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期末复习背诵资料).docx

上传人(卖家):云水长风 文档编号:1931858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新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期末复习背诵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新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期末复习背诵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新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期末复习背诵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1新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期末复习背诵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1新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期末复习背诵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五五年级科学知识点年级科学知识点第一课1、 有些物体自身发光,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比如太阳、台灯等。有些物体自身不发光,这些物体不是光源,如月球、镜子等。2、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3、 利用光可以照明、取暖、发电等,光具有能量。4、光有利的一面: 照明、植物光合作用、浴霸取暖、激光手术、 红绿灯指挥交通、紫外线消毒、红外线遥控不利的一面:玻璃幕墙会造成光污染 、电焊弧光会灼伤眼睛、 紫外线过强损伤皮肤、X光拍片对身体损伤 、激光照眼会造成不可逆视力减退 、 夜晚车灯晃眼5、光传播路线实验:序号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用激光笔沿桌面照射光是直的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

2、从卷纸的孔中观察蜡烛卷纸和蜡烛位于同一直线时可以看到光3透过带孔的纸看手电筒灯光纸孔和手电筒位于同一直线时可以看到光第二课1.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传播方向发生变化,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到空气中。2.一般物体都能反射光。我们看到物体的条件是:物体能发光、有光且物体反射光。3.观察自己脑后的头发:用两块平面镜。后脑勺反射的光传到手拿的平面镜上,再通过平面镜反射到桌面上的平面镜上,光线再次通过平面镜反射到我们的眼睛。4.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5.光的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平面镜:穿衣镜、舞蹈房平面镜、潜望镜等凸面镜(扩大观察范围):超市防盗镜、弯道

3、反光镜、汽车后视镜等凹面镜(聚光,可成倒立的像):太阳灶灯罩第三课1.潜望镜是潜水艇的“眼睛”。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里面有两块平面镜。2.潜望镜是在潜水艇或地下掩蔽工事里观察水面或地面以上情况所用的光学仪器。3.哪些地方用到潜望镜?答:地下掩蔽工事中的潜望镜、潜水艇中的潜望镜、地下管道潜望镜、伸缩潜望镜、潜望镜式相机、潜望镜式猫眼等。第四课1、 彩虹的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2、 彩虹的形成原因:雨后空中悬浮这许多小水滴,他们会将阳光分散为七种色光,形成彩虹。3、制造“彩虹”的方法:(1 1)在阳光下用喷壶喷水()在阳光下用喷壶喷水(2 2)阳光下吹泡泡()阳光下吹泡泡(3 3

4、)透过塑料尺)透过塑料尺看物体看物体(4 4)阳光透过装满)阳光透过装满水的塑料瓶(水的塑料瓶(5 5)阳光照在光盘上)阳光照在光盘上4、彩虹出现时间不长的原因:雨后空气中的小水滴受热蒸发后彩虹小时。5、实验:三棱镜分解光将三棱镜放在阳光下,会在地面上发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彩色光带。第五课1.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离地面较近的是雾,在高空的是云。2、雾与霾的区别(1)颜色不同 :雾白色,霾黄色。(2)成分不同:雾主要由小水滴组成 霾 粉尘,烟尘等固体小颗粒(3)成因不同:雾 水蒸气遇冷凝结 霾 空气污染(4)出现时间不同:雾 早晨太阳出

5、升前 霾 一连几天3实验模拟雾的形成【实验材料】烧杯、温水、冰块、镊子。【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倒入半杯不冒“白气的温水。(2)用镊子夹取一块冰块,接近烧杯口,观察现象。(3)把冰块移开,观察现象。(4)重复上述步骤几次,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把冰块接近烧杯口,烧杯口有“白气”(“雾”)出现;把冰块移开;“白气”会逐渐消失。【实验结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离地面较近的是雾,在高空的是云第六课1.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 0)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水滴,这就是露。2.在温度降到 0以下时,接近地面

6、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3、雾凇成因: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结成小冰晶附着在树枝上。(霜)4 露的形成实验【实验材料】冰块 塑料小桶【实验步骤】:1,在小桶内加入冰块。2.过一会观察小桶外壁现象。【实验现象】小桶外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水滴。【实验结论】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物体表面上形成小水滴。5 霜的形成实验【实验材料】冰块 塑料小桶 盐【实验步骤】:1,在小桶内加入冰块。2.往冰块上撒盐。3.过一会观察小桶外壁现象。【实验现象】小桶外壁上出现了许多小冰晶。【实验结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物体表面上形成小冰晶。第七课1、雨来自云。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

7、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如果降落下来的是水滴,就是雨。2、雪来自云。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如果降落下来的是冰晶,就是雪。3、.云中的小冰晶遇到强大的上升气流时,会反复被抬升。在这个过程中,小冰晶会吸附遇到的小水滴或其他小冰晶, 体积会像滚雪球一样变得越来越大, 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它们时,就会落下来。如果到达地面时,它们没有完全融化成水,仍呈固态,就是冰雹。4、人工降水: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5、实验探究雨的成因【实验材料】铁架台、酒精灯、平底烧瓶烧杯、石棉网、水【实

8、验步骤】1. 在平底烧瓶中装水,瓶口用活塞封住,加入导管。2. 将平底烧瓶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3.观察倒放的烧杯内现象。【实验现象】水汽上升遇到倒放的烧杯,在烧杯底部遇冷凝结成水珠,等水珠足够多时,就落下来【实验结论】雨是云中的小水滴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的现象。第八课1.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断循环。8.地球上的水是怎样循环的?(水循环的一般路线)答:地面及海洋的水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中,水蒸气遇冷凝结成许多小水滴,这些小水滴不断聚集,在高空便形成了云,在低空便形成了雾。当云中的小水滴逐渐增大,大到空气拖不住它时,以雨或者雪(降水)的形式落回地面。落到陆地上的水,有

