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校内减负提质经验材料学校开展以益智、运动、心理、饮食、作业、睡眠六个项目加一个核心为主的健体模式,其中的核心是以儿童身心健康为根本,培养全面发展的小学生。延托管享教育福利。公益托管不仅有作业咨询,还有音乐、美术、体育、心理、科技、益智等特色课程。益智学习,这个指尖上的运动,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添美味促身体健康。调整学生饮食结构,保障午餐营养充足,增加下午点心。加强学生健康饮食自我教育, 邀请家长进学校, 参观食堂, 体验中餐, 营造人人参与健康饮食的行动。趣运动强学生体质。从学生心理出发,引入儿童喜欢的运动项目,把原来单一的广播操变为“广播操+街舞+团队运动”。从学生生理出发,研究长短不一
2、的运动时间,在保证每周四节体育课的基础上,再确保一天 1 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从校园文化出发,提供个性化的运动社团。变形式提学习质量。作业改革遵循“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书面单一的“减”到综合应用的“增”;从机械重复的“减”到精心设计的“增”;从统一要求的“减”到分层分类的“增”。活管理保睡眠时间。延迟学生到校时间,夏令安排午睡,晚上 9 点之后可以申请延缓作业。走进学生家庭,指导家长睡眠环境的控制、睡眠寝具的选购,让孩子睡足 10 小时。遵循“敦本立人、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健体“6+1”,围绕六项目,做细管理,做实效果,实现孩子的健康成长。在“双减”之下,面对作业改革,区实验小学立足学科素
3、养,打通学科壁垒,链接知识与生活的生长点,创造性地设计与应用生活化“大作业”,有效促成了作业的“大变脸”。历时 8 年摸索出基于“学科素养”“主题活动”“个性爱好”创生作业模式, 形成学会求知类、 学会生活类、认知自我类三大作业新样态, 至今已设计和实施六十余个生活化“大作业”并汇编成册, 100%学生参与其中,作业成果中仅创客类市级以上获奖面达 90%,全国奖项达 18 项。学校还实施了“整体策划、团队细化、融合实施”的作业管理策略,促使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和创新合作水平不断提升,构建起新型的跨学科教研形式。开发了“北燕彩云”“北燕在线”“北燕说事”等评价方式,从培养兴趣,提升能力,优化品质三个
4、维度出发,为促进学生综合素养落地开辟了新路径,实践了五育并举的大教育观。生活化“大作业”课题成果显著,在市规划课题、市基础教育成果、省教研课题评选中分获一等奖,也在国家及省市相关论坛作经验交流。当下,学校生活化“大作业”的经验和做法得到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关注和肯定, 也不断激励学校百尺竿头, 在教学改革的创新路上不断前行。减轻负担不是简单化的“减”,而是要减负增效。中心小学借力“双减”重点提升学校的课后服务质量,打造“1+X”课后服务新样态。“1+X”中的“1”指课后服务的第一个阶段基础性托管,在本班学科老师的指导下高效自主地完成作业,巩固当日学习内容。“X”指课后服务的第二个阶段,即选
5、择性托管,涵盖个性拓展课程、 校级特色课程和看护性托管。 个性拓展课程和校级特色课程聘请了校内外优秀师资担任指导教师,而看护性托管由年级组老师指导管理,解决双职工家庭接送难的问题。自主“1+X”衍生出的多种组合设置可以满足不同家长、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了提升课后服务的质量,学校还出台了详细的课后服务管理细则 ,从管理者到授课者都明确了自己的职责。此外,还开发了集多种管理功能于一体的“课后服务智慧平台”,方便了各部门的数据报送和学校的整体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规范课后服务管理、开展监督检查提供了便利。半学期来中心小学“1+X”的课后服务,逐步形成了“中心经验”,相关案例在省市级媒体被纷
6、纷报道,并在市级“双减”专项活动中多次进行经验推广。中心小学是一所地处城郊的农村小学,学生基础薄弱,家长文化程度较低,学科教学缺少引领者。在此背景下,“双减”政策的落地给学校及教师带来了新挑战,主要体现在政策要求与教学质量之间的矛盾、 家长期盼与师资力量之间的矛盾、 质效双增与赋能进程之间的矛盾。高质量教育需要高素养教师托底,学校在原有“A+B”双学科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从减量提质、师资拓展、教师赋能三方面作为突破口,以期化解“双减”带来的新挑战。一、以生为本,减量提质作业变革是实现减负的突破点。学科组精简书面类作业,做到精简数量。设置游戏类作业,以闯关等丰富且趣味的形式来代替机械、重复的作业。
