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质的量浓度编稿:宋杰 审稿:曹玉婷【学习目标】1.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2.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要点梳理】要点诠释:对于溶液,我们可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表示溶液的组成。而取用溶液时,一般是量取体积,并不是称量其质量。如果知道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那就方便多了。要点一、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辨析从单位体积的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为c(B),单位有mol/L(或molL1)等。注意:(1)溶液体积不能等同于溶剂体积,应是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后的实际体积。(2)溶质可以是物质,也可以是分子或离子。(3)溶液具有均一性,即从一
2、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4)溶质是用物质的量表示而不是质量表示;体积表示溶液的体积,而不表示溶剂的体积,并且体积单位为L。(5)带结晶水的物质溶于水后,溶质是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溶剂中的水包括结晶水。(6)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不变,但随溶液体积的变化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同。(7)气体溶于一定体积的水中,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而应根据溶液密度和溶液质量求算。(8)若浓溶液稀释或浓度差别较大的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的总体积比原来的体积之和小。要点二、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内容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
3、里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用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来表示溶液组成溶质的单位molg溶液的单位Lg计算公式物质的量浓度(molL1)质量分数特点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相同两者的关系要点三、溶质的物质的量(n)、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体积三者关系(1)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 (w为溶质质量分数)(2)溶液的稀释规律:即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有:c1V1=c2V2【高清课堂:物质的量浓度】N、m、V(气体)、cB之间的转换关系 :要点四、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溶液的
4、稀释与混合稀释溶质的质量不变c1V1=c2V2c1、c2和V1、V2分别表示稀释前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a稀溶液稀释时V2=V水+V1b浓溶液稀释时V2V水+V1混合 c1V1+c2V2=c混V混a混合后溶液体积V混=V1+V2(两溶液浓度相同或差别较小或稀溶液混合)b混合物溶液体积改变(两溶液浓度差别较大)c1、c2,1、2,V1、V2分别表示混合前同一溶质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密度、体积,c混、混、V混表示混合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密度、体积(2)物质的量浓度c(B)与溶质质量分数(w)的换算M:溶质B的摩尔质量:溶液密度(gmL1)推导方法设溶液为1 L,则(3)饱和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与溶
5、解度(S)的换算:饱和溶液密度(gmL1)M:溶质B的摩尔质量(gmol1)注只适用于饱和溶液中的换算推导方法设溶剂为100 g,则B为S g,溶液为(100S)g(4)标准状况下气体溶于水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标准状况下,V L气体溶于V(H2O)L中,所得溶液密度为(gmL1)则:特别提醒溶液体积的单位是L,的单位是gmL1时,利用计算V(溶液)时注意单位换算。当气体作为溶质溶于水时,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气体体积和溶剂体积之和,也不等于溶剂的体积,而应该是。浓度差别较大的两溶液或浓溶液加水稀释时,混和后溶液的体积。【典型例题】类型一、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辨析例1(2015 厦门高一检测)1 mol
6、L1的NaCl溶液的含义是( )A溶液中含1 mol NaClB1 mol NaCl溶于1 L水中C88.5 g NaCl溶于941.5 g水中D1 L溶液中含有NaCl 58.5 g【思路点拨】注意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用到的体积为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答案】D【解析】A中没有指明溶液体积,错误;B中“1 L水”错误; C中无法确定将58.5 gNaCl溶于多少水中配制成1 molL1的NaCl溶液;D中58.5 gNaCl的物质的量即为1 mol,对应的浓度恰好为1 mol/L。【总结升华】正确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举一反三: 【变式1】下列溶液中
