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地理的功用1、为解读历史提供地理学视角空间视角下的历史:中国疆域的形成、西安古都、秦九次迁都、历史时期的区域差异2、为理解现实的地理情况提供依据历史变迁中的地理:民族、语言、地域人群、文化差异3、为 社会现实服务: a、环境变迁规律性 的探讨为预测提供服务气候变化、水环境变迁、沙漠化 b、了解现实问题的历史地理基础为决策部门提供建议城市变迁与城市规划、政区变迁、海岸变迁与建设、石漠化问题2022-1-21秦国九次迁都, 雍(关中平原西部,西北地区的战略考虑,西北戎狄游牧民族,都城位于此地,即有可以凭的天险,又可以震慑西北民族,后随着秦国的强大,西北民族以无法与秦抗衡,于是迁都) 栎阳(关中
2、平原中,魏国国土深入黄河以西即河西之地,变成秦国的心腹之患,所以当秦国强大之后,秦国迁都栎阳,对魏国形成攻势,两者彼此形成相持阶段,魏国沿着洛河西岸修筑长城,随着秦国的强大,秦攻破魏国长城,收复了河西之地,形成兴盛之地) 咸阳(统一全国,沿着渭河形成的道路,以咸阳为中心,过河便是汉长安,唐长安,咸阳西部的道路为北岸,东部为南岸,迁都咸阳后,控制重要道路,直指东部六国假如地球像玻璃球一样光滑,那么它将失去研究的意义。 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
3、出釭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徵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史记货殖列传龙门:山西河津市与陕西韩城市间的龙门山碣石:河北昌黎碣石山2022-1-21由于各地麦子成熟时间的差异,一些以收割麦子为职业的人。一般是位于晚熟区,由北向南,由南返北,像候鸟一样迁徙游走,一路收一路走,等麦客走到自家门前,自家的麦子也熟了。陕西麦客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若经证实历史时期毛乌素沙地变迁确实因人
4、类活动引起,那么可为我们适应、改造沙漠提供依据,诸如回答从何时起人类在本区何种强度的开发开始引起“就地起沙”,因人类活动导致的流沙在不同时期以怎样的速度在扩大,沙漠化扩大地区的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范围的关系等问题。现在我们也知道,沙漠也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对沙漠的改造必须掌握自然规律,通过对历史时期沙漠化地段的分析,可为我们改造沙漠提供科学依据。2明代政府与游牧民族在河套地区的冲突和战争几乎贯穿整个明代,战争与冲突大大限制了本区垦殖的范围,自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堡之变后,明代在河套地区的势力范围一再内缩,成化十年(1474)余子俊在河套地区构筑长城后,明政府在河套地区的势力范围最终退至长
5、城一线。此外,战争还是弘治五年(1492)开中法改制的主要原因之一。开中法改制,使得商人可纳银中盐而不必纳粮中盐,边区的商屯也就失去了在的意义。以上两个因素共同限制了边区屯垦的范围,边外土地的有限开垦不足以导致大片土地的沙化,流沙的缘起似应与自然因素有关。 由于碳酸盐岩是产生土地石漠化的一个基本前提,贵州在部分地区都具备这个条件。此外,贵州的高原地形、多雨的天气都是促成石漠化的自然因子。换言之,即便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贵州局部地区也会发生石漠化。基于本文的研究,从明代早、中期与明末及清初文献的记载对比可以看出,本区的植被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退化,甚至有 “黔山俱童”之类的描述。但是也要注意,徐霞客和杨名时所见的石漠化主要在今盘县至安顺市之间,其中以山地石漠化为多,出现石漠化的地点与明初关于森林植被分布的记载也不尽一致。笔者曾从贵州的社会形态、人口数量和耕地范围、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虎患等角度综合评估清初以前人类活动强度,提出清代雍正以前对贵州的开发有限,对石漠化的影响也很有限,而且雍正以前玉米等山地作物尚未在贵州大面积栽种。本课程主要内容1、历史地理视野下的上海城市发展2、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历史气候3、历史地图制作20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