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某学校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天气》全部教案.docx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文档编号:2023956 上传时间:2022-01-09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某学校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天气》全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宁波某学校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天气》全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宁波某学校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天气》全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宁波某学校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天气》全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宁波某学校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天气》全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宁宁 波波 市市 中中 小小 学学教 师 备 课 本学校学科科学教师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宁波市 XX 小学20212022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表科目科学年级三年级制定教师教研组长教导主任2021 年9 月 1 日教科版科学三上教学计划教科版科学三上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学生情况分析从本学期开始,三年级科学课使用新教材,孩子们一、二年级已经学习了科学课,按照低年级段的课程标准孩子们的科学学习有了一定基础。 接下来将按照中年级段的课程标准来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二、教材内容分析:二、教材内容分析: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由“水” 、 “空气” 、 “天气”三个单元组成:“水”单元有三

2、个部分,第 1 到第 4 课是水的三态变化,但教材中并没有涉及自然界水的三态变化,可以拓展。第 5、6 是溶解。把溶解的内容放入了水单元。一年级教材也是把溶解的部分内容放进了水的内容,学习了食盐等可以在水里溶解,沙子、小石子不可以在水中溶解。 但没有以单元形式出现, 因此对溶解的认识缺少系统, 结构化。 读了三年级的教材,发现一年级的学习要落实 “看不见” “在水中均匀分布” , 儿童化的涉及 “分子的运动与分布”等问题。因为在三年级学习“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问题,实际上已经向着溶解度这一概念发展了, 但是在这里主要还是想渗透溶解是物质的基本属性。 物质溶解的多与少和很多因素有关,如压力

3、、搅拌、温度等,溶解与析出往往是可逆的。在“溶解的快与慢”问题中,温度对溶解的影响是最重要的。而方糖的溶解从本质上与搅拌加快溶解是一致的,只不过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明增加物质与水的接触面(所谓咬碎)可以加快溶解。其中第 7、8 课是混合和分离,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物理变化) 。关于工具使用。本单元主要使用水温计测量水沸腾时的温度,水结冰时的温度。另外,要正确使用酒精灯分离盐和水。 工具的使用的指导在这个单元教材中都没有体现, 可以增加课时练习使用。第三单元“天气”单元教材中有指导正确使用“气温计” 。“空气”单元将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学生们要想办法来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

4、题,最终,学生们将在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新增“热空球”一课,这是学生喜欢的。最后一课关注空气与我们的生活,可以增加一些切合时代的内容。“天气”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并坚持较长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 “天气日历”则是观察记录的载体。教科书中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最后一课了解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可以结合年度的典型天气预报,比如 8 月份的台风利马奇。体会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希望孩子们关心天气,关心健康,关心生活。24

5、节气可以作为拓展课增加课时。时间上放在第三单元天气将变冷,可以和第二单元交换下。三、三、全册教材教学目标分析:全册教材教学目标分析: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初步了解地球上的大气、水的基本状况。其中涉及的大概念大概念有:1.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很小的微粒构成的。2.地球的构造和它的大气圈以及在其中发生的过程,影响着地球表面的状况和气候。3.科学认为每一种现象都具有一个或者多个原因。4.科学发现的知识可以用于开发技术和产品,为人类服务。具体概念:具体概念:1.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状态。知道冰、水、水蒸气在形状和体积等方面的区别;观察并描述 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 100或降低到 0时,水

6、会沸腾或结冰。知道冰、水、水蒸气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2.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通过观察,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 通过实验, 知道搅拌和温度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3.知道空气具有一定质量并占有定空间,空气会充满各处。通过观察,描述热空气上升的现象。知道空气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列举生活中形成风的一些方法。4.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 加热或冷却时物体的体积会发生变化;加热和冷却也可以改变某些物质的状态。能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正确读写。5.地球被一层大气包围着, 使用维度及测量气温, 描述

7、一天中的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利用气温、风力、降水量、云量等可测量的量,描述天气。6.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人类生存需要防御各种灾害,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环境。了解台风、洪水、干旱等七项灾害对人类的影响。7.技术的核心是发明, 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技术发明通常蕴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知道一些著名的工程师、发明家的研究事迹,了解他们的设计和发明过程。工具是一种物化了的技术。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8.工程的关键是设计,工程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活动。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中年级,在教师引导下:提出问题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研究的问题。作

