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阅读-16昆明的雨-ppt课件-(含教案+视频+素材)-市级公开课-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编号:4147a).zip

相关 举报
  • 全部
    • 《昆明的雨》作者介绍和教材分析.doc--点击预览
    • 《昆明的雨》朗读.mp4
    • 《昆明的雨》课件.ppt--点击预览
    • 教案4147a.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一、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 年 3 月 5 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 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 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 受戒 晚饭花集 逝水 晚翠文谈等。 1935 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1939 年夏,从上海经香港、 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50 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 文艺编辑。1961 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 。 3 1963 年,发表的羊舍的夜 晚正式出版。1981 年 1 月, 异秉在雨花发表。1996 年 12 月,在中国作家协会 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 1997 年 5 月 16 日上午 10 点 30 分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 77 岁。 汪曾祺(1920 年1997 年) ,江苏高邮人,曾就读于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 文等。新中国成立前当过中学教员、历史博物馆职员。后在北京做编辑工作;写过剧本, 参与过沙家浜的修改和定稿;在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上颇有成就。作品有受戒 晚 饭花集 逝水 晚翠文谈等。 西南联大学制四年,他却读了五年,因为体育和英语不及格,留了一年。汪曾祺不用 功,喜欢到处逛,泡茶馆,可不爱上课。他是个夜猫子,晚上在图书馆或茶馆读书,白天 睡觉。在西南联大,汪曾祺开始写作。这是他人生方向的开始,注定了这一生将成为一个 作家。 那些不能忘的昆明记忆更多 1997 年 3 月,汪先生去世前两个月,又写了散文猫 ;小说、绘画和散文,三种不 同的表现方式,但只有一个指向:昆明的记忆。不同的年岁,不同心境。 人物生平: 求学经历: 1925 年,汪曾祺入高邮县立第五小学幼稚园学习。1926 年秋,汪曾祺入县立第五小 学读书。 1932 年秋、汪曾祺小学毕业考入高邮县初级中学读书。 1935 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今江苏省江阴市)南菁中学读高中。 1937 年,日本人占领了江南,江北告急。正读高中二年级的汪曾祺不得不告别南菁中 学,并辗转借读于淮安中学、私立扬州中学以及盐城临时中学,这些学校的教学秩序都因 战争而打乱。汪曾祺就这样勉强读完中学。后战事日紧,汪曾祺随祖父、父亲到离高邮城 稍远的一个村庄的小庵里避难半年,他在小说受戒里描写过这个小庵。 1939 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大学期间,汪曾祺与同学创办校内的文聚杂志,并不断在杂志上发表诗歌、小说。 解放前夕 1944 年,为生活计,汪曾祺在昆明北郊观音寺的一个由联大同学办的“中国建设中学” 当教师,在两年的教学期间,汪曾祺写了小说小学校的钟声 ,重写小说复仇 。后由 沈从文推荐给郑振铎在上海主办的文艺复兴杂志发表。此外,还写了小说职业 、 落魄 、 老鲁等。这期间汪曾祺与同在中国建设中学任教的施松卿相识,并建立了恋 爱关系。 汪曾祺 1946 年秋,汪曾祺由昆明到上海,经李健吾先生介绍,到民办致远中学任教师两年, 直到 1948 年初春离开。这期间,写了鸡鸭名家 、 戴车匠等小说。 1948 年初春,汪曾祺离开上海到北京,与在北京大学外语系任助教的施松卿会合,临 时借住在北京大学。失业半年后,才在北京历史博物馆找到工作。 1949 年 1 月 31 日,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北平宣告和平解放。3 月,汪曾祺报名参 加“四野”南下工作团,在武汉被留下来参与接管文教单位,后被派到第二女子中学当副 教导主任,干了一年。 1949 年 4 月,汪曾祺的第一本小说集邂逅集 ,作为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中的一种 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入汪曾祺初期作品 8 篇:复仇 、 老鲁 、 艺术家 、 戴车匠 、 落魄 、 囚犯 、 鸡鸭名家和邂逅 。