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国医节传 承 国 粹 弘 扬 中 医 药 文 化 汇报人:XX日期:2022/02/21壹节日起源贰中医药学的发展叁中医基本知识肆中医十大名家目录C O N T E N T S伍中医四大经典第一章节 日 由 来请您单击此处添加合适文字加以说明,可根据需要适当地调整文字的大小或者颜色等属性。节 日 由 来国医节是为了纪念反对取消旧医药及全盘否定中医中药的胜利,并希望中医中药能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弘扬光大,造福人类而设定的节日(每年的3月17日)。3月17日是中国国医节。这一节日的来历与叶开泰药号组织领导的一场抵制废止中医药运动有关。当年汪精卫政府要反对中医,废除中药。一个在日本留过学的西医余岩(
2、字云岫)借势发难,1929年2月,国民政府卫生部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上,围绕着“废止中医”问题,提出:取消旧医药(那时中医中药被称为旧医药),全盘否定中医中药。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废止中医案”。为了纪念这次抗争的胜利,并希望中医中药能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弘扬光大,造福人类,医学界人士将每年的3月17日定为“国医节”。废止中医案1、施行旧医登记,给予执照方能营业,登记限期为一年。2、限五年为期训练旧医,训练终结后,给以证书。无此项证书者停止营业。3、自1929年为止,旧医满50岁以上、在国内营业20年以上者,得免受补充教育,给特种营业执照,但不准诊治法定传染病及发给死亡诊断书等。此项特种营业执照有
3、效期为15年,期满即不能使用。4、禁止登报介绍旧医。5、检查新闻杂志,禁止非科学医学宣传。6、禁止成立旧医学校。对中医歧视、摧残最残酷的莫过于国民党政府。1929年2月,国民政府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通过了西医余云岫等提出的“废止旧医(中医)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另拟“请明令废止旧医学校案”呈教育部,并规定了6项消灭中医的具体办法:废止中医案这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 “废止中医案”。曾留学日本学习西医的余云岫,是废止中医派的代表人物。他一向攻击贬低中医学,把中医等同于巫术,甚至直指“中医是杀人的祸首”,必欲废止清除而后快。他对中医的处置办法是“废医存药”,中医废止,而中药作为医学研究资
4、料尚可以加以利用。余云岫提出“废止中医案”的四点理由是:(1)中医理论皆属荒唐怪诞;(2)中医脉法出于纬候之学,自欺欺人;(3)中医无能预防疫疬;(4)中医病原学说阻遏科学化。他多次解释该提案是打算在五十年内逐渐消灭中医,一者任其老死,自然消亡;二者不准办学,使后继无人。因此,余云岫被世人讥评为“东西医奴隶”,成为千古罪人。废止中医案1929年2月26日,上海新闻报首先披露此事。消息传出,全国为之震动,人们热血沸腾,中医界空前大团结、大觉醒,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废止风潮。1929年3月17日叶开泰召集召开了全国中医药团体代表大会,大会成立了“全国医药团体总联合会”,提出“提倡中医以防文
5、化侵略,提倡中药以防经济侵略”的主张,得到与会15个省132个团体的代表共262人的一致拥护。经大会议决的重要提案包括:(1) 请愿问题,议决由执委会负责办理。推选谢利恒、随翰英、蒋文芳、阵存仁、张梅庵组成晋京请愿团,分别向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政府、行政院、立法院、卫生部、教育部等单位请愿,要求撤销废止中医提案。(2) 建设问题,请求中医药学校加入学校系统,准予立案,并设立各省中医药学校。(3) 确定3月17日为中医药界大团结经念日国医节。废止中医案迫于压力,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最终于1930年5月7日举行第226次政治会议,正式确立了中医药的合法地位。在同年3月17日,全国17个省市、
6、二百多个团体,三百名代表云集上海。召开大会,高呼“反对废除中医”、“中国医药万岁”等口号,上南京请愿,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民心民声,国民党政府不得不撤除取消旧医药的决定。为了纪念这次抗争的胜利,并希望中医中药能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弘扬光大,造福人类,医学界人士将3月17日定为“中国国医节”;上海是“国医节”的发源地。第二章中医药学的发展请您单击此处添加合适文字加以说明,可根据需要适当地调整文字的大小或者颜色等属性。中医药学的发展中医学的发展史,会发现历史上每一次瘟疫的发生,都是一次对中华民族和中国医药的重大考验。但我们一次一次的成功战胜了困难,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中医药悠久历史的发展及成效。神