8、出解释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时间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制定计划能基于所学知识,制定简单的探究计划。搜集证据能应用感官和选择适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处理信息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得出结论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反思评价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和调整。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探究兴趣能在好奇心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时间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

9、究兴趣。实事求是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追求创新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合作分享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了解并一是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 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可

10、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 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 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具体目标见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概念(了解地球上水、大气的基本情况)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即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思维、勇于探究。包含 21 世纪核心素养“4C 能力”,即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创造与革新能力。具体说在科学探究方面重点发展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

11、,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在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方面,引导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 运用工具, 学习使用水温计测量水的温度, 使用气温计测量大气的温度。懂得使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新能力。教学难点:理解大自然中水的三态变化;天气单元长时间的持续观察。安全注意点:安全使用酒精灯;安全放飞“热气球” 。四、四、 教学措施教学措施1. 在教学设计上采用逆向设计,更关注教学目标确定和教学效果评估,检验理解的评估设计写进备课中。尽量采用微项目化教学设计,实践问题解决导向的科学探究,注重情境创设。从单元架构设

12、计到课时设计落实。2.让科学活动平易近人,富有趣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多从孩子的视角思考教学设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年级尤其要保持其好奇心。 但活动设计或者说学生的表现性任务还应有挑战性、探究性,能承载多元教学目标。活动注意开放性、自主性。3. 创设倾听、串联、反刍的深度学习共同体氛围。从座位、环境布置、分享交流等方面落实。教师在课堂落实反向设计的评估效果,通过可视化表征,如实验报告、问题板、口头提问、手势信号、等落实。4.课堂上实验的习惯。观察实验前明确要求,协作、有序的参与探究,研讨环节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会倾听、尊重同伴。在独立作业的形式上尝试补充大海报的小组作业形式。锻炼协作能力。5

13、.开展家庭室。结合教学内容鼓励开展家庭实验,并及时反馈。也为学校的家庭实验室打下基础。五、教学评价五、教学评价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评价是泵,不是筛子。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二、评价内容和形式:二、评价内容和形式:立足于单元,根据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社会与环境)来评价学生的学习。主要形式有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一)过程性评价主要根据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评价, 形式有课堂科学探究及探究报告; 倾听、 分享交流、课外研究等。评价要及时,注意正强化,以促进学生习惯养成。具体见“单元评价方案” ,“小组科学学习评价表” 。(二)、终结性评价:采取单元和期末评价相结合

14、的方式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学期实验目录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学期实验目录水水章节章节目录目录实验类型实验类型实验名称实验名称所需主要仪器及器材所需主要仪器及器材演演示示分分组组观观察察体体验验3.1.1 水哪里去了水蒸发实验烧杯、水、吹风机、手绢3.1.2 水沸腾了使用酒精灯加热水至沸腾烧杯、试管架、水、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测量沸腾水的温度水温计、烧杯、试管架、水、酒精灯、石棉网、3.1.3 水结冰了让水结冰, 测量水结冰时的温度水、烧杯、食盐、温度计3.1.4 冰融化了让冰融化实验冰、自封袋、吸管比较冰和融化成水的体积试管、记号笔3.1.5 水能溶解食盐和和小苏打溶解能力的比较烧

15、杯、食盐、小苏打、不同温度的水、搅拌棒3.16 溶解的快慢加快食盐溶解的研究烧杯、热水、搅拌棒、方糖3.1.7 混合和分离分离水和沙水、沙、沙漏、水槽分离食盐和水蒸发皿、水、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玻璃棒、火柴。3.18 他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折纸、捏橡皮泥纸、橡皮泥空气3.2.1 感 受 空气.感受空气水、石头、一袋空气、喷泉玩具、注射器3.2.2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空气占据空间实验纸团不湿、 让乒乓球在水底浮起来一次性杯子、乒乓球、纸、钉子、水槽、矿泉水瓶、气球。3.2.3 压缩空气用注射器压缩空气注射器、水、烧杯3.2.4 空气有质量吗秤空气简易天平秤、皮球、打气筒3.2.5 一袋空气的质量

