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融入集体,勿失自我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 世纪著名的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归属感与自我价值”。但是,在只有“我”的世界里,个体很难找到他人认同的归属感;而在只有“我们”的世界里,个体也许就会丧失自我的意义和价值感。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已的看法。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审题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首先提供了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的观点“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归属感与自我价值”,这是考生审题立意的前提
2、。“但是”之后是审题立意的重点,在只有“我”的世界里,个体很难找到他人认同的归属感;在只有“我们”的世界里,个体也许会丧失自我的意义和价值感。即“我的世界”和“我们的世界”在追求归属感与自我价值感方面,存在着难以协调的矛盾。这是试题给考生写作提供的真实情境,考生要在此基础上谈自己如何认识和处理归属感与自我价值的矛盾。2.典型任务的限制。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此”指的是归属感与自我价值的矛盾,试题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思考如何处理“我”和“我们”两个世界间的关系,从而既获得归属感,又能找寻到自我价值感;在归属感与自我价值的矛盾不可调和时如何选择。“谈谈自己的看法”,限定文体为
3、议论文。3.价值判断的限制。 “归属感与自我价值”是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的选择,“在只有我的世界里,个体很难找到他人认同的归属感”,提醒我们不能只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材料又说“而在只有我们的世界里,个体也许就会丧失自我的意义和价值感”,这告诉我们不能因融入群体而迷失自我。但是材料未涉及“归属感与自我价值”不可得兼的问题,考生对此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开放性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考生可以从追求归属感与自我价值统一的角度立意:“既要融入群体,又要保持自我”“融入群体而不盲从”“处理好我与我们的关系”。也可以从“归属感与自我价值”二者不可得兼的角度谈自身的选择,比如习近平选择“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比如屈
4、原选择“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还可以从当下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角度立意,强调自身发展要与时代要同频共振。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考生可以在整体理解材料意旨的基础上,自由选择古今中外的人物事例和名言警句作为论据。在写作时,可以先设置疑问,提出论题,进而在行文中通过对具体论据的分析,不断提升认识,最后在总结认识的基础上亮明观点;也可以开篇亮明观点,然后分析论证,最后总结强调。再者考生的人生经历不同,对追求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的人生体验和思考就不会相同,比如独生子女更多的体验到的是自我价值感,缺乏融入兄弟姊妹间的归属感;而非独生子女或许会更多的体验到融入兄弟姊妹间的归属感,偶尔自我价值感会稍有
5、欠缺。再比如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等,他们彼此的人生体验同样不会相同。体验不同思考就不同,但只要紧扣材料来谈如何处理好“我”与“我们”的关系,以此来追求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均为符合题意。解题这是一道二元关系型材料作文题,主要考查思辨能力,具体体现在考查考生对追求归属感与自我价值感、处理“我”与“我们”关系的认识与思考。材料分为两部分,“但是”前是著名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的观点,“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归属感与自我价值”,这是构思写作的大前提。脱离这个前提来谈“我”与“我们”的关系,在本题中是不成立的。“但是”后是审题立意的重点,指出在“只有我的世界”和“只有我们的世界”里,归属感与自我价值感不
6、会同时存在,意在引导考生思考如何处理好“我”与“我们”的关系,以达到追求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的目的。材料中的“很难找到”“就会丧失”提醒考生不可沉溺于“我”的世界,也不可泯灭于“我们”的世界。综合起来,就是既要融入群体,又不能迷失自我,在“我们”中保持“我”的相对独立性。据此,本题的最佳立意是:既要融入群体,又要保持自我,这才是个体追求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的最好方式。参考立意切题立意:1.既要融入群体,又要保持自我,这才是个体追求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的最好方式。2.融入群体而不盲从,才能在得到归属感的同时不丧失自我价值感。3.处理好“我”与“我们”的关系,才能获得真正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偏题立意:
7、1.一味地坚持自我,就很难找到归属感。(偏题,只扣材料中一个维度来写作。)2.融入集体,就会丧失自我的意义和价值感。(偏题,只扣材料中一个维度来写作。)3.正确处理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偏题,脱离追求归属感与自我价值感的大前提。)4.个体的力量是渺小的。(跑题,没有抓住材料中设定的逻辑关系。)下水文融入集体,勿失自我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归属感与自我价值。若沉浸于自我的世界,便很难找到归属感,而融入到我们的世界,又或许会丧失自我价值感。由此可见,既融入我们,又保持自我,才是个体获得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的最好方式。一味沉溺于“我”的世界,便很难找到归属感。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的时候,天地便小了。一
8、味沉溺于个人的小世界,陶醉于自我的小花园,久而久之,便容易陷入偏执而与集体脱节。如果项羽不那么刚愎自用,而能博采众议、察纳雅言,或许就能避免垓下兵败的悲剧,何至于无颜再见江东父老。独行快,众行远,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得多大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和谁一起走。一个人即便能力再强,如果不能融入集体,即便有一定的作为,也难免陷入“忧伤以终老”的孤独与寂寞。融入“我们”,找到归属感,成就大事业。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只有融入“我们”,汇入集体,才能找到归属感,在团结合作和相互激励中汲取力量,行稳致远。当
9、前社会是注重团队合作的社会。国际空间站的建成与使用、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嫦娥五号月球取壤,中国航天人正是靠着团队的力量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推动了中国科技的发展。我们若能像他们一样,汇入时代洪流,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何其幸哉。融入集体而不盲从,才能同时获得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集体事业最怕“羊群效应”,从众心理导致的盲从对集体事业无益。钟南山在 2020 年初实地考察后,大胆指出新冠肺炎具有传染性,为国家抗疫争取了时间;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对战机上弹痕少的部位加强防护,增强了英美战机的战斗力,为“二战”胜利贡献力量。融入集体,积极承担责任,或建言献策,让集体取得更大的成就,或提出真知灼见,弥补集体事业某方面的缺漏。团队中这样的人越多,团队的事业才越红火。这正是个体在集体中求取自我价值感的良策。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一个人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祖国的建设大业为所有“金子”敞开大门。希望我辈学有所成,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为实现“中国梦”建言献策,贡献力量。这样,何愁不能求取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的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