个角大小都相等; 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和是 180 度,正方形 后一个图形的所有角的度数和比前一个图形多 180 度。 5.练习十三第 13 题 (1)课件出示练习题中的图与要求,学生先估计三个角大约是多少度,填写
23、在表中,再动手量 一量,完成填表。 (2)组织学生交流估计与测量的结果。 引导:通过估计可以判断自己测量的结果是否合理。 6.教学思考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和要求。 (2)试着在自备本上画一画,再数一数,填写课本上的表格。 (3)观察表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吗?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4)汇报交流。 (5)老师可以追问学生:如果有 30 个点,80 个点,一百个点呢? 7.阅读“你知道吗?”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第第 4 4 课时课时 角的分类和画角角的分类和画角 总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8486 页的例
24、 4、例 5 和练一练及练习十四的第 1-3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理角的分类的过程,认识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和周角,知道直角、平角、周角 的大小关系,能判断已知角是哪一类的角;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利用量角的经验主动学会画指定度数的角,培养学生用量角器画角的技能。 3.使学生主动操作和比较,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作用,形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角的分类和画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利用三角尺和量角器画指定大小的角。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课件,量角器教具和学具,一个活动角。 教学前思:教学前思: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角的
25、分类。在二年级下册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在这单 元的前面几课时学生又认识了角的特征,学会了用量角器量角,这些都是学生进一步探索角的分类 方法的重要基础。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了五个层次的活动。第一层次,认识 直角;第二层次,认识平角;第三层次认识锐角和钝角。第四层次,认识周角。第五层次,讨论各 类角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发现直角、平角和周角之间的关系。上述活动, 以旋转角的一条边的活动为主线,引领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锐角、直角、平角、钝角、周角的主要 特征的动态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完成对角的分类,使学生在理解相关概念本质内涵的同时,获得 丰富多样
26、的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教学角的分类一、教学角的分类 1.白板课件出示一个活动角 转动活动角的一条边,利用白板的照相功能在转动过程中拍下大小不同的几个锐角,然后继续 转动得到一个直角。 2.提问:现在是什么角?(直角) 你知道直角是多少度吗?(90 度) (学生之前量过三角尺上的三个角,应该知道其中的直角就是 90 度) 板书:直角等于 90 度 3.继续转动一条边,按同样的方法得到几个大小不同的钝角。 4.继续转动一条边,直到角的两边条在一条直线上为止,得到一个平角。 (在课件中,画出平角中的弧线箭头) 提问:这时形成的角包含了几个直角?是多少度?
27、在课件中用量角器量一量。 板书:平角等于 180 度 5.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是什么角?(平角)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看一看、想一想,锐角、直角、钝角、平角有什么关系?同桌说一说。 指名汇报交流。 6.你能把屏幕上的这些角,分分类吗?分成哪几类?按什么来分的? 锐角:小于 90 度 直角:等于 90 度 钝角:大于 90 度,小于 180 度 平角:等于 180 度。 提问:是不是角就只有这四类呢? 7.继续转动活动角的一条边,直到与另一条边完全重合。 师:从一开始到现在,这条边转动了一周,想一想,这时形成的角包含了几个平角?是多 少度
28、? 说明:这是周角。 (板书:周角等于 360 度) 老师示范画出周角的表示方法。 讨论: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交流明确:1 周角2 平角4 直角(板书) 8.做练一练第 1 题 说说图中的角各是什么角,再举例说说生活中平角和周角的例子。 在实际教学中将这部分内容分成两课时进行教学,在这节课的开始复习了有关量角的内容,第 一部分首先教学了角的分类。在教学中借助活动角,从直角入手,熟悉锐角、钝角、直角的大小, 在此基础上认识两个特殊的角平角和周角。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大于 180 度的角是不是角,只 能告诉学生那样的也是角,但是在小学阶段我们之研究小于 180的角,大于 180的
29、角只认识一个 最特殊的周角。 二、教学量角器画指定大小的角二、教学量角器画指定大小的角 1.教学例 5 出示要求:用量角器画一个 50 度的角。 老师分三步示范用量角器画角的步骤和方法。学生跟着老师,照样子画一画。 回顾用量角器画角的过程(课件演示过程并屏幕出示) : (1)先画出一条射线,即角的一条边; (2)量角器的中心与射线的端点重合,0 度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两重合) (3)从 0 度起找到要画的度数,作出标记,连结端点与标记的点,画出另一条边。 (画出弧线, 标出度数) 2.做练一练第 2 题 (1)引导学生用三角尺的直角,画出一个 90 度的角。 示范指导画法,提醒学生注意使用三
30、角尺画角时应注意的地方。 (2)用量角器分别画出 30 度和 45 度的角。 交流:在用量角器画角时步骤和方法是怎样的,要注意什么? 三、练习巩固三、练习巩固 1.练习十四第 1 题 先说说各是什么角,再指名学生在白板课件上操作,按从小到大排一排。 2.练习十四第 2 题 (1)学生可直接观察图形完成填空 (2)指名学生上来指一指平角和周角,注意“指”的方法指导 3.练习十四第 3 题 (1)学生画在自备本上 (2)投影展示评价 四、全课总结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五、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第第 5 5 课时课时 角的分类和画角练习角的分
