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含教学反思表格式).doc

上传人(卖家):rwyong 文档编号:181946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4.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含教学反思表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精)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含教学反思表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精)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含教学反思表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精)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含教学反思表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精)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含教学反思表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 小手艺展示 分数乘法 教学整体设计教学整体设计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 25 页。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它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能运用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进行有关计算,并且知道先约分后计算比较简便。  3在探索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探索性思考, 并进行分析和归纳。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重点难点】 重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灵活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教

2、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听题列式。 5 个 12 的和是多少? 1212121212 125 4 个 0.5 的和是多少? 0.50.50.50.5 0.54 6 个1 2的和是多少?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6 2口答:(出示口算卡片,说说法则) 162656 310310310 310310310 30 个 师:“像上边的题求几个相同的分数相加的和有没有 更简便的方法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分数乘整 数。” 既加固和加深了学生对知 识的理解,学会了运用,同时也 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明确

3、整数乘法的意义是求几个相同 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在学校举行的“小手艺”活 动中,刘青同学获得了“小小 巧手”的美誉。她制作的 2 个 风筝,尾巴是由 5 根和 6 根布 条做成的,每根布条长1 2米。 根据这一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活动一: 话题引入:在学生举行的“小手艺”活动中,芳芳同学了 解到: 小鱼风筝的尾巴是由 6 根布条做成的, 每根布条长1 2 米,根据这一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做这个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 活动二: 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师:要求做这个风筝的尾巴,一共用了多少米布条,该 怎样列式? 生

4、 1:1 2 1 2 1 2 1 2 1 2 1 2。 生 2:1 26。 生 3:61 2。 2师:你能说一说这些算式有什么区别呢? 生 1: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6 3。 生 2:1 26 或 6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6 2 3。 师板书: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11111 2 3(米) 3通过对加法和乘法算式的比较,你想说什么? 几个相同分数相加可以写成分数乘整数的形式。 4通过解决刚才的问题,谁能说一说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交流的过程,就是学生用 自己的话表述计算方法的过程,

5、 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 悟出计算方法的过程,这才是真 正经历了探究方法的过程。同时 通过对比,使学生体会到先约分 后计算,可以使运算简便,并讲 述约分的书写格式,这样就真正 地做到了水到渠成。 2计算方法的学习,一定 要在学生对算理充分理解的基 础上再进行总结,最好能够达到 水到渠成。这时再来总结计算的 方法,分数与整数相乘应该把分 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 变。算理真正理解了,算法自然 就到位了,如果在课堂上过分着 急总结算法,就像套公式一样, 学生不清楚其中的道理,计算方 法的学习也就不可能落实到位。 学生交流概括: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完全 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

6、简便运算。 活动三: 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师:结合刚才的分析过程,请大家观察1 26 的结果是 多少。 学生交流:1 26 3 或1 26 3。 2师:想一想,你是怎么计算的,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交流:分数乘整数,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 母不变。 1 26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11111 2 16 2 3(米) 3师:应用刚才的发现,计算 10 2 15、 7 129、18 3 4。(学 生独立计算) 教师提醒学生:计算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学生小组交流简算方法。 教师强调: 在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中, 可以先约分, 再计算,可使计

7、算简便。 活动四: 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1师:想一想,怎样计算分数乘整数? 2师生共同概括:分数乘整数,把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 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要约分。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 1。 ( )( )( ) ( )( )( ) ( )( )( )( ) ( )( )( ) 把课堂的知识和生活紧密 结合,达到了巩固知识、培养技 能、 激发兴趣、 发展思维的目的。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不理 解的部分得以理解,使基本理解 的变为理解清晰。 (1)学生审题,并按要求填空; (2)集体订正,并要求学生说出从加法算式到乘法算式的根 据。 2学生完成自主练习 2。 订