16、是多少秤一袋空气的质量简易天平秤、绿豆、保鲜袋3.2.6 我们来做“热气球”做一个热气球透明大塑料袋、保鲜袋、蜡烛、3.2.7 风的成因风成因实验实验箱、蚊香、火柴3.3.3 测量气温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温度计3.3.4 测量降水量制作雨量器, 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喷壶、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厚底直筒塑料杯或玻璃杯、 刻度尺、纸带、透明胶带、剪刀3.3.6 测量风制作风旗,测量风绸布,剪刀、线,室外场地3.3.6 观察云观察云室外六、课时计划周次时间内容课时备注一/六92/1011天气天气119.13 周五中秋节10.1-10.7国庆节、重阳节开学始业课1科学家这样做11 认识气温计12我们关心天气

17、13测量气温14测量降水量15 观察风16 观察云1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1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19 拓展 :24 节气1七/十二1014/11.18水水91使用酒精灯1补充:使用水温计12水到哪里去了13水沸腾了14水结冰了15冰融化了16水能溶解27加快溶解18.混合和分离19.拓展:液体、气体能溶解在水中吗?1十二/十七1119/12.27空气空气101. 感受空气12.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13. 压缩空气14. 空气有质量吗15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16我们来做“热气球”17 风的成因18.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19.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1拓展:制作走马灯十八、十九12.301.10

18、复习、期末综合评价4天气一、单元概述一、单元概述天气,指的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3 年级的学生对天气现象已经有了粗浅的认识, 也对天气的变化有一些直观的感受。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学生通常都能注意到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但是他们对天气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感官的感知,或听家长、天气预报对天气的描述上。对于天气,学生也会有一大堆疑问:下雨天为什么有时会打雷?为什么一天中有时冷,有时热?本单元以天气为主题, 引导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 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19、。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对天气有比较全面、科学的认识,能对天气现象的研究产生好奇心和热情。 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能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 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34 年级的下列相关学习内容。1.1 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物体长度、质量、体积、温度等常见特征,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6.3.1 描述测量物体或空气温度的方法; 知道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计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14.1.1 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14.1.2 利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可测量的量,描述天气。14.1.3

20、知道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15.3 了解台风、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17.2 举例说出改变方法和程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17.3.2 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准确、便利和快捷。“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8 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第1 课“我们关心天气”。作为单元起始课,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在研讨中测查学生前概念。 学生将了解天气是复杂多样的, 了解所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记录天气日历,激发学生观察、研究天气的兴趣。第二阶段包括第26 课。在本阶段,学生转入对某一项天气特征的观测研究,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几种天气特征( 气温、降水量、风力

21、和风向、云量) 的数据。在教师指导下,用较为准确的科学词汇、图示、符号等描述天气。第三阶段包括第78 课。进入第课时,学生已经做了一个月左右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学生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用简单的统计图表整理信息,形成学习“天气”单元以来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在第8 课中,在本单元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将了解天气预报的实际制作过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学生将能够熟悉天气现象, 用他们的感官和科学的工具获取天气特征和记录数据。学生在本单元将学到有关天气的科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这将有助于他们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生活产生的影响。 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

22、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5 课“观测风”和第6 课“观察云”,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 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予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让他们保持持续研究的热情,这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我国幅员辽阔, 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 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教科书。 有条件的学校, 可以建立学校的气象观测站, 为学生的观测活动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二、单元教学目标二、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23、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天气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等。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信息的工具。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台风、洪涝、干旱等天气会带来灾害。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的综合。天气预报是气象部门收集大量的数据后,分析、制作并发布的。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天气。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记录、描述天气信息。用统计图表等工具整理天气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讲述自己的观测、记录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交流。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表现出对天气现象的探究兴趣

24、,关注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乐于尝试运用各种工具完成对天气特征的观测。初步养成记录天气日历的习惯。体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地观测天气。天气变化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单元词汇单元词汇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态。气候:一个地区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的综合,是一个地方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天气所表现出的特征。风向:风吹来的方向。降水量:某一时段内,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降雨)或固态(降雪) (经融化后)降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天气预报: 根据气象观察获得的数据

25、和信息, 去分析天气系统的变化趋势来预测天气的变化。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有天气状况、最高温度、最低温度、风力风向、降水情况、空气质量、主要污染物等。材料清单(视学生人数和分组情况确定数量)材料清单(视学生人数和分组情况确定数量)中国地图、天气日历表、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最高最低温度计、气温计模型、气温柱形图表、自制雨量器材料、洒水壶、水槽、降雨量等级表、降雨量柱状图标、风旗制作材料、蒲福风力等级表、自制风向标材料、天气情况统计表等。_开学始业课开学始业课总第总第1 1教时教时教学时间教学时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学生,了解什么是科学,选科学课代表。2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讨

