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2021 年年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实践研究第 3 3、4 4 讲考题讲考题汇编附汇编附答案答案第 三 讲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政 治 建 设第 三 讲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政 治 建 设1 1、结合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结合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理解。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理解。真正实现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属性和鲜明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最高目标。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所强调指出的: “人
2、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正确理解和深刻把握党的十六大报告的这一精神,对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否定了少数人对多数人的政治压迫,建立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人民从政治上争得了自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我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本质上都是为了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也否定了社会经济生活中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经济剥削,建立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这就使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人民能够以平等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参与政治生活。因此,能
3、否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根本区别。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 能否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检验党的领导是否正确和执政能力的根本标准, 也是检验社会主义民主实现程度的根本标准。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通过党的领导体制实现的, 集中反映在党与国家以及人民群众关系的具体形式上。 党也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才能得
4、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2.2.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谈谈你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意义的认识。谈谈你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意义的认识。在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并在此基础上确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概念,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 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一)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发挥各民主党派
5、在制定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上的作用, 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起着示范、带动、推进作用,共同就党和国家事务提出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重大课题。人民政协通过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通过提案、视察、专题调研、反馈社情民意信息等经常性工作,开展协商民主参政议政的活动。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明确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的亲密关系。 由中共领导下的各民主党派的合作下更好的发挥民主协商的作用,更好的建言献策。(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
6、拓展人民群众有序参与政治决策的渠道,协商民主能够集思广益、广纳群言,平衡各方的利益,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展了政治参与的渠道。协商民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三)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协商民主关注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依法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民主协商要贯彻到决策的全过程中,使决策的机制更加完善。开展民主协商,可以拓宽政府决策视野,促进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进一步完善,避免和减少决策失误,使党和国家的事业顺利发展,
7、有利于提高党和政府科学执政水平;广泛开展民主协商,使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建立在尊重民意、代表民生的基础上,有利于提高党和政府民主执政水平。3 3、如何认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如何认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1、坚持党的领导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一致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阶级性和人民性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由全体人民通过立法、司法、法律监督、 法制教育等实践活动建立起来的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人民性,而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正是这种阶级性和人民性的集中体现。二是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本质上是一致的。中国
8、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的领导,主要是对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以及立法的领导,而宪法就是成熟定型政策的规范化、条文化和法律化。从执政党的决策来看, 必须坚持科学决策、 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 把党的政策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变为国家意志, 形成具有国家强制力并要求全社会人民遵行的行为规范。因此,从根本上说,党的政策与国家宪法法律是统一的、一致的。三是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是统一的、一致的 2、必须认识到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辩证统一的基石与连接点是人民利益、人民意志。一方面,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统治阶级实现其利益的工具。在社会主义中国,法体现的就是人民政权的意志,维
9、护和保障的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代表的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 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国家政权和国家法制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所以说,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维护人民利益, 体现人民意志。 人民的利益与意志是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能够实现辩证统一的基石与连接点。3、必须认识到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辩证统一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之中。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辩证统一,不仅是理论命题,而且是实践命题。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全面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10、理能力现代化。当前,党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一体系基本的原则,就是法治,通过各领域、各系统实现法治,形成完备的以法治为基础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党的建设也会得到不断加强,党的领导也会得到不断完善。4 4 为什么说中国既没有搞为什么说中国既没有搞“三权鼎立三权鼎立”的政治基础的政治基础,也没有搞也没有搞“三权三权鼎立鼎立”的经济基础?的经济基础?三权分立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是西方资本主义
