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位置重难点突破 一、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一、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突破建议: 1充分利用情境,不要急于抽象。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教材中呈现的各种具 体情境图,引导学生探究(在平面中)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方法。第一课时在熟悉的教室 座位情境中,引导学生明确“行、列的含义”“确定行、列的一般规则”“用数对表示某个 同学的位置”,体会到唯一性,一步一步,层层推进,为第二课时的抽象打下基础。本课时 还要完成练习五中的第 1 题至第 5 题, 每道题都是在生活情境中巩固应用数对。 教师要变化 形式,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情境中巩固数对。 2结合具体情境,亲历建模过程。在本节课中
2、,要从真实的课堂情境引入,真实地展 开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教学时可分三步实施: 第一步,结合具体的情境,说一说张亮同学的位置。由于个人生活经验不同,学生的表 示方法会各不相同。 第二步,将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升、抽象,揭示行、列的含义以及确定行、列的一般规则, 引出数学表示方法“数对”,感受到“数对”的简洁性和准确性。 第三步,能用“数对”表示示意图上或班级同学的位置,以及根据所给的“数对”确定 现实中物体的位置。 从学生的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 符合学生的由具体到抽象、 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 在经历“数对”这一概念的建模过程中,要让学生展开
3、“数学化”的探索和数学思考, 而行、列的含义以及确定行、列的一般规则等则需要教师揭示。在建立数学概念的同时,让 学生感受数的顺序及一一对应(数对与物体位置的对应关系)。 二、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要用两个数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二、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要用两个数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突破建议: 1复习旧知,做好衔接。例 1 是学习用数对(两个数)来确定一个物体在平面中的位 置。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描述物体位置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在一年级的 位置单元,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这几个方位,并能描述简单的位置关系; 在三年级下册的位置和方向(一)单元,学生会辨认八个方向等。所以教学时可设
4、计复 习铺垫,明确“确定一个物体在直线上的位置只需要一个数”,那“确定一个物体在平面中 的位置”需要几个数呢?由“线”推广到“面”,从而为引出数对做好充分的铺垫。 2引发矛盾,逐渐统一。虽然数对的表示方式和含义都是有着统一规定的,但教师也 不可让学生死背硬记,要耐心给足时间,创设三次矛盾冲突,让学生一次次体会到“统一规 则”的必要性,从而自然理解数对的规则和含义。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 确定位置,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空间观念。 (1)统一“行”“列”的含义。 受生活中口语的影响,学生喜欢用“第几条第几个”“第几竖条第几个”“第几横排第 几个”之类的语言描述位置,而规范的数学语言是
5、“第几行第几列”“第几列第几行”。教 师需要引导学生把“生活语言”统一成规范的“数学语言”。 (2)统一“确定行、列的一般规则”。 在生活中,人们可以依照自己的习惯去数“第几行”“第几列”,不论是从右起,还是 从左起,都能表示出物体的位置。引导学生体会“行”“列”的方向若没有规定会很混乱, 从而产生统一“行、列规则”的需求。明确一般情况下,数“列”是从左往右数;数“行” 是从下往上数。统一方向和规则,就会避免歧义。 (3)统一“数的顺序”及一一对应(数对与物体位置的对应关系)。 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列” (其实就是直角坐标系中的横坐标),第二个数才表示“行” (其实就是直角坐标系中的纵坐标),
6、也就是“先列后行”“先横后纵”。这与生活中的习 惯说法“行列”又是一个冲突。此时需要统一数的顺序,建立数对与物体位置的一一对应, 即唯一性。 三、在方格图上用数对准确表示点的位置三、在方格图上用数对准确表示点的位置 突破建议: 1通过迁移,逐步由具体到抽象。开课通过与例 1 的对比,使学生直观看到异同,相 同的地方可以作为今天学习的基础,不同的地方是今天对于位置知识点内涵的进一步探究, 这样体现了新旧知识的衔接, 学生很快找到运用旧知尝试解决新问题的方向, 同时进一步理 解数对与方格图上的点一一对应的关系。 2分层处理,掌握运用数对准确表示点的位置。针对各馆所的位置可以采取教师指导 示范大象馆
7、的位置,学生讨论具有特点的大门的位置,独立思考其他馆所的位置,这样层层 递进、 逐步放手的方式使学生逐步明确: 怎样用数对表示?为什么这样表示?知其然更知其 所以然。 在大门位置的讨论中更明确了 0 既是列的起点, 又是行的起点, 渗透了原点的含义, 构建直角坐标系的原型。 四、发现同一行同一列等特殊数对的特征四、发现同一行同一列等特殊数对的特征 突破建议: 1结合主题图素材,从无意到有意。教师可以结合主题图中各馆所的位置以及数对, 引导学生观察数对中第一个数相同的, 点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第二个数相同的点的位置有什 么特点。这样学生由无意地观察到有意地思考,从而抽象概括出特殊数对的特征,符合学生 的认知规律。 2通过不确定的数对,由具体描述到抽象概括。由不确定的(,4)(4,)数对, 思考其对应点会在哪里?学生通过前面的具体描述抽象概括出点的位置, 实际上也就是发现 同一列、同一行等特殊数对的特征。也明确了确定一个点的位置至少需要两个数据,这样更 加理解了用数对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