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第 23 课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一、局部抗战一、局部抗战1 1、局部侵华、局部侵华(1)原因历史原因:征服满蒙是日本的既定国策。思想原因: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浓厚。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直接原因: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现实原因:日本国内资源匮乏。有利时机:中国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给日本以可乘之机。客观原因:西方大国实施绥靖主义政策。(2)表现九一八事变:1931 年 9 月 18 日夜,日本关东军对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袭击,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一二八事变(淞沪抗战) :1932 年 1 月 28
2、 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伪满洲国建立:1932 年 3 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在吉林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华北事变:日本蓄意制造的一连串侵华事件的总称。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 2、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1)背景日本对东北三省的侵略震动了中国社会,加剧了民族危机。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以主要力量“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英美等国出面调停。(2)表现东北军民: “东北人民革命军”和“东北抗日联军”坚持抗战,代表人物杨靖宇。中国共产党:a.1935 年,发表“八一宣言” ,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
3、日” 。b.1935 年底,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爱国学生:1935 年 12 月 9 日,即一二九运动。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国民党爱国军队及将领“”a.1933 年, “长城抗战” 。b.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3 3、西安事变、西安事变(1)背景1935 年 8 月 1 日,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 年底,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
4、1936 年 12 月,蒋介石亲赴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全力“剿共” 。(2)经过: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以武力逼蒋抗日。经过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3)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二、全面抗战的开始二、全面抗战的开始1 1、七七事变、七七事变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2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1)过程通电全国:七七事变第二天,中共通电全国: “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
5、才是我们的出路。 ”庐山谈话a.国民党议邀请各党各派及无党派人士在庐山开谈话会, 听取各方人士对抗日救国的意见。b.在 7 月 17 日的第二次谈话会上,蒋介石发表了准备抗战的讲话洛川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军队改编: 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实现合作:9 月 22 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9 月 23 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2)结果: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三、日军的侵华暴行三、日军的侵华暴行1、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1937 年
6、 12 月 13 日,日军攻陷南京,进行了持续六周的烧杀劫掠,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 30 万人以上。2、日本的殖民统治、日本的殖民统治(1)政治上:实行“以华制华”方针,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2)经济上:对占领区:实行“以战养战” ,对占领区进行经济掠夺;实行“粮食统制” ,强行“征购”和“配给” ;强迫青壮年到日本和中国东北做苦力。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推行“治安强化运动” ,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 。3、重庆大轰炸重庆大轰炸:1938 年至 1943 年,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轰炸,死者超过 1 万人。4、实行细菌战:、实行细菌战:践踏国际公
7、法,实施细菌战,残杀中国军民。5、推行、推行“慰安妇慰安妇”制度:制度:这是日本违反人道主义、违反国际法则的政府犯罪行为。第第 24 课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一、正面战场的抗战一、正面战场的抗战1 1、五次会战、五次会战(1)淞沪会战(1937 年 8 月 13 日11 月中旬)概况:1937 年 8 月 13 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国民政府奋起自卫,组织了淞沪会战。结果:毙伤日军四万余人,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2)太原会战(1937 年 9 月11 月初)平型关大捷:1937 年 9 月,日军逼近太原,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寇,取得平型
8、关大捷。这是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3)徐州会战(1938 年 1 月5 月)台儿庄大捷: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4)武汉会战(1938 年 6 月中旬10 月下旬)这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毙伤日军近四万人。武汉失守,抗日战争逐渐进入战略相持阶段。(5)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 年 12 月1942 年 1 月) ,歼灭大批日军,最终取得会战胜利。2 2、论持久战、论持久战(1)背景:武汉会战前,毛泽东在延安发表。(
9、2)内容:总结抗战开始以来的战争形势,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 ,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3 3、战时内迁(工业和高校)、战时内迁(工业和高校)(1)概况:东部沿海工业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高校师生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2)意义: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打下了物质和精神基础4 4、正面战场的意义、正面战场的意义(1)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 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 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 “速战速决”的狂妄企图。极大地消耗了日本军事、经济实力,
10、对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作用。(3) 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 为敌后战场创造了有利条件。(4)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5)正面战场中爱国抗战官兵的英雄事迹,振奋了中华民族精神,大大地增长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人民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念。二、敌后战场的抗战二、敌后战场的抗战1、敌后战场的开辟、敌后战场的开辟(1)背景:上海、太原失守后,八路军、新四军建立多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2)战法:根据不同地形特点,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游击战
11、法。(3)意义: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2、敌后战场的抗战、敌后战场的抗战(1) 沦陷区的抗战: 中国共产党在积极开展抗日宣传的同时, 领导工人斗争, 破坏日军 “以战养战”的部署;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斗争,打击日本殖民统治秩序。(2)发动百团大战(1940 年下半年)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图谋以“囚笼政策”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特点: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进攻作战。概况:1940 年下半年,八路军发动了 105 个团,约 20 余万人,投入战斗,取得重大胜利。意义: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3、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
12、巩固(1)政治上:面对国民党的消极抗战和反共倾向,中共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 (皖南事变)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也仿照陕甘宁边区,实行民主选举。团结了爱国志士,壮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经济上: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建设成效显著,同时开展大生产运动,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3)军事上: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4、敌后战场的作用、敌后战场的作用(1)敌后战场从 1941 年后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成为中国抗日的重心。(2) 敌后解放区战场是中国抗日战