11、民主形式,但是对中国不适用。一方面,三权分立的经济基础是基于生产资料私有制,这样导致利益多元化,资产阶级内部就存在有大量的政治派别和利益集团。在确立和发展资本主义民主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通过分权制约的方式来协调内部不同利益的冲突, 防止某个集团或阶层的专制,维护资产阶级的长久统治。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于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我们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不是像资本主义私有制国家那样以物来支配人。另一方面,三权分立框架内的权力制约,实质是资产阶级政党之间的竞斗。
12、在他们看来, 实行三权分立, 必须实行多党制。 而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合作共赢是我国政党制度的鲜明属性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阶级对立,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构成了政党合作的坚实基础,使多党合作成为可能。社会主义社会各阶层人民具体利益又存在着差别,需要政党来反映这种不同的利益和要求,这种差异性和多样性又使多党合作成为必要。 社会主义社会的政党关系,不是资本主义社会那种对立的或者竞争的关系, 而是友好合作的关系,各政党团结合作,群策群力,和谐相处,共同为实现全国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同时又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重视
13、各阶层人民的不同利益和要求,重视各个政党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坚持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与各阶层人民具体利益的统一。 三权分立本质上是占社会少数的资产阶级所享有的民主形式。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上先进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主, 它把过去只有少数剥削者才能享受的民主变为大多数人都可以享受的人民民主。 国家的这种一元化权力结构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它体现了国家一切权力来自人民、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集体行使权力的,重大问题都是由人大代表或常委会委员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定,既充分发扬了民主,又避免了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互相牵制互相扯皮
14、以及行政权膨胀。 这样保证了人民意志的统一和国家权力的统一,保证了决策的效率。20212021 年年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考题实践研究考题(四)附(四)附答案答案第 四 讲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文 化 建 设第 四 讲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文 化 建 设1 1、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内在联、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内在联系?系?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早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就已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了十分明确的概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色
15、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 是源于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 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 具有科学性、 时代性和民族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首先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 它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
16、会主义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 它包涵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文化建设根本目的的理论,促进文化发展的理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 推进先进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以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理论。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则是指现阶段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规范社会文化生活, 调整以社会意识形态为核心的各种文化生活的基本原则和规则的总和。 它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泛,它既包括基本文化制度,也包括各项具体制度,也就是基本文化制度在文化各领域的具体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文化领域的具体运用和展开, 是中
17、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集中体现, 它深入回答了文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也指明了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 制度和发展道路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是根本的指导思想,制度则是对理论做出的具体的规定和原则, 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好比大纲和具体步骤之间的关系一样,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就是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和制度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事业、科学文化事业等各方面的建设,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从而得以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 2、怎样认识培育和
18、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有效路、怎样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有效路径?径?答:2013 年 1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14 年 1 月 4 日,召开了全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2 月 10 日山东省又在曲阜市召开了全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四德工程建设现场会议,要把意见、全国专题座谈会和我省现场会的精神落到实处, 关键是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科学内涵,深刻领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以增强主动性
19、,把握规律性,并最终达到预期工作实效。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及其科学内涵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见指出,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三个倡导”中的 24 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在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这些基本内容的科学内涵,
20、是有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关于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等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的科学内涵:“富强”,就是通过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使国家兴旺发达起来,彻底告别贫穷落后受欺辱的历史。兴旺发达的表现,一曰富裕,二曰强大,无列强敢欺辱。“民主”,就是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 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让人民享有广泛真实的民主权利。 “文明”是指我国在物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建设成果都要达到人类的先进水平。“和谐”,就是指我国
