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 (.docx

上传人(卖家):害羞草 文档编号:1711224 上传时间:2021-09-1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 (.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 (.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教育应从 娃娃抓起的指示,适应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 向未来的指示,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培养少 年儿童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素 质,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 二、教材简析: 湘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根据小学科学课 程标准(2017. 03)“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 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 四个领域中的相关内容要 求, 安排了“走进科学”“探访大自然”“认识天气” “常见的材料”“常见的工具” 等 5 个主题单元,共计 13

2、 篇课文,设计了 33 个探究活动。 科学始于人们对大自然本来面貌的好奇与探寻。在不 断的探寻中,人类获得了诸多的认识,加以总结提炼、迁 移运用,推动着自身生产生活的不断进步。自然界中的植 物动物、江海山川、阴晴雨雪、电闪雷鸣是孩子们熟悉的 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而这些自然事物或自然现象所蕴含 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秘密,既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等 待着孩子们去探究。因此,教材在第一单元“走进科学” “让我们从观察开始”的学习之后安排了“探访大自然” “认识天气”单元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我 们身边,激发学生对科学课浓厚的兴趣,体验探究的快 乐,初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有目的、较细致

3、地 观察、发现大自然中物体的异同, 提出探究的问题,作 出初步的猜想与假设,学习分类的方法,认识到感觉器官 和简单工具(放大镜)能帮助我们观察事物,为后面有关 观察、认识事物的特征、材料的性质与功能、工具的结构 与功能的活动奠定基础,为进一步的学习从情感、 技能上 作好了准备。 而观察记录一周的天气, 是通过一个相对 儿童时间较长的观察,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好奇心强,学习积极 性高,拥有活跃的思维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根据他们 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此阶段的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动手能 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 生知识范围,

4、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 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 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 到生活中去。并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 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和主动创新意识。 四、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观察、实验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重要 方法。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厚薄、颜色、形状等特征 ;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知道推力和 拉力是常见的力,并且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了解有些物质可以溶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于水, 知道谁 的颜色、气味、状态等特征;认

5、识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并知 道其功能,观察并描述出简单仪器的不同,体会生活中的科 技产品带给人们的便利、快捷与舒适。 2、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及现象,并能 够从对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与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通过看外观、听不同、摸区别、闻气味、尝味道等活动 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 初步描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并能将活动中观察到的信息进行简单的记录,学会记录 方法;学生能够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基本特 征。 3、培养学生对身边的科学现象充满兴趣,使学生能在 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外在特征表新出探 究兴趣,能够多角

6、度、多方式的认识事物;引导学生能在 游戏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能够关注科学知识和生活的密切 联系;培养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愿意分享、倾听他 人的信息。 五、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认真 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 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 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 堂教学的主体, 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 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 验室上课,创设科学探究的情景,多通过实验

7、引导学生自 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充分利用课程和校本资 源,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 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 社会。 5 充分运用教具、现代媒体进行直观教学,组织好每 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六、教学进度和课时分配: 2021-20222021-2022 学年第一学期学年第一学期一年级教学进度表一年级教学进度表 章 节题目课 时自至备注 第一单元走近科学4 1 让我们从观察开始1 2 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1 3 给物体分类1 4 让我们发现更多1 第二单元探访大自然3 5 初识大

8、自然1 6 考察大自然-从学校开始1 7 大自然中的发现1 第三单元认识天气1 8 多样的天气1 第四单元常见的材料3 9 生活中的材料1 10 纸1 11 塑料1 第五单元常见的工具2 12 剪刀和刀具1 13 其他常见工具1 第一单元 第 1 课 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 认识西瓜的特征。 2.科学探究: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 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 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3.科学态度: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 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 人感官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分

9、组材料:西瓜(完整的和纵切一半的),湿纸巾, 塑料小叉子或牙签,小餐碟。 教师准备:水果刀,砧板。 三、教学时间: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教师出示西瓜,提出学习任务:学习 科学,让我们从观察开始。首先,我们以西瓜为例学习怎 样观察。 (二)新课学习: 1.整体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 1 份完整的西瓜 (2)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眼看、鼻闻、手摸、 手拍并且耳听等方法观察。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例如西瓜的形状、颜色、 花纹,拍打时的声响等。 2.由外到内继续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 1 份事先切开一半的西瓜 (2)各组由外到内继续观察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

