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三 部 分区 域 可 持 续发展第二讲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地地 理理2023内 容 索 引强基础 增分策略增素能 精准突破研专项 前沿命题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强基础强基础 增分策略增分策略一、森林资源现状与作用一、森林资源现状与作用1.森林的分布2.现状急剧减少,多数地方的原始森林已被破坏殆尽。亚马孙河刚果河3.森林的作用(1)经济价值:重要的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木材和林产品。(2)生态价值: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维护生物多样性
2、,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等。丘陵、山地地区的森林 城市中的绿地或行道树 4.森林破坏的后果导致全球失调、生态环境恶化、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气候自然灾害二、热带雨林二、热带雨林1.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通过光合作用,影响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之称。(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3)“世界宝库”。地球之肺水平衡生物基因2.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雨林生态的优越性: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2)雨林生态的脆弱性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很贫瘠。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内,但地上植被又正是最容易遭到破坏的部分。雨林被毁,遭受强烈淋洗而很快
3、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很难恢复。有机质很快被分解吸收 光合作用有机质植物体养分3.雨林的开发和保护(1)雨林破坏的原因贫困农牧场商业性(2)保护雨林的具体措施保护性自然保护区选择性采伐环境教育缓冲区旁栏边角再利用1.阅读教材地理3必修P28图2.16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完成下列各题。(1)土壤中养分的来源有哪些?(2)雨林生态系统中养分主要储存在哪一部分?储存在该部分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地表枯枝落叶释出的养分;岩石风化释放的养分。提示 地上植物体内。雨林生态系统生物循环旺盛,生物残体在地表很快被分解,所释放的养分直接被植物根系吸收以维持植物快速生长。由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很少
4、积累和补充养分,养分主要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3)雨林生态系统中养分流失主要有哪些途径?养分流失最多的环节是哪一环节?提示 地表径流带走养分;淋溶作用流失养分。淋溶作用。2.阅读教材地理3必修P31图2.21亚马孙开发计划示意,完成下列各题。(1)巴西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北部的亚马孙平原则人口稀少,为什么?(2)为什么亚马孙河流域能保存下来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提示 北部是茂密的雨林,开发历史较晚;北部是湿热的亚马孙平原,不适合人类居住。提示 亚马孙河流域周围的国家全部都是发展中国家,平均发展水平不高,因为丛林的阻隔和湿热环境的影响,开发较少;生活在其中的人生产方式落后,人口很少,对自
5、然索取不多。(3)当前造成亚马孙雨林毁坏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4)为了开发亚马孙雨林,修建了亚马孙横贯公路,简述亚马孙横贯公路的修建对亚马孙雨林产生的影响。(5)有人认为“亚马孙雨林被毁责任全部在巴西方面”,你赞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提示 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直接原因:人类的开发。提示 随着公路的铺设,大量移民进入雨林区,大规模的农场和牧牛场随之出现,伐木公司的运输更为方便,沿线新建了城镇居民点,河川沿岸建起了造纸厂、炼铝厂等,对雨林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破坏。提示 不赞同。亚马孙雨林被毁的背景因素有巴西方面,也有发达国家方面,只不过是具体落实在了巴西身上而已,因此
6、上述观点是错误的。易错易混再判断(1)热带雨林能够维持全球碳氧平衡,被称为“地球之肺”。()(2)热带雨林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能够促进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3)热带雨林生长迅速,生态非常稳定。()(4)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的开发。()(5)亚马孙横贯公路的修建为保护热带雨林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增素能增素能 精准突破精准突破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一森林的开发和保护考点一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新教材动向新高考趋势人教版的新教材关于本内容已经删除。从新教材的变化可以看出,森林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有可能不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1)考查方式及内容:结合材料,考查森林的环境效益、被破坏的原因及保护措
7、施(2)命题视角:考查森林的环境效益,如“对应训练”13题考点一 考点二 考题示例(2021河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1)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2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态平衡。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1)据图2分析该区自然植被空间分异的原因。(2)说明该区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3)提出该区植被合理配置的原则与途径。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一
8、考点二 考题点睛 考点一 考点二 解析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应从气候、土壤等方面分析。读图,该区域谷底为落叶阔叶林,坡地为疏林草原,顶部为灌木和草本。落叶阔叶林到疏林草原主要是水分的差异,谷底海拔低,蒸发量小,水热相对丰富,故适合落叶阔叶林的生长;坡地土壤含水量少,蒸发量大,森林减少,草地增加;丘陵顶部水热不足,分布有耐寒和耐旱的灌木丛以及草本植被。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土壤干燥化在退耕还林还草之后才出现,所以应从坡耕地变为林草地入手。一方面植被吸收消耗大量水分,导致土壤含水量下降;另一方面山坡陡,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较低,蒸发量大,不利于森林的生长,森林退化。第