7、开发实践类作业,如诗词配画、说题作业等。在减少作业量的基础上保证作业的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二、师资拓展,助力教学学校打造“双科型”教师, 通过“学、悟、展”三步骤助推教师“精通一门、胜任一门”的教学能力。赋予高段学生 “小先生”角色,带领低段学生识字、画图等,在“授课”过程中提升各类能力。在课后托管中构建双师协同教学模式,即一个教室配有两名不同学科的教师,双管齐下,使师资力量发挥到极致。三、师徒结对,协同提升为达成质效双增的目的,学校把教师划分为“新手、能手”发展梯队。通过专家引领等活动促使教学能手实现转型;通过师徒结对,能手师傅对新手徒弟进行全方位传授,助推新手跨跃式发展。明
8、确评价标准,分别针对师傅和徒弟设置多样化过关考核项目,最终综合评价,实现联动发展。小学教育集团本着“绿色成长 达善人生”的理念, 以课题集团化小学绿色课堂推进路径的行动研究为引领,建构“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观念的新认识,重“塑”作业行动,推进“双减”背景下教学管理的新实践,收获“双减”课堂教学的新成效。“绿色课堂”回眸思考形成“绿色教育”理性认识,体现自然、和谐、自主、发展的教育特征。建构“绿色教学”机制保障。提炼“绿色教学”五性特征,形成“绿色课堂”三级成就专业成长。实践“绿色课堂”主题展示。形成了“专家引领、观点分享、课堂展示、主题教研、成果物化”的较为固定的“绿色课堂”主题展示形式和内容
9、。着力提升“绿色成长”物化成果。以“绿色课堂”为媒介,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教学成果。“绿色课堂”实践之变加强自主学习,变“教学式”为“学教式”,表现出不同学段的学生“愿意学、乐于学”学习心理状态,和“我会学、我善学”的学习方法。改变对方方式,变“问答式”为“互动式”,从而建立起学习体验和认识,真正建构起知识,培养好能力的“有价值”的“对话”探究问题学习,变“接受式”为“探究式”,学生“敢问”、“会问”和“能问”就是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所在。科学活动设计,变“流水式”为“板块式”,积极倡导各学科教师教案设计能呈现“板块式”,认真研读文本,合理切分内容,巧妙设置问题,科
10、学安排流程。“绿色课堂”期待提升“绿色课堂”亟待在整体上加以设计,需要在“绿色课堂”的核心特征、课堂程序、内涵理念上作科学、整体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绿色课堂”。特别是“绿色课堂”的课堂程序,应兼顾各学科特点,设计并实践具有各学科普遍性的参考程序。“绿色课堂”作为学校校本化课堂教学推进,需要每一位学科教师的认同、实践和研究。需要以全员参与“绿色课堂”作为目标,以提升教师学科专业可持续化。校“绿色课堂”还很大程度停留在研讨阶段,真正落实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还是存在困惑,没有从理念上、方法上、过程上得到落地。需要以常态落实“绿色课堂”提升教与学素养。“绿色课堂”推进,评价是重要的保障。需要
11、以科学评价“绿色课堂”提升综合学习力。基于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双减”实施总要求,象山县丹城第二小学在充分调研家长“双减”下焦虑心理情绪, 以及学校教育所面临的种种尴尬局面的基础上, 剖析传统家校工作诸多弊端,进一步明晰家校育人责任,密切家校沟通,创新协同方式,并始终把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一大战略举措来做优做实做强。 具体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创新与实践。变“说教”为“参与”。如何引导广大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努力形成减负共识,这是首先需要破解的一道难题。坚信最有效的对策就是用最大的胸襟和诚意,让家长参与其中,在参与中领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根本任务和重要
12、意义。变“单挑”为“共担”。打破“校门口三八线”,把教育责任的触角延伸到家庭、社会,变“小手拉大手”为“大手拉小手、大人孩子和谐一起走”的局面。变“相对”为“相向”。 家校“相对而行”, 结果往往就是相互找茬、 互相抱怨, 甚至相互对立; “相向而行”,就会相互理解,互相尊重,彼此协同。教育,必须杜绝家校各自为战、利益割据的局面出现,实现家校统一战线。变“单向”为“双向”。学校推出三个“双向”制:“双向”走访制、“双向”反馈制和“双向”评优制,“双向”的教育管理方式带来了理想的教育“双赢”。参与是前提,共担是责任,相向是关键,双向是归宿。共建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共同担当起“双减”课后育人重任,必将成为未来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