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12课).doc

上传人(卖家):luzy369 文档编号:1712926 上传时间:2021-09-1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12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12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12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12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12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 教教 学学 设设 计计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走进科学走进科学 1 1 1. .小小科学家小小科学家 【教材分析】 本课是对于科学本体的认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让他们知道科学家是干什么的,比知道 “科学是什么”更容易理解。教材编写的逻辑顺序为:第一个活动,通过交流,知道科学家里有 研究动物的,研究植物的,研究地质的,研究天文的等等;知道科学家的工作有观察、实验、记 录等等。第二个活动,我们也来像科学家一样做实验,通过亲自动手滚小球有所发现。而选择滚 小球实验是因为大科学家伽利略也做过同样的实验,让学生觉得科学并不那么神秘,我们就是在 做小小科学家的事情。第

2、三个活动,通过阅读,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这将为下一 课学习做好铺垫,科学家和工程师从事的工作是不一样的。这里还隐含着两层意思:一是科学家 不是万能的,有些问题他们已经找到了答案,还有许多问题并没有找到答案;二是科学是不断发 展的,科学知识在不断完善,为学生埋下热爱科学、追寻科学、投身科学的种子。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已经对科学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参加过一些科学实验、制作活 动,孩子们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热情。但是,孩子们对科学家以及科学家工作的认识还是 比较片面的。 【教学目标】 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 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

3、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科学家的故事 学生带有凹槽可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钢珠(或玻璃球) 、绒布、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调动学生已有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1.出示词语“科学”,提问:在上一年级之前,你有听过科学这个词语吗?你做过什么和科 学有关的事情? 2.出示图片:孩子们做的一些与科学有关的活动。 3.小结:科学其实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遥不可及,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也可以像科学 家一样

4、,做很多与科学有关的事情。引出课题小小科学家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全学段科学学习的起始课,而科学的概念对于儿童来说是比较抽象的, 但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参与过一些科学活动,所以,设计开放性的谈论话题,从学生的自我参与出 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利于学生对科学的理解。 (二)通过图片,了解科学家和科学家的工作 1.出示科学家图片,说说这些科学家在做什么。 2.学生完成活动手册中把科学家和他的工作连线。 3.介绍袁隆平、珍妮。通过播放袁隆平、珍妮两位科学家的研究视频,了解他们主要从事的 研究。 4.提问:你还知道哪位科学家,他有什么研究呢? 5.小结:刚刚我们一起看了很多科学家的工作视频和图片,请你说

5、说科学家是做什么的人。 (科学家做研究工作,实践活动,如观察、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得到发现等) 。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视频、分享科学家故事等多种渠道,使学生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 奥秘的人,知道科学家里有研究动物的,研究植物的,研究地质的,研究天文的等等;知道科学 2 家的工作有观察、实验、记录等等,帮助学生获得对科学家较为准确的认识。 (三)小活动,体验大科学。体验“滚小球” 。 1.出示实验材料,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小球滚动起来?(斜坡) 2.学生组装材料,尝试“滚小球”。 (学生演示,教师提示绒布的作用。 ) 3.谈话激发深入思考:小球滚起来了,有什么方法让小球会滚得远一些

6、? 4.教师示范记录方法:标记小球从斜坡上滚下的位置,并记下小球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 5.学生交流并尝试自己的方法。 6.学生交流实验结果,确定让小球滚得远一些的好方法。 7.大科学家伽利略也做过滚小球的实验,请大家一起阅读大科学家伽利略做的滚小球实验资 料,播放伽利略故事动画视频,将自己做的实验与大科学家做的实验进行比较。 8.小结:同学们,刚才你们经历了观察、实验、记录、发现的过程,这些正是科学家们所做 的事情。这个小小的实验,说明我们小孩子也能和大科学家一样,也能进行科学研究,并发现了 一些奥秘,所以我们都是小小科学家。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来感性地体验什么是科学,让学生感觉到自

7、己也能做科学, 激励学生从上好科学课开始,努力成为小小科学家。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利用问题引导学生不 断深入思考,小球怎样滚起来 有什么方法让小球会滚得远一些?两个递进问题的提出,促进学 生对实验进行深入的思考,看似没有过多的要求,但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会自主发现更多的实验条 件的要求,通过思考、实践、交流、小结,学生的科学思维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完成。 (四)深入了解科学的秘密。 1.科学家们通过实验,探索出许多大自然的秘密,出示电子教材 P4 上半部分内容,学生看 图,说一说这些问题的答案,教师相机补充。 2.说一说:你还知道科学家找到了哪些问题的答案。 3.想一想:你知道吗?还有一些问题至今没