9、(3)题,植被应因地制宜配置,谷底水热条件好,布置落叶阔叶林;坡地水土流失严重,蒸发量大,应布置郁闭度高的草本,一方面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从而减轻土壤干燥化;山顶海拔高,气温低,土壤贫瘠,所以应布置耐寒以及耐旱的灌木和草本。考点一 考点二 答案 (1)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地势起伏大,水热变化大;谷地蒸发量小,土壤含水率高,土壤肥沃,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坡面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蒸发量大,植被以疏林草原为主;坡顶海拔高,水热条件差,植被以低矮的灌木和草本植被为主。(2)退耕还林还草导致该地植被覆盖率增加,森林大量吸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资源短缺;坡面含水量下降,林
10、地稀疏,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增多,使蒸发加剧,土壤变干,森林退化,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加剧土壤的干燥化。(3)植被合理配置应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水土资源分布的差异,谷底水土资源丰富,以林地为主;山坡蒸发量大,水土流失严重,应以耐旱的草本植物为主;山顶水热较为缺乏,应以耐寒、耐旱的草本和灌木为主。考点一 考点二 归纳总结1.森林的作用及破坏后带来的问题考点一 考点二 2.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应 考点一 考点二 对应训练(2021甘肃玉门模拟)“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有近百万亩(1亩=1/15公顷)的人造林,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造林过程中发现荒山南坡难以绿化,需要攻克许多
11、难关。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的位置。据此完成13题。1.适合塞罕坝林场人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A.落叶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针叶林D.常绿阔叶林考点一 考点二 2.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A.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B.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C.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D.风力较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3.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是()A.增加生物多样性B.减轻风沙危害C.涵养水源,美化环境D.减缓变暖趋势考点一 考点二 答案1.C2.A3.B解析 第1题,华北平原地区的自然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塞罕坝海拔10002000米,气温较低,因此适合塞罕坝林场人
12、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针叶林。第2题,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是阳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属于有利条件。位于冬季风背风坡,风力较小,受低温冻害影响小。第3题,塞罕坝林场有防风固沙的作用,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是减轻风沙危害。增加生物多样性不是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美化环境是城市森林的主要环境效益。减缓变暖趋势不明显,而且不是对京津地区的主要环境效益。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二湿地的开发和保护考点二湿地的开发和保护新教材动向新高考趋势人教版的新、老教材中都没有本部分内容。湿地的成因、环境效益,湿地减少的原因、影响
13、及治理保护措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其他版本教材中有体现,因此添加此内容)(1)考查方式及内容:结合区域图或材料,考查湿地的成因、环境效益,湿地减少的原因、影响及治理保护措施(2)命题视角:湿地减少带来的影响,如“对应训练”12题考点一 考点二 考题示例(2020山东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河西走廊西大河流域的永昌盆地介于永昌南山与永昌北山之间(下图),海拔18752106米,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盆地内分布有若干块湿地,这些湿地的形成是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1)从地形、地质角度分析湿地的成因。(2)说明永昌
14、盆地内湿地对金川峡水库的意义。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一 考点二 考题点睛 考点一 考点二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和图示信息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储水条件(地势低洼);二是补给条件(地势对地表径流流向产生影响,形成对低洼处湿地的水源补给;该处有断层分布,利于地下水的出露和补给)。第(2)题,湿地对水库的主要影响包括削峰补枯、净化水质等;此外该处湿地有地下水补给,可以为水库提供较为稳定的水源。答案 (1)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表水自西南向东北流动,补给湿地;盆地内有断层分布,地下水沿断层出露;位于永昌盆地低洼处,易于积水。(2)湿地位于水库上游,在洪水期能削减洪峰;湿地受地下水补给,(枯水期)为水库
15、提供较为稳定的水源;湿地可以对泥沙、污染物进行过滤、沉淀、吸附、降解,净化入库水质。考点一 考点二 归纳总结1.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考点一 考点二 2.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2)人为原因: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湿地消亡的过程,湿地消亡的人为因素见下表:考点一 考点二 人类活动影响导致的结果破坏植被导致土壤被侵蚀,外部物质进入,填充作用加剧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围湖(海)造陆使湖沼
16、和海滨滩涂面积减少,乃至消失污染环境内部富营养化加剧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了富营养化过程大量引水灌溉湿地中水量减少、甚至干涸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河流的截流改向考点一 考点二 3.湿地的保护(1)保护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完善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考点一 考点二 (2)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不同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不同
