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9 页3.1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与移动移动学习目标:1理解高空和近地面风受力的情况以及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重点)2了解大气环流的含义及大气环流的基本特性。(重点)3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关系,理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规律。(难点)4.北半球冬夏海陆气压中心的形成和东亚季风形成的基本原理。(难点)一、大气的水平运动一、大气的水平运动1气压梯度的含义:指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2作用力(1)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此力是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2)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
2、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3)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大小与距离地面高度成反比,高空可忽略不计。3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图示受力状况风向理想风向只受 F(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高空风向受 F 和 P(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向受 F、P 和 f(摩擦力)共同影响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归纳提升风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受力不同,风的表现也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类型受力状况风向风压规律图示第 2 页 共 9 页理想状态的风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且与等压线垂直高空的风
3、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在北半球背风而立,右边为高压,左边为低压;南半球反之近地面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有一个夹角在北半球背风而立,左前方为低压,右后方为高压;南半球反之1风向判断的“三步曲”(以北半球为例)第一步:定水平气压梯度力。在等压线图中,做过该点的切线,并过切点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定地转偏向力。分清图示是哪个半球,若是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若是南半球,风向向左偏。第三步:定最终风向。(1)近地面:在三力作用下,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呈一定夹角(3045)。(2)高空:风
4、向与等压线平行。按以上步骤绘出的风向(绘成实线箭头)如下:2风速的判断(1)在同一幅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密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反之,风速小。(2)相同图幅、相同等压距的地图相比,比例尺越大,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就越密集,则风力越大;反之,风力越小。(3)相同图幅、相同比例尺的地图相比,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反之,风力越小。(4)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的情况下,摩擦力越小,风速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如海面上的风力大于沿海陆地、内陆荒漠地区的风力大于绿洲。1.右图为某一等高面。M、N 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 PM、PN,M、N 之间的气第 3
5、页 共 9 页压梯度相同。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 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据此,回答(1)(3)题。(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 O 点风向为()A或B或C或D或(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 O 点风向应考虑两种情况,近地面要考虑摩擦力,故为,高空由于忽略摩擦力的作用,向右偏转至与等压线平行,即。第(2)题,高空空气不考虑摩擦力,所以风向应与等压线平行。由于不确定此图所在半球,所以在北半球高空应为,在南半球高空应为。第(3)题,在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和风速。任何两力的合力与另一力的方向都成 180角。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
6、分布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1大气环流(1)概念: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2)意义: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某一地区输送到其他地区,调节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热分布,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2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1)形成原因: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2)三圈环流:为低纬环流,为中纬环流,为高纬环流。(3)七个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1 个),G 为极地高气压带(2 个),C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2 个),E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2 个)。第 4 页 共 9 页(4)六个风带低纬信风带北半球:B 东北信风南半球:东南信风中纬西风带北半球:D
7、西南风南半球:西北风极地东风带北半球:F 东北风南半球:东南风归纳提升1用递进法推导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第一步:“冷热不均使其动”。在地表性质均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在极地与赤道之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下图:第二步:“地球自转使其偏”。在地表性质均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向,即上升或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区域,则必定为低气压带。第三步: “地球公转使其移”。 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在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形成气压带、风带
8、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如下图所示:第 5 页 共 9 页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特点(1)气压带的分布与特点气压带分布成因特性气流属性(影响气候)极地高气压带(2 个)90附近热力因素冷高压下沉冷干副极地低气压带(2 个)60附近动力因素冷低压上升温湿副热带高气压带(2 个)30附近动力因素热高压下沉干热赤道低气压带(1 个)0附近热力因素热低压上升湿热(2)风带的分布与特点风带分布风向属性(影响气候)北半球南半球极地东风带(2 个)6090东北风东南风冷干中纬西风带(2 个)3060西南风西北风温湿低纬信风带(2 个)030东北风东南风干燥2下图为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9、(1)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名称正确的是()Aa 为东北信风带Bb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c 为东南信风带Dd 为极地东风带(2)下列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空气受热膨胀形成的B极地高气压带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C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 60相遇D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固定不变(1)B(2)B第(1)题,由图可知,a 为东南信风带,b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 为盛行西风带,d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第(2)题,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在南北纬 60附近相遇抬升,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三、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10、与季风环流三、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每年都在有规律的南北移动。(2)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第 6 页 共 9 页具体如右图所示: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1)分布:北半球时间原因影响陆地海洋7 月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亚洲低压高压中心1 月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亚洲高压低压中心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2)对气候的影响:大气活动中心的位置和强度一旦异常,就会造成世界各地天气、气候的异常。3季风环流(1)季风概念: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11、。(2)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主要原因,并非唯一)-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我国西南地区和南亚、东南亚一带的西南季风的形成。(3)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对比: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第 7 页 共 9 页源地蒙古、西伯利亚地区西北太平洋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印度洋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性质寒冷干燥温暖湿润温暖干燥高温高湿比较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分布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对 农 业 生产的影响有利雨热同期不利旱涝
12、、寒潮等灾害旱涝灾害归纳提升1大气活动中心(1)成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引起海陆气压中心的变化。冬季大陆降温较快,气温比海洋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中心;海洋气温相对较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中心。如下图(以北半球为例):夏季大陆增温较快,气温比海洋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中心;海洋气温相对较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中心。如下图(以北半球为例):(2)分布:不同季节,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北半球形成不同的高压或低压中心。亚洲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冬季亚洲高压(又称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夏季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2.季风环流的形成与
13、特点第 8 页 共 9 页(1)冬、夏季风的形成(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季节风向夏季东南风夏季西南风冬季西北风冬季东北风源地冬季风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夏季风源于太平洋冬季风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夏季风源于印度洋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低气压中心的判断方法(1)根据等压线的闭合情况判断: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较外围低,为低压中心;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较外围高,为高压中心。(2)根据季节判断:夏季,陆地上有热低压中心,海洋上相对有冷高压中心。冬季,陆地上有冷高压中心,海洋上相对有热低压中心。(3
14、)根据风向判断:风总是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这是判断高、低气压中心的依据。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时,陆地上为高压,海洋上为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时,海洋上为高压,陆地上为低压。3读图,回答(1)(2)题。(1)下列有关上图所示月份和 A 气压中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7 月份,亚洲低压B1 月份,亚洲高压C7 月份,亚洲高压D1 月份,亚洲低压(2)下列因素中,两处盛行风相同的一项是()A成因相同B风向相同C性质相同D势力相同(1)A(2)C第(1)题,此时东亚盛行东南风,南亚盛行西南风,亚欧大陆上应为低压控制,由此可判定图示月份为 7 月份,A 气压为亚洲低压。第(2)题,处是东南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处是西南季风,是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偏转形成的。两者性质相同,都是炎热、湿第 9 页 共 9 页润,但势力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