8、正时让学生说说题意并列出算式,说说乘法算式的意义 并口算出结果。 3独立完成自主练习 4、5、6 题。 (1)学生独立审题,分析题意并解决实际问题。 注意第 4 题是一道假分数乘整数的乘法,与真分数乘整数 的计算方法相同。 (2)集体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解题时运用了哪些数量关 系? 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你说一说还有哪些 不理解的方面或不满意的地方。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抽象 概括能力,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 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 生学会自我反省。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自主练习第 3 题。 教学小结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 1.1 2 1

9、2 1 2 1 2 1 2 1 2 1 26 3(米) 2.1 26 或 6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6 2 3(米) 教学教学整体设计整体设计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个数乘分数一个数乘分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 69 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 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4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

10、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 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计算法则的推导。 难点: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天气渐渐凉了,王芳同学想织一条围巾。 王芳同学每小时能织围巾1 5米。 根据这个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课件出示。  (学生根据条件可能提出整数、分数的不同问题) 师:同学们刚才提了这么多问题,那么王芳同学 2 小 时能织围巾多少米呢? 生:1 52。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用乘

11、法计算? 2 小时能织多少米? 引导学生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引导学生回忆数 量关系: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课件呈现的是“手工编织能 手”王芳正在编织围巾的情境,旁 边有一条漂亮的围巾,通过图中的 信息“每小时能织围巾1 5米”,引导 学生提出一个数与分数相乘的问 题,从而为学习分数和分数相乘的 意义和计算方法做准备。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引出课题。 师:王芳1 2小时能织围巾多少米?谁能列算式解决这个 数学问题? 生列式:1 5 1 2。 引导学生从前面分析过的数量关系的角度加以理解这 个乘法算式。 2研究意义。 交流时,重点关注学生对分数 乘分数意义的理解是否到位,是否 会运

12、用前面总结的方法计算,并要 关注学生是否进行约分及约分的书 写格式。 (1)初步感知。 师:你认为1 5 1 2,这个算式应该表示什么意义呢? 对于学生比较贴切的回答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个算式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那 这个算式到底表示什么呢?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请你们小组合 作利用这张纸条表示出1 5 1 2。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巡视, 并适当予以指导。 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方法,说一说哪 一部分表示的是1 5 1 2。 让折法不同的学生都来展示交流,加深学生印象,帮 助学生理解。 教师根据学生的方法以课件演示,再次让学生加深印 象,虽然折纸的方法有

13、许多,但每一次折的都是1 5的 1 2。  师:那你们现在明白1 5 1 2表示什么了吗? (2)1 千克大饼的价格是5 2元,买 9 10千克大饼需要多少 元? 学生独立完成,共同订正。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烙 10 张大饼需要多少千克面粉? (2)1 千克大饼的价格是5 2元,买 9 10千克大饼需要多少 元? 学生独立完成,共同订正。 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 于生活的思想。 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 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还有什么不清楚 的问题吗?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以学 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

14、动作用,并为下一步学习乘法打下 基础。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自主练习第 1,3,4,9 题。 教学小结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一个数乘分数 1一个数乘分数,可以看作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1 52 1 5 1 2 1 10 教学整体设计教学整体设计  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 1012 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分数乘法的意义的角度思考,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应该 用乘法计算,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组织学生动手实践、

15、自主探究,明确把谁看作单位“1”,引导学生采用数形结合的方 法画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逐渐形成技能,增强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能解决 相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算理,正确图示;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列式。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师: 我们已经初步解决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 的问题,你还会做吗? 出示练习:20 的4 5是多少?6 的 2 3是多少?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两个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师:同学们,我们知

16、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 少,用乘法计算。这是乘法意义的扩展出现的新问 题, 运用这一知识还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今天我 们就来一起研究。 温故知新,由旧知引入,既为新知 的学习铺路搭桥,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在学校举行的泥塑大赛中,同学们制作出许多 精美的作品。 (课件出示教材第 10 页的情境图和信息) 在学校举行的泥塑大赛中: (1)一班共制作泥塑作品 15 件,其中男生做了总数 的3 5。 (2)二班男生制作了 12 件,女生做的是男生的5 6。 师: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