21、各种内外矛盾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或解决,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融洽。关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的科学内涵: “自由”就是公民在遵守宪法、法律的前提下,在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活动时,享有自主选择、自主决策、自担后果的自我决策权利,国家和其他公民不得任意干涉。“平等”就是指任何具有公民资格的人,在享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时,不得被任何组织或个人以阶层、 性别、 民族等原因被特别优待或歧视。 “公正”就是指公民之间在权利的享受方面和义务的承担方面是对等的、合理的,公民都必须籍由公平的机会、公平的规则方可获取各种社会资源。“法治”就是要推进科
22、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关于爱国、 敬业、诚信、友善等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的科学内涵:“爱国”就是指我国公民应具有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维护祖国形象,奉献祖国的各项进步事业为荣,以损害祖国形象,危害祖国的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为耻。“敬业”就
23、是公民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爱岗尽责,恪尽职守,报效祖国,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不得敷衍塞责,失职渎职。“诚信”就是公民在从事各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活动时,依法依规办事,一诺千金,不弄虚作假,不食言、不违约。“友善”就是公民之间在人际交往中彼此怀有善意,友好互助。党的十八大报告和意见归纳的 24 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了古今中外思想文化的精华, 继承了人类古今中外社会主义史上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合理内核,切合当代中国的现实需要,引领时代进步潮流,是党、国家和人民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大力培育和践行。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24、重大意义,是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工作主动性的重要保证, 而要深刻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价值、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概念。所谓价值,就是某事某物的效用和意义,亦即客体对于主体的用处。所谓价值观,就是主体对客体价值的看法。社会主义价值观,就是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效用和意义的看法,通俗地讲,就是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民应带来和将带来什么好处、 应实现什么样的目标,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中,有一些价值观处于基础地位或终极
25、地位,这些价值,是实现其它价值的重要条件或最终目的,对这些价值的内涵、外延、实现路径和意义等的看法被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意见指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 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 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
26、进人的全面发展、 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这一论断是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外意义的简明扼要的概括,社会各界要在这一重要论断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刻领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何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因为,说到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国家、社会和个人的是非观,是党、国家、社会和个人行为的是非判断标准, 为党、 国家、 社会和个人提供价值规范,防止党和国家的制度设计、政策制定发生偏差,防止社会组织、社会群体或个人迷失方向,误入歧途,甚至走向低俗或
27、邪恶之路。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繁荣进步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的指引, 一个缺乏正确是非观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方面迟早会出现大问题的,苏联东欧发生剧变,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其中内因才是根本原因,党和国家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逐渐背离公平正义、民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主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苏联东欧与其说是被西方打败的,不如说是被自己打败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繁荣进步不但与党和国家的价值目标密切相关, 还与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公民个人的价值准则息息相关。因为,没有健康强大的社会和公民个体,就不会有健康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当下的中国,人们在看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祖国取
28、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的同时,也时常被各种不良社会现象所困扰,那些困扰我们的不良社会现象, 那一个不是严重背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的人待人不平等,歧视欺辱弱势群体;有的人处事不公,善于投机钻营,营私舞弊;有的人目无法纪,无法无天,胆大妄为,试图突破社会主义法律法规的约束;有的人缺乏基本的职业操守,玩忽职守;有的人毫无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极尽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背信弃义、敲诈勒索之能事。因为这些丑恶现象的存在,广大人民群众开始为能否吃上放心的饭菜而担忧、为遇到倒地的老人该不该出手相扶而纠结。这些丑恶现象的存在大大折损了国人的幸福感,而实现人民的普遍幸福,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 因此, 要建设
29、美丽高尚幸福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让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民具有美丽高尚的心灵,而只有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的社会和人民才能有美丽高尚的心灵。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社会和个人来说,是灵魂塑造工程。一个人人拥有美丽高尚心灵的社会主义国家,才是真正健全的、有前途的、值得尊敬和名符其实的社会主义国家。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动手、全社会参与、各方面配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常抓不懈,才能收到良好实效。1.要加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
30、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切实负起应该承担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建立起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动员参与机制、财政保障机制、检查监督机制和考评机制等。2.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发挥模范引领作用。论语?子路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邓小平曾经指出,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党员是社会的表率,党的领导干部是全党的表率。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中, 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都要起到模范引领作用, 凡是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多做,凡是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不但确保自己坚决不做, 还要敢于对社会上发生的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进行坚决的批评和斗争。3.动员全社会参与。
