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九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考点梳理汇总【部编版】九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考点梳理汇总 第 1 页 共 19 页 目 录 1.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2.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3.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4.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5.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6.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7.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8.第八课 中国人 中国梦 温馨提示:目录已做超链接 第一课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踏上强国之路 1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追求强国富民做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1)中国共产党团
2、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 终于站起来了。 (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 础。 (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 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3基本路线是: 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 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而奋斗。 4我国是怎样推进改革开放的? 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5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哪些成就? (1)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 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2)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 第 2 页 共 19 页 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6改革开放有哪些重要意义? (1) 改革开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 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
4、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 的伟大飞跃。 (2)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740 年来,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8中国腾飞的表现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 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获得幸福生活的体现 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 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
5、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10改革开放给世界带来哪些影响? 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着世界,中国已 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11改革开放的地位是什么?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2中国新的历史方位是什么? 2017 年 10 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3过去 40 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14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
6、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5改革开放 40 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16我国为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哪些努力? 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 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7我国经济发展中还面临哪些问题?应对举措及意义是怎样的? (1)问题:还面临区域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2)举措: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
7、体化。 【部编版】九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考点梳理汇总【部编版】九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考点梳理汇总 第 3 页 共 19 页 (3)意义: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8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9怎样继续深化改革? 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 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 20党和政府为什么把共享作为发展的重要理念? (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  
8、; 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21如何实现共享发展成果?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 发展成果。 (2)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 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 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9、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3)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实保障。 第二课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创新驱动发展 1从个人生活层面正确认识创新? (1)生活处处有创新。(2)创新具有独特性,是区别已有的。(3)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2创新带来的情感体验? (1)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2)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 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3.从人类社会实践方面认识创新 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
10、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 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4.创新的根本目的:让生活更美好。 5创新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发挥的重要作用? 第 4 页 共 19 页 (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 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3)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 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6.改革与创新的关系 (1)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
11、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在不断创新中 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2)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 展成果。 7现阶段,我国为什么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目前,我国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 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不 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
12、建设创 新型国家。 8现阶段,我国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1)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 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2)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 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9教育的重要作用 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
13、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 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10我国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教育公平 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11怎样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部编版】九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考点梳理汇总【部编版】九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考点梳理汇总 第 5 页 共 19 页 创新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职业,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创
14、业不分 男女、不分城乡、不分行业,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12企业为什么要提升创新能力? 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13创新精神的表现是什么? 创新精神,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 神,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 怀。 14创新的时代要求我们怎样对待知识产权? (1)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 创造、保护创新。当知识产
15、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2)学习相关法律,如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 (3) 当未成年人的知识产权遭到侵犯时, 可以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出面请求有关机关予以法律保护, 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 (4)拒绝购买盗版产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5)对自己的发明创造成果及时申请专利保护。 15创新的目的 (1)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2)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第三课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追求民主价值 1民主的价值及其实现? 一般来说,民
16、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2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的真正确立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真正确立。 3全体中国人民共同价值追求 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4法治与民主的关系 第 6 页 共 19 页 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 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5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
17、是一种新型民主? 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具有强大生命力。 6.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和特点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 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7.人民民主的真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8.人民民主的形式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求发展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在民主实践中,我们既强调选举民主的作用, 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又注重发挥协商民主的优势,通过广泛协商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 9.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
18、独特优势。 10. 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保障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这项制度强调充分协商, 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 度。 (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11公民通过哪些途径行使民主权利? (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民
19、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12民主选举的形式、原则、对公民的要求有哪些? (1)形式:例如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 (2)原则:公开、公平和公正。 (3)要求: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13民主决策的要求、形式有哪些? (1)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2)形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 【部编版】九
20、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考点梳理汇总【部编版】九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考点梳理汇总 第 7 页 共 19 页 14增强公民民主意识的必要性及意义是什么? (1)必要性: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 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2)意义: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 重要保证。 15.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具备的能力 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 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
21、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16现代公民如何培养民主意识? 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 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1)首先,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2)其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意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3)最后,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第四课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国 1法治的含义是什么?法治的作用有哪些?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
22、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 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法治的基本含义(良法、善治) 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 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 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法治的意义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 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4党
23、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第 8 页 共 19 页 5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6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因、总目标分别是什么? (1)原因: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7.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要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 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
24、和坚定捍卫者。 8.法治国家的道路选择: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9我国政府的作用 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10. 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11法治政府的含义 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12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核心分别是什么? (1)地位: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2)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
25、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 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3)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13如何实现依法行政? (1)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 和民主化。 (2)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14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 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15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
26、守法。 16厉行法治的要求 (1)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全利,履 【部编版】九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考点梳理汇总【部编版】九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考点梳理汇总 第 9 页 共 19 页 行义务。 (1)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3)国家(社会):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27、,在全社会鲜明地 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17国家和社会治理怎样发挥法律和道德的作用? 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 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 治相得益彰。 第五课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守望精神家园 1中华文化的形成、特点及组成 (1)形成: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 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中华
