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再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再认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1.知识技能:知识技能:(1)通过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不断的解构和建构,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沟通基本特征与表面积计算方法间的联系。(2)运用长、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基本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发生变化的问题。2.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和课堂交流等形式进行有效的解决问题。3.3.情感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提升学生动态思考与直观推理的能力,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沟通基本特征与计算方法间的联系。【
2、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运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基本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发生变化的问题。【教学准备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框架,课件、魔方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导入:通过观看视频, 让学生会回顾旧知, 重温用小棒搭建一般长方体、特殊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的过程。二、建构二、建构沟通沟通想象想象抽象抽象解构解构1.1.第一次建构:第一次建构:抛出“长短不一的 12 根小棒能否搭成一个长方体框架”的问题,把长方体进行解体,让学生重新构造,而这次的重构过程是学生再认识长方体特征的第一步。【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 12 根长短不一的小棒是否能搭成长方体的高要求标准,使孩子做出判断,思维起
3、跳。】2.2.第二次建构:第二次建构:在不动手摆弄的前提下,让孩子的大脑作出最快速的判断:同一长度的小棒没有达到 4 根,不能搭成长方体或正方体。【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呈现出 4 组不同情况的小棒,让孩子选择出哪一组不能搭成,通过对比找出不能搭成的理由。使孩子在辨析中,思维腾空。】3.3.想象想象通过“想象搭成的长方体的形状是怎样的?”对学生的空间想象提高了要求。不但让学生想到怎么搭,而且让学生把搭成的形状用语言进行描述。【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使孩子的大脑依旧得不到空闲, 搭成了还得细致地去想,正确地描述,思维得到穿越。】4.4.第一次解构:第一次解构:把学生头脑中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拆了,解构长方
4、体,寻找对应的平面拆分图,立体图形以平面拆分图的形式展现在眼前,平面、立体互通。【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对长方体的解构,使孩子能正确沟通面和体之间的联系,思维得到超越。】5.5.第二次解构和第三次建构:第二次解构和第三次建构:再次把平面拆分图剪成面, 继续解构。 让学生通过面与面的组合,构建成长方体和正方体,并能用数学语言描述一下这些图形的特征。【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对长方体的再次解构和建构,使孩子深度体会棱、面和体之间的联系,思维碎片得到重组。】三、计算与对比:三、计算与对比:1. 正 确 计 算 出 三 种 形 状 的 长 方 体 的 表 面 积 和 体 积 。2.辨析“这个正方体的面积
5、和体积一样吗?”。3.解析表面积的两种方法为什么第二种简单。4.强调普通长方体求表面积的两种算式之间存在着乘法运算定律。5.重新温习长、正方体体积统一公式。6.发现 “长方体的特征影响了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在知识的链接点处求同求异求联来梳理知识,通过比一比、联一联使孩子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解题策略上有多种选择。】四、解决单个变化问题:四、解决单个变化问题:先后出现围绕这三种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拼、割、变、组的变化问题,让学生学会用变化的眼光和灵活的方法解决变化性问题。1.一般长方体拼组变化2.正方体分割变化3.特殊长方体变正方体变化【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根据问题的发展变化
6、而合理的调整策略,引发孩子的思考。材料的动态化设计真正成为培养孩子思维的一个很好的载体。】五、解决三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组合问题:五、解决三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组合问题:将上面三种长方体或正方体组合后, 让学生能找到求组合图形体积和表面积问题的方法,并会选择最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侧重点倾向于“变中求联、巧中求智”。使孩子在蕴涵变化的信息环境中,培养“拨开迷雾、聚焦本质”的数学洞察力。】六、课堂小结六、课堂小结:(出示最强大脑图片) 只要相信自己的能量, 就能超乎大家的想象。同学们,努力吧,让数学流行起来!【作业作业】书上练习题。【课堂板书课堂板书】(标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再认识棱长决定了面的大小和形状特征影响了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