3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应仅仅是各级党委政府、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小众化实践活动,而应是社会各界、各阶层、各群体广泛参与的大众化实践活动。在这项大众化实践活动中,各级党委政府既是这项工作的领导机构,又要使自身的各种治国理政工作切实体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在这项工作中起到骨干和示范带动作用。要把其他社会各界、各阶层、各群体的群众纳入这项工作中,对于他们当中能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先进人物, 要进行表彰奖励, 充分发挥他们的传、 帮、 带作用,对于存在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为的人, 要让他们得到必要的惩戒,受到正面的感化、引导和教育。4.各方面密切配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32、核心价值观的工作涉及面广, 环节多, 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从工作的涉及面来看,各级党委政府负有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其中党委宣传部门负有组织指导、协调推进的重要职责。其他党政部门、司法机关、 国民教育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 新闻媒体、 工会、 青年团、妇联、工商联、行业协会、学会、农村、社区、企业等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的重要参与主体, 各方都应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 承担起符合自身工作特点的责任。 只有各方献力, 齐抓共管,才能形成合力,收到最大实效。5.求真务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常抓不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或情况不同, 或担负的具体责任不同
33、, 或面对的具体对象不同,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应在吃透意见、全国专题座谈会和我省最近召开的专题会议精神的基础上,求本地本部门本单位之真,务本地本部门本单位之实,在借鉴各地现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抓出实实在在的成效。人的价值观的改造是人世间最难的工作之一,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绝非一日之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必须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式的,任何人都不能期待通过运动式或大会战式的工作方式来完成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必须天天抓、月月抓、年年抓,常抓不懈,才能逐步见到实效。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都应根据自身特点做出科学的近期和中长期工作规划,一步一个脚印
34、,稳扎稳打地做好这项工作。3 3、怎样科学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怎样科学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消除成见和顾虑,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续才能善于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2)系统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作用, 正确引导和规范文化传播途径, 科学制定长期推进工作的规划,建立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 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意识形态建设、精神文明创建和价值观
35、培育等各项工作中。深入阐释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讲清楚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加强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和利用。(3)大力宣传是创新和转化的重要途径。大力倡导、推行经典阅读、礼仪普及、大众讲座等,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尽量选取深受群众欢迎,创新内容和形式,做到了内容鲜活、形式活泼,找准与时代的对接点、与受众的共鸣点,真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4)在中国共产党
36、的领导下,立足自身悠久的历史积淀的同时,也要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实现中华文明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 历史地看,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开放包容,才造就了汉唐盛世的文化繁荣。学习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从中汲取养料丰富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 4、请谈谈你对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问题的看法。、请谈谈你对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问题的看法。答:当今时代,尽管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增强,但中国在亚洲的软实力综合指数,依然落后于美国和日本。这意味着,中国持续增长的经济和军力,并没有充分转换成软实力,去帮助提升中国在亚洲和世界中的间接影响。 文化软实力的强弱是塑造一国国际形象的核心因素
37、,决定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强弱,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迹象表明,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 因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力的措施。(一)大力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古代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居于世界强国、文化大国的地位。唐朝时期,日本曾派大量的“遣唐使”到唐长安城学习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科学技术;儒家思想不仅维护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而且辐射到了周边的韩国和日本等过,直至今天,在这些国家仍然具有很深的儒学传统,这都是中华文明曾经强大的例证。所以,在西方国家汹涌的文化攻势下,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和信心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让
38、国人从西方虚伪的民主论调中清醒过来,立足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扎根于本国文化,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气候。(二)重视和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已成为潮流与趋势。西方文化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发展, 也与其高度的文化产业化密切相关。中国应当借鉴国外经验,通过文化产业集群以及文化产业链条的延伸,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三)发展人才教育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坚实基础。目前,我国从初级教育到高等教育都开设了文化艺术领域的相关课程,并且还成立了专门的艺术院校培养专业文艺人才。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喜爱更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这些都是我国文化的吸引力所在,也
39、是繁荣我国文化事业的夯实基础。可见,文化人才的培养为我国文化的长期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水平提供了后备军。(四)开展文化外交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渠道。中国文化“软实力”要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文化外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化外交为我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进行交流构建了平台。 中国与世界上 100 多个国家保持着不同形式的文化交往,与数千个国外和国际的文化组织有着各种形式的联系; 中国的学生到世界各处或者与来自五湖四海的留学生们进行思想文化的交流等,这些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优秀文化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对于吸收和借鉴世界的优秀文化,繁荣我国的文化事业,产生了深远的作用,成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增进和巩固友谊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