31、类和画角练习 总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86-88 页练习十四第 4-9 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的分类,掌握不同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能正确使用量角器画角,并能 根据角的位置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和思考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简单的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提高画角 的技能,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不同角的练习,体会数学知识的特点;在操作、观察等活动中,提高对数学学习 的兴趣。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角的分类和画角。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角的简单计算的推理分析。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一个大一些
32、的圆形纸片。 教学前思:教学前思: 这部分内容是针对上节课的综合练习。第 5 题,引导学生通过折纸的操作,进一步巩固对直角、 平角和周角的认识。第 6 题,让学生将给定度数的角进行分类,进一步明确角的分类方法,加深对 各类角的认识。第 7 题,让学生综合运用对直角和平角的认识,通过简单推理求出未知角的度数, 有利于学生体验借助直观进行简单推理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为以后继续认识垂线作适当铺垫。第 8 题,利用钟面上的角,进一步巩固角的度量和分类的 相关知识,提高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的最后还安排了一道思考题、 一个动手做的活动。 思考题主
33、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直观推理, 判断两个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有利于学生领悟“等量间等量差相等”的公理,培养借助只管进行推 理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一、复习导入 谈话: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 指名学生交流。 学生说到平角、周角时,老师可以出示一个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提问:现在折成的这个角是 什么角?多少度?打开一次,现在是什么角?多少度?再打开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 周角2 平角4 直角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角的分类和画角练习。 (板书课题) 二、练习二、练习 1.练习十四第 5 题 (1)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2)指名交流校对。 2.练习十
34、四第 6 题 (1)学生独立完成在课本上。 (2)投影展示交流,集体订正。 3.补充习题 P73 第 4 题 (1)课件出示图,学生观察,然后在自备本上写一写。 (2)组织学生交流,集体校对。 ()个直角()个直角 ()个锐角()个锐角 ()个钝角()个钝角 4.练习十四第 7 题 (1)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2)交流思考方法,校对填写结果。 5.练习十四第 8 题 学生看图独立完成。 组织学生交流,明确:钟面上分针走一圈是一个周角,360 度,所以每一大格是 30 度。 追问:如果钟面上分针走一圈,时针转过的角应该是多少度?是什么角? 钟面上的角是这部分内容学习中的难点,也是考点。在教学的过程
35、中,从直角入手,让学生认 识到,钟面上从中心出发连接每一大格的两个端点的两条射线所形成的角是 30。 在解决钟面上的问题是建议学生要先想出钟面上某一时刻时针和分针所在的位置,再去思考所 形成的角的大小。 书上的练习较为基础,在教学时补充了 3:30,9:30,6:30 11:30 等多个时间,让学生能够更好 的掌握钟面上的角。 一.练习十四第 9 题 (1)学生在自备本上画出 65 度,140 度和 155 度的角,完成后同桌相互用量角器检验看看是 否画正确了。 (2)组织学生展示交流时,说说用量角器画的步骤和方法。 老师适时板书。 (3)学生再分别画一个 50 度、165 度的角。 7.教学
36、思考题 二.阅读“你知道吗?” 三、用三角尺画角 在动手做这一部分的内容中,让学生用三角尺来画角,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也不多,所以索性就 花了近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尝试来用三角尺画角。 1.三角尺上有哪些角? 2.用两把三角尺能拼出哪些度数的角? 3.画出这些角 15、75、105、120、135、150 三、全课总结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布置作业四、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第第 6 6 课时课时 认识垂线认识垂线 总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8990 页的例 6 和例 7、练一练及第 94 页练习十五前两题。 教学目标:教学
37、目标: 1.使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的情境和相关直线的位置,了解直线的相交关系,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垂 直和垂线,能举出互相垂直的例子,判断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能量出点到 直线的距离。 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抽象出垂线的过程,认识垂线的相关知识,能用垂线的知识进行简单 的判断,积累图形的学习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体验几何与图形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产生图形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认识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探索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含义。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前思教学前思: 这部分内
