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西南师大 2011 课标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30 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运算定律,通过观察、比较, 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2.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以及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思维能力,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3.经历和体验数学模型思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积累丰富的四则运算活动经验。【教学重点】探究发现、概括和理解加法交换律。【教学难点】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内涵。【教学过程】一、一、 创情境,引发猜想创情境,引发猜想1. 创设情境创设情境:老师随着画面的播放讲述朝三暮四的故事。设问:猴
2、子笑了,老人笑了,你们也笑了,笑什么呢?2. 初步感知初步感知:明确:早上3个桃+晚上4个桃和早上4个桃+晚上3个桃一样多。【板书:3+4=7;4+3=7】指出:两个算式都等于7,它们之间可以用等于号连接。【板书:3+4=4+3】3. 类比举例类比举例:设问:你们能再列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出来吗?预设:2+6=6+2(一位数加一位数)24+31=31+24(评价: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拓展思路)4. 观察发现观察发现:设问: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交流想法,达成共识。【板书: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5.引发猜想引发猜想: 那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相加的情况下, 交换加数的位置,和
3、都不变呢?二、多角度,自主验证二、多角度,自主验证1.自主尝试自主尝试:谈话:接下来,给你们3分钟的时间,请大家把你想到的例子写在作业纸上。2.交流分析交流分析:谈话:谁来和大家说说你举了什么例子?随机板书3个例子都符合猜想全班列举的100多个例子都符合猜想。追问:例子举完了吗?那这里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呢?【板书:】3.引发冲突引发冲突:谈话:例子举到这,说说你们对刚才这个猜想的看法。预设:我们举的例子够多了,足以验证我们的猜想。我们省略的例子更多,万一出现不符合的呢?4.建立具体和抽象之间的桥梁建立具体和抽象之间的桥梁:指出:再举例子也不能解决我们现在的问题了,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结
4、合加法的意义分析)设问:谁能用加法的意义来解释一下3+4表示什么?那4+3呢?有什么发现?追问: 红色部分、 蓝色部分除了可以表示3和4, 还可以表示什么数?小结:从不同的角度验证了我们猜想。(为建模奠定基础)5.揭示并板书课题揭示并板书课题:指出:刚才我们验证的这个规律呀叫做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6.抽象提升抽象提升:设问: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吗?预设:用颜色、图形、字母等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7.形成方法形成方法:设问: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了“加法交换律”。在得出“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还记得我们是怎样进行的吗?【板书:观察猜想分析归纳】三、巧设疑,触类旁通
5、三、巧设疑,触类旁通1.引发质疑引发质疑:我们研究了加法交换律,你们还有问题吗?预设:其他几种运算有没有交换律存在?学生活动:同桌合作用刚才学习的方法来验猜想。2.互动释疑互动释疑:指名上台汇报,互动交流,验证猜想。相机追问:(1)你只举了一个例子就可以证明(如:减法交换律)是不存在的吗?(指出:举反例的方法)。(2) 你只根据举的这几个例子就可以证明 (如: 乘法交换律)是存在的吗?(明确:结合乘法的意义来分析,任意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的话,还是这两个数相乘,积不会改变。)3.触类旁通触类旁通:谈话:今天,我们通过研究加法交换律,经历了 “观察猜想分析归纳”这样的一个的过程,这是咱
6、们探究规律的一个好方法。我们也运用了这个方法去验证减法、除法、乘法有没有交换律,希望你们把这个好方法灵活的应用到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当中。【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从朝三暮四的故事中引入了所要学习的内容, 一个简单又自然的问题“你们为什么笑了?”激发了孩子强烈的表达欲望,引起学习兴趣,为课堂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你们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来吗?” “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带领学生将激动转化为安静地思考。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只通过 3 个例子就想轻率地总结规律,这时老师适时引导: “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相加的情况下,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变?”在学生心里埋
7、下严谨的种子。接着举了 100 多个例子, 教师又提出: “例子举完了吗?” “再给你们 3 分钟能举完吗?”“再给 3 分钟呢?”在层层追问中使学生清晰认识到数是无限的,根本列举不完。想要验证加法交换律是否存在,如果举例去证明的话,例子是无法穷尽的, 只能采用不完全归纳法。 但是在这里老师结合具体的情境,借助色块搭建一座桥梁。 带领学生换一种角度从加法的意义上去思考这个问题,学生迅速的发现,其实两个数是不变的,变的只是它们的位置,所以和不会发生改变,那么我们的猜想就不会出现不符合的情况。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加法交换律深入学生的内心。色块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这样一个规律,而且建构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桥梁,使学生更迅速的建立数学模型。从孩子们的作业纸、汇报的回答中,充分的感受到多元的符号意识也在孩子们的大脑中悄无声息地发芽了。整节课以探究加法交换律为明线,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以研究规律的方法为暗线,层层递进。探究加法交换律获得成功体验之后, 学生大胆猜想其它运算有没有交换律呢?顺着孩子的思维往前推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验证、自主交流、自主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