9、的经过蒸发变成水蒸气又上升到空中,有的则根据地表气温的不同以霜或露的形式存在。有的会流入地下成为地下径流,有的会在地表形成江、河、湖等,最终汇入海洋。9 水循环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有利的一面: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塑造地表形态。不利的一面:造成水灾、干旱、冰雹损毁建筑,农作物,砸伤人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1)改变地表径流改变地表径流 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路、围湖造田(2) 影响地下径流影响地下径流 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 抽取地下水灌溉(3) 影响局地大气降水影响局地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4) 影响

10、蒸发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第九课1、 热是一种能量,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递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传导。2、 生活中的热传导现象: (1)煎鸡蛋时(2)用暖水袋取暖。 (3)用锅烧水锅变热(4)握手感觉对方手热(6)体温计量体温3、 影响热传导的因素:材质、温差、密度、导热系数。4、 热传导实验:步骤:1、用凡士林将火柴粘到铁架台的金属臂上。2、用酒精灯对铁架台金属臂的一端进行加热。现象:火柴会从被加热的一端开始依次掉落。结论:热量会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递到温度低的部分。第十课1、对液体加热时,热水和冷水相对流动,使水逐渐变热。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对流。2、固体

11、传递热的方式是热传导,液体、气体传递热的方式是热对流。3、生活中的热对流应用:(1)蒸馒头、(2)烧水、(3)暖气等。4、热对流实验步骤:将木屑加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使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 (注意加热时要在烧杯底部放石棉网,防止烧杯炸裂)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木屑会在水中上下飘动。结论:在对液体进行加热时,冷水和热水会相互流动。第十一课1、 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热辐射。2、 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不一样,一般来说,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强。3、 热辐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1)烤箱加热食物、 (2)野外生火取暖、 (3)撒些煤渣能让积

12、雪快速融化等。4、 不同颜色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对比实验:步骤:取黑、白两张不同颜色的纸包裹在易拉罐上,测量在常温下易拉罐的温度。将两个易拉罐放在太阳光下照射 5 分钟,再次测量两个易拉罐的温度。现象:包裹白纸的易拉罐温度低,包裹黑纸的易拉罐温度高。结论:黑色比白色吸收热的能力强。第十二课1、 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力,这种力就是地球引力。2、 人们把站立时头顶的方向叫上,把脚底的方向叫下。3、 探究物体下落原因的实验步骤:用磁铁吸引曲别针,将磁铁移走,发现曲别针向下掉落。提起一根细线,用剪刀从中剪开,溅落的细线会往下掉落。结论:地球有一种吸引物体向下运动的力。第十三课1、 地球内

13、部有火山、水、石油、矿产等。2、 科学家利用监测到的地震波、磁力等对地球内部的情况推测,地球由外到内依次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3 个圈层。3、 地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厚度从 5 千米到 70 千米不等,海洋部分薄,陆地部分厚。地幔厚约 2870 千米, 温度为 1000-3000.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 半径约 3470 千米,温度约 47004、 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5、 花岗岩、玄武岩属于岩浆岩砂岩、页岩属于沉积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第十四课1、 新中国三大地震:1976 年 7 月 28 日唐山地震、2008 年 5 月 12 日汶川地震、2010 年 4月 14

14、 日玉树地震2、 地震形成原因: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3 地震模拟实验【实验目的】模拟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实验材料】纸箱、木块、记号笔。【实验过程】 (1)在纸箱上画上街道的图形。(2)在每个“街道”的拐角处都用小木块垒成楼房。(3)在纸箱底部敲击,形成“地震”,使楼房倒塌。(4)根据楼房倒塌的情况,判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注意事项】 (1)此模拟实验可至少进行两次,其中一次为低震级的震动,另一次为高震级的震动,找震中。(2)选择易倒、较轻的小物品垒成楼房。4 地震成因模拟实验【实验目的】模拟地震产生的原因。【实

15、验材料】毛巾、干树枝。【实验过程】 (1)把桌上的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在桌上,用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观察毛巾会发生什么变化。(2)拿一根干树枝,慢慢地用力弯曲,体会手上的感觉,逐渐用力,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毛巾会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当将干树枝弯曲一定程度时会折断,听到 “啪” 的声响,同时手有强烈的震感。【实验结果及解释】实验中,毛巾和干树枝相当于地壳的岩层,毛巾向中间挤压产生褶皱相当于岩层发生变形;当干树枝承受不了所用的力时就会快速地、突然地断裂,相当于地震。【注意事项】实验中注意安全;实验结束后,把干树枝全部清理到托盘里。第十六课1、 火山的形成原因: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

16、大。地壳运动破坏了地下的平衡时,岩浆受到挤压,向上运动,遇到薄弱的地壳,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2、 火山有利于人类生活的方面:形成珍贵矿石、形成地热资源、形成旅游景区。火山不利于人类生活的方面:污染空气、摧毁家园、破坏水源3、 火山喷发成因模拟实验:步骤:将番茄酱放入土豆泥内部;对土豆泥进行加热。实验现象:番茄酱从土豆泥中喷射出来。实验结论:地壳运动后岩浆受到挤压喷出,形成火山。第十七课1、 引起地表变化的自然因素:风蚀、地震、火山、水流等;引起地表变化的人为因素:采石、修建水坝、挖矿坑等。2、 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形态。3、 水流对地表的影响实验:步骤:用沙土堆起一座土丘,用喷水壶在土丘高处向下喷水。实验现象:土丘会被水流冲击出一条条沟壑。实验结论: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形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科学 > 青岛版(六三制)(2024) > 五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新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期末复习背诵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云水长风)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