7、的Cl浓度与150 mL 1 molL1 MgCl2溶液中的Cl浓度相等的是( )。 A150 mL 1 molL1 NaCl溶液 B75 mL l molL1 CaCl2溶液 C150 mL 2 molL1 KCl溶液 D75 mL 1 molL1 AlCl3溶液【答案】 B、C【变式2】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的是()A将40 g NaOH溶解在1 L水中B将22.4 L HCl气体溶于水配成1 L溶液C将1 L 10 molL1浓盐酸加入9 L水中D将10 g NaOH溶解在少量水中,再加蒸馏水直到溶液体积为250 mL【答案】D【解析】根据公式cn/V,n为溶质的物质的量
8、,V为溶液的体积。A项溶液的体积不等于1 L;B项22.4 L HCl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 mol;C项,盐酸与水混合后,溶液体积不是10 L;D项n(NaOH)0.25 mol,VNaOH(aq)0.25 L,c(NaOH)1 mol/L。归纳提醒溶液的体积应由溶液质量和密度计算并注意密度单位为gmL1,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所求溶液体积单位换算为L。类型二: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溶液中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例2在NaCl、MgCl2和MgSO4三种盐配成的混合溶液中,若Na的浓度为0.1 molL1,Mg2的浓度为0.25 molL1,Cl的浓度为0.2 molL1,则SO42-的物质
9、的量浓度为()A0.5 molL1 B0.45 molL1C0.2 molL1 D0.25 molL1【思路点拨】可根据电荷守恒法来解决此题,即溶液中电荷的代数和为0。【答案】C【解析】根据电荷守恒:c(Na)2c(Mg2)c(Cl)2c(SO42-),即0.1 molL120.25 molL10.2 molL12c(SO42-),解得c(SO42-)0.2 molL1。【总结升华】电荷守恒法是溶液中离子浓度计算的常用方法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组成及溶质的离子浓度有关。如:1 molL1CaCl2溶液中,Ca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1。离子所带的电
10、荷数等于离子的物质的量乘以每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如:K2SO4、NaCl的混合液中c(H)c(K)c(Na)c(OH)2c(SO42-)c(Cl)举一反三:【变式1】在含有AlCl3、KCl、K2SO4三种溶质的溶液中,已知c(Cl-)=3.5mol/L、c(K+)=1.5mol/L、c(SO42-)=0.5mol/L。求c(Al3+)【答案】c(Al3+)=1 mol/L 【解析】设:溶液体积为1L则:c(K) + 3c(Al3+)= c(Cl)+ 2c(SO42-)1.5mol/L+ 3c(Al3+)= 3.5mol/L+2X 0.5mol/L 【变式2】(2015 浙江温州期末考)在某
11、Na2SO4和Fe2(SO4)3的混合溶液中,测得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0 mol/L,SO42-物质的量浓度为0.55 mol/L。混合液中Fe3+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为( )A 0.10 B0.20 C0.30 D0.40【答案】C【解析】根据电荷守恒:2c(SO42-)c(Na+)3c(Fe3+),即20.55 molL10.2 molL13c(Fe3+),解得c(Fe3+)0.3 molL1。 (2)溶液的稀释与混合例3某温度下质量分数为22%的NaNO3溶液150 mL,加100 g水稀释后质量分数为14%,求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思路点拨】混合溶液的质量可以是两个溶
12、液的质量之和,抓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这条主线。【答案】3.0 molL1【解析】设原溶液的质量为m,则有m22%=(m+100 g)14%,解得m=175 g,所以原溶液中,故。【总结升华】混合溶液的质量可以是两个溶液质量之和,但体积却一般不是。如果题目注明溶液混合过程中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溶液体积就可以看成等于原溶液的体积和。举一反三:【变式1】0.1mol/L的硫酸20mL与0.2mol/L的硫酸10mL混合,求混合液物质的量浓度【解析】不同浓度硫酸混合需经计算求出混合液的浓度,因题中没有给出混合液密度故当做忽略体积变化不计。 (3)物质的量浓度c(B)与溶质质量分数(w)的换算例4已知
13、75mL2mol/LNaOH溶液的质量为80g。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思路点拨】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需要先知道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可根据题中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以及摩尔质量求出。【答案】7.5%【解析】75mL=0.075L n(NaOH) =c(NaOH) VNaOH(aq) =2mol/L0.075L=0.15molm(NaOH)=n(NaOH)M(NaOH) =0.15mol40g/mol=6g【总结升华】做这类题的思路是分析题目要求,理清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分步解析。举一反三:【变式1】密度为d g/cm3的溶液V mL含有摩尔质量为M的溶质m g,其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质量分数为W%,下列表示式不正确的是( )Ac=1000 m/VM Bm=dVW/100Cd=cM/10 W DW%=(cM/1000 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各物理量之间的转化。由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可知,A正确;由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式可推知:,B正确;由密度定义式知,C正确;由溶质质量分数公式知:,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