8、有找到答案,观看视频。 4.说一说还有哪些问题没有找到答案。 5.一起讨论,你觉得这些问题以后会找到答案吗? 设计意图学生都知道科学家是非常了不起的,但也要让学生知道,大自然的很多现象是非 常奇妙的,我们的科学研究是无止境的。 (五)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知道了科学家是研究大自然奥秘的人。他们通过不断地观察、实验、记录来发现 大自然的秘密。但是科学不是万能的,还有许许多多科学现象没有找到答案,这就需要我们小小 科学家努力学习、不断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奥秘都会被我们解开! 【教学后记】 2 2. .小小工程师小小工程师 【教材分析】 本课按照“了解认识实践”的认知规律层层递进的编排,主要

9、包含三个活动:第一 部分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了解工程师怎样工作,其实是巧妙地列出了工程设计的一般过程,即: 画设计图制作模型调试产品维修机器,知道工程师的工作与发明创造及设计制造物 品有关。第二部分,更进一步认识工程师设计制造的物品,教材中列举了建筑物、交通工具、电 子产品等,横向展示工程制造的成果,从而了解工程师的工作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第三部 3 分,实践活动:亲手设计制作一个铅笔加长器,通过对提供材料的简单加工,体验工程师的工作 过程,在测试、比较后知道做出来的物品要进行改进,想办法做得更好。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 到合作学习的高效。 【学情分析】 相较于科学家的工作,工程师工作的流程对大

10、多数学生来说陌生的,对工程师的认识大都停 留在建房子、架桥梁的层面,认为工程师的工作很复杂、离自己的生活很远,但实际上,他们却 每天都在使用工程设计制造的产品,也就是说,学生对工程师工作流程的认识与工程设计制造的 产品的认识是脱节的,通过本课的学习需要在两者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 另外,在课程的第三部分要设计制作一个铅笔加长器,这是学生第一次在科学课堂上动手设 计实践,这一活动对大多数学生有难度,需要在操作时尽量提供好操作的材料并细致引导。 【教学目标】 通过交流工程师的杰作,意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程师的发明制造; 能够从实际问题入手,设计制作铅笔加长器,并对设计制作的产品不断改进,力争做得更

11、 好; 知道工程师是设计、发明、制造产品的人; 对工程师的工作产生极大的兴趣,尝试在课后继续动手改造一件身边的物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工程师是怎样工作的,经历制作一件物品的过程; 难点认识工程师的工作与科学家的工作是有区别的,工程师重在设计、发明、制造; 【教学准备】 学生 (1)自制铅笔加长器:短的铅笔头、吸管、小木棒、一次性筷子、废旧纸张、剪刀、胶带、 橡皮筋等。 (2)商店出售的铅笔加长器成品。 教师各类工程师作品磁性图贴(建筑类:楼房、桥梁、道路;机械类:机械臂、盾构机; 交通类:车辆、船舶、飞机、宇宙飞船;家电类:电视、洗衣机、电饭煲、点读机;通迅类:手 机、电话手表、卫星

12、【教学过程】 (一)工程师的工作 1.出示几幅工作场景图。 提问: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科学家的工作,你能在这些图片中挑出哪些是科学家吗?(采集标 本、天文观察、研究水稻、做实验) 2.制作模型和画设计图又是谁的工作呢?(工程师) 工程师还会做哪些工作呢?阅读课本第 5 页,了解工程师的工作。 3.出示工程师的工作图:画设计图、制作模型、维修机器、调试产品。 提问:(1)如果让你给这些工作排个顺序,应该怎样排?(先画设计图,再根据图纸制作模型 或是样品,产品出来后需要不断地调试及改进,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要进行维护,出现问题后要 进行维修。板书:设计制作调试维修) (2)在你的身边有工程师吗?你知道他

13、是怎样工作的吗? 4.出示科学家与工程师工作对比图 思考:现在你能说说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工作有什么不同吗? 5.小结: (1)科学家:是研究事物的人。为了研究清楚一个问题,他们要观察、实验、采集标本。 (2)工程师:是修建、制造事物的人。他们用科学家的发现来解决一些问题,为此,他们 要设计、制造、调试、维修。 设计意图工程师和科学家是两个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学生在上一课刚刚学习了科学家是 怎样工作的,本课如果直接呈现工程师的工作,对仍然习惯形象思维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有可能 4 会造成认识上的困扰,因此,有必要增加科学家与工程师工作行为的对比,引导学生自行找出不 同,加深认识。 (二)认识工程师的