17、题: 一班男生做了多少件?二班女生做 了多少件?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比较明确,下面我们分别来解 决这些问题。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解决第一个问题:一班男生做了多少件? 师: 请同学们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先来分析题目 的数量关系,再试着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得出答 案,还要把道理说清楚。 讨论操作。学生分小组进行尝试活动,教师巡视 指导,了解信息。 小组内交流。 交流展示,指名到展示台前进行汇报。 方法一: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师: 你是怎样画图的?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怎样 想的? 学生回答的过程中,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 找单位“1”,如何找单位“1”,如何在线段图中表 示出已

18、知条件“3 5”。 师:线段图是个很好的工具,同学们用得非常棒! 1.从自己身边熟悉的情境入手, 便于 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获取信息,引 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 数学来自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 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 们的求知欲。 2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就是要理解男生做了总数的3 5这句话的 具体含义, 也可以说理解“3 5”这个分数 在题中的具体意义。在这个情境中,3 5就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 5 份,男生就占 其中的 3 份。交流中引导学生经历由实 际问题到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可以放 手让学生自己试着解决问题。因为前面 在学习求一个数乘分数的时候

19、,就给学 生提供了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些思路,比 如画直观图。 也有些学生分析能力较强, 可以不借助于直观图,通过分析男生做 了总数的3 5,就是求 15 的 3 5是多少,直接 列式解决。 3让学生在问题探索的基础上,自 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在组织 学生汇报交流时,要求学生能说出自己 的分析思路,逐步训练学生有条理地分 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交流和组间交 流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这一部分是 在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分 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让 学生经历独立思考的过程,自主探索解 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自己分 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遵循学生认知的 特点,引导学生经历由

20、实际问题到数学 问题的转化过程, 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  它可以清楚地表示出题中数量间的关系, 这个工具 非常好,使用它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也会得心应 手。 方法二:不借助于直观图,直接列式解决。 师:你是怎样想的?教师适时引领:题中哪句话是 关键句?谁是单位“1”?“3 5”这个分数在题中的 具体意义是什么?为什么用乘法做? (男生做了总数的3 5,总数是单位“1”,把总数平均 分成 5 份, 求其中的 3 份, 也就是求 15 的3 5是多少, 所以列式为 153 5) (2)学生自己解决第二个问题:二班女生做了多少 件? 师: 小组交流, 自己想办法来分析题意, 解决问题。 &n

21、bsp;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说自己的分析思路,其他小组 可以给予完善补充。 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谁是单位“1”?怎么找单位 “1”?为什么画两条线段?(结合学生汇报,教师课 件动态演示教材第 11 页图示) 3观察比较。 师:在分析解决这两个问题时,有哪些相同点?有 哪些不同点? 学生回答时,教师适时引导:相同点都是“求一个 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用乘法做;不同点是第一 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通常画一条线段图来表示 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第二组是两种量之间的关 系,通常画两条线段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 系。画线段图时通常先画出表示单位“1”的量。 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2、 1153 5 答:一班男生做了_件。 2125 6 答:二班女生做了_件。 4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比这两个问 题,使学生理解同样是“求一个数的几 分之几是多少”,如果是部分与整体的 关系,通常画一条线段图来表示它们之 间的关系,如果是两种量之间的关系, 通常画两条线段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 系。同时告诉学生,画线段图时通常先 画出表示单位“1”的量。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自主练习第 2 题。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利用画线段图的办法 分析数量关系,自己列式解决问题。 2自主练习第 3 题。 这一题和第 2 题属于同一类型, 都是研究部分与整 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图,让学生自主

23、完成,同全 班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思路。 3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是多少”的问题呢?(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 法) 通过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归类练 习,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能让学生通 过多样的练习,熟练掌握用画线段图解 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理解了分数乘法 的意义,形成清晰的思路,培养了学生 的思维能力。 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问题? 帮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 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 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自主练习第 1,4,10 题。 教学小结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