38、容主要实在学生认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基础上教学垂线和平行线的认识。相交、 垂直、平行都是刻画同一平面内两条之间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几何概念。由于定义垂直和平行都需要 用到相交的概念,因此认识相交是认识垂直的平行的必要前提,且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学 生在认识相交的基础上更容易建立垂直的概念。因此,教材先教学垂线,再教学平行,先后安排 5 道例题,依次认识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画垂线、认识平行线和画平行线,既凸显了知识间 的逻辑联系,有顺应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这节课主要教学两部分内容,认识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从内容来看,认识垂线,学生是比 较容易理解的,而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
39、念,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也是为下节课学 习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作准备,因此把这部分内容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认识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和各部分名称一、认识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和各部分名称 1.出示例题情境图,学生观察 提问:在图中你能找出两条相交的直线吗? 指名学生上来指一指。 课件动态演示,从图中抽象出三组相交的直线。 2.提问:比较这三组相交的直线,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都相交于一点 每组两条直线相交成 4 个角 右边两组直线相交成的 4 个角都是直角 3.揭示概念 板书: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 两条直线的交
40、点叫作垂足。 (在图中突出显示交点,出示“垂足” )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垂线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认识垂线) 4.生活中你见到过互相垂直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 5.做练一练第 1 题 课件出示,学生判断,说说理由,巩固互相垂直的概念。 二、探究点到直线的距离二、探究点到直线的距离 1.出示例 7 图, 说明: 从点 P 向已知直线画了一些线,提问: 观察一下,与已知直线互相垂直的是哪一条线段? (1)量一量所有画出的线段的长度,同桌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指名汇报交流。 明确:和这条直线互相垂直的线段最短。 师结合图揭示概念: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作这
41、点到直线的距离。 (板书) 师:点 P 到已知直线的距离是多少厘米? (课件用红色突出显示,并出示“2 厘米” ) 2.练一练第 2 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课件出示,指名交流,集体校对。 3.练一练第 3 题 (1)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释吗? (2)学生举生活中这样的例子。 4.回顾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同桌说一说。 指名学生交流。 三、巩固练习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五第 1 题 (1)学生根据要求在图中标出互相垂直的线段 (2)指名学生指一指每幅图中哪两条线段互相垂直。 2.练习十五第 2 题 独立完成后指名交流。 四、全课总结四、全课总结 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42、? 五、布置作业五、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第第 7 7 课时课时 画垂线画垂线 总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91 页的例 8 和练一练,第 94 页练习十五第 45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自主探索,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模仿与迁移,掌握过直线上一点 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 2.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画垂线的技能,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掌握画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能过直线上一点和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准备:教学
43、准备: 教学课件,三角尺和直尺 教学前思教学前思: 与之前的教材安排不同,这节课就教学画垂线,有借助工具直接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过 直线上和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例题分三个层次教学,第一层次,任意画两条相互垂直的 直线。由于学生已经有画直角、画直线的经验,让学生画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并不难。因此,教材 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并通过展示和交流,帮助学生体会画垂线的方法。第二层次,过直线 上的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考虑到学生对这样的问题比较陌生,教材以图示的方式对用三角尺和 直尺画垂线的步骤进行了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垂线的方法。第三 层次,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
44、直线的垂线。由于都是过指定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画图的方法相似, 所以这部分内容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画法。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空 间观念,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学习品质。随后的练习旨在巩固学生根据不同要 求画出垂线的能力。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一、复习导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垂线,我们怎么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相交成直角时) 前面我们都是通过观察来判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想不想自己动手画出一组垂线?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来画垂线。 (板书课题:画垂线) 二、教学画垂线二、教学画垂线 1.利用手头的工具画出一组垂线 师:你能想办法画两条互相垂