14、工作成果 1.提问:工程师可以设计、制造,你知道他们的作品有哪些吗? (活动手册第 2 页)给工程师的杰作打“”。 2.说一说:生活中还要用到哪些工程师设计、制造的物品?(学生说,老师贴图) (1)分类:工程师的成果真多,你能给这些成果分分类吗?请一名学生上台分类,其他学生 修正。 (2)播放视频:工程师的杰作。 可见,工程师的杰作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宇宙飞船、高大建筑物,小到我们用 的一支笔、一块手表,都是工程师的杰作。 设计意图工程设计的成果很多,如果简单地让学生说一说,并不能完全让学生的思维水平 向前发展,本环节则是利用填写活动手册先对学生的认知进行诊断性测试,并根据测试情况查

15、漏 补缺,再进行头脑风暴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说出所知道的工程师的杰作,最后利用分类的方法引导 学生认识工程师的作品涉及到的类别,使学生对工程师的作品在认识有一个飞跃,同时培养学生 深度思考的习惯。 3.交流:你有没有做过类似工程师的工作?做过哪些?都是怎么做的? 小孩子的玩的搭积木、造房子、堆沙堡、拼装模型、测试赛车等活动其实就是小小工程师做 的事情。 设计意图交流学生做过的类似工程师工作的经历,学生会发现原来自己曾经玩过的搭积 木、拼装模型等活动就是工程师要做的工作,建立做小小工程师自信心的同时,也为下面将学做 小小工程师做好了铺垫。 (三)实践:学做小小工程师 1.激趣:既然大家都有过做工程师

16、工作的经历,现在老师有个工作想要请在坐的小小工程 师们帮忙解决,你们有信心吗? 出示:短铅笔头 提问:这样的短铅笔头不好写字,怎样才能把它变成好写字的笔?(板书:铅笔加长) 2.提出工程任务:制作铅笔加长器 3.制作流程: (1)思考:用什么材料加长?(学生提出可用材料,交流讨论这些材料的可行性) (2)设计: (出示可提供材料: 短的铅笔头、吸管、小木棒、一次性筷子、废旧纸张、剪刀、 胶带、橡皮筋)用这些材料可以怎样做? (3)制作:给各小组分发材料,学生分组制作。 (4)交流:(出示活动手册表格)请根据表格里的内容评价自己和同组同学的作品。 (5)改进:你还想怎样改进自己的作品? 4.比较

17、观察:出示成品铅笔加长器,比较自己作品与成品的区别,说说成品比较巧妙的设计 对自己的启发。 设计意图在实践环节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问题分析,提出设计目标,并在目标 指导下进行材料选择、结构设计、自主选材制作、小组内交流发布成果及改进,完整经历了工程 设计、制造的简单流程,体验了工程师的工作,使学生发现,按照工程设计流程,就能设计制造 出一件作品,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小结全课,启发新思。 (在你的生活中,还发现有什么东西不好用了,你能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改进它吗?) 设计意图利用这个环节启发学生改进旧物,这是小发明的开端。 【教学后记】 3 3. .上好科学课上好科学课 5 【教材

18、分析】 科学课是小学阶段活动最多的课程,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遵守一定的活动规 则,会极大影响课堂学习效率,本课正是基于以上原因设计的,因此本课的焦点集中在学生如何 上好科学课。第一部分,通过交流科学教室与其他教室的不同,了解新的学习环境,关注它的独 特之处,明白将要做哪些活动,比如研究动物植物、做实验、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等等,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第二部分,通过小组合作做一个比较水的多少的实验,关注学生活动中的表现, 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言行举止对课堂纪律、实验效果等等有什么影响。第三部分,交流刚才实验 中哪些行为值得提倡,哪些行为应该避免,从而体会到遵守规则对上好科学课很重要,再一起

19、来 制定上好科学课的规则。教材中呈现了最主要的几点规则,强调的是安全、有序,教学时可根据 具体情况进行补充、修改,最后制定出一份有班级特色的科学课规则。 【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年级新学期的第三节课,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同学、老师有所了解,通过 各班班主任的训练,也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但最初对科学课的新鲜感已逐渐减少,这时候最适 合制定适用于科学课的规则,学生通过对比无规则和有规则活动的不同,发现有规则指导的活动 更公平、更高效,也会愿意遵守,相比于老师制定规则学生执得规则,学生更能接受的是由全班 同学讨论制定适合本班学生的科学课堂规则,执行起来更有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 能够说出科学教