5 月,与施松卿结婚。 1950 年,北京市文联成立。汪曾祺从武汉回到北京,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 编辑。 1954 年,汪曾祺创作出京剧剧本范进中举 ,后获北京市戏剧调演一等奖。秋,调 离北京市文联,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任民间文学编辑。 1957 年, “反右斗争”开始后,他因这篇短文受到批评,但并未划定为右派。 1958 年夏,被补划为右派,下放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劳动。 1960 年,汪曾祺被摘掉右派帽子,结束劳动,暂留农科所协助工作。 1961 年春,农科所让汪曾祺到设在沽源的马铃薯研究站画一套马铃薯图谱,可惜画稿 毁于“文革”中。 1961 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 。年底,汪曾祺调北京京剧团任编剧。 1963 年, 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这是汪曾祺的第二个作品集。 1964 年,汪曾祺等人根据沪剧芦荡火种执笔改编同名京剧,由北京京剧团演出, 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并接见了全体演职人员, 祝贺演出成功。 1966 年“文革”开始后不久,汪曾祺即因“右派”问题被关进“牛棚” ,但 1968 年迅 速获得“解放” 。 1970 年 5 月 21 日,汪曾祺因参与京剧沙家浜的修改加工有贡献,而被邀请登上 天安门城楼。 晚年岁月 1977 年,民间文学论文花儿的格律发表,这是汪曾祺“文革”后发表的第一篇作 品。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汪曾祺深受鼓舞,创作热情逐渐高涨。 1979 年,小说骑兵列传在人民文学第 11 期发表,这是汪曾祺在“文革”后 发表的第一篇小说。 1980 年,小说受戒在北京文学10 月号发表。 1981 年 1 月, 异秉在雨花发表。4 月, 大淖记事在北京文学发表。这 一年汪 曾祺的佳作连续发表,小说创作日趋活跃。10 月,应高邮县人民政府邀请,汪曾 祺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访问。 1982 年,汪曾祺新作不断。1983 年,汪曾祺的创作更趋活跃,在全国各地发表小说、 散文、评论等近 20 篇。 1985 年,在年初结束的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理事。 1987 年 2 月 26 日,汪曾祺在京入党。4 月 16 日,汪曾祺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赴云南访 问。10 月,应安格尔和聂华苓夫妇之邀,汪曾祺赴美国参加国际写作活动,历时三个多月。 1988 年,小说无新作,间或发表些散文、随笔。 1989 年 1 月, 北京文学与台北联合文学采取同步行动,同时出汪曾祺作品专 辑。 1990 年 2 月 24 日,汪曾祺写散文七十抒怀 。 1991 年 5 月, 蒲桥集由作家出版社再版。 1992 年 4 月,散文集旅食集由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 1993 年 6 月,以故乡高邮为背景的小说集菰蒲深处在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5 年春,应台湾联合时报邀请,汪曾祺赴台参加“两岸三边文学问题座谈会” 。 1996 年 12 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 1997 年 5 月 16 日上午 10 点 30 分终因抢救无效而不幸去世,终年 77 岁。 主要作品: 作品类型: 短篇小说受戒 大淖记事 鸡鸭名家 异秉 羊舍一夕 小说集邂逅集 晚饭花集 茱萸集 初访福建 散文集逝水 蒲桥集 孤蒲深处 人间草木 旅食小品 矮纸集 汪曾祺小品 艺术小品集汪曾祺:文与画 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 剧本京剧沙家浜 (主要编者之一) 京剧范进中举 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汪曾祺文集 汪曾祺全集 文学特点: 散文写作: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 如话家常。 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 ,纠偏了那种集体的“宏大叙事” ;以平实委婉而又有弹性的语言,反拨了笼罩一切的“毛话语”的僵硬;以平淡、含蓄节 制的叙述,暴露了滥情的、夸饰的文风之矫情,让人重温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的名士风散 文的魅力,从而折射出中国当代散文的空洞、浮夸、虚假、病态,让真与美、让日常生活、 让恬淡与雍容回归散文,让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 ,功不可没。 