10、将感官功能和可发现的西 瓜的特征结合起来(如:眼视觉形状、大小、颜色、 花纹;手触觉光滑程度、硬度;耳听觉声音; 鼻嗅觉气味;舌味觉味道)等。 3.品尝西瓜,描述味道(舌味觉味道) 4.小结:说一说: 西瓜是什么样的? 我们是怎样知道 的? 用各种感官对西瓜的不同方面都进行了观察,才能对 西瓜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5.讨论延伸:上述感官除了帮助我们观察西瓜的方方面 面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感官还帮助我们发现了什么? 6.保护感官 (1)辨识哪些行为有损感官健康。 (2)总结正确保护感官的方法。 (三)讲述法布尔的观察故事。 昆虫记好句摘录: 1.在池塘的底下,躺着许多沉静又稳重的贝壳动物。 有时候

11、,小小的田螺们会沿着池底轻轻地、缓缓地爬到岸 边,小心翼翼地慢慢张开它们沉沉的盖子,眨巴着眼睛, 好奇地展望这个美丽的水中乐园,同时又尽情地呼吸一些 陆上空气;水蛭们伏在它们的征服物上,不停地扭动着它 们的身躯,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 成千上万的孑孓在水中 有节奏地一扭一曲,不久的将来它们会变成蚊子,成为人 人喊打的坏蛋。 2.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 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 以增加声音的强度。的确,有种蝉,为了满足音乐的嗜 好,牺牲了很多。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 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当然 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

12、,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 置乐器了。 3.如果我把竹蜂的小房间拿开,我便可以观察到掘地 蜂的家了。在一些小房间中居住着正在成长之中的昆虫。 还有一部分小房间中,住满了掘地蜂的幼虫。也有一些小 房间中,大多数是藏着一个蛋形的壳。这种壳分成了好几 节,上面还有突出来的呼吸孔,它的壳特别薄,而且还很 脆,非常易碎。它的颜色是琥珀色的,非常透明。因此, 从外边看,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里面有一个已经发育完全 的蜂螨在挣扎着,好像极其渴望自由,希望能早日从里面 解放出来。 4.池水通过小小的渠道缓缓地流入附近的田地,那儿 长着几棵赤杨,我又在那儿发现了美丽的生物,那是一只 甲虫,像核桃那么大,身上带着

13、一些蓝色。那蓝色是如此 的赏心悦目,使我联想起了那天堂里美丽的天使,她的衣 服一定也是这种美丽的蓝色。我怀着虔诚的心情轻轻地捉 起它,把它放进了一个空的蜗牛壳,用叶子把它塞好。我 要把它带回家中,细细欣赏一番。 五教学反思: 第 2 课 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认识物体和人的外部特征。 2. 科学探究:经历多个观察、比较、描述的活动过程, 尝试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 比较。学习比较方法,初步形成比较能力。 3.科学态度:勇于尝试新的比较方法。逐步形成仔细比 较,如实描述的态度。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不同形状、颜色的积木块,轻重、软硬、材

14、 料不同的小球(小皮球、玻璃球、乒乓球、小铁球、球状 药丸盒等),白纸,笔。 教师准备:体重秤,米尺或软尺,长度相同粗细不同 的小木棒等。 三、教学时间: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猜一猜:哪根棒更长? (教师两手分别握着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小木棒, 让学生判断哪根棒更长? ) 2.怎么证明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两根木棒并排放在一起,对齐一端,观察另一端;也 可以用直尺为标准分别量长度)渗透比较时需要统一标准 的意识。 (二)新课学习: 1.用眼睛观察比较物品 (1)提供颜色相同但形状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的 4 块 积木。 思考:这 4 块积木颜色都相同吗? 形状都相同吗?

15、 你怎么知道的? (2)提供同色(绿色)、同形状积木 2 块,同色(红 色)不同形状积木 2 块。 思考:这 4 块积木颜色都相同吗?形状都相同吗? 你怎么知道的? (3)提供更多的积木块,增加比较的灵活性。 2.借助多个感官观察比较物品 (1)提供两个有较多不同点(包括轻重)的玩具球, 比较它们的不同和相同。 思考:这 2 个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你怎么知道的? (2)提供两个有较多不同点的玩具球和积木块,比较 它们的不同和相同。 思考:这 2 个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你怎么知道 的? 3.总结:(重点总结比较方法)。 4.找我们自己的不同和相同 (1)学生两人一组,先借助感官找不同(例如高矮

