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岛五四学制 2011 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我锻炼我健康”信息窗一平均数教学设计平均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平均数选自青岛五四学制 2011 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我锻炼我健康”信息窗一的内容。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这里的平均数是指算术平均数。它是在学生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以及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平均数的概念与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 平均数是一个 “虚拟”的数, 是一个重要的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我们既可以用平均数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从而看出组与组
2、之间的差别。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成绩等等。所以本节课让学生学习平均数的知识,不仅是为了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在生活中的作用。【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本节课所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理解了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意义, 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但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对于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理解起来还是有困难的。所以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需要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恰当运用
3、多媒体、电子白板等辅助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多引导。【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 通过操作和思考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统计的意义,学会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在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统计观,渗透初步的统计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学具准备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4、、学校“我锻炼我健康”运动会成绩记录单、篮球比赛微视频、条形统计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播放学校篮球比赛的微视频。2.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出示 7 号、8 号在本次比赛中的得分统计表,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预设一: 7 号三场一共得了多少分?8 号四场一共得了多少分? (随机回答)预设二:7 号比 8 号少多少分或 8 号比 7 号多多少分?(随机回答)预设三:谁的投篮水平高?(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设计意图】课的伊始创设一个学生熟悉喜欢的学校运动会篮球比赛情景,使枯燥的教学内容生活化,学生观看微视频,产生了强烈
5、的学习兴趣,再借助情境提出问题“谁的投篮水平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小组讨论,引发冲突(1)组内讨论:谁的投篮水平高?你认为比什么才显得公平?(2)小组展示,课件随机呈现不同的观点。(3)全班交流看法, 形成共识比“平均每场得分”。【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讨论中认识到:比较其中的一次得分不合理,因为一次得分不能代表一名队员的整体水平;在场次不同的情况下,比总数显然也不公平;因此要找一个能代表每名队员整体情况的数。根据问题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学习“平均数”的需求,营造学习新知识的氛围。2操作演示,理解知识(1)出示条形统计图,独
6、立思考:怎样移动这些小方格,找出平均每场得分。学生在条形统计图上画一画,移一移。(2)用教学一体机的图形拖拽功能,操作展示,呈现 “移多补少”的过程,并优化最佳移法。【设计意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直观反映数据的多少,便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本环节遵循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规律,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条形统计图,再运用教学一体机操作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在直观地操作中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3自主探究,掌握算法(1)我们用“移多补少”将几个不一样的数变成了一样的数,你还有其他方法吗?独立尝试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2)理解交流算式每一部分表示的含义,总结计算方法。【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注重引导学
7、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加深“总数份数=平均数”的印象,让学生的理解逐层深入,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让学生经历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为后面理解平均数这一概念提供感性支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4对比异同,引入概念(1)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2)对比体会,揭示概念。引导学生体会,无论是通过移多补少,还是先合并再平均分,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原来几个不同的数变得同样多,这样得到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设计意图】平均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此环节通过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既让学生体会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充分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对“平均
8、数”这个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5.理解特点,体会意义(1)看一看:11 分是 7 号队员哪一场的得分?10 分是 8 号队员哪一场的得分?(2)想一想:平均数会是最高的得分吗?会是最低的得分吗?(3)说一说:谁的投篮水平高?【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平均数的特点。先引导学生利用“移多补少”或“先合并再均分”的理解,明白平均数并不是哪一个队员某一场的的实际得分,而是“相当于”把队员 3 场或 4 场得分总数平均分成 3份或 4 份得到的数。 它是为了代表这组数据的整体水平而创造出来的一个 “虚拟”的数。平均数的大小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再回归伊始,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谁的投
9、篮水平高”,既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又与开头遥相呼应,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真正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以及平均数的意义。三、巩固练习,拓展深化三、巩固练习,拓展深化1.出示第一小组 6 个人 1 分钟仰卧起坐成绩记录单,计算他们的平均成绩。再次出示第二小组(4 人)1 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记录单,比较哪个小组的成绩好些。2.出示女生第 3 小组的体重统计表,求平均体重。出示 10 岁女孩的标准体重,分析这个小组的健康水平,提出改进意见。3.拓展练习:小明运动时不小心将皮球掉入平均深度是 120 厘米的水里了,他身高 145 厘米,下水会不会有危险?【设计意图】本设计继续以“我锻炼 我健康”运动会为
10、话题,对教材课后97 页“自主练习”中的第一题“小明的体重一定比小强轻吗?”第二题“一小组 3 人共做 18 个,另一小组 4 人共做 20 个,哪个小组的引体向上成绩好些?”这两个习题灵活组编,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小学生手臂力量比较薄弱,引体向上这个运动项目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太大,一般运动会取消了这个项目,所以将此习题和前面的仰卧起坐练习有效融合, 让学生感觉平均数和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并会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四、回顾总结,完善认知四、回顾总结,完善认知1.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2.平均数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下课后根据自己的兴趣收集一些有关平均数的信息,把它记录下来,跟全班同学交流。【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继续将本届运动会上的资源延伸到课外,让同学们在课外继续运用平均数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平均数(整体水平)同样多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