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观念的灌输,但发人深思。如吃食和文学的苦瓜是瓜吗 , 其中谈到苦瓜的历史,人对苦瓜的喜恶,北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受,最后谈到文学创作 问题:“不要对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 “一个作品算是现实主义的也可以, 算是现代主义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个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说它是瓜也行, 说它是葫芦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 ” 小说写作: 汪曾祺的小说充溢着“中国味儿” 。正因为他对传统文化的挚爱,因而在创作上追求回 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中去。在语言上则强调着力运用中国味儿的语言。汪曾祺小说 中流溢出的美质,首先在于对民族心灵和性灵的发现,以近乎虔敬的态度来抒写民族的传 统美德。为此,他写成了脍炙人口的受戒和大淖记事 。 人物评价: 汪曾祺一生经历了无数苦难和挫折,受过各种不公正待遇,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平 静旷达的心态,并且创造了积极乐观诗意的文学人生。贾平凹在一首诗中这样评价汪曾祺: “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 (贾平凹评) 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广泛,爱好书画,乐谈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他一生所经历的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例如启蒙救亡、夺取政权、反右斗争、 “文革” 、 改革开放等等。但他深感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使读者形成了向往宁静、闲适、恬 淡的心理定势,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 (中国作家网评) 二、二、 情迷昆明雨情迷昆明雨-汪曾祺先生的昆明情结汪曾祺先生的昆明情结 云朵的粉状融化了, 迷蒙的雨滴打落在路人的罗衫上; 碧波中,天空没有投影,只是泛着圈圈涟漪。 又是六月,又是强大的昆明准静止锋控制的季节,雨水断断续续,下了又停,停了又 下 作为地地道道生长在滇西北的云南人,我压根就不喜欢雨,我认为雨是天空的眼泪, 是情感的滂沱,是我怀想蓝天时的魔杖 而今天,有些出乎意料,我宁愿站在露天里轻吻雨滴,是因为我独处他乡,是因为我 身居异地,更是因为汪曾祺先生昆明的雨吧! 1939 年,汪曾祺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在昆明,一呆就是七年。入乡随俗,客居他乡。 汪曾祺很快融入了云南异样的生活,读书做学问的间隙,偶尔也会进进馆子,泡泡茶馆, 喝喝小酒,谈谈国事家事天下事。是,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一段青葱的岁月,不怕山高水长, 轻看人间风浪,因为年轻,因为没有什么不可以。而汪曾祺先生,却以独特视角,体察细 微,酝酿着他对这座城市的情有独钟,抒写着他在这座城市里挥洒过的青春风华。 在昆明,从文林街到正义路,从府甬道到翠湖,哪一处没有不留下汪曾祺的足迹,哪 一处没有不吸引汪先生双眸的停驻。从小深受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汪曾祺先生温 文儒雅,作品中无处流露出一种天真活泼自然的情感,比如说取材于昆明的小说职业 , 就将民情风俗,日常生活刻画得有趣,唯美。椒盐饼子“椒盐饼子西洋糕”被昆明孩子摹仿 为“捏着鼻子吹洋号”,无不体现这个城市的情绪与童真,更为妙的是汪先生将这有腔有调 的吆喝声谱出曲来,赋予昆明话音律美和节奏美,无不让人惊叹汪曾祺对这个城市的回忆 竟没有半点的缺失,在文章的原稿丢 30 多年后他还对那些孩子叫卖的细节历历在目,可见, 这个城市,留给汪曾祺的不仅是温暖的气候和澄澈的风景,一点一滴的风土人情也被他的 每一个创作细胞所记录,镌刻。 汪曾经说过:“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抒情诗,他反应了一个地方人民对生活的挚 爱,对活着所感到的欢愉”。在汪先生的散文中,对浓厚的昆明地方风情,人民生活图景也 有独特的描写。昆明铺松毛,贴唐诗,劈甘蔗这一些有趣的年俗都进入了他的作品中,这 样的作家,表达着民族传统,探寻着往昔文化。也为我们这样一群 80 90 后的读者在现代 与传统之间架起了一座知心的桥梁。一个城市浮华的背后,隐蔽着多少文化习俗褪色淡化 的心酸。当这些传统在昆明人的生活中已经当然无存时,或许只有汪曾祺的文字,能带着 我们去追忆似水的流年,去拜谒那些被现代人忘却的古老文明。 一个人行走的太快,灵魂容易跟不上。现代的生活节奏,身边的许多凡人小事还没有 来得及审查就抛到了记忆的背后。