28、文化。 (2)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组成: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等。 2.文化发展与国家、民族发展的联系: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 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 神标识,为中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4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的原因 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
29、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5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6.文化对国家、民族的价值: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7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 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 第 10 页 共 19 页 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8
30、文化自信的来源 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 机,来自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9.坚定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和措施 必要性: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措施:既要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新月 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 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10中华传统美德的地位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
31、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 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11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 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 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 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 12青少年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1)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2)倡导向
32、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13.中华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的区分 (1)中华文化:以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为基础,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中国特有文化,由各族人民用自己 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中国所有民族(即中华民族)的文化总汇。 (2) 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 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 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
33、nbsp;(4)中华传统美德: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力,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 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 【部编版】九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考点梳理汇总【部编版】九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考点梳理汇总 第 11 页 共 19 页 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14民族精神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意义?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 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
34、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5民族精神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6.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今的集中体现 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17中华民族精神的品格:与时俱进。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 发展。 18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 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 华儿女为
35、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19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 (1)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2)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3)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20对价值观的理解 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生活中,人们常常依循各自尊崇的价值观判断是非曲直和决定行为取向。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 (1)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 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
36、的价值观。 (2)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 神的集中体现。 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向,爱 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第 12 页 共 19 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 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24如何培
37、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 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第六课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 1从国际视角看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人口问题加重了 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2正确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 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新特点:我国人口
38、状况还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 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 3.我国人口问题的本质 是一个发展问题。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4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 (1)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 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2)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 环境的压力,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5正确看待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与
39、完善 生育政策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2016 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 育两个子女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6从世界眼光来看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危机 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 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7我国的资源现况和原因 【部编版】九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考点梳理汇总【部编版】九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考点梳理汇总 第 13 页 共 19 页 (1)现况:我国自然
40、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 缺。 (2)原因: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 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8我国面临的资源问题的影响及对策 影响: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影 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 对策: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不能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 发资源的新路。 9我国面临严峻环境问题的原因
41、和表现 原因: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 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使得我国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表现: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 10环境问题的危害 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人类关爱和 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 11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12人与自然的关系 (1)人类文明发展角度
42、: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2)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 第 14 页 共 19 页 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3)人与自然内在联系: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 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13.对人与自然关系基本态度 (1)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2)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3)
43、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14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准则和目标 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15.建设生态文明的态度和方案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 长流、空气常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6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1)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2)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
44、nbsp;(3)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 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4)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 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 的自觉行动。 (5)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 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17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 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
45、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走绿色发展道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 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部编版】九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考点梳理汇总【部编版】九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考点梳理汇总 第 15 页 共 19 页 第七课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中华一家亲 1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
46、、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 繁荣的基本原则。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 (3)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如何理解我国的民族平等? 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 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 相同的法定义务。 4国家为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而采取的措施 (1)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改 革开放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的扶贫支持力度,推动
47、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 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2)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从而促进民族 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3)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5公民维护民族团结的原因和做法 第 16 页 共 19 页 (1)原因: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2)做法: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族人民手足
48、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 6为什么要反对分裂? (1)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 (2)维护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7怎样反对分裂? (1)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 动。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3)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 8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1)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
49、的重要基石。 (2)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通的愿望。 (3)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家安全和发展环境复杂多变,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 段,也处于从发展中大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更自觉地维 护国家安全。 9怎样理解“一国两制”?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为“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 容分割。“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 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10我国为什么要完成
50、祖国统一大业? (1)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尚未完全实现统一。 (2)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11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做法 (1)基本立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2)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3)政治基础: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4)做法:两岸同胞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
51、 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2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部编版】九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考点梳理汇总【部编版】九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考点梳理汇总 第 17 页 共 19 页 (1)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2)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 。 第八课第八课 中国人中国人 中国梦中国梦 1中国梦是什么?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2两个百年?(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
52、么?) (1)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实现中国梦的内涵: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4.实现中国梦的要求:需要我们凝心聚力、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奋力开启时代新征程。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新的伟大成就? 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 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 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6.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53、了新时代。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意义? (1)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光明前景。 (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旗帜。 (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 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第 18 页 共 19 页 8新时代催生新理论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9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从 2020 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0怎样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