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位置单元计划位置单元计划 【单元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一、二学段学习了前后、上下、左 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进 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习则是第一、二学段 学习内容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都有较大的 作用。 教材从学生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表着手,通过说一说张亮的座位,引出第几 组与第几个的话题。接着,再从第几组第几个引出抽象的数对表示方法。这种从 学生的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 一般的数学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
2、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1.能用数对准确表示物体的位置。 2.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指导】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大量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经验, 并通过前几个年级的学 习也获得了确定物体位置方面的许多知识。因此,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 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
3、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 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 空间观念。 2.注意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本单元中,教材除了从数的角度刻画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还有意安排了一 些素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例如,例 2 中表示大象馆和海洋馆的位置的数对 分别是(1,4)和(6,4) ,使学生发现这两个数对中数的特点,与这两个场馆 在方格纸上的位置关系之间的密切联系。练习五中的第 7 题,使学生发现图形平 移后,位置变了,表示顶点位置的数对中的数也相应的变了。教师在教学中应充 分利用这些素材,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 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为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 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教学时,应重视练习五中的第 4 题的练习,还可增 加一些类似的练习内容,并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养成探索隐含在数学、算式后 面规律的习惯。 【课时安排】2 课时 1.位置(1).1 课时 2.位置(2).1 课时 【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