24、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1153 5 答:一班男生做了_件。 2125 6 答:二班女生做了_件。 教学整体设计教学整体设计       第四课时第四课时 分数连乘分数连乘  【教学内容】 教材第 1315 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连乘的运算顺序与整数连乘的运算顺序相同,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理解和学会分析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 多少的乘法应用题及其计算方法。 3让学生在用数学的活动中,学会搜集、选择和加工信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4进一步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5、在共同探讨中培养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进行分数连乘的计算,并且能进行简算。 难点:能用分数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玩沙包游戏吗?不同大小的沙包有不同 的玩法,想不想自己也动手来制作沙包呢?那我们就先 来了解几条制作沙包的信息吧。 做一个红沙包需要 60 克玉米。 做一个绿沙包所需的玉米是红沙包的3 4。 做一个黄沙包所需的玉米是绿沙包的7 9。 课件出示教材第 13 页的情境图, 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 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1)做一个绿沙包需要多少克玉米? (2)做一

26、个黄沙包需要多少克玉米? 师:解决这两个问题哪一个稍复杂一些?为什么? 生:第(2)个问题复杂一些,因为想计算做一个黄沙包需 要的玉米,必须先算出做一个绿沙包所需要的玉米。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准确,那今天我们就来解决“做一 个黄沙包需要多少克玉米”这个问题。 创设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 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生活情境 入手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又使学生初步感受到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密不 可分。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找一名学生把屏幕上的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读一遍,并找 出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1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是如何理解“做一个绿沙包所需的玉米是红 沙包的3 4

27、”和“做一个黄沙包所需的玉米是绿沙包的 7 9” 这两句话的? 学生自由发言,统一认识。 2明确要求,分组学习。 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表示出题目 中所描述的等量关系。 学生列出算式并讲出道理。 分组活动,教师巡视,看学生是否需要帮忙。 3小组汇报,评价订正。 订正线段图(或其他图示),课件动态出示教材第 13 页图 示。 1.让学生在小组里充分发表自 己的观点,在与同伴的讨论中,开 阔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体 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参与到 小组中去,给予个别学生以适当点 拨,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 与者与促进者。 2使学生明确用综合算式解 答,分析的思路和分步解答的

28、思路 是一样的。 注意让学生说清表示黄沙包的线段的画法及依据。 分析题意,解释算式。 关键看学生能否说清“做一个黄沙包所需的玉米是绿沙 包的7 9”的意义, 要引导学生说清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 的算式。 方法一: 先求做绿沙包需要多少克玉米, 603 445(克), 再求做黄沙包需要多少克玉米,457 935(克)。 方法二:列综合算式,603 4 7 945 7 935(克)。 4比较归纳,揭示规律。 讨论: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看看你能发 现什么规律? 师:603 4求的是什么?是把谁看作单位“1”?第一步乘 的数再乘7 9求的是什么?第二步是以谁为单位“1”的? 教师小结:今后

29、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题意,想好先算 什么,再算什么,既可以用分步算式计算,也可以列综 合算式计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分数连乘。 师:分数连乘除了刚才同学介绍的方法外,还有一种更 简便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想知道吗? 同学们打开教材第 13 页, 比较一下教材上介绍的方法和 刚才板演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计算分数连乘时,要先约分,再把约分的结 果相乘。 3.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采取 “放”的形式,让学生对根据信息 窗给出的信息自主提出的问题积 极思考,团结协作,尝试解决,调 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 性。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自主练习的第 1 题。 让学生读题后,可以适当启发

30、:要求鸡的孵化期,先要 算什么?为什么要先算鸭的孵化期?(可以说明既可以 分步列式解答,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要让学生再分析一 下题里的数量关系,每步算的是什么,以谁为单位“1”。  2自主练习第 2、3 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弄 清解决每一个问题时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自主练习第 4、5、6 题。 5 题:是比较大小的题目,是有关分数计算的变式练习。 这里有加法也有乘法,练习时应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 习习惯。 6 题:是有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计 算的实际问题。弄清是求“谁”的几分之几,同时,可 新

