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学案-(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文档编号:2034390 上传时间:2022-01-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学案-(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学案-(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学案-(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学案-(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9 9 课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单元单元课标课标要求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认识两宋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知识梳理】【知识梳理】一、儒学、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 1、儒学:、儒学:汉武帝时,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后,在统治者大力体现下,呈现繁荣之势。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中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2 2、道教道教:魏晋南北朝时期,东

2、汉末兴起的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进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3 3、佛教:、佛教:两汉之际:传入、东汉明帝、洛阳白马寺。魏晋南北朝:盛行、也吸取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武则天时,形成不同宗派,禅宗对后世影响最大。范缜反佛:原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 理论;三武一宗灭佛:结果: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收到遏制。4 4、魏晋玄学:、魏晋玄学:课本历史纵横二二、文学文学艺术:艺术:1 1、文学文学: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建安文学:三曹 田园诗:陶渊明 骈文:哀

3、江南赋 民歌:孔雀东南飞唐诗:唐诗:李白:诗仙、浪漫主义杜甫:诗圣、诗史、现实主义白居易:批判现实主义元稹:2 2、书法:、书法: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东晋书圣隋唐:颜筋柳骨、怀素草书3 3、绘画:、绘画:东晋:顾恺之(理论、作品)东晋:顾恺之(理论、作品)唐代:画圣吴道子唐代:画圣吴道子4 4、石窟:、石窟:与佛教有关,代表有?三三、科技科技:1、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数学:祖冲之农学:贾思勰齐民要术 地理学:裴秀禹贡地理图2 2、隋唐:、隋唐:建筑:李春、赵州桥雕版印刷术:火药:天文学:僧一行医学:孙思邈千金方唐高宗唐本草(注意各项成就的地位。)四四、中外文化交流:、中外文化交流:1 1、

4、佛教:、佛教:东汉到北朝:中亚、天竺高僧来华;东晋法显、唐代玄奘,天竺取经;鉴真六次东渡日本;日本空海长安求法。2、唐都长安:唐都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国际大都会;新罗、日本的使节和留学生;唐朝后期,不少经商来华的西亚人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五五、唐朝文化的特点?唐朝文化的特点?全面繁荣、开放包容、兼收并蓄、领先世界、影响深远、形成唐文化圈。隋唐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隋唐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政治发展:政治发展:特别是政局统一稳定 经济发展:主经济发展:主要是手工业技术和城市商业发展 开明、和睦的民族政策民族政策开放和兼容的对外政策外政策前代基础:前代基础:尤

5、其是魏晋南北朝文化对唐朝时期文化的影响。(注意分析问题的角度)【教材点拨教材点拨】1.阅读教材 P50“史料阅读”:史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有何影响?提示: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宋朝的统治。2.阅读教材 P51“思考点”: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提示:不可取。“以钱财换和平”虽然获得一时的和平,但这种“和平”只能是昙花一现,难以持久。3.阅读教材 P51“历史纵横”:依据材料说明北宋实行募兵制的目的是什么?造成了什么后果?提示:目的:稳定社会治安,消除动乱因素。后果:军队数量猛增,军费开支浩大,财政负担沉重。【巩固练习巩固练习】一、单选题一、单选题1.“宰相不专任三省

6、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筦库,悉隶三司。”此中央官制对应的朝代是()A.汉B.唐C.宋D.明2.“漕粮”是指我国封建时代由东南地区漕运京师的税粮。宋代把当时的漕粮支出分为三份,“两份在军旅,一份在冗粮”。这客观上反映出宋代()A.中央集权加强存在局限B.中央政府统治积贫积弱C.经济重心移至东南沿海D.经济发展呈现失衡状态3.陆游在岁暮感怀以余年谅无几休日怆已迫为韵一诗中写道:“在昔祖宗时,风俗极粹美。人材兼南北,议论忘彼此。谁令各植党,更仆而迭起,中更夷狄祸(金灭北宋),此风犹未已”该诗旨在抨击两宋时期()A.政有夷狄之风B.