26、论本学期的主要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3通过趣味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 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2、了解科学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实验器材:试管、水、吸管、音阶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常规练习一、常规练习1.练习排队去科学教室。老师安排小组座位2.安排好位置的同学学习自由阅读科学书,了解本学期的学习内容。二、小实验激发兴趣:二、小实验激发兴趣:1.交流暑假家庭小实验2.老师演示实验声音高低实验:二根试管,装不同的水,发出的声音有何不同? 那我们来听一听。第三根水更多,猜一猜。 空试管,猜一猜。是不是变聪明了!可以回家用吸管做乐器。演示三

27、、组建协同学习的小组三、组建协同学习的小组用彩色纸片分组用彩色纸片分组1.全班推选课代表2.各组自己选小组长、材料员。3.明确分工职责课代表收发作业本,汇报人数小组长协调实验,纪律,收作业、填写使用记录。材料员收发材料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由于是第一节课由于是第一节课,对时间的把握上面可能有些掌握不当对时间的把握上面可能有些掌握不当,时间上略微游侠提早时间上略微游侠提早,对纪律的掌控也要多加练习。一般科学课第一课可做实验给同学们看。通过第一节课,要对纪律的掌控也要多加练习。一般科学课第一课可做实验给同学们看。通过第一节课,要培养形成三年级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以及上科学课的一些习惯。同时,第一节课也是

28、在对培养形成三年级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以及上科学课的一些习惯。同时,第一节课也是在对学生的前概念的一个调查,看他们对于科学知道什么,了解多少。可以看出来学生对实验学生的前概念的一个调查,看他们对于科学知道什么,了解多少。可以看出来学生对实验是非常好奇的,想要亲自动手做实验,对科学的兴趣十分充足。是非常好奇的,想要亲自动手做实验,对科学的兴趣十分充足。科学家这样做科学家这样做总第总第2 2教时教时执教时间执教时间【教学背景】【教学背景】本册的首课,走近气象学家竺可桢,了解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和研究故事,从中学习科学精神, 比如竺可桢爷爷坚持不懈的观察记录物候, 细致认真, 以及研究成果对人类的贡献。【

29、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科学概念:初步了解气象学、物候学以及竺可桢爷爷的研究成果。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了解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收集大量证据,用数据说话,总结规律。科学态度科学态度:学习学习竺可桢爷爷大胆质疑,小心求证;坚持不懈的观察记录,细致认真上午研究态度。科学技术、环境与社会:科学技术、环境与社会:了解气象对农业和人们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分析物质发生的变化有什么相同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水的三态变化,还是原来的物质。【教学准备】视频【教学准备】视频问天冷暖:问天冷暖:https:/ 1【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一 、初步了解物候、初步了解物候1.学生倾听诵读第一朵杏花2

30、.谈感想提出问题。二、进一步了解竺可桢爷爷和物候学二、进一步了解竺可桢爷爷和物候学1 1.播放视频问天冷暖2.思考:我们向气象学家竺可桢爷爷学习什么?竺可桢爷爷为什么要研究气象?他的主要研究成果是什么?1.鼓励:关心天气可以怎么做?坚持听天气预报。【补充资料】竺可桢曲线竺可桢曲线从太空看地球https:/ 气象站站长,在连续多年对100多个气象站实施了对温度、雨量、风力数据的收集和测量后,发现他所在地区,已连续十几年在雨量、气温度等数值上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水准,分析总结出其中的规律:在一定时间尺度内。在一定的时间尺度内,天气是一种稳定不变的常态。霍普金斯霍普金斯 昆虫学家。物候研究气候变化,预测

31、气候变化规律准则。物候是指自然界里鸟鸣虫飞,草木枯荣等自然现象,它是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活动规律对节候的反映。对昆虫与环境连续做了二十多年的研究后。霍氏生物物候定律。不同地区植物物候期的早迟,主要受当地气候影响,而气候又受经纬度、海陆分布、地形高度等因素制约,当其他因素相同时,在北美温带区域内,维度每向北方移动1度,经度向东部移动5度,或者海拔上升122米,春季和初夏的物候期将延迟4天,而秋季则相反。竺可桢竺可桢 查古今用;坚持些了40多年的物候日记。竺可桢曲线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32、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 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

