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 24 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堂教学案例与设计思路解析) 一、课标解读 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知道解 放区的土地改革;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 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将解放 战争的作战区域由解放区转移到国统区, 并且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并且 带动了其它战场由防御转入进攻,因此这部分内容需要了解其具体的时间、指挥者、军队的 主力,并且知道是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折点。 关于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是解放战争从战略进攻到
2、战略决战再到战 略追击的过程,需要学生知道其时间、指挥者、参加军队、典型事件、最终结果及解放区域 等。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是在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阶段, 为了改变农村土地占有 极不合理的状况, 也是为了保证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措施, 中共中央改变了抗战时期减 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实行了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不仅要知道其实施的时间、 地区和主要内容, 还要分析与解放战争迅速胜利之间的关系。 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既有中共中央战略决策的及 时、果断和战争指挥艺术的娴熟灵活等因素,也与解放区和国统区人民的大力支持,以及国 民党的腐败无能密不可分,需要从多角度
3、了解和探讨这些因素及其作用。 二、教材分析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课是人民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 得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国民党反动统治走向败亡的历史转折点, 也是帝国主义侵略势 力逐步退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又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逐步确立的历史, 更是中国 人民翻身解放的历史。本节课的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以后新中国成立的 相关历史学习起到了铺垫和基础作用。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以时间为序,理清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 知道其在解放战争中所处的历史阶段, 并通过地图再认再现相关具体史实, 达到培养学生时 空观念。
4、 2.利用具体史料呈现, 引导学生从中共产党和国民党两个方面分析并归纳出解放战争迅 速取得胜利的原因在于人民的支持,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的原因在于失去民心。 3.通过分析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解放战争迅速取胜之间的关系, 学会利用史料分析和解 决具体历史问题,进而认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4.通过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贡献, 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 国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在粉碎敌人重点进攻后, 解放区具备了实施土地改革的条件, 中共调整了抗战时期减租 减息的土地政策,实施了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也提高了农民革
5、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三大战役共消灭了国民党军队 154 万余人, 基本消灭了其主力, 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 2 的胜利。 2.难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解放战争的胜利与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的原因, 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既有中共的英 明决策、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人民的支持,也是国民党腐败无能、国统区经济崩溃、民 心涣散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方面反映出是人民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另 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 得胜利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五、教学实施建议 案例案例 1 1:从视频中你感受到
6、了什么?:从视频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这段视频描述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生 1:这段视频描述的是解放战争。 生 2:从这段视频中,我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突破了反动派的罗网,最终走向 了新生,建立了新中国。 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并建立了新中国。今天我们就来 一起学习第 24 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起来感受一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设计思路解析:通过视频中解放战争资料再现具体历史情境,并借助视频中富有激情设计思路解析:通过视频中解放战争资料再现具体历史情境,并借助视频中富有激情 的解说,帮助学生感知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解说,帮助学生感知历史,激发学