20、室与一般教室的不同; 通过比较水的多少的活动,认识到科学课上要遵守规则; 参与制定上好科学课的规则,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则。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定科学课的规则并在活动中遵守规则。 难点能够在活动中有规则意识并主动遵守。 【教学准备】 学生细而高的瓶子、粗而矮的瓶子、染色用的颜料、塑料量筒、抹布 【教学过程】 (一)比较科学教室和普通教室的不同 1.游戏激趣。 提问:喜欢玩“找不同”的游戏吗?平时你们都用两张不同的图片找不同,今天咱们来玩个 现实版的“找不同”,给大家一分钟时间,仔细观察我们所在的科学教室和普通教室有什么不 同?(同时出示实验室与普通教室图) 主要不同:桌子大、有与科学有关的事物

21、、有水龙头 2.你觉得科学教室为什么要这样布置? (1)大桌子:实验操作方便 (2)水龙头:实验时会用到水 (3)一桌围坐多人:有的时候,科学学习需要合作完成 (4) 实验器材:科学课上我们要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就会用到各种各样的实验器材, 做有趣的实验。 设计意图看似不经意的比较活动,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刻意观察实验室的布局、设施,思考 不同布局、不同设施的作用,在熟悉实验室的同时,也为第三个活动制定课堂规则作铺垫。 为方便学生学习,建议老师们上课前按科学课上课规则中能讨论到的方面把实验室精心布局 一番,让学生能发现更多科学教室的不同,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 (二)实验:比较水的多少,初定规则

22、1.科学课经常会做实验,你们会做实验吗? 2.出示:高矮不同的两个装水的瓶子,你能判断哪个瓶子里的水更多吗?想比较有什么办 法? 6 (1)找个和 1 号瓶一样的瓶子,把 2 号瓶的水倒进去,再和 1 号瓶比较。 (2)找个和 2 号瓶一样的瓶子,把 1 号瓶的水倒进去,再和 2 号瓶比较。 (3)找个有刻度的瓶子,先倒入 1 号瓶的水,在纸上记下有多少格水,然后把水倒回 1 号 瓶;再倒入 2 号瓶的水,和刚才的记录的格数做比较。 3.你们想用哪种方法?请每个小组同学商议决定。 4.(展示材料区)材料区有很多材料,但老师提供的材料只够每个小组选用一种方法比较水 的多少,应该怎么取用材料呢?

23、5.方法已经有了,那我们在实验时有没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根据学生描述,初定一些简单的规则,并简单板书。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刚刚开始科学课的学习,实验可以“扶”为主,实验前最好带领学生 明确实验方法。在实验立方法讨论后,引导学生初步讨论实验注意事项,不要求全面,只是作为 实验环节的一部分,要带领学生完整经历,从一开始就养成实验前思考注意事项的好习惯,同时 也为后续正式修订科学课规则做铺垫。学生初步制定的规则,无论是否适用都应板书出来,方便 实验后回过头来比对检查,如果不适用,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后自行修正。 4.学生分组实验。 5.汇报实验结果。 6.你们觉得自己的实验做得好吗?在刚才的实验中,大

24、家提出的实验注意事项都遵守了吗? 没有遵守是什么原因? 设计意图实验后,学生有了实践的经验,此时趁热打铁要求他们审视自己刚刚在实验中的 行为,发现有些规则执行了,有的没有执行,还有的情况自己一开始没有想到,然后才能产生自 主修订科学课堂规则的需求。 (三)制订科学课学习规则 1.实验的时候,老师观察到有的小组实验做得很有序,很快完成了实验;有的小组显得很忙 乱,虽然也做完了实验,但是有水洒出来的情况,这样比较出的结果可能就不准确了,为保证科 学课能做更多的实验,学习更有效率,可以制定哪些规则呢? 2.讨论并分类制定规则,做好记录。 (1)听课时(不说话、专心听、多思考) (2)实验前(方法清、

25、分工明) (3)实验中(低声语、细观察、巧合作、勤记录) (4)实验后(理器材、擦桌面、听汇报) (5)下课后(送器材、清桌面、摆桌凳) 3.上科学课,遵守我们制定的规则有什么好处? 4.看图片判断对错(活动手册 P3) 我们刚刚制定了上科学课要遵守的规则,相信大家已经有了怎样上好科学课的经验,现在 有一个班的同学刚刚也做了实验,他们也想请你们帮忙判断下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 的,为什么错了? 设计意图制定课堂规则的环节,分类讨论,制定规则,会让制定的规则更有针对性和指导 性,在日后的科学课学习中也更具有可操作性。 (四)按制定的规则,实践整理 制定了规则,就应该执行,这些规则才能有效,