31、课标倡导“让学生去经 历”,强调学生活动对学习数学的 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 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 本节课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进入 熟悉的情境之中,让学生从图中获 取信息,学会提出有意义、有价值 的问题。 以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以学 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 动作用,并为下一节课学习倒数打 下基础。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自主练习第 7,8 题。 教学小结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分数连乘 1603 445(克) 457 935(克) 2综合算

32、式:603 4 7 945 7 935(克)。 教学整体设计教学整体设计       第五课时第五课时 倒数倒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 1617 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观察、概括,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概念,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并能正确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观察、比 较、抽象、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3.通过相互合作、自主探索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 究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

33、倒数的方法。 难点:倒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具有互相依存的特点;小数、分数倒数的求 法。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生谈话,直击难点。 (1)教师引导学生谈一谈:碰到好朋友,美国人会热情 地拥抱对方,我们中国人一般会怎样?几个人才能握 手?在老师与大家的相处中,我感觉咱们都相互成为 了好朋友,你是怎样理解“相互成为好朋友”这句话 的? 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由 “朋友”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并从上课伊始就牢牢抓住倒数意义 的关键“互为”这一难点,为学 生学习新知做了充分的准备,同时为 (2)根据学生的初步理解,再问:老师

34、是朋友,这句话 对吗?应该怎么说? 2比赛激趣,自然导入。 (1)进行“小小设计接力赛”。 比赛内容:请你设计有两个因数相乘的算式,并使乘 积为 1。 比赛规则:每人每次设计一式,写完后按顺序立即传 给小组其他成员。 比赛时间:1 分钟。 比赛结果评定标准:写得又对又多的为胜。(重复的只 能算一个) 师简评:短短 1 分钟你们就写出了这么多算式,本领 真大,由此也反映出数学课堂里“时间就是效率”的 真谛,如果老师再给你们一些时间,还能写吗?能写 多少个? (2)师小结导入:咱们刚才写的这些算式里面就藏着今 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倒数的认识。 学生较好地理解倒数的意义做了铺 垫。再利用小比赛来激发学

35、习兴趣, 使学生刚进入新课就被深深地吸引 住。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理解倒数的意义。 (1)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本小组比赛时写的几个算式,找 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小组汇报交流自己的看法。 前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与后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 母交换了位置; 这几道算式的乘积都是 1; (3)揭示概念。 5 6 6 51 7 11 11 7 1 51 51 19 1 191 数学上像这样乘积是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4)引导质疑:看到倒数这个概念,你会产生什么问 题? (5)学生交流问题: “互为倒数”是什么意思? 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倒数? (6)自主探究:同学们能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问

36、题,现 在请大家小组合作,共同研究这些问题。 (7)学生合作探究,教师指导。 (8)组织小组交流及汇报,重点抓住“互为”的理解。 (9)师小结:正像“我和大家相互成为好朋友”这句话 一样,倒数表示的也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我们只能 说两个数互为倒数,而不能说单独的一个数是倒数。 2探索求倒数的方法。 1.遵循“观察发现举例 揭示”的思路进行,即引导学生 观察,发现这组算式的规律,并进行 交流和总结。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 生认识到这几组数的特点:它们的乘 积都是 1;两个因数的分子和分母交 换了位置。这里实际上已经暗含了倒 数的概念与求法。学生还可能有其他 的发现,只要是有价值的,应给予肯 定。然

37、后根据发现的规律让学生进行 举例,深化认识,为形成概念和掌握 求法做铺垫。 2 给出倒数的意义, 并通过“互 为倒数”的理解认识到:倒数表示的 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具有相互依存 的特点,如2 3和 3 2互为倒数,我们只能 说2 3是 3 2的倒数,或者说 3 2是 2 3的倒数, 不能孤立地说2 3是倒数,或者 3 2是倒 数。 (1)小游戏“找朋友”。请你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用线连 起来。(课件出示:7 6、 11 6 、6、3 5、 6 7、 6 11) 练习后,质疑“为什么3 5、6 孤零零地站在那里,我们 给它找个朋友好吗?”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你是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的? 怎样表示