7、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 2:解放战争的历程 师:请同学们迅速阅读课本 115-117 页,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下列时间轴。 生:根据时间轴进行排序。 师:在防御阶段,解放军在陕北和山东分别拖住了国民党军队 20 万和 40 万的军队,并 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为战略进攻创造了条件。请同学们阅读下列材料,思考 1:“胸 膛”指的是哪里? 生:指的是大别山。 师:再结合地图,思考 2:从地理位置上看,挺进大别山有何战略意义? 生:大别山位于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之间,从而对国民党统治构成了战略威胁。 师: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与此同时其他战场也相继转入了进攻, 因而挺进大
8、别山是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折点。到 1948 年下半年,战略决战的时机已 经成熟,请同学们阅读三大战役的相关内容,完成列表归纳: 3 战役名称时间指挥者参战部队歼敌解放区域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生:阅读课本,完成列表归纳,并进行展示。 师:下面结合“三大战役形势图”,说一说:三大战役中分别有哪些重要的歼敌地点? 生 1:辽沈战役中有锦州、黑山、沈阳、营口。 生 2:淮海战役中有双堆集、陈官庄、碾庄。 生 3:平津战役中有张家口、新保安、天津。 师:在平津战役中哪座城市是和平解放的? 生:北平。 师:阅读下列材料,为北平和平解放做出贡献的这位“剿总”司令是谁?中共为何要提 出和平解
9、放北平? 生:是傅作义,中共为了保护北平城内的文化古迹。 师:同学们再算一算:三大战役共歼敌多少人? 生:154 万余人。 师:三大战役共消灭了国民党军队 154 万余人,基本消灭了其主力,加速了解放战争在 全国的胜利。 师:(展示地图)三大战役后,长江以北基本得到解放,可是蒋介石企图划江而治,并 且拒绝了中共提出的和平协议。在此情景下,毛泽东、朱德发表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发起了渡江战役。请同学们观看下列视频。 师: (展示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这首诗中的“钟山”指哪里? 生:南京。 师:结合右边的材料,指出毛泽东为什么强调“宜将剩勇追穷寇”? 生: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
10、权的独立和完整。 师:渡江战役中南京得到了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 22 年的南京国民政府覆亡。随后蒋 介石败逃至台湾,致使台湾之间与大陆分裂,祖国至今没有完成统一。 设计思路解析:引导学生以时间为序,理清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南京解设计思路解析:引导学生以时间为序,理清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南京解 放等基本史实放等基本史实,知道其在解放战争中所处的历史阶段知道其在解放战争中所处的历史阶段,并通过地图再认再现相关具体史实并通过地图再认再现相关具体史实, 达到培养学生时空观念。达到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案例案例 2 2:解放战争胜利之因:解放战争胜利之因 师:(展示解放战争时间轴)同学
11、们算一算,从解放战争爆发到南京解放,历史几年? 生:3 年。 材料: 三大战役的胜利同样离不开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斗争艺术。 如辽沈战役先打 锦州,截断了东北敌军向关内的退路,形成关门打狗之势;淮海战役毛泽东制定了“中间突 破、分段歼敌”的方针,平津战役中,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4 毛泽东领导的三大战役及其当代启示 师:为何国民党政权 3 年就被推翻?从材料中,你能看出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吗? 生 1: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 生 2:中国共产党的决策英明。 师: 除了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和中国共产党的决策英明之外, 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呢?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位英雄人物。 材料:1947
12、年 7 月 10 日,王克勤率领全排从定陶北门攻城。登城时,敌人的炮 弹炸伤了他的右肋,从云梯上摔了下来。但是王克勤坚决不下火线,忍着剧痛顽强地指 挥全排继续战斗, 并打退敌人四次反扑。 登城突破成功后, 他又亲自发出了登城信号弹。 因伤势过重,在护送医院的途中光荣牺牲。定陶党史 师:王克勤,100 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从材料中看,王 克勤在战斗中表现出了一种什么精神? 生:不怕牺牲、视死如归、大无畏的精神。 师:是的!刘伯承、邓小平在悼唁王克勤同志时,也称赞道“我们对于他这种为人民立 功不顾一切奋勇杀敌的牺牲精神和高尚品质,表示无限的崇敬。”从中我们看出,解放战争
13、的胜利离不开解放军战士的英勇作战。 师:王克勤在战斗中为何会这么英勇呢?这还要从他的身世说起。(展示史料) 材料:安徽阜阳人,五岁那年,父亲因拖欠租子(地租)被地主打断腿,爬回家没几天 就死了。他家的房子被地主顶了租,母亲带着他和弟弟流浪讨饭。十七岁那年,被抓到 国民党军队里。因为担心母亲和弟弟,他逃过三次,每次被抓回来都打个半死。 王树增解放战争 师:王克勤的悲惨经历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生 1: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生 2:国民党反动统治。 师: 王克勤只是千千万万与他有同样遭遇的解放军战士的一个缩影, 他们都是为了自己 能够得到解放而战斗,因而在战斗中都展现出了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的精神。
14、师:解放区的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何时被废除的呢?(展示材料研读图片) 师:请同学们结合材料,你如何看待当时中国土地占有情况?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抗战 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对土地政策做了怎样的调整? 生 1:极不合理。 生 2: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耕者有其田政策。 师: 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于何时?在何地实行?规定将什么人的土地没收?没收的 土地如何分配? 生:1947 年 10 月在解放区颁布,规定将地主的土地没收,按人口进行平均分配。 师:农民在土地改革过程中,分得了什么? 生: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衣物等。 材料:“(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 给自己种地,