7、农尝百草神农尝百草,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已用于临床实践,黄帝内经建立了运气学说、阴阳五行、脉象、藏象、经络、养生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人体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之间联系的“整体医学模式”。自此以降,中医学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为中华民族保驾护航,越是逆境,越能彰显中医学本色。东汉末年东汉末年,瘟疫流行,民不聊生。曹植在说疫气中如此描述:“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张仲景在其伤寒论的原序中这样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疾苦激发
8、了一位医者的大智慧,张仲景全面分析外感热病的发生发展和传变规律,结合病邪性质、正气强弱、脏腑经络、阴阳气血、夹杂病证等,将病情发展到某些阶段的综合表现概括为六个基本类型,即六经病。六经病证按三阴三阳分证,之间相互联系、具有一定的传变规律,客观反映了外感热病从表到里、由轻到重的过程,并于证下设方,成为了中医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瘟疫又一次大范围流行,因此次疫病不同于伤寒论所描述的疾病特点,于是中医学家们在借鉴伤寒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另一套理论方法,由此诞生了温病学派。标志性的代表人物是吴又可、叶天士、薛雪、吴鞠通。随着“戾气学说”的提出,戾气具有的强烈传染性被人们所认识;“卫气营血
9、”由浅入深的传变规律,使得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作为温病辨证论治的纲领,补充了传统的“六经辨证”或“八纲辨证”的内容。三焦辨证的提出,把温病传变与脏腑病机联系起来,补充和完善了卫气营血辨证。抗击疫情:中医药发挥重要作用2002年底至2003年上半年,SARS疫情在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蔓延。数据统计分析发现,中国内陆患者的死亡率大大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医药得以介入SARS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推动下,多地将中医药及时应用于预防及诊疗的全过程中医药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辨病论治、辨证论证,有效降低了轻症患者转为重症、危重症的发生率、提升了治愈率。
10、第三章中医基本知识请您单击此处添加合适文字加以说明,可根据需要适当地调整文字的大小或者颜色等属性。中医基本知识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治疗手段(1 1)中药)中药按治疗作用分为: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收涩药、祛风湿药、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
11、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活血祛淤药、止血药、泻下药、驱虫药、芳香开窍药。(2 2)针灸)针灸针灸按人体十四体表经脉循行常用穴位针灸,根据病情的不同和穴位的不同而选取不同的进针手法和深度及角度。十四经脉为:任脉、督脉、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3 3)拔火罐)拔火罐拔火罐疗法是用罐状器,借火热的作用,使罐中产生负压,吸附在皮肤的穴位上,造成局部充血、瘀血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四诊一、望诊一、望诊观察病人形体、面色、舌体、舌苔,根据形色变化确定病位、病性,称
12、为望诊。形体观其形体,可知五脏盛衰。二、闻诊二、闻诊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方面:1、从病人发生的各种声音,从其高低、缓急、强弱、清浊测知病性的方法。声音高亢:是正气未虚,属于热证、实证。语声重浊:乃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肺津不布,气郁津凝,湿阻肺系会厌,声带变厚,以致声音重浊。2、嗅气味可分为病人身体的气味和病室内的气味。病人说话有囗臭,多属消化不良、腐臭多属体内有溃疡。病室内有尸臭气味,多属腑脏败坏。有烂苹果气味,多属消渴病(糖尿病)危重患者。四诊三、问诊三、问诊问诊是询问病人及其家属,了解现有证象及其病史,为辨证提供依据的一种方法。明代医家张景岳认为问诊“乃诊治之要领,临证之首务”。综观四