16、、 胖瘦、说话声音等),再找相同(例如身体的各个组成部 分、人的共同特征等)。 (2)借助工具进行观察比较(例如用笔画出脚的轮廓, 用电子秤称量) (三)整理材料。 第 3 课 给物体分类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认识物品的外部特征。知道什么是分 类,知道分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 2.科学探究: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分别经历给定标 准、自定标准的分类过程, 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分类方法, 提升观察、比较、分类能力,渗透归纳方法。 3.科学态度:逐步形成细致认真的习惯,乐于制定不 同的标准为物体分类,体会分类活动在生活、学习和科学 探究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每组 5 根不同颜

17、色铅笔,带橡皮头的 铅笔(削尖的与未削的)各一支,普通铅笔(削尖 1 支、 未削的 2 支)。每组四个容器: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小塑 料杯,带盖透明圆筒,带胶塞玻璃试管。 三、教学时间: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开门见山,交待学习任务。 (二)新课学习: 1.认识分类 (1)出示按教材准备好的五支铅笔,让学生找出它们 的相同和不同。 (2)学生尝试分类:各小组学生根据比较的结果整理 铅笔。将某一特征相同的铅笔放在一起,没有这一特征另 外放在一起。 (3)教师示范分类:例如以是否带橡皮头为分类标准, 整理、示范分类的过程,帮助学生提炼分类的流程:明确 对象、观察比较对象的特征、找出

18、相同和不同、选择分类 标准(同一次只能采用同一个标准),依据标准分类。 (4)学生再次分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一分为二的标 准(例如按是否削尖、按冷暖色、按铅笔型号、按品牌等) 将铅笔再次分类。 (5)汇报交流,小结(重点小结一分为二的方法)。 2.分类练习 (1)提供 4 个不同的杯子, (2)放手让学生按一分为二的标准给杯子分类。 (3)交流、评价。 (三)讲述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对动物分类的科技 史,体会分类工作由来已久,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四)课后拓展:用学过的分类方法,整理散乱的图书。 第 4 课 让我们发现更多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根据积木的特征,察觉稳度、形状、

19、 结构间关系。 2.科学探究:会对哪种形状积木容易堆叠有猜想, 并记录;会在搭建中观察、比较,找到容易搭建的积木, 并记录。巩固分类方法,形成动手能力。在教师指导下, 能初步归纳概括容易搭的物体的共同之处。 3.科学态度:分工合作搭建;耐心细致完成工作; 乐于挑战,用不同形状搭建出既高又新颖的作品。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学生自带各种形状的积木 教师准备:建筑图片,积木搭建作品图片 三、教学时间: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大家玩过积木吗?我们前面学会了观 察、比较和分类方法后,今天进行搭建积木,相信我们将 有更多的发现。 (二)新课学习: 1.探索什么样的积木更容易搭 (1)

20、每个小组准备好不同形状的积木 (2)明确问题什么样的积木更容易搭? (3)学生猜想: (4) 讨论,明确做什么和怎么做:一种形状的积木、 另一种不同形状的积木不断搭高, 比一比哪种形状更容易 搭起来。 (5)学生进行搭建, 求证推测是否正确。 (6)将容易搭的积木挑选出来,思考:“这些容易搭 的积木有什么特点?” (7)小结:四四方方、表面平平的积木更容易搭。 2.试一试:我们组的积木可以搭多高? (1)要求:不但想办法往高搭,还要能用上更多不同 形状的积木块。 (2)小组分工合作, 交待注意事项。 (3)总结和鼓励 (三)介绍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 视塔又被称为东方明珠塔,塔

21、高 468 米,位于上海黄浦江 畔、浦东陆家嘴嘴尖上,1991 年 7 月 30 日动工,1994 年 10 月 1 日建成。东方明珠塔是上海国际新闻中心所在 地,它犹如一串从天而降的明珠,散落在上海浦东这片土 地上。经过阳光的洗礼,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是上海标志 性的建筑。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主干是 3 根直径 9 米,高 287 米的空心擎天大柱,大柱间有 6 米高的横梁连结,上 千吨的 3 个钢结构圆球分别悬挂在塔身 112 米、295 米和 350 米的高空。电视塔的塔身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其设计 抗震标准为“7 级不动, 8 级不裂, 9 级不倒”。此外, 该建筑还有着良好的抗风性能。 五

