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一、一、课题:课题: 峨眉山月歌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学科课后古诗。 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篇幅短小,易懂,适于初中学生“初步鉴赏浅易古代诗词”的要求。 三、学情分析:三、学情分析:1.初中学生对诗词阅读的兴趣不浓,欣赏诗词的能力停留在对诗词内 容的感性认识阶段。2.这一节课学习的重点在读,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歌内容,品味 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激发学习诗词的热情和兴趣。 四、教学目标:四、教学目标: 1.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诵读诗歌。 2.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读出诗的节奏、重音、情感。
2、3.3.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五、教学重点五、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读出诗的节奏、重音、情感。 六、教学难点:六、教学难点:感悟诗的意境。 七、教学准备:七、教学准备:新浪微博、微课。新浪微博、微课。 八、教学过程: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导入 【设计意图】设置情境,由平时积累的诗词引入本课内容。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恣意狂妄的李白喷涌而出的情感,至今读来仍 血脉偾张;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6 岁的白居易就写出寓意深远,经久流传的 名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年轻的杜甫登高一览,豪情冲破云霄,今天
3、依然 激荡。 这些千百年前的诗句,今天读来,仍让人感到震动古今的气势和力量,这就是中国古 诗词的魅力。 今天我们借李白的峨眉山月歌来展开一场诗词之旅,去体会那历久弥新的诗句。 【设计意图】教师分享微博图片,共同欣赏峨眉山景观。 同学们知道峨眉山在哪吗?峨眉山是李白故乡最有名的大山,李白幼时跟随父亲迁居 四川,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初次离开蜀地所做。 【设计意图】写作背景在过渡语和微课中介绍。 (二)初读(二)初读 1 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朗朗的吟诵,体会音韵美。 范读 (配乐范读) 同学自由诵读古诗。 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读顺。 (字音强调:羌、渝) 请同学读,再读,齐读。 2.2.师生活动
4、。师生活动。 学生自主学习,自由练习朗读。把易读错的字标注在书上。 【设计意图】诵读的第一步,读准字音,读通,读顺。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培 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细读(三)细读 1.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好好的译读,感受图画美。 学生自主学习,边读边品味诗的意境,说说读懂了哪些。 小组交流,分享感悟。 小组推荐一人朗读。 (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强调诵读的要求:读出诗的节奏、重音、情感。 学生练读。 齐读。 2. 师生活动。师生活动。 学生自主学习,读懂诗的大意。 小组交流,分享所感。 推荐一人发言,边读边说说感悟。 【设计意图】诵读第二步,边读边赏,读出诗的节奏、重音、情感。学生在自主
5、理解 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碰撞,形成新的认识。 (四)研读(四)研读 1.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美美的品读,感受情感美。 24 岁的李白为实现政治理想,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第一次离开故乡,行船于平羌 江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月亮,会有怎样的心情? (语速轻快舒缓。 ) 诗人渐行渐远,沿岸山重水复,月亮或隐或现,此时月亮已不再是故乡峨眉山的月 亮,诗人此时会感到? (语速低缓) 根据对诗的理解、感悟,有感情地练习诵读。 齐读。 3.3. 师生活动。师生活动。 设计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师生在反复读中共同体会作者情感。 【设计意图】进一步领会诗人思想情感。 (五)拓展延伸
6、(五)拓展延伸和积累和积累 1.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请学生在微博上分享积累的诗歌,并诵读。 要求:微博发表感悟。 读准字音、尽量读出节奏、重音、情感。 2.2.师生活动。师生活动。师生在微博下共同评论。学生诵读自己所喜欢的诗歌,并简要说说诵读 的感悟。 学生互评,教师点拨。 【设计意图】从一首诗的诵读拓展延伸到对所喜欢的诗歌的诵读,激发学生学习诗歌 的兴趣,增加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 (六六)课堂检测课堂检测:诵读峨眉山月歌诵读峨眉山月歌 (七七)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诗歌中蕴含了古代文人的情怀与智慧,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诗词 穿越时空,陶冶了一点又一代人的情操,这是我们的财富,也是我们的根。期望同学 们也能喜爱上诗词并传诵它们。 (八八)布置作业布置作业:积累所喜欢的诗歌,课下练习诵读 九、板书设计:九、板书设计: 峨眉山月歌 李白 1、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2、读出诗的节奏、重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