15、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 国家的命运。”中国的土地改革 师:材料中的“农民给自己种地”“农民给地主种地”分别指哪一地区? 生:解放区、国民党统治区。 师: (展示图片)从图片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如何理解“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 5 生: 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 为人民解放战争提供了人力、 物力保障。 师:在淮海战役中,这种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根据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说说材料 中所述奇迹创造的原因。(展示材料) 生:人民的支持。 设计思路解析: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本课的难点,通过具体的史料和图片展示,以设计思路解析:人民解放战争的
16、胜利是本课的难点,通过具体的史料和图片展示,以 及生动的人物故事叙述,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史料进行分析、比较和概括,可以更好地帮及生动的人物故事叙述,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史料进行分析、比较和概括,可以更好地帮 助学生认识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中共的英明决策、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人民的支持共同助学生认识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中共的英明决策、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人民的支持共同 作用的结果。作用的结果。 案例案例 3 3:南京国民政权覆亡:南京国民政权覆亡 师:解放战争胜利除了上述我们分析的原因以外,国民党方面还有没有什么原因呢? 材料一日本投降后, 南京国民政府派了大批官员到收复区接收敌伪物资。 这些官员到
17、收复区后,不管人民死活,拼命聚敛钱财。原沦陷区人民大失所望。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和国民党失败的历史必然性 师:从材料一看,人民为什么失望? 生:国民党腐败。 材料二国民党政府的军费开支十分浩大, 财政支出随之急速增加。 蒋介石政府弥 补巨大财政赤字的办法,就是滥发纸币。“当 1948 年末金元券崩溃的时候(物价最后 在六个月中涨了八万五千倍),”国民党政府的财政经济终于彻底崩溃。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和国民党失败的历史必然性 师:从材料二看,国民党政府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生:财政经济崩溃。 材料三由于新土地改革规定国民党的官兵如果参加人民解放军, 其家属甚至本人可分 得土地,数十万的国民党官兵宁愿为
18、解放军俘虏。 人民日报1948 年 1 月 8 日 师:从材料三看,国民党官兵为什么愿意被俘虏? 生:可以分得土地。 师:归纳总结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设计思路解析设计思路解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这一部分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这一部分,教材中没有过多叙述教材中没有过多叙述,通过补充史料通过补充史料,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全面、准确地认识解放战争的胜利。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全面、准确地认识解放战争的胜利。 案例案例 4 4:人民是历史的推动者:人民是历史的推动者 师:国民党反动统治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在国统区爆发了“反饥饿反内战游行”,他们 6 的斗争也
19、间接支持了解放战争。 师:是谁推动了历史的车辆滚滚向前?是中国共产党?还是毛泽东?还是? 生:是人民。 师:展示材料,印证学生的观点。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毛泽东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毛泽东 设计思路解析:人民是历史的推动者是本课的难点,通过前面的叙述铺垫,并结合图设计思路解析:人民是历史的推动者是本课的难点,通过前面的叙述铺垫,并结合图 片和材料进行印证,从而加深学生的认知。片和材料进行印证,从而加深学生的认知。 案例案例 5 5: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师:人民最终为什么能够获得解放? 师:
20、1921 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彻底的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4 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中共积极参反帝反封建的国 民革命运动,但是由于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致使国民革命运动失败。1936 年,西安 事变爆发,中共摒弃前嫌,以民族利益为重,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并成为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的中流砥柱。1945 年,抗战取得胜利,中国取得近代以来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的完全 胜利。在解放战争中,领导人民推翻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并最终在 1949 年 10 月 1 日,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彻底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新中国 的建立是偶然的吗? 生:不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设计思路解析设计思路解析:以时间轴的形式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展现了中国共产党 2828 年的奋斗历程年的奋斗历程,增强时空观念增强时空观念。 以具体史实描述,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代表全民族利益,进而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以具体史实描述,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代表全民族利益,进而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 新中国。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