22、.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第 1 课 初识大自然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了解大自然里有什么,知道大自然里有 许多秘密值得探索。 2.科学探究:能静心听声音,判断和想象大自然中的事 物。尝试搜集自然风光图片,尝试向同伴介绍大自然风光。 3.科学态度:感受自然的美丽、神秘,让学生热爱自然, 激发探究欲;学习达尔文科学考察过程中主要方法和不畏 艰辛、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提前搜集自己喜爱的自然风光照片,向大 家介绍这是什么地方?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教师准备:蝉鸣、蛙鸣、杜鹃鸣叫、蟋蟀鸣叫、雷鸣 等音视频资料。 三、教学时间: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23、:大自然,是科学家们研究的对象。什 么是大自然?大自然里都有些什么?这节课,让我们来初 步了解。 (二)新课学习: 1.提取对大自然的已有认知并予以丰富 (1) 老师播放来自大自然的声音(选取带有各种自 然之声的声音资料, 学生听音判断和想象)。 (2)学生认真听,把听到的声音与对应的物体(现象) 画下来。 (3)交流。学生将头脑中一幅幅大自然的画面,用图 画和言语表述出来。 (4)出示大自然的声音对应的事物(现象)图片,与 之前的交流结果进行印证或纠正。 (5)学生介绍自己见过的自然风景,丰富学生对大自 然的认识。(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6)小结。大自然里有山有水、有动植物,有各种自

24、 然现象(例如雷电)。大自然中蕴藏着很多奥秘,需要我 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现象,揭示出 其中的道理。 2.了解达尔文考察大自然的科技史实。 (1)阅读。学生看图、看拼音自读短文,然后互相讲 讲达尔文的故事。 (2)交流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3)总结。我们要像科学家达尔文一样,爱自然,多 观察、勤整理、记录、善坚持。 (三)达尔文的故事: 坚持梦想 达尔文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医生,他希望自己的儿子 能继承自己的事业,也当一名医生,可是达尔文无心学 医,成天收集动植物标本,父亲对他无可奈何,又把他送 进神学院,希望他将来成为一名牧师。然而,达尔文的兴 趣也不在牧师上, 他有自己的理

25、想,他 9 岁的时候就对 父亲说:“我想世界上肯定还有许多未被人们发现的奥 秘,我将来要周游世界,进行实地考察。”他也一直为此 努力。经过五年的环游旅行, 达尔文在动植物和地质等方 面观察和采集了大量标本、信息,回国后又做了近二十年 的实验,终于在 1859 年出版了震惊学术界的物种起 源。 热爱观察 达尔文从小就喜欢观察花草树木怎样生长,鸟兽鱼虫 怎样生活。他有时爬到树上,看怎样孵出小鸟;有时到河 边去钓鱼,把钓到的鱼养起来观察。他还采集了蝴蝶、蜻 蜓等昆虫做标本。工作后的达尔文,依旧喜欢在树林里散 步,认真观察树林里的东西。一棵小草的变化,一条小虫 的蠕动,都能使他产生极大的兴趣。有一次,

26、达尔文看见 树上几只小鸟,他停下来,仰着头仔细观察。为了不惊动 小鸟,他一动不动在树下站了好久。一只小松鼠以为他是 一根木桩,竟然顺着他的腿,爬上了他的肩膀。正是有一 颗热爱观察心,达尔文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工作中,积累了 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他创立进化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第 2 课 考察大自然从校园开始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了解一些属于大自然的事物, 知道一些 自然现象。 2.科学探究:初步经历明确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制定 考察计划,经历考察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3.科学态度:乐于参与考察活动 观察仔细认真。感受 大自然的美丽 在考察中知道要爱护大自然。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学

27、生活动手册中考察大自然的选项表,笔, 小收纳盒子。 教师准备:考察提示 PPT 三、教学时间: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这节课,我们将模仿达尔文考察大自 然的方法,在校园中考察身边的大自然。 (二)新课学习 1.明确考察对象 提问: 1. 我们的校园里有哪些属于大自然的事物? 2. 我们在校园里考察身边的大自然, 选取哪个区域 进行呢? 2. 交待考察提示 (1)选择植物多的地方 (2)考察时, 要记录观察到了什么和有什么发现。 (3)带回 2-3 样大自然的物品。 (4)爱护校园环境 (5)注意安全 3. 排队,教师带领下,在校园中的已选取区域进行 考察。 4. 完成考察任务之