38、它的结果?小组交流。 (3)各小组汇报结果。 (4)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3 5与 6 的倒数,并揭示归 纳: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新组成的 数就是原数的倒数。强调格式,以后求一个数的倒数 时, 写的倒数是, 或是的倒数即可。  (5)引导学生思考,一些特殊的数的倒数。 学生可能提出 1 有倒数吗?0 有倒数吗?小数有倒数 吗? (6)尝试发现:动脑筋,我能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1 和 0 的倒数,及小数的倒数,并追问:0 为什么没有 倒数?说明理由。 (7)小组交流后,师小结:因为 111,所以 1 的倒 数还是 1,因为 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而不是 1,根 据倒

39、数的意义,这说明 0 没有倒数;根据求一个数倒 数的方法,0 可以看作分数0 1,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后 变成1 0,零不能作分母,可见 0 没有倒数。小数也有倒 数,应先将它们化成分数,再求其倒数。 3根据上面总结的求倒数的方 法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说出自己 的理由。其中对于 6,可以把 6 理解 成分母是 1 的分数;对于 1 和 0 的倒 数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最终使学生 明白,因为 1 与 1 相乘的积是 1,0 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 1,所以 1 的 倒数是 1,0 没有倒数。此外,还可 拓展一下求小数的倒数的方法,即先 将小数化成分数, 再求其倒数。 如0.25 1 4,故 0.2

40、5 的倒数是 4。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填空。 (1)8 的倒数是( )。 (2)23 12的倒数是( )。 (3)0.7 的倒数是( )。(有的同学填写成 7.0 对吗?) (4)75 7 和( )互为倒数。 (5)13 40是( )的倒数。 (6)( )0.251 2判断。 (1)1 3是倒数。( ) (2)因为 1 的倒数是 1,所以 0 的倒数是 0。( ) 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富有层次 性, 围绕易混易错之处, 让学生辨析, 一方面巩固学生对倒数概念的掌握, 另一方面又让学生在旧知里构建新 知,应用新知,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感 受到知识的内在联系,也训练了学生 的思维能力和说理能力

41、。 (3)9 的倒数是9 1。( ) (4)求17 5 的倒数的写法是17 5 5 17。( ) 3.先说出下面每组数的倒数,再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规律。 (1)3 4 2 5 4 7 (2) 1 4 1 19 1 12 (3)9 4 13 6 8 7 (4)3 9 15 4思考:3 4( )( ) 11 9 ( )6 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理解 的方面或不满意的地方请说一说。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 能力,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说 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我反 思。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自主练习第 1,4,5,6 题。 教学小结教学小

42、结 【板书设计】 倒数 1乘积是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求一个数(不为 0)的倒数,可以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不是分数的,先化为分数)调 换位置。 31 的倒数是 1,0 没有倒数。 二 摸球游戏 可能性 教学整体设计教学整体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 1921 页。 【教学目标】 1借助摸球游戏,充分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能对生活中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出确定性描述。 2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形成判断、推理的能力,获得初步的 概率思想。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形成合作学习的意 识

4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难点: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国庆节快到了,各大超市为了吸引顾客,准备举行一次 摸奖活动。提供摸奖的规则是:在一个盒子里放一些球, 凡是一次购物满 100 元的顾客,都有一次摸奖的机会。 摸到红球有奖,摸到白球没有奖。 创设问题:如果你是超市经理,你能想出几种放球的方 案? 板书学生方案:全放红球、全放白球、既放红球又放白 球 根据三种方案,出示 3 个袋子,分别是甲袋、乙袋、丙 袋,袋子里面装着彩色的小球,有黄色的,红色的。如 果我们