17、。具体如下表所示:区域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大河中下游湖泊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内陆干旱区湖泊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大河上游湿地(如我国三江源)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水源东北三江平原湿地 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黄河三角洲湿地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滞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考点一 考点二 对应训练(2021浙江温州模拟)高原湖泊的面积和数量变化深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图为我国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19702010年1011月份湖泊面积和数量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考点一 考点二 1.19701990年湖泊面积变化会导致()A.生物多样性增
18、加B.蓄洪功能减弱C.湖水盐分浓度增加D.通航能力减弱2.与2000年相比,引起2010年1050平方千米湖泊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减少B.蒸发加剧C.引水灌溉D.湖泊合并考点一 考点二 答案1.C2.D解析 第1题,19701990年湖泊面积减少,但数量基本不变。湿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蓄洪功能基本不变。湖水减少,盐分浓度增大。高原湖泊通航能力弱,故对高原湖泊通航影响不大。第2题,从图可知,2010年1050平方千米湖泊与2000年比较,数量减少明显,但面积减少不明显,推断湖泊合并的可能性最大。降水、蒸发、引水灌溉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研专项研专项 前沿命题前沿命题
19、技能提升技能提升规范答题规范答题(十一十一)生态环境问题类生态环境问题类 1.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答题规范 问题答题思路水土流失自然原因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面起伏大,冲刷力强人为原因 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过度开采;坡地开垦荒漠化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全球变暖,蒸发旺盛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注意环保问题答题思路湿地萎缩自然原因气候变干,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积累人为原因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环境污染;河流的截流改向森林破坏自然原因气候异常,生物演化人为原因滥伐森林,毁林开
20、荒,商业性伐木,居民烧柴等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人为原因乱砍滥伐,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2.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答题规范 措施方向答题思路工程措施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引水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等生物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技术措施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措施方向答题思路生活措施 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
21、天然气作燃料等经济措施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政策措施 主要有开发性移民,投入资金、劳动力,城市规划等环保措施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治理环境污染,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培优演练培优演练(2021吉林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漫天飞沙的毛乌素沙地总面积为3.8万平方千米,近年来,人们采取多种治沙措施,设想恢复昔日水草丰美的辉煌。某治沙公司创造出“公司+农户+基地”的治沙模式,把治沙与村民脱贫致富相结合,通过大办沙产业,使农户在治沙中得到实利,成为一个集造林治沙、种植养殖、旅游观光、科技
22、示范、农工牧一体的大型庄园。目前600多万亩(1亩=1/15公顷)沙地被治理,止沙生绿,该“沙地”即将换“新装”。下图为毛乌素沙地所在区域(虚线为年等降水量线)图及其土壤容积含水量和深度的关系图。(1)列举M、N两地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并分析其形成过程中的气候条件差异。(2)读图说出毛乌素沙地土壤容积含水量随沙地深度的变化趋势。(3)简述“公司+农户+基地”的治沙模式中公司和农户的主要职责。(4)指出毛乌素沙地换“新装”后地表径流量的变化,并分析原因。解析 第(1)题,M地位于贺兰山以西地区,距海较远,加上地形的阻挡,水汽难以到达,为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强,易出
23、现土地荒漠化;N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地处半湿润地区,降水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主要面临水土流失问题。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容积含水量大都呈现先增加再减少(或者稳定、不变)的趋势。第(3)题,公司给农户提供培训,包括管理经验、种植技术指导等,指导农户生产;为农户编制种植计划;公司规模大,可提供资金;负责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负责收购、产品加工、销售产品等。农户主要负责生产,能够接受培训,按照公司要求负责标准化生产,生产出符合公司要求的产品。第(4)题,目前600多万亩沙地被治理,止沙生绿,随着毛乌素沙地由沙地变为森林,植被结构更复杂,植被类型多样,截留降水效果更好
24、。植被覆盖率提高,延缓地表径流的汇聚时间,涵养水源和调蓄地表水能力增强。所以地表径流量减少,径流量季节和年际变化变小。答案 (1)M地主要生态问题为土地荒漠化。气候条件:该地处在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强。N地主要生态问题为水土流失。气候条件:该地处在半湿润地区,降水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2)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容积含水量大都呈现先增加再减少(或者稳定、不变)的趋势。(3)公司:给农户提供培训(管理经验、技术指导等);编制种植计划;提供资金;负责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负责收购、产品加工、销售产品等。农户:接受培训;按照公司要求负责标准化生产,生产出符合公司要求的产品。(4)变化:地表径流量减少;径流量季节和年际变化变小。原因:随着毛乌素沙地由沙地变为森林,植被结构更复杂,(植被类型多样)截留降水效果更好;植被覆盖率提高,延缓地表径流的汇聚时间,涵养水源和调蓄地表水能力增强(地下根系发达,涵养水源能力强)。本课结束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