33、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 比较简便, 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 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 1961 年迟十天左右,比 1960

34、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 1962 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 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 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 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 10 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经度

35、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 1,但是在大连, 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 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 在无风的夜晚, 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

36、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 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 到 1750 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 1921 到 1930 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 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 很有参考价值, 还可以利用

37、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第一朵杏花第一朵杏花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权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序地绽开了花瓣儿。这时,杏树的主人正领着她的孩子走过来。“爷爷,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为,

38、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哪天?今天开的。”孩子有些奇怪。“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竺爷爷补充了一句。孩子回答不上来了,可是他不明白为什么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竺爷爷告诉他:“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这一天, 竺爷爷正在书房里看书, 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子的声音: “竺爷爷!竺爷爷!”是谁喊得这么急?他赶忙走出书房,一看,就是前院的那个孩子。“什么事情啊?”“竺爷爷,杏花开啦!”“什么时候?”“刚才。”“是第一朵花吗?”“是。”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39、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呀!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竺可桢爷爷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学生认识到了科学家的做法,潜移默化的被影响着。在潜意识中,学生知道要去学习、 模仿科学家的做法, 知道我们要长期、 并且坚持不断地去观察我们身边的各种事物。我们关心天气我们关心天气总第总第3 3教时教时教学时间教学时间【教材简析】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交流的形式, 了解各种各样的天气, 感知

40、不同的天气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好的天气给生活带来便利, 恶劣的天气常常会给生活带来麻烦, 甚至带来灾难。聚焦板块,全班交流“今天天气怎么样?”的活动,是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回忆经历过的各种各样的天气, 他们也许对自己特别感兴趣或者特别厌恶的天气印象很深, 他们也许对某几次特殊的天气还记忆犹新。 这部分活动就是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在不同天气里的不同感受。 第 41 页上的插图提示了 “同一时间、 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 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以了解天气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探索板块, 明确了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这对多数学生来说是新的

41、概念,帮助学生从宏观的视角去认知天气现象。通过“台风” 、 “暴雨”两幅插图,引发学生交流“我们知道哪些会带来灾害的天气呢?”使学生意识到天气总是不断变化,了解天气的变化很重要。那么,科学家是怎么知道天气变化的呢?教科书对此进行了简单的说明。拓展板块, 教材安排了让学生们从当天起, 学着对天气变化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形成自己的天气日历。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的特征,用简单的文字、简图来做记录。这一任务将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驱动整个单元的学习,学生的活动过程和发展也将体现在天气日历中。【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

42、可能不一样。2.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3.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灾害。科学探究目标1.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交流、讨论。2.运用多种感官来收集天气信息,并记录在“天气日历”表中。科学态度目标1.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会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天气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2.了解台风、洪水、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难点: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43、,多种天气现象的图片与视频,介绍大气层的视频(参考资料:http:/ 1 至 2 分钟) ,介绍竺可桢的视频(参考资料:https:/ 1 分钟到 1 分半左右和11 分钟左右截取两段视频进行合并编辑) ,1 张天气日历。小组:天气现象分类单,实验记录单,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 5 分钟)1.同学们,暑假里你们到过很多地方旅游吧!相信各位在旅途中每天都会关心一件相同的事情(ppt 出示 24 小时天气预报背景图) 。 (预设:天气)2.提问:旅途中为什么大家都会关心天气?(预设:冷了要多穿衣服,下雨要带伞)提问:平时学习生活中需要关心天气吗?为什么?3.提问:所以,

44、关心天气对我们来说重要吗?(预设:非常重要。 )4.揭示课题:我们关心天气(板书) 。二、探索:感受天气的多样性(预设 10 分钟)材料准备:晴天长城和雪天长城的照片各一张,12 月黑龙江和 12 月海南的照片各一张;天气现象分类单每组一份1.提问:上上学期在各种各样的天气一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天气现象?(生自由回答,师板书出示。 )提问:生活在杭州,你还遇到过哪些天气现象?(生自由回答,师板书出示。 )2.出示照片:晴天的长城,雪天的长城;12 月的黑龙江,12 月的海南。提问:观察照片,你发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小结: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