汪曾祺的散文却从最琐碎最平常的事儿入笔,昆明的雨, 昆明的花,昆明的果品都纳入他创作的取材点。汪曾祺希望他的作品能够有益于世道人心, 使人的情感得到滋润是的,他的文章,无不向每一个抱怨这座城市交通堵塞,发展滞 后的人发出吁请:慢点走,其实你生活的城市很美。包括我,包括那篇使我的心旋转 360 的昆明的雨 。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 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汪曾 祺想念昆明的雨,时隔 40 几年后,他写下了如此看似平常,实则意味深厚的文字。很细腻 的文笔,让我的内心也开始柔软起来,寥寥数笔勾画出昆明的雨季形象,也在我心底勾勒 着不一样的昆明风情图。文章中,作者没有长篇大论的描写昆明的雨景,而是通过写昆明 雨季中的菌子,仙人掌,杨梅,缅桂花,来烘托昆明雨季的频繁而不连续,丰满却颇具柔 情。中意质朴的语言,有趣逗人的典故引用,深化了文章的意境,行云流水的文字结构, 不拘一格,看似平淡,却充满着诗情画意。就我这一介喜欢挑刺的俗人,也对这个城市开 始兴趣黯然。翻阅他的作品,不乏叙写这个城市的花鸟虫鱼,乡土人情,对这座城市的诗 词典故,即兴偶感,汪先生总以其独特的角度娓娓道来。冥冥之中提醒了我,其实,我错 过了这座城市太多美好的东西,琐碎生活,也需要一颗安静的心梳理。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的汪曾 祺至始至终就没有徒有虚名,他深谙“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东方古训,加上个人身世浮沉 的沧桑之感,促使他不去追求反映时代精神的最强音,而是以含蓄、空灵、淡远的风格, 去努力建构其心目中的和谐美与文化美。一篇翠湖心影 ,零零散散对翠湖周边环境,文 化,地域状况的描写,让我不得不感叹在历史的洗礼和涤荡下的翠湖的确不知不觉就成了 这座城市的眼睛,让我不得不删除那些对翠湖混杂的记忆,更新自己的头脑,带着一份体 验文化的心情去翠湖走一遭,去重拾汪先生笔下那个明爽安静的翠湖。其实,生活也可以 如此惬意! 离开昆明后,汪先生依然牵挂着翠湖,牵挂着翠湖的水,连翠湖的风吹草动,规划建设, 他也在遥远的地方注视着,他的文中多次写到他想念昆明的雨,想念翠湖与 其说这些想念,无不在表达着他对这座城市的想念,对文化的牵挂,对人情的惦念。 “我离 开昆明整四十年了,对昆明菜一直不能忘”。在昆明菜这篇散文中,汪先生发出如此朴 实而真挚的感慨。是,语言是流动的,当语言已经触及内心深处最真实的东西时,繁复的 修辞反而显得华而无实。汽锅鸡,宣威火腿,牛肉,韭菜花,米线,炒鸡蛋在我们这些云 南人看来再普通不过的东西,汪曾祺却样样有感情。尤其是他文中所提及的黑芥,现在我 们叫的黑三剁,哪样不是外地人钟情的食物。就连我,偶尔去餐馆里改善生活时,也会特 意点这些菜,在大街上遇到什么玉米粑粑,破酥包子时,也会迫不及待的买一个,亲自品 尝汪老先生笔下的风味。嗨!还有些爱屋及乌的迹象吧! 行走于昆明的街头,汪先生写过的昆明本土文化有的已销声匿迹,留下的是城市化的 影子和现代化的弊病。无可否认,汪老先生的文章在向我们诉说他的昆明情结时,也呈现 着原汁原味的昆明风情。感谢汪曾祺先生,感谢他的文字,能让我在看惯这个城市的花开 花落,云卷云舒后还像他一样钟情于这里的雨。 情迷昆明雨,倾听昆明的声音,把握这座城市的人文脉动。 16 昆明的雨昆明的雨 汪汪曾曾祺祺 “昆明的雨昆明的雨” 散文散文 : 形散而神聚形散而神聚 解题解题 :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一、理清内容;一、理清内容; 二、感悟情思;二、感悟情思; 三、品味语言。三、品味语言。 “昆明的雨昆明的雨”: 给宁坤的画给宁坤的画 仙人掌仙人掌 各种菌各种菌 杨梅杨梅 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 缅桂花缅桂花 送缅桂花的房东送缅桂花的房东 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小酌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小酌 昆明的雨和雨季昆明的雨和雨季 初读课文,理清内容初读课文,理清内容 1、昆明雨季的特点集中体现那句话、昆明雨季的特点集中体现那句话 ? 2、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情感?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情感?说 说你的理由。说你的理由。 精读课文,感悟情思精读课文,感悟情思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1939年,汪曾祺考入西年,汪曾祺考入西 南联大中文系,在昆明,一待就是七年南联大中文系,在昆明,一待就是七年 。入乡随俗。汪曾祺很快融入了云南异。入乡随俗。汪曾祺很快融入了云南异 样的生活,读书做学问的间隙,偶尔也样的生活,读书做学问的间隙,偶尔也 会进进馆子,泡泡茶馆,喝喝小酒,谈会进进馆子,泡泡茶馆,喝喝小酒,谈 谈国事家事天下事。谈国事家事天下事。 是,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一段青葱是,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一段青葱 的岁月,不怕山高水长,轻看人生风的岁月,不怕山高水长,轻看人生风 浪,因为年轻,因为没有什么不可以浪,因为年轻,因为没有什么不可以 。