28、后,教师带领下排队返回教室。 (三)认识萤火虫 萤火虫,又名夜光、景天、火金姑,是一种小型甲虫, 因其尾部能发出萤光,所以叫做萤火虫。它们通过“灯(萤 火虫的光) 语”来“交流”,互相传递、沟通信息。同一 种萤火虫,雄虫和雌虫之间能互相用“灯语”联络,完成 求偶过程。雌性萤火虫会以很精确的时间间隔,向雄虫发 出“亮、灭、亮”的信号,这种时间间隔虽然很短,对于 人来讲很难分辨,但萤火虫却能毫不费劲地准确判断对方 的意思。当雄虫收到雌虫的“灯语” 信号后, 就会立刻 发出相应的信号来回答。于是,它们就互相用这种特定的 光信号进行交流,最后飞到一起,结成配偶。因此,萤火 虫所发出的光对于它们的繁殖具

29、有特殊的意义。现在,由 于城市进程的加快,环境的污染,萤火虫这种美丽而富有 传奇色彩的昆虫离人们渐行渐远,即便是在乡下,也很难 找到它的踪影。为了让萤火虫再次飞舞起来,人们通过人 工饲养的方式,培育出了常见的陆生水生品种,爱琴海萤 火虫的温室反季养殖技术更是大大缩短了萤火虫幼虫的生 长周期,让其在冬天也能成长, 所以, 冬天也能看到熠 熠生辉的萤火虫幼虫和成虫哦。 第 3 课 大自然中的发现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认识物品的特征。 初步感知自然界的物 品分为有生命和无生命的 2.科学探究 :培养观察、 比较、 分类能力。 3.科学态度:细致观察,如实描述,激发学生进一步探 索自然的兴趣

30、。爱护环境,不破坏环境,引导学生建立科 学与技术的关联。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放大镜,塑料托盘,自己考察带回来的自然 物品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 三、教学时间: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提问:1. 观察物体,需要哪些感官参与?用感官观察 时要注意些什么? 2.达尔文是怎样考察大自然的? (二) 新课学习: 1. 观察自己采集的大自然的物品 (1) 学习使用放大镜 教师首先演示怎样使用放大镜手持镜柄,眼看镜 片中的物象,调整镜片距离物体的远近,直至看到清晰放 大的物象,然后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并警示学生注意安全,例如“不要用放 大镜对着太阳看,以烧伤眼睛”。 (2)小组内分

31、享自己带来的物品,讨论怎么观察每个 物体(借助感官和工具)。 (3)指导制订观察计划(包括观察时组内成员怎样分 工,如何做观察记录)。 (4) 学生观察。 2. 给自己采集的大自然的物品分类 (1)确定分类的标准(一分为二) (2)自行分类 (3)展示分类结果, 小组内交流, 相互评价 (4)扩大物品范围(由个人物品到全组物品) 再次 分类 (5)继续扩大物品范围(由小组到全班) 再次分类 (6)发现问题: 物品越多, 一分为二的分类标准比 较难找。 (7)教师指导: 将物品按照有生命和无生命划分。 3. 考察交流会 (1)组内整理观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2)全班交流,问题汇总 (3)小结:

32、在观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提出与之相 关的科学问题。科学家们就是这样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 不断地解决问题,使得科学不断进步的。 4.拓展来自大自然的艺术 (1)教师展示叶画、石头拼图作品 (2)学生创作 (3)学生作品展示 (三)水果艺术品 每当享用丰盛的菜肴之时,你是否注意到那盘中的装 饰品?都说吃菜讲究:色、香、味。一道菜上来,如果看 着就很精致,是不是会使你胃口大增?所以我们越来越多 地看到,各种水果被略加切雕装饰于盘边,与菜肴共食就 成了珠联璧合之选。 人们把大自然的水果进行雕刻, 变成了一件件美轮美 奂的艺术品。 海岛风景西瓜芙蓉农夫与猫头鹰龙腾 图 纪念日水壶 第三单元 第 1 课

33、多样的天气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知道阴、晴、雨、雪、风、雾等天气 现象、 主要特征和相应的天气符号。 (2)科学探究:初次经历较长时间地、有目的、有计 划地观察,并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 (3)科学态度:培养坚持性,激发学生关注天气的兴 趣。了解到人们在监测、 获取天气信息的方法与途径。 二、教学准备:各种天气的图片、 录像, 天气符号 图片,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天气,与我们密切相关。这节课,我 们要开始学习有关天气的科学。 (二)新课学习: 1.认识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1)这是什么天气? 依次出示晴、阴、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的图