45、直的直线吗?画完后和你的同桌交流。 展示不同的方法,学生交流评价。 预设: (1)借助已有的线条画; (2)借助工具如量角器、三角尺来画 学生试着用不同的方法画出另外一组互相垂直的直线。 2.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老师可以演示,学生照着做。 (1)画出一条直线和直线上一点 A (2)把直尺的一条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3)再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靠在直尺上,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经过点 A (4)沿着三角尺的直角边画出一条直线。 画完后,同桌一人说一人听,交流是怎样画的。 引导学生小结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步骤和方法,边说边演示过程。 学生在自备本上再练习一次。 3.过直线外一点
46、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我们已经学会过直线上的任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了,如果是过直线外一点呢?该怎样画?与 你的同学交流想法,再试着画一画。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明确:与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方法是相同的。 4.回顾反思 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样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 学生小组内交流,再全班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 2 题 (1)独立完成在课本上 (2)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交流评价 指名学生在投影上演示直尺与三角尺的摆法。 在画垂线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垂直的概念掌握并不理想,在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时,不少学生 是随意的画的,根本就没有用三角尺的
47、直角去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同桌相互监督,一 个人画一个人监督,虽然时间上花的多了一些,但是让人人过关才是重要的。 2.练习十五第 4 题 读题理解,这里要求画出垂直线段,并量出点 A 到直线的距离,不能画成直线。 学生完成在课本上,展示交流。 3.练习十五第 5 题 独立思考后完成在课本上,展示作业,指名交流。 补充 1.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2.画出点 A 到它们对边的一条垂直线段,并量出点 A 到它们对边的距离 右边一图在画垂线的过程中因引导学生全面的考虑问题,点 A 有两条对边,因此有两种情况需 要考虑。 四、全课总结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五、布置作业
48、AA 完成补充习题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第第 8 8 课时课时 认识平行线认识平行线 总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9293 页的例 9、例 10 和练一练,P94 练习十五第 67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的情境和相关直线的位置,认识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和平行线,能举出 互相平行的例子,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能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互相平行的直线,了解平行线之 间距离的特点。 2.通过学习,能应用平行线的认识进行简单的判断,体会抽象和简单的演绎,进一步积累图形 的学习活动基本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认识直线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
49、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三角尺和直尺 教学前思教学前思: 教材先由学生熟悉的电线塔架、铁轨、双杠等实例,抽象出三组直线。其中第一组是看上去不 相交但实质相交的两条直线,第二、三组都是相互平行的两条直线。再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这三组 直线,看哪些相交,哪些不相交,并在活动中发现“左边一组直线延长后会相交,右边两组直线无 论怎样延长也不会相交。进而获得对平行线特征的初步感知。继而帮助学生建立平行的概念。最后 让学生联系生活再找到一些平行的例子,加深对平行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操作、 想象等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从是否相交的角度探究同一平
50、面内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几何概念。由 于受到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还不能区别平面内直线和异面内直线的概念,对于“平面 内”这样的属于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材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来理解,让他们在具体的 活动中不断丰富对平行线特征的感知,进而建立正确而清晰的表象,逐步建立平行线的概念。 例 10 教学画平行线的方法。教材对与画平行线的方法没有做具体的规定和知道,而是让学生自 己想办法画一组平行线,通过展示和交流,学会画平行线的方法,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平行线特 征的感知。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平行一、初步认识平行 1.课件出示例 9,学生观察,你能在图中找到直线吗? 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