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人生三境写作借鉴与实战演练人生三境人生如登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生有若干个阶段,哲人们有各自的划分办法。丹麦哲学家齐克果将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即:审美阶段、道德阶段和宗教阶段。而德国哲学家尼采则认为,人生有三个时期,即:合群时期、沙漠时期和创造时期。合群时期,自我尚未苏醒,个体隐没在群体之中;沙漠时期,自我意识觉醒,开始在寂寞中思索;创造时期,通过个人独特的文化创造而趋于永恒之境。从两位西哲的邃思联想开去,在中国古代的禅宗、诗学、美学诸领域,也有好些关于人生三境的妙论。宋代禅宗将修行分为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第二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第
2、三个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三个境界中都有“空”字,三个境界就是对“空”的三种不同的理解。第一境界中的“寻”,表明人向上天追问自身起源,追问所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三个千古难题。第二境界中的“无”,表明人已经从自然中剥离出来,与外在的“水流花开”自成一独立世界。而第三境界中的“万古”与“一朝”的融合同一,则说明人对有限时空的超越,经过否定之否定之后达到天人合一之境。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学诗的三境:“其实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也。”就诗人的主体而言,心灵最初是自由自
3、在的,不辨美丑,处于童贞状态;当认识到规矩和成法之后,就陷入束缚和捆绑之中;最后摆脱一切外在的桎梏,获得了主体与客体的契合,也获得了真正的、纯粹的自由。这时,方能“行住坐卧、无非是道,縱横自在,无非是法”。严羽之后,诗人潘德兴又云:“诗有三境,学诗亦有三境。先取清通,次宜警炼,终尚自然,诗之三境也。”潘氏是在说诗,其实何尝不是在说人生呢?返璞归真的人生,就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最终将禅学、诗学与人生哲学融会贯通,铸为一体的,是晚清一代宗师王国维。王氏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
4、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与齐克果、尼采的描述相比,王国维的论述是典型的中国式的,是诗意的凝聚,是精神的贯注。它包蕴了一种纯粹的生命体验,使人突破自身生活的惰性;它设定了生命气息充盈的坐标,引导人达到一种永恒的自由之境。有这样的一种人生境界让我们仰望,我们何必惧怕脚下的淤泥呢?(选自南方日报)写作借鉴写作借鉴这是一篇关于人生境界的文章,值得我们借鉴的主要有三个方面:1.文章谈人生从多角度入手:西方哲学家角度的人生三重境界;宋代禅宗角度的人生三重境界;诗论家严羽角度的人生三重境界;诗人潘德兴角度的人生三重境界;王国维角度的人生三重境界。
5、2.作者谈人生三重境界时由远及近,慢慢道来,最终在比较中归结为王国维角度的人生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3.人生三重境界均有磨砺过程,有苦有甜,中心明确,实例充分。习作人生因痕而美蒋枫翊萧瑟的秋风裹挟着岁月。历经百年,昔日繁盛的帕特农神庙,如今已是满目疮痍;古巴比伦神圣的“空中花园”已成废墟。然而,它们依然留在人们心中,依旧那么美丽。它们因痕而美。一挥手,一拨琴,一段旋律;一高山,一流水,一段传奇。他们艰难地行走于乐弦之间,用十指推开了尘封的心灵之门
6、,彼此倾听着对方的心声,成为了音乐上的知己,精神上的伴侣;然而,天却不成人之美,伯牙的逝去令子期痛苦不堪,弹一曲高山流水,尽是对伯牙的无限伤怜之情。指停,弦断,曲终,高呼“此后再无知己听此曲也”,将琴掷于地上子期是痛苦的,一曲高山流水道不尽他的悲痛愁苦。他们为那沉重的史册留下了一道抹不去的伤痕,然而,那乐曲仍然在飘扬,被传为佳话,被写入经典。高山流水,因痕而美。滚滚的汨罗江水日夜东流,披发行吟泽畔的屈原仰天长啸,外寇的侵略、内政的混乱,使他伤心、绝望:无论奸佞贼人伸出的橄榄枝多么诱人,他都没有接,甚至没有看上一眼。他用滔滔不尽的江水冲刷自己的悲愤,用绵延不绝的江水洗涤自己的悲哀,他用奋力的一跳
7、永葆爱国的情怀。汨罗江,因痕而美。秋风再次吹起飘落的枫叶,你又度过了刀光剑影的一年。你不知那片片枫叶飘落后,戎马生涯将要宣告结束。忠臣前线赤胆忠心,为那腐朽的南宋王朝收复失地;奸佞朝里妖言惑众,使忠臣良将陷于牢笼,死于非命。十二道金牌,十二个夜叉,将忠臣捉拿,谁能想到昔日的将军却沦为今日的阶下之囚?莫须有的罪名将你的头颅取下,但那铮铮的铁骨挺立在岁月里。“精忠报国”,是那忠贞的岳母对你的期盼, 背上的伤痕是你赤胆忠心的印证, 民族的尊严由你担起, 亦令金人感嘆: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伤痕累累的脊梁承担起兴国的重担,那美丽的伤痕已随“精忠报国”赫然镌刻于史册之上,被传唱、被言说。“精忠报国”,因痕而美。无论是满目疮痍的帕特农神庙,还是伤痕累累的“空中花园”,仍以它们的美丽征服着世界,以它们的残缺向世界宣布着沧桑之美;高山流水因子期、伯牙的遗憾向世人展示着知音之美;“精忠报国”四字因切肤之痛彰显着忠贞之美。岁月缓缓前行,秋风已不再那么狂妄,因为伤痕已变得如此美丽!相似对比相似度:百分之五十。与余杰的人生三境相比,本文与其主题相似,都是谈对人生的感悟,充分表达出了人生因为不完美而更加美丽的观点。结构安排类似,本文以“人生因痕而美”为行文线索,由远及近,列举了帕特农神庙、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知音难觅的故事,以及屈原、岳飞等典型事例证明观点,论据典型,结构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