44、做一个摸球游戏,捂着眼睛从袋子里任意摸一个 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A:从甲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会是什么颜色? B:从乙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会是什么颜色? C:从丙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会是什么颜色? 创设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 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从生活中的 趣味游戏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 又使学生初步感 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与生活 密不可分。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运用素材,猜测感知。 根据经验大胆猜测一下,从这 3 个袋子中任意摸一个球, 会是什么颜色?预设:两种球都有;可能有红色,也可 能有黄色。 (二)摸球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将全班学生

45、分成四人一组,每组三个袋子,小组合作摸 球,感受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小组合作,用老师提供的学习材料(摸球用的袋子、6 个 黄球、6 个红球、试验结果记录单)依次进行摸球试验, 并把试验结果记录下来。 小组合作要求:(1)小组长组织,确定记录人和汇报人; (2)摸完把球放回,摇匀后再摸,按一定顺序来摸,次数 不定;(3)每摸一次,就把结果记录下来;(4)摸完后,观 察记录单,能发现什么。 1第一次摸球:全放红球。 学生摸球,并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摸球的结果。全班汇报 摸球情况。 提问:根据刚才的摸球情况,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全 摸到红球,箱子里应该是全放红球。验证猜测。 小结:箱子里全是红球

46、时,摸到的球一定是红色的,不 可能摸到其他颜色的球,这是确定无疑的。(板书:一定 不可能 确定) 2第二次摸球。 引导:如果从乙袋中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小组 1.让学生通过第一次摸球活 动, 深深地感受到不管盒子里放几 个球, 也不管摸几次, 在不看的前 提下, 如果只放红球, 就一定只能 摸到红球, 不可能摸到其他颜色的 球。 2进一步认识可能性,感受 “一定”、 “不可能”和“可能”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摸球。 汇报试验结果,并说一说根据试验结果发现了什么? 预设:可能摸到红球,也可能摸到黄球,那么袋子里应 该既有红球,也有黄球。倒出球验证结论。 小结:袋子里既有红球,也有黄

47、球时,摸到哪种就不确 定了。 (板书:可能 不确定) 3第三次摸球。 引导:如果从丙袋中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小组 摸球。 汇报试验结果,并说一说根据试验结果发现了什么? 预设:可能摸到红球,也可能摸到黄球,但是摸到红球 的次数更多。袋子里应该既有红球,也有黄球,但是红 球的个数比黄球要多。 验证结论。 小结:袋子里红球的数量多,摸到的可能性就大;黄球 的数量少,摸到的可能性就小,看来可能性真的有大小。 (板书:可能性 大 小) 4总结:通过试验发现:当袋子里全是红球时,一定会 摸到红球,不可能摸到黄球,结果是确定的;当袋子里 既有红球又有黄球时,摸到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哪种球 的数量多,摸

48、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就大。也就是说,有些 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其 中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这就是我们今天 学习的内容:可能性。(板书:可能性) (三)联系实际,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那么,生活中哪些现象的结果是确定的,哪些现象的结 果是不确定的? 1学生举例。 2判断:下面这些事件哪些是确定的?哪些是不确定 的? (1)明天会下雨。 (2)太阳从东方升起。 (3)冬天的青岛会下雨。 3.借助现实世界中的自然现 象和社会现象,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 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和列举哪些 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 哪些事件的 发生是不确定的。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出

49、示自主练习 2。 谈话:从下面的 6 个盒子里分别摸出 1 个球,会有怎样 的结果? 2出示自主练习 3。 谈话:从 8 张扑克牌中任意抽出 1 张,可能抽到哪种扑 克牌?抽到哪种扑克牌的可能性最大? 学生交流,并说明理由。 3出示自主练习 4。 学生自主涂色,交流。 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 巩固加 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深化 学生对确定和可能性的认识。 追问:通过大家不同的涂法,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只要涂的红色区域比绿色区域大就可以。 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预设:学生可能会回答知道了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 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 小, 教师运用课件出示 “知识” ; 学生可能回答动手实践, 合作交流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教师运用课件出示 “方法”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数学 >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精)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含教学反思表格式).doc)为本站会员(rwyong)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