26、一会下课后,请大家按今天制定的规则整 理,安静离开科学教室。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用感官观察 7 4 4. .认识感官认识感官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的第一课,有三个部分的教学内 容。第一部分是初步建立感官的概念,知道眼、耳、舌、鼻、皮肤是人体的感觉器官。从常规思 维来看,人们会认为手可以触摸物体,是感觉器官,其实脚、手臂、脸颊等部位都可以感知物体 的冷热、厚薄、光滑与毛糙等特征,究其原因是这些身体部位表面都覆盖着皮肤,用科学完整的 语言表述,皮肤才是获得触觉的感官,这部分迷失概念可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逐步帮助学生纠 正。第二部分是用感

27、官进行观察,包括用眼睛看图片寻找小动物,用耳朵听周围物体发出的叫 声,用扇闻法学习鼻子闻食物的气味,用舌头品尝食物的滋味,用身体皮肤触摸物体表面的光滑 程度。在这其中,不仅要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充分表达, 踊跃发表自己的发现。第三部分是知道动物和人一样有感官,有些动物的感官功能比人更灵敏, 人类可以借助它们,代替我们从事一些特殊工作。 【学情分析】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婴幼儿时期的孩童会将抓到的每样东西都塞进嘴巴,他们 用嘴来认识这个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小学一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已经有 了非常丰富的感性认知,并有了一些观察手段,他们遇

28、见感兴趣的物品会摸一摸、看一看,也会 去闻一闻、尝一尝,但这些只是本能直觉,尚缺少有序的观察方法,更谈不是科学严谨的观察技 能,同时观察获得的信息也不够全面完整,甚至会带有主观臆想。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帮 助学生建立感官与其功能的联系,还要加强语言表达的训练,引导学生客观、真实地表述事物的 信息,充分认识感官在观察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知道眼睛、鼻子、耳朵、舌头、皮肤都是人体的感觉器官(感官) ; 知道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意识到自然界的生命体是多种多样的。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体验观察的乐趣,养成爱眼和护耳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感官指什么,怎样

29、用感官获取事物更多的信息。 难点1.用扇闻法闻气味;2.学习用完整的语言表述观察发现。 【教学准备】 课件、视频、玩具惨叫鸡、闻香盒(装有一整个的橘子) 。 【教学过程】 (一)用观察玩具的活动建立感官的概念 1.出示玩具惨叫鸡,交流玩耍发现。 提问: (1)这只鸡长什么样的?可以怎么玩?(黄色、光毛、小疙瘩、惨叫声) (2)黄色是用的是我们身体的什么看到的?惨叫声是用什么听到的?我们还用身体的哪些 部位来观察这只鸡?(眼、耳、鼻、舌、手) 2.揭示概念: 眼、耳、鼻、舌、手这些身体部位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它们就是我们的感觉器官,简称感 官。 设计意图游戏历来是聚焦学生注意力的不二选择,玩具惨叫

30、鸡外形丑陋、发音怪异,学生 对此的兴趣非常浓厚,产生很多无意识的关注,所以它是本课学习很好的一个引入话题。在谈话 中,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结果与观察所用的身体部位进行联系,在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关于眼、 耳、鼻、舌、手的集合,由此揭示“感官”这个概念。当然,手只是皮肤这个感官的一部分,教 师不必急于挑明更正,可在后面环节的教学中进行深入学习体悟。 (二)用观察活动建立感官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1.眼睛 8 (1)出示图片,寻找藏身其中的小动物。 提问:你在哪儿发现了小动物?它长什么样子?你能叫出它的名字吗? (2)了解全国爱眼日。两个 6 就像一双大眼睛,爱眼日是每年的 6 月 6 日。 设计意图用眼

31、睛看是学生最熟悉的观察方法,所以第一个观察探究就从“用眼睛看”开 始。组织“看图片找动物”这个活动时,不仅要让学生通过眼睛观察找出更多的小动物,还要引 导他们要尽可能完整地表达,描述出小动物的颜色、形状、大小、位置等方面的信息。 2.耳朵 (1)播放录音,倾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小动物的鸣叫声、自然界的风雨声) 。 提问:仔细听,你听到了哪些声音?你能模仿一下这种声音吗? (2)了解爱耳日。数字 3 像小耳朵,爱耳日是每年的 3 月 3 日。 设计意图每天在我们身边都上演着声音的多重奏,用耳朵听是我们感知世界的又一个重要 方式。选用学生比较熟悉、容易辨认的动物音频,通过听声音辨动物,模仿发声,引导