13、争大反攻的战略出发地和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战略基地。(3)实行了正确的政策,建立抗日民主政府,组织各种群众抗日团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抗战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坚持敌后抗战,夺取抗战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4)实行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兵游击队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是人民军队在抗战中大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三、东方主战场三、东方主战场1、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1)背景:1941 年 6 月 22 日,苏德战争爆发。12 月 7 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 中国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2)标志
14、:1942 年初,以中、美、英、苏 4 国为首的 26 个同盟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3)表现:1943 年 11 月,中、美、英政府首脑在埃及开罗举行会议,通过开罗宣言 ,决定了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分日本的基本策略,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2、中国的贡献和影响、中国的贡献和影响(1)贡献: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救援在日军追击下仓皇撤退的英军,战绩名扬海外。(2)影响:与英美达成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在华特权,订立新的条约;又与 10余个西方国家废除旧约。四、抗日战争的胜利四、抗日战争的胜利1、中共七大、中共七大(1)目的:
15、为了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准备。(2)召开:1945 年 4 至 6 月,在延安举行,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3)内容: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主席。(4)意义: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2、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1)进程1945 年 8 月 6 日和 9 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 。1945 年 8 月 8 日,苏联对日宣战,9 日进入中国东北,与中国军民一道作战。1945 年 8 月 9 日,毛泽东发表对日
16、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1945 年 9 月 2 日,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2)意义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 浴火重生的新征程。(3)抗战胜利的原因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英勇奋战国际社会的正义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正义的事业,正义的事业必然取得最终的胜利。第第 25 课课 人民解放战争人民解放
17、战争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重庆谈判、重庆谈判(1)背景:抗战胜利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建成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2)过程:为争取和平民主新局面,1945 年 8 月底,中共中央接受蒋介石的邀请,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抵达重庆,进行谈判。(3) 结果: 1945 年 10 月 10 日, 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 即双十协定 。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2、政治协商会议、政治协商会议(重庆旧政协) :194
18、6 年 1 月 10 日召开,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但最终被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否决。3、影响国共两党关系的主要因素、影响国共两党关系的主要因素(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3) 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 进步的国际政治形势和有利的国际环境就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则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二、全面内战的爆发二、全面内战的爆
19、发1、爆发标志:、爆发标志:1946 年 6 月,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进攻,全面内战爆发。2、从全面进攻到重点进攻(战略防御)、从全面进攻到重点进攻(战略防御)(1)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时间:1946 年 6 月,国民党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方针:中共中央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方针结果:歼灭国民党军队约 30 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2)粉碎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1947 年 3 月,国民党军队发起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西北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陈毅、粟裕
20、指挥华东野战军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1、经济危机、经济危机(1)为维持战争的庞大开支,无限制地发行纸币。(2)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2、信任危机、信任危机(1)巧取豪夺: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使民族资产阶级受到排挤和打击。(2)民不聊生:实施反动政策,使广大人民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生活水平不断下降。3、政治危机(包办国民大会)、政治危机(包办国民大会)(1)召开:1946 年 11 至 12 月,南京。(2) 参会人员: 国民党代表和依附于国民党的其他党派, 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同盟坚决反对。(3)评价:通过中华民国宪法 ,是国民党
21、专制统治和蒋介石独裁的装饰品,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土地改革、土地改革(1)依据:1947 年夏,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2)意义:各解放区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2、战略反攻、战略反攻千里跃进大别山千里跃进大别山(1)背景: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2)1947 年 6 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12 万人,千里跃进大别山。(3)意义: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3、战略决战、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三大战
22、役战役名称战役名称开始时间开始时间歼敌人数歼敌人数意义意义辽沈战役辽沈战役1948 年 9 月(52 天)47 万余人东北全境解放。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淮海战役淮海战役1948 年 11 月初(66 天)55 万余人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南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被消灭。平津战役平津战役1948年11月下旬(64 天)歼灭和改编52 万余人基本解放华北全境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召开:1949 年春,中共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2)内容: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
23、。5、重庆谈判、重庆谈判(1)背景: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军事力量已全面崩溃。1949 年 1 月 21 日,蒋介石宣告引退,李宗仁代理总统职务,进行和平谈判。(2)过程:1949 年 4 月,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共代表团与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国民政府代表团,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3)国民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6、渡江战役、渡江战役(1)1949 年 4 月 21 日,毛泽东、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迅速突破长江防线。(2)1949 年 4 月 23 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原因:国民党方面:因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中国共产党: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2)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 20 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五、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五、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时期时期阶段特征阶段特征原因原因结果或影响结果或影响国民革命时期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帝国主义的侵略、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国共合作,共同发动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土地革命时期两党对峙,进行“围剿” 与反 “围剿”斗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中国共产党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中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逐步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全面抗战时期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抗日战争胜利,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解放战争时期两党内战蒋介石企图消灭中共, 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解放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台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