45、不一样。3.提问:生活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天气还有很多,比如冷,热,大风,温暖(板书出示) 。这么多的天气现象,我们怎么分类呢?4.明确实验要求,分发天气现象分类单,小组间讨论合作完成分类。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 15 分钟)材料准备:阴天夏天、晴天冬天和多云天空的照片各一张,台风、暴雨、冰雹和暴雪的照片各一张,一个大气层微视频1.请一个学生代表小组上台展示交流:你们怎么分类天气现象?为什么?2.提问:针对展示小组的汇报情况,你有什么不同意见吗?(学生自由发言)3.针对雨和雪的研讨,提问:雨和雪有关联吗?(预设:雨是水,雪融化了也是水。 )小结:雨和雪都与水有关系,我们可以将雨和雪的天气现象分

46、为一类。4.针对晴天和温暖的研讨,提问:晴天一定是温暖的吗?(生自由回答。 )出示照片:阴天夏天的人们,晴天冬天的人们。提问:观察这两张照片,你有什么发现?(预设:非常炎热的天气也有可能是阴天,非常寒冷的天气也有可能是晴天)提问:根据这个发现,你们还会把晴天和温暖,阴天和寒冷分类在一起吗?那应该怎样正确分类呢?(预设:我们应该将晴天、阴和多云分在一起,将温暖和寒冷分在一起。 )5.同时出示照片:阴天夏天、晴天冬天和多云天空的照片,并排对比三种天空。提问:晴天、阴和多云主要是和什么有关系?我们来看一下天空,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由回答)小结:晴天、阴和多云这三种天气现象主要是和天空中云的多少有

47、关。6.研讨后板书出示正确的分类方式。统一将表示冷暖天气现象分成一类,将表示阴晴天气现象分成一类,将表示雨雪天气的合为一类,将表示风天气的分成一类。小结: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7.提问:说到“大气”一词,有关大气你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播放大气层的微视频。提问:看完视频。你知道了关于大气的哪些信息?(学生自由回答)小结并板书:我们的地球周围有很多气体,这就是大气圈。我们平时能观察到的雨天、闪电等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之内的自然现象。8.提问:在各种天气现象中,你认为哪些天气现象是特别糟糕的呢?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出示照片:台风、暴雨、冰雹和暴

48、雪。讨论这些天气带来的灾害。四、拓展:记录“天气日历” (预设 10 分钟)材料准备:竺可桢视频,大雨天、晴天和雪天照片各一张,每人一份实验记录表和天气日历1.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有一类专门研究天气的科学家叫做气象学家。播放介绍竺可桢的视频。提问:视频中的气象学家叫什么名字?他在坚持做什么事情呢?(学生自由回答)2.提问:我们也能像竺爷爷一样观察记录天气吗?怎样用最简洁的方式来描述天气呢?出示图片:大雨天。板书示范大雨的天气符号和文字。4.出示图片:晴天、雪天。提问: 怎么用示范的简图和文字记录这两种天气现象呢?在实验记录表中尝试自己画一画。5.学生根据要求完成记录,上台汇报。提问:

49、我们在记录天气的时候要尽量做到全面。看黑板,你认为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记录一天的天气?(预设: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6.分发“天气日历” ,明确记录要求。【板书设计】1.我们关心天气冷暖:冷 热 温暖阴晴:阴 多云 晴雨雪:小雨 中雨 大雨 雷雨小雪 中雪 大雪 雨夹雪风:微风 大风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气有了初步认识,这些认识来自于平时的生活经验、每天的天气预报或其他的书籍资料。 他们也能感受到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但是他们还不清楚天气的基本特征,不了解天气特征的观测方法,分不清天气与气候的差别,往往不能根据天气来判断每天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随着学生

50、对各种天气特征的认识,期待着他们能更加关心天气、准确地观测天气,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天气大雨认识气温计认识气温计总第总第4 4教时教时教学时间教学时间教学背景教学背景气温对天气的影响很大,并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本课是技能练习课,认识气温计并能正确读数。了解其他温度计。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1.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 2. 待液柱不再上升或降低时再读数。3.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保持水平。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科学探究:认识温度计,正确读写温度。科学态度:知道使用气温计能更准确的测量气温。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气温计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科学 > 教科版(2024) > 三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宁波某学校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天气》全部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