34、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2)找晴天和阴天的特征 首先出示不同地点的晴天图片,找晴天的主要特征 (太阳没有被云遮住)。接着出示不同地点的阴天图片, 找阴天的主要特征(太阳被云遮住了)。 (3)用符号表示晴天和阴天 首先同时出示同一地点的晴天和阴天图片两张。 提问:用图形符号表示晴天和阴天,怎么画才好区分 呢? 学生试画,然后交流。 最后出示教材所画的晴天和阴天的天气符号,与之对 照。 (4)用符号表示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依次出 示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的多个图片。 找上述每种天气的主要特征。学生试画,然后交流。 最后出示教材所画的相应天气符号,与之对照。 (5)看符号认天气 出示不同

35、的天气符号,学生认天气。 2. 观察记录一周天气现象 (1) 明确任务 任务 1: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会相同吗? (例 如,学校,每天 9 点、12 点、 下午 3 点) 任务 2:不同地点,同一时刻,天气会相同吗? (例如, 不同区域的两家住地,每天 7 点) 3.说一说获取天气信息的方法 (1)亲自观察、测量 (2)电视、广播中播放的天气预报 (3)其他有天气信息的设备或人员 (三)天气谚语:星星密,雨滴滴。星星稀,好天气。 星星明,来日晴。星星眨眼,有雨不起。直闪雨小,横闪 雨大。炸雷雨小,闷雷雨大。雷轰天顶,虽雨不猛。雷轰 天边,大雨连天。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南闪火开门, 北闪

36、有雨临。 第 2 课 天气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能列举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们的生活 影响实例。 2.科学探究:多角度分析不同天气对人们的活动方式 的影响。查阅整理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资料。 3. 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关心天气的兴趣。意识到人与自然 要和谐相处。意识到观察和长期的记录是有用的,有助于 我们学习更多的关于天气的知识。 二、教学准备:图书资料、 网络和终端设备、 资料卡。 三、教学时间: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我们知道了各种天气现象,还要能列 举天气变化对人们和动植物生活影响的例子。 (二)新课学习 1.了解天气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观察教材中的

37、6 幅图 (2)说一说:每幅图表示什么天气?人们在干什么? 还适合干什么? (3)播放人们在不同天气中从事不同活动的图片资料 (验证学生所说,丰富学生认知) (4)依次出示放风筝、冬季户外运动会的场景图。 (5)说一说:以上活动,在什么天气进行比较好? (6)小结 2.了解天气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观察教材中的 4 幅图 (2)说一说:蝴蝶的行为有什么变化?蒲公英的形态 有什么变化?它们的变化与天气有关吗? (3)对照教材场景图, 教师讲述蜜蜂与天气的故事。 (4)提供学生查阅天气对动植物影响的资料 (5)进一步交流 (6)小结 (三)新疆的天气:“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 瓜。”说的

38、就是我国的新疆。 新疆,是一个日温差较大的地区,早晨起来,温度较 低,人们会穿较厚一点的衣服来抵御寒冷,等到中午太阳 升起时,十分炎热,人们脱掉厚厚的外衣,穿一件薄纱正 合适,这样神奇的天气,加上日照充足的自然条件,正有 利于水果的生长,这也是为什么吐鲁番的葡萄和哈密瓜那 么甜的原因了。 第四单元 第 1 课 生活中的材料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认识、辨认生活中的常见材料。知道不 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 (2)科学探究:经历观察、比较、归纳、分类等方法了 解到常见材料的相同与不同。学着使用材料概念图,分类 整理物品。 (3)科学态度:体验到材料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 相关,

39、进而意识到科学与技术、社会的关系。生活中的材 料多是以组合的形式存在的。 二、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各种单一材料制成的物品,如吸管、纸、 抹布、镜子等。 三、教学时间: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看看我们的身边,课本是用纸印制 的,衣服是用布做的,因此,纸是印制课本需要的材料, 布做衣服需要的材料。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生活中常见的 材料。 (二)新课学习 1.认识常见的材料 (1)依次出示教材上提供的 6 种单一材料制成的物品 (2)思考:图中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什么材 料可以制成什么物品? (3)指导学生表达。 例如:吸管、矿泉水瓶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可以制 成吸管,塑料