7、淳朴民风败坏C.官吏贿赂盛行D.官场党同伐异4.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 120 多万人。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5.在宋朝,中央政府设转运使主管路级行政区的财赋,除宋神宗元丰改制时外,宋朝始终没有放弃对转运使财赋运转的审计权,而且南宋还采用逐级申报财政的办法来对转运使进行监督。这表明在宋朝()A.中央以转运使监督地方行政长官B.政府重视完善地方监察体系C.财权是中央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D.中央注重对地方的财政支持6.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

8、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7.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960 年1005 年1038 年1044 年1125 年1127 年1140 年1141 年北宋建立宋辽订立澶渊之盟西夏建立宋夏达成和议金灭辽金灭北宋南宋取得郾城大捷南宋与金订立和议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8.宋代军队战斗力低下,与辽、西夏、金的战争往往付出一定的代价议和

9、,最终被少数民族所灭。然而,历史学家陈寅恪对宋代文化给予极高赞誉,称“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开拓创新的史学著作,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确属中国文化之瑰宝。由此观之,宋代()A.文武兼备B.重文轻武C.重武轻文D.以文驭武9.“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材料所述事件带来的积极影响有()A.北宋获得了北部边防的绝对安定B.边境贸易获得了发展C.契丹族开始汉化D.西夏政权乘势崛起二、材料题二、材料题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自唐天宝以

10、来,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革去其弊又,方镇阙帅,稍命文臣权知复置转运使, 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续资治通鉴材料二材料二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文献通考材料三材料三帝(宋太宗)因谓近臣曰:“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 外忧(指辽、 西夏掠夺)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续资治通鉴长编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宋初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遗留下来的什么问题?其措施的基本精神是什么?2.根据材料三,宋太宗对待

11、“外忧”与“内患”的态度怎样?其根本出发点是什么?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汉代实行三公九卿制,汉武帝时期,中朝决策机构形成,此时没有政事堂、三司的称谓,故 A 项错误;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宰相是三省长官,与“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不符,故 B 项错误;明代废丞相,故 D 项错误。2.答案:A解析:根据题目中“宋代把当时的漕粮支出分为三份,两份在军旅,一份在冗粮”得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现象,故 A 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题目中的现象客观上加强了中央集权,故 B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而题目中“漕粮是指我国封建时代由东南地区漕运京师的税粮”与经济

12、重心南移无关,故 C 项错误;D 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3.答案:D解析:“中更夷狄祸”反映的是金灭北宋,没有体现政有夷狄之风,故 A 项错误;“在昔祖宗时,风俗极粹美。人材兼南北,议论忘彼此。谁令各植党,更仆而迭起”体现了北宋初期任人唯贤、言论开放、风俗粹美,但现在结党营私(谁令各植党),导致风俗败坏,因此材料与淳朴民风败坏无关,由此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及贿赂问题,由此排除 C 项。从材料中“人材兼南北”到“谁令各植党”可知 D 项正确。4.答案:A解析:通过材料可知,募兵制使北宋政府掌握了大量军队,而且兵士待遇较为优厚,这对于政府来说是不小的财政负担,故 A 项正确。北宋积贫积弱,在与少

13、数民族政权的军事斗争中处于劣势,故 B 项错误。宋朝收地方的兵权、 行政权和财权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故 C 项错误。 募兵制并不能加剧社会贫富分化,故 D 项错误。5.答案:C解析:宋代设置通判监督地方行政长官,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对转运使的审计和监督体现了政府对地方财政权的控制而不是完善地方监察体系, 故 B 项错误; 材料中 “宋朝始终财赋运转的审计权, 南宋还办法来对转运使进行监督”说明中央通过掌握地方财权来达到控制地方的目的,即财权是中央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央支持地方,故 D 项错误。6.答案:B解析:材料中从北宋到南宋,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的宰

14、相人数在减少,世家大族影响削弱,故 A 项错误;随着宋代科举制的发展,材料中无官职记录的平民子弟担任宰相的人数增加,从而跻身于社会上层,加强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 B 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宰相的祖辈任官情况,与其权力变化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宋代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功能加强,而不是弱化,故 D 项错误。7.答案:D解析:通过表格可以看出:各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和平,各个政杈也出现了不同的变化。分析选项,A项“始终处于战争状态”与材料不符。北宋 960 年建立,1127 年灭亡,由此排除 B 项。辽在 1125 年灭亡,由此排除 C 项。D 项正确,选 D。8.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宋代军队战斗力低下,因此不是文武兼备,由此排除 A 项。C 项表述与史实相反,由此排除 C 项。宋代是统兵与调兵分离,而不是以文驭武,由此排除 D 项。B 项正确,选 B。9.答案:B解析:A 错在“绝对”,C 项错在“开始”,D 项不是积极影响,由此排除 D 项。选 B 项。10.答案:1.藩镇割据问题。削弱武将、宰相和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2.认为“内患”甚于“外忧即边事可预防。巩固其统治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学案-(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