32、学生把物 体的声音和人耳的功能产生紧密连接。 3.鼻子和舌头 (1)出示闻香盒,闻气味猜物品,感受鼻子的功能 方法指导:挥扇法闻气味。 小组活动,汇报结果:我用鼻子闻到了什么气味,我猜它是 (2)品尝橘子,感受舌头的功能 方法指导:慢慢吃,细细品。 小组活动,汇报结果:我用舌头尝到了什么味道? 设计意图橘子是这个季节的时令水果,容易取得。通过组织学生“闻美食猜美食尝美 食”这样的活动,引导学生体悟鼻子与舌头的功能。在这其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 的观点。同时,一年级学生对气味和味道的描述经常会有混淆,教师在教学时要强调闻到的是气 味,尝到的是味道。 4.皮肤 (1)触摸身边的物体,交流

33、观察发现。 提问:橘子皮摸起来是怎样的?把橘子皮放在手臂上、脸颊上、腿上感受一下,还有这 样的感觉吗?摸一摸周围的物体,它们摸起来是怎样的? (2)明确认知:皮肤是我们身体上最大的感觉器官。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对皮肤的认知是比较模糊的,仅是凭直觉思维,很片面地认为手能感 觉物体的冷热、粗糙细腻等,是人体的感官。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身体其他部位的体验, 引导学生把脸部、颈部、手臂、腿脚等身体部位获得的感觉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认识到皮肤才是 人体获知外界信息的器官。通过“不同部位的皮肤感受”的方式,让学生在与这些材料的零距离 的接触中,体验皮肤的感知功能。 5.连连看,把感官与功能进行连线训练。

34、 设计意图用看图连线的方式,组织学生对前面的学习进行回顾与总结,帮助学生对感官及 功能有一个更具体,更全面的认识。 (三)了解动物的感官 1.看图片,了解动物的感官。 狗敏锐的鼻子 老鹰超强的视力 2.视频欣赏超级感官 。 设计意图视频拓展将对感官的认识从人拓展到其他生物,积累和丰富对人和动物感觉器官 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知道了动物也是依靠感觉器官来感知周围信息的,有的动物感觉器官比较迟 钝,而有的动物它的感觉器官就特别灵敏。 【教学后记】 5 5. .感官总动员感官总动员 9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的第二课,全课按照从单一到综 合的逻辑结构,安排了三个部

35、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品茶活动,在蒙着眼睛的情况下不捏着鼻子 喝茶和捏住鼻子喝茶,体会到我们吃东西时舌头和鼻子在同时工作的。第二部分活动是用眼、 鼻、皮肤这三种感官观察点燃前和点燃后的蜡烛,尽可能多的说出蜡烛的特点,让学生有意识的 用好这三种感官,强调仔细观察,才能搜集到更为丰富的信息。第三部分是一个阅读活动,通过 设计一个问题情境,如何挑选一个西瓜,让学生知道人们往往动用多种感官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这个活动既体现了运用感官观察的重要性,也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通过挑选西瓜的游 戏,知道我们要挑得一只好西瓜,需要同时用眼睛看纹路、用耳朵听声音、用手掂轻重、用嘴尝 甜味等多种方法,由此总结出要

36、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需要动用多种感官一起工作。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已经认识了人体的感觉器官,知道眼、耳、舌、鼻、皮肤在观察 过程中各自起到的作用,但他们没有认识到这些感官总是同时在起作用,某一感官的缺失会导致 观察结果的不同,或者是信息判断的失误。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以无意识观察 为主,习惯凭自己的喜好去观察,使得观察的结果不够全面完整,因此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同时 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活动,这是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知道感官总是在同时起作用; 知道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需要动用多种感官; 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发现事物的更多特点; 学会倾听,乐于发表

37、自己的观点; 能按要求进行两人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全面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 难点能同时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及相关视频、沏好的茶一组(菊花茶、绿茶、红茶) 、眼罩、蜡烛、火柴、西瓜三个、 案板、水果刀。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 1、出示谜语: (1)白门楼,红围墙,里面住个红姑娘,酸甜苦辣她都尝。 (猜一人体器官) (2)左边一个孔,右边一个孔,是香还是臭,问他他就懂。 (猜一人体器官) 2、教师谈话,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用猜谜的方式导入课题,既生动有趣,又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新课

38、之前,给学生机会说出自己已经知道的事情,会让学生更热衷于这项 能够表现自己的活动,这个环节既可了解到学生对器官认知的程度,又可引导学生共同分享他们 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学生理清了原有知识的脉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品茶,认识舌头和鼻子总是同时参与感觉工作的 1.出示菊花茶、绿茶、红茶三种茶水,观察茶水的特点。 提问: (1)用眼睛看,这三种茶水有哪些不同? (2)用鼻子闻,这三种茶水有什么不同? (3)品一品,这三种茶有什么不同? 2.出示眼罩,遮着眼睛喝茶,判断茶水的品种。 (1)戴着眼罩喝一口茶,判断是刚才喝的哪种茶水? (2)捏着鼻子喝一口茶,判断是刚才喝的哪种茶水? (3)提问:

39、比较两次品尝的感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感觉? 10 3.揭示现象: 吃东西的时候,舌头和鼻子总是一起工作的。当我们感冒鼻塞的时候,吃东西就觉得没有平 时的好吃。 设计意图茶是学生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饮品,茶又因品种不同,沏出的茶水在色泽、气味、 味道方面各不相同,茶水的多种特征成为学生非常好的观察研究对象。活动时,让参与的学生戴 着眼罩喝茶,这就把眼睛的视觉功能给屏蔽掉了,对品茶起帮助作用的只有鼻子与舌头。在同一 条件下,再把不捏着鼻子喝茶和捏着鼻子喝茶的感觉进行比较,由此发现品茶时,舌头和鼻子是 一起工作的,缺少其中的一种感官,都会对茶水的判断出现偏差或错误。 (三)观察蜡烛 1.出示

40、谜语:心细如线,胸怀大志,燃尽自己,照亮别人。 2.出示蜡烛,运用多种感官观察蜡烛的更多特征。 (1)观察没有点燃的蜡烛 提问:它有哪些特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2)观察点燃的蜡烛 教师点燃蜡烛并进行观察火的安全教育 提问:点燃后的蜡烛,你有什么发现?你是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的安排就是希望观察点燃前和点燃后的蜡烛,学生能说出蜡烛更多的信 息。教师可做一些提示,比如:蜡烛的形状像什么?摸起来是什么样?闻起来是什么样?颜色是 什么样?当然,另外还有其它特点,可以启发学生继续来描述发现:再来看点燃之后是什么样 呢?火苗的形状,火苗的颜色,火苗点燃之后所闻到的气味,手摸上去感觉等等。让学生围

41、绕蜡 烛多角度的观察与交流,从而意识到这些丰富多彩的信息,是感觉器官在一起工作的结果。 (四)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挑选西瓜 1.出示西瓜,提问:怎样挑选一只好瓜? (1)播放视频,了解有经验的人怎样挑瓜。 眼睛看花纹 耳朵听声音 手掂重量鼻子闻气味舌头尝味道 (2)学生挑瓜并品尝。 2.揭示认知:看来要全面认识一个事物,我们要动用多种感官来观察。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挑选西瓜既熟悉又陌生。怎样挑选呢?先创设情景让学 生来说说他们的经验之谈,然后观看挑选西瓜的视频,最后学习挑选一个瓜。 通过挑西瓜的这 个活动,让学生知道我们解决问题往往不是靠一个感官在起作用,而是需要通过多个感官一起工 作

42、。 【教学后记】 6 6. .借助工具观察借助工具观察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中的第三课,是在学生认识感 官、了解各种感官功能的基础上开展的学习内容。本课点面结合,共安排了三个部分的教学活 动。第一个活动,学生分别用肉眼、放大镜、简易显微镜观察自己的指纹,发现使用工具可以把 事物的细小部位看得更加清楚。第二个活动与第一个活动在教学方法上非常相似,学生通过比较 用耳朵听和借助听诊器听心跳声,发现使用听诊器后就能听到耳朵听不到的声音。第三个活动, 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常见的观察工具并交流其作用,意识到工具的使用是为了延伸感官的功能,帮 11 助人类更好的生活和学

43、习。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已经认识了感官,并学会了用感官观察,但他们缺少借助工具帮 助观察的主观意识。尽管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见到过或听说过放大镜、显微镜、听诊器,但很少有 使用这些工具的经验,更缺少科学规范使用工具的方法。因此,教学中需要教师创设有趣的教学 情境,以观察为主线,指导学生科学使用工具,帮助学生充分感知工具对人感官功能的延伸作 用,进而体验到观察带来的乐趣和学习成就感。 【教学目标】 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知道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延伸了感官的功能; 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听诊器等观察工具; 了解生活中有多种观察工具,这些工具的使用能给我们

44、带来更多的便利。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观察工具的使用可以延伸感官的功能。 难点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和听诊器。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听诊器、 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用不同方式观察指纹 1.出示一家三口手的照片,交流观察发现。 (1)提问:这张照片中,哪只是爸爸的手?妈妈的手?宝宝的手?你是怎么判断的? (2)学生描述三者之间的不同。 (3)教师出示宝宝手的图片,比较:你的手和照片中宝宝的手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亲子照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用爸爸妈妈和宝宝的手叠放一起是我们用来营造温馨 幸福之家的常用手段。因此,用“判断这是谁的手”就是一个很好的引入话题,