40、可以制成矿泉水瓶。 (4) 针对其余 5 种材料制成的物品,学生照上面的 方式依次表达。 (5)小结:塑料、金属、纸、玻璃、木头、布,都是 我们身边常见的材料。 (6)出示更多由以上 6 种单一材料制成的物品或图 片。 (7)按照材料的不同,将各种物品分类。 (8)观察比较这 6 种材料有什么不同(如光滑度、 软硬度、透明度等)。 (9)小结:同种材料可以制成不同的物品。同类物品, 也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制成。 2.辨别材料 (1)分组寻找 2-4 个多种材料制成的物品。 (2)说一说:这个物品叫什么?它是用哪几种材料制 成的? (3)想一想:同一个物品,不同部位为什么选用不同 的材料? (4)小

41、结:同一个物品,不同部位选用不同的材料, 是根据人们不同的需要,选用不同特性的材料制成的。 (三)介绍铜官窑:唐宋代南方瓷窑“铜官窑”是中国 唐朝彩瓷的发源地,位于今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丁字镇彩 陶源村,也称“长沙窑”。铜官窑的主要产品是青瓷,生 活用具种类很多。釉色有青、黄、白等色,并首创釉下彩 器和在瓷器上彩绘的装饰技法,即在青釉下用褐色或绿色 斑点组成几何图案, 在白釉或青黄釉下用笔绘云彩和几何 纹;此外,还有模塑贴花、印花、刻花、堆花等装饰。铜 官窑的造型丰富多样,有壶、瓶、杯、盘、碗、灯和生动 可爱的鸟、狮、猪、鱼、青蛙等玩具。明代以后 还生产了 大缸、酒瓮和广钵、茶壶等日用陶器。建国

42、初期,以产绿 釉、黄釉陶器为主,有水罐、壶等。1966 年后,发展较快, 新增枣红、黑红等色釉。 1976 年, 创制了炻瓷成套餐、 茶具,胎质细腻,釉面光滑,机械强度高,有咖啡、谷黄、 米白、紫金、浅蓝等釉色,饰以各种花边,亦有丝网贴花、 印花、釉下复色彩绘等。铜官窑是湖南省古遗址中唯一文 物保护单位,是我们湖南人的骄傲。 第 2 课 纸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了解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物理特性。认识 不同纸。 2.科学探究:经历观察和简单的对比实验的全过程, 训练观察、比较、描述、设计、操作等方法技能。初步了 解控制变量和不变量的方法。 3.科学态度:培养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探究兴

43、 趣,感受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准备: 每小组准备:四种纸(牛皮纸、复印纸、新闻纸、餐 巾纸),裁成条,约 10cm2cm。放大镜、铁架台、水槽、 彩色墨水、 胶条或夹子。 学生自带物品:在生活中搜集不同的纸制品。 三、教学时间: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展示师生收集的纸制品(纸的多样性 及多种用途),引导学生提出可研究的问题。 (二)新课学习: 1.比较不同的纸 (1)依次出示 4 种纸(牛皮纸、复印纸、新闻纸、 餐巾纸) (2)思考:这些纸有哪些不同?怎么比较它们的不 同? (3)指导:这些纸的颜色、厚薄、光滑度、软硬度、 韧性等都有不同,可用看、摸、揉、拉等方

44、法比较它们的 不同。 2.比较 4 种纸的吸水性 (1)猜想:餐巾纸、报纸、复印纸、牛皮纸的吸水性 相同吗? (2)讨论:怎么用实验的方法进行对比? (3)指导:每种纸的宽窄、长度、入水深度、入水时 间等都要相同。不同的只是纸选了 4 种。这样才好对比。 (4)分组讨论,口述实验计划,组内交流。 (5)提供实验计划范例,指导完善本组计划。 研究的问题:纸的吸水性相同吗? 我们的猜想:不同的纸吸水性是不同的。 研究方法:实验 实验材料:铁架台、铁丝、四种纸、剪刀、夹子、 水槽、红墨水。 实验过程: (1)把四种纸裁剪成等宽 2 厘米、 等高 10 厘米的 纸条。 (2)装好铁架台, 把四张纸条在