13、诊所获证象,大半均由问诊得来,即知此言不谬。四、切诊四、切诊切诊是指用手触按病人身体,借此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切脉又称诊脉,是医者用手指按其腕后挠动脉搏动处,借以体察脉象变化,辨别脏腑功能盛衰,气血津精虚滞的一种方法。第四章中医十大名家请您单击此处添加合适文字加以说明,可根据需要适当地调整文字的大小或者颜色等属性。中医十大名家、针灸之祖、针灸之祖黄帝黄帝黄帝,姓:姬,公孙、氏:有熊、轩辕。黄帝是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领袖。现存内经即系托名黄帝与歧伯、雷公等讨论医学的著作。此书治疗方法多用针刺,故对针刺的记载和论述亦特别详细,对俞穴和刺阖、刺禁等记录较详。二、脉学介导者二、脉学介导者扁鹊扁鹊扁鹊姓
14、秦,名越人,战国渤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太子尸厥已死,而治之复生;齐桓公未病,而知其后五日不起,名闻三下。史记战国策载有他的传记病案,并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三、外科之祖三、外科之祖华佗华佗华佗(?208)又名敷,字元化,后汉末沛国(今安徽毫州)人。精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对“肠胃积聚”等病,饮麻沸散,须臾便如醉肠洗涤,缝腹摩膏,施行腹部手术。中医十大名家四、医圣四、医圣张仲景张仲景张仲景名机,汉末向阳郡(今河南南阳人)人。相传曾任长沙太守,当时伤寒流行,病死者很多。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对祖国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五、预防医学的介导者五、预
15、防医学的介导者葛洪葛洪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朝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著有时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六、药王六、药王孙思邈孙思邈孙思邈(581-682)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因治愈唐太宗唐太后头痛病,宫廷要留他做御医,他扯谎采“长生不老药”献皇上,偷跑了。监视人谎报采药时摔死,太宗封孙思邈为药王。七、儿科之祖七、儿科之祖钱乙钱乙钱乙字仲阳,北宋郓州(今山东东平)人。著小儿药证直诀共三卷。以脏腑病理学说立论,根据其虚实寒热而立法处方,比较系统地作出了辩证证治的范例。中医十大名家八、法医
16、之祖八、法医之祖宋慈宋慈宋慈宋朝福建人。1247年总结宋代前法医方面的经验及他本人四任法官的心得,写成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文著。九、药圣九、药圣李时珍李时珍李时珍字东壁,号频湖,明朝蕲州(今湖北蕲春)人。长期上山采药,深入民间,参考历代医书800余种,经27年的艰苦,著成本草纲目,所载药物共1758种,被译为日、法、德、俄等国文字。十、医宗金鉴总修官十、医宗金鉴总修官吴谦吴谦吴谦字文吉,清朝安徽歙县人。乾隆时为太医院院判。医宗金鉴是清代御制钦定的一部综合性医书,全书90卷;它是中国综合性中医医书最完善又最简要的一种。第五章中医四大经典请您单击此处添加合适文字加以说明,可根据需要适当地调
17、整文字的大小或者颜色等属性。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原书18卷。其中9卷名素问;另外9卷无书名,汉晋时被称为九卷或针经,唐以后被称为灵枢,非一人一时之作,主要部分形成于战国至东汉时期。每部分各为81篇,共162篇。难经难经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难”是“问难”之义,或作“疑难”解。“经”乃指内经,即问难内经。作者把自己认为难点和疑点提出,然后逐一解释阐发,部分问题做出了发挥性阐释。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所著。张仲景(公元150年219年)名机,字仲景,南阳人。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中国国医节传 承 国 粹 弘 扬 中 医 药 文 化 汇报人:XXX日期:20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