45、通过比眼力的游 戏体悟用肉睛观察的直观性和便捷性,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活动借助工具观察指纹。 2.借助工具观察指纹,比较由此带来的不同结果。 (1)出示右手大拇指,用肉眼观察并说说指纹长什么样? (2)使用放大镜,观察更多的发现。 教师出示图片,指导并示范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学生观察并画出指纹的纹路。 比较不同的指纹:斗形纹、弓型纹、箕形纹。 (3)使用简易显微镜,观察新发现。 教师示范手持式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提示:不能用灯光直射眼睛) 学生观察,描述观察到的发现。 (4)比较直接用眼睛看,用放大镜看,显微镜看,观察结果有什么不同? 不同点:肉眼看得到指纹但看得不清楚;放大镜能看清指纹的纹路;

46、简易显微镜能看清每一 根指纹纹路的肌理。 设计意图观察指纹的活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首先让学生直接用眼睛观察,他们 会发现观察得不太清晰,这时就需要借助工具观察。由此引导学生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从而认 识到放大镜、显微镜这些工具的使用能够延伸眼睛的功能。 (二)分别用耳朵、听诊器听心跳声 1.用耳朵听声音。 提问: (1)用耳朵听周围的声音,听到了什么? (2)用耳朵听同桌的身体,能听到心跳吗? 2.借助听诊器听声音,比较由此带来的不同结果。 (1)出示听诊器,示范听诊器的使用方法。 12 (2)学生同桌互相听心跳,听到了什么? 3.比较直接用耳朵和用听诊器听,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不

47、同点:耳朵能直接听到周围比较大的声音,用耳朵贴近身体时会听到微弱的心跳声;用听 诊器能听到清晰的心跳声。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的活动中,首先引导学生用耳朵听周围的世界,他们会感知耳朵能听 到较大的声响,但没办法听细小的声音,据此引出听诊器,发现借助听诊器能听到更清晰的心跳 声,认识到听诊器是对人耳听力功能的延伸。 (三)认识各种观察工具 1.出示图片,了解生活中的观察工具及其作用 单筒望远镜观察星空,延伸眼睛的视觉功能 双筒望远镜观察远处的事或物,延伸眼睛的视觉功能 后视镜观察车后情况,延伸眼睛的视觉功能 生物显微镜观察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物体,延伸眼睛的视觉功能 盲杖帮助盲人行走,延伸皮肤的触觉功

48、能 助听器帮助听力弱的人更好地听,延伸人耳的听觉功能 2.了解生活中更多的观察工具。 (如红外夜视仪、潜水镜、水平仪、球面射电望远镜等) 设计意图如果把前两个环节看成是点的教学,那这第三个环节则是从面的层次上组织的教 学。学生在感知到放大镜、显微镜和听诊器带来便利之后,更希望了解更多的工具,教师通过图 片展示,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了解一些观察工具的作用,认识到各种工具都是对感官功能的延 伸。 【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用大脑思考用大脑思考 7 7. .做个小侦探做个小侦探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一系列从简单到相对复杂情形的猜想活动,让学生知道要根据看到的事实,像侦探 一样进行猜想,并且学会

49、猜想。第一个活动,观察三张图片,猜一猜蒲公英飘起来、田园菜叶上 的洞、小狗吐舌头分别是什么原因,这是原因唯一的简单的猜想活动。第二个活动,观察两张图 片,猜想是谁破坏了蜘蛛网,雪地上的动物脚印是怎么回事,这是对可能发生的多种原因进行猜 想。第三个活动,玩碰碰球,先猜一猜会是什么结果,再动手做。学生在活动中会发现,猜想不 一定正确,猜想的正确与否需要经过科学验证。第四个活动,通过阅读,知道科学家在科学探究 中也会进行猜想。如针对恐龙灭绝的事实,科学家作出各种猜想,并且在不断的进行研究。 【学情分析】 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发展水平来看,他们基本能做到区分对问题的猜想和客观的事实证据, 并运用事实证据

50、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本课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有趣的现象出发,启发学生对现象 进行猜想,同时认识到猜想不等于事实,猜想需要通过事实证据来验证。通过经历完整的猜想、 验证活动,学生可以获得对科学探究过程的初体验。 【教学目标】 13 依据观察到的事实,做出猜想。 认识到猜想不一定正确,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需要进行验证。 通过阅读资料,知道猜想是科学探究中重要的思考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依据观察到的事实,做出猜想。 难点将观察到的事实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建立合理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视频材料、五球碰碰球(牛顿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郊外情景)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科学 > 苏教版(2024) > 一年级上册(旧)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小学科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12课).doc)为本站会员(luzy369)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