45、挂在铁丝上, 下端 对齐。 (3)将四张纸条同时放到红墨水里。 (4)在相同的时间内,观察红墨水在纸中上升的高度。 (5)把观察结果填入活动手册 的表格中。 (6)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7)实验汇报,得出结论。 (8)思考:根据它们吸水性的不同,分别适合用来制 成什么物品? 3. 选择合适的纸做贺卡 (1)选择自己喜欢的贺卡主题。 (2)搜索资料, 或请教他人, 学习制作方法。 (3)选择合适的纸和制作工具。 (4)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制作贺卡 (5)展示、 交流。 (三)纸的由来:在上古时代,祖先主要依靠结绳记 事,以后渐渐发明了甲骨文,开始用甲骨作为书写材料, 后来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

46、木片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 由于缣帛太昂贵,竹片太笨重,于是纸便出现了。据考证, 我国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 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广泛 流传。后来蔡伦发明了以树皮、麻头以及破布、鱼网为原 料的造纸术。元兴(汉和帝年号)元年,皇帝夸赞他的才能, 从此都采用他造的纸,所以天下都说这是“蔡侯纸”。纸 的原料中含有木材, 而木材的来源树是地球上非常重 要的财富和人类生存下去的重要保障,所以大家要节约纸 资源,不浪费纸,保护环境哦! 第 3 课 塑料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了解不同材质的塑料有不同的物理特 性。 建立各种塑料袋、瓶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联。认识 塑料瓶底的安全标识。 (2)科学

47、探究:经历观察、比较对不同的塑料的过程, 训练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3)科学态度:能意识到塑料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感受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树立安全、健康的 生活意识。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各种不同的塑料袋、 塑料瓶子, 放大镜 学生自带品: 在生活中搜集不同的塑料制品。 三、教学时间: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依次出示教材中的 7 种塑料制品。 塑料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材料。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塑料。 (二)新课学习: 1.比较不同的塑料 (1) 比较不同功能的塑料袋 首先出示四种不同的塑料袋。 接着提问: 这些塑料袋有哪些不同?(透明度、韧性、 软硬、透水

48、性)可用什么方法比较?不同的特性的塑 料袋适合干什么?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观察计划,交流之后 予以完善,并展开对比观察活动。最后进行实验汇报和总 结。 (2)比较不同功能的塑料瓶 首先出示 3 种不同的塑料瓶(分别与指南车信箱中的 3 种安全标识相对应)。接着提问: 这些塑料瓶有哪些不 同?可用什么方法比较?不同的特性的塑料瓶适合干什 么? 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观察计划,交流之后予以完善,并展开 对比观察活动。最后进行实验汇报和总结。 (3)认识塑料瓶安全标识 出示与指南车信箱中的 3 种安全标识相对应的塑料 瓶图片讲述安全标识的用意。 2.调查家中塑料瓶的作用是否安全 (1)明确调查目的 (2)选用

49、恰当的调查方法 (3)做好调查记录 (4)分析, 得出调查结论。 (5)做好安全宣传。 第五单元 1. 剪子和刀具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了解剪子和刀具的特征、结构,知道 剪子和刀具有不同用途。 2.科学探究:经历使用剪子和刀具完成制作纸制物品 的过程,总结剪子的使用方法。模仿设计制作小挂件。 3.科学态度:树立安全使用工具的意识。体验成功的 喜悦。意识到改进工具的意义。 二、教学准备:学生用剪刀、裁纸刀、其他种类的刀 和剪、手套、石块。 做小挂件的材料和工具:剪刀、笔、裁纸刀、线绳、 胶水,薄厚不同的彩纸。 三、教学时间:1 至 2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出示各种漂

50、亮的窗花图片。剪窗花, 需要使用剪子,有时,事先还要用刀具把大纸裁开。这节 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剪子和刀具。 (二)新课学习: 1.分开一张纸 (1)提问:包书皮,需要把一张大纸分开,怎样才能 分开呢? (2)学生回答之后,出示教材中提供的 3 种方法 (图片):用手撕开、用剪刀剪开、用裁纸刀割开。 (3)观察比较裁开纸的效果。 (4)讲解使用剪子和裁纸刀的安全要求:既要防止伤 害自己,也要防止伤害他人。 (5)教师示范操作。 (6)学生实操。 教师巡视指导。 (7)再次比较 3 种分纸效果。 (8)小结。使用工具比直接用手撕能更好地达到要求, 工具是我们的“好帮手”。 2.制作小挂件 (1)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科学 > 湘科版(2024) > 一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 (.docx)为本站会员(害羞草)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