而汪曾祺先生,却以独特视角,体。而汪曾祺先生,却以独特视角,体 察细微,酝酿着他对这座城市的情有察细微,酝酿着他对这座城市的情有 独钟,抒写着他在这座城市里挥洒过独钟,抒写着他在这座城市里挥洒过 的青春风华。的青春风华。 情感归纳:情感归纳: 关注抒情语句;关注抒情语句; 理清文章线索;理清文章线索; 关注主要内容;关注主要内容; 结合背景经历。结合背景经历。 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言传达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言传达 出这些情感的呢?出这些情感的呢? 再读课文,合作探究,画出再读课文,合作探究,画出 喜欢的语句,交流阅读感受和理喜欢的语句,交流阅读感受和理 由。由。 合作探究,品味语言合作探究,品味语言 汪曾祺语言追求:汪曾祺语言追求: 1 1、平淡而有味。、平淡而有味。 2 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 方特色。方特色。 3 3、有淡淡的幽默。、有淡淡的幽默。 作者寄托感情的载体都很作者寄托感情的载体都很 小,却显得对昆明的爱异常深小,却显得对昆明的爱异常深 沉。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呢?沉。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呢? 课后归纳,聚焦写法课后归纳,聚焦写法 汪曾祺曾经说过:汪曾祺曾经说过:“我想把我想把 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 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 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 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 小结小结 拓展阅读拓展阅读 汪曾祺的散文,往往拾取生汪曾祺的散文,往往拾取生 活中的琐细事物,娓娓道来,如活中的琐细事物,娓娓道来,如 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 ,课外请阅读汪曾祺的另外几篇,课外请阅读汪曾祺的另外几篇 散文散文故乡的食物故乡的食物翠湖心影翠湖心影 我的家乡我的家乡,细细品读,体,细细品读,体 会作者散文的独特韵味。会作者散文的独特韵味。 谢谢观看 ! 昆明的雨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学科学科语文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课名)(课名)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 元第 16 课昆明的雨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课时 学习目标分析学习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2、感悟作者寄托其中的深切情思; 3、品析文章平淡自然又感人至深的语言。 重难点: 重点:品析文章平淡自然又感人至深的语言; 难点:感悟作者寄托其中的深切情思。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散文昆明的雨 。 (板书) 上课之前,我先问两个问题,一,大家知道散文的特点吗?(形散神聚)二,你们从 文章题目“昆明的雨”中能获取什么信息?(预设:文章主要来写昆明的雨) 二、明确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1、理清内容; 2、感悟情思; 3、品析语言。 三、合作与探究 (一)默读课文,理清内容。 活动引导:默读课文,文章主要写昆明的雨,不同层次分别写了什么? 参考:1、分层,圈画关键内容,概括每一层的主要信息; 2、梳理层次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第一段写的是给宁坤的画,作用突出雨季的特点,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 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接着写昆明的雨和雨季,但没有大量笔墨写雨,而是在之后写仙 人掌、各种菌、杨梅、买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缅桂花、送缅桂花的房东、莲花池边酒店里 与友人小酌,写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景、物、人、事,作者强调“那张画”是写实的,由 那张画延伸开来,将记忆中昆明雨季的景、物、人、事一幕幕展现开来。这些用一个词归 纳,写的是昆明雨季的(生活) 。 】 (二)精读课文,感悟情思 活动引导 1、昆明雨季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哪句话? 明确“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 活动引导 2、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情感?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a、关注抒情语句; b、理清文章线索; c、关注主要内容; d、结合背景经历。 参考:作者不仅仅是抒发对昆明雨季的思念,还怀念在昆明度过的岁月与生活,怀念 青春岁月。 【背景介绍:1939 年,汪曾祺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在昆明,一呆就是七年。入乡随 俗,客居他乡。汪曾祺很快融入了云南异样的生活,读书做学问的间隙,偶尔也会进进馆 子,泡泡茶馆,喝喝小酒,谈谈国事家事天下事。是,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一段青葱的岁月, 不怕山高水长,轻看人间风浪,因为年轻,因为没有什么不可以。而汪曾祺先生,却以独 特视角,体察细微,酝酿着他对这座城市的情有独钟,抒写着他在这座城市里挥洒过的青 春风华。 】 (三)合作探究,品味语言 活动引导 1、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言传达出这些情感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合作 探究,画出喜欢的语句,互相交流阅读感受和理由。 活动引导 2、汪曾祺的语言特色小结,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 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 a、平淡而有味。 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c、有淡淡的幽默。 【同学们对文章的语言品味刚好印证了以上特点。 】 活动引导 3、这是一篇多么富有美感诗意又充满生活情趣的作品。作为一名热爱家乡 的中学生,洛阳也有很多的景、物、故事,生动有趣,值得用文字来抒写来介绍。那么接 下来,同学们就试着来介绍我们洛阳的生活,如果能学着运用汪曾祺语言上的一点点特色, 那我们今天就真的学以致用了。 【自由写作,关于洛阳的风景、美食、趣事等。 】 (四)课后归纳,聚焦写法 活动引导:同学们看,平淡的生活中也富含生活情趣和人生况味。好的文学作品就是 这样,于不动声色中,你便受了它的感染。本文作者寄托感情的载体都很小,却显得对昆 明的爱异常深沉。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明确:以小见大。 【小结:汪曾祺曾经说过:“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 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 ” (生齐读) 】 四、推荐阅读 汪老的散文,往往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 趣味,课外请阅读汪曾祺的另外几篇散文故乡的食物 翠湖心影 我的家乡 ,细细品 读,体会作者散文的独特韵味。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有两个特点。 (1)课堂清晰,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学生知道一节课需要 做什么,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阅读和赏析课文。同时,这样的阅读引导给学生今后阅读散 文提供了非常好的范例。 (2)重点突出,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品析语言, 多角度品析文中的精彩语句,谈感受、总结方法、归纳特点,并且设计写作小练笔的活动 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课堂上,学生发言时积极踊跃,阅读思考时又非常的安静投入,学生是真的在深入阅 读,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不管是课本上圈点勾画还是自己的批注见解,学生做的都很认 真,让这节课落到实处。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从课堂上来看,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特别 好,读书感情不够,还需要着重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四单元-阅读-16昆明的雨-ppt课件-(含教案+视频+素材)-市级公开课-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编号:4147a).zip)为本站会员(老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八年级上册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