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老高考一轮复习政治(人教版)必修4 第四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2169432 上传时间:2022-03-13 格式:PPTX 页数:98 大小:4.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老高考一轮复习政治(人教版)必修4 第四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2023年老高考一轮复习政治(人教版)必修4 第四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2023年老高考一轮复习政治(人教版)必修4 第四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2023年老高考一轮复习政治(人教版)必修4 第四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2023年老高考一轮复习政治(人教版)必修4 第四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必修4生 活 与 哲 学第四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思想政治思想政治2023内 容 索 引强基础 增分策略增素能 精准突破研专项 前沿命题课程标准1.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2.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强基础强基础 增分策略增分策略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认识或意识活动,既非物质性活动,也非直接现实性活动(2)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性

2、、性和性。(3)实践的形式:人类的基本实践有三种改造自然的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和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物质客观世界客观物质能动社会历史生产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途径,来源唯一,途径多个(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动力真理性目的旁栏边角旁栏边角阅读教材第44页名言的内容,思考为什么人的正确思想不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提示 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分析,思想也即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认为思想可以脱离客观事物而从头脑中自发产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从认识论角度分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

3、只能在实践中才能形成。易错易混易错易混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2.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社会活动是不存在的。()3.认识工具是认识的重要来源,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解析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解析 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单个人的活动,并不排斥所有单个人的活动。解析 实践提供的认识工具有利于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亲自参加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4.认识的发展推动实践的发展。()5.学习新发展理念,提高思想认识也是一种实践活动。()6.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解析 认识反作

4、用于实践,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推动实践的发展。解析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而学习新发展理念,提高思想认识是改造主观世界的表现,不是实践活动。解析 科学理论作为一种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但不能据此认为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答题要语答题要语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2.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验证标准、目的。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真理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1)真理是标志同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的正确反映。(2)真理是客观的,

5、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人们说的“客观真理”,就是指真理的客观性主观客观规律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都是的。任何真理超出了自己的条件和范围就会变成。(2)真理都是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的的统一。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到认识,再从认识到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限制条件,有客观条件也有主观条件有条件谬误具体具体历史反复实践实践(2)认识具有性认识的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

6、发展的。(3)认识具有前进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或螺旋式的过程。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真理超越自身,并非对已有真理的否定无限对象人类实践前进上升旁栏边角旁栏边角1.阅读教材第47页相关链接,阐述为什么“真理只有一个”。2.阅读教材第49页名言的内容,说一说其中的“循环”所具有的特点。提示 “真理只有一个”,并非说世界上只有一个真理。“真理只有一个”这一命题成立的前提条件是“同一个确定对象”。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只有一种是真理性认识。提示 名言中所说的“循环”,不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如果认为这种“循环”

7、是封闭的圆圈,那么认识就无法实现发展。易错易混易错易混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因此,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2.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3.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说明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解析 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解析 真理具有相对性,真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成谬误,但每一真理相对于它存在的条件来讲是确定的、客观的,并不包含谬误的成分。解析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这说明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4.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表明真理具有反复性。()5.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6.认识是

8、一个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的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解析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而不是真理具有反复性。解析 认识具有上升性,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解析 认识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实践与认识的顺序不能调换。7.有用的认识就是真理。()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真理客观性的否定。()解析 真理作为正确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是有用的。“有用”的认识不一定是真理,“有用就是真理”是以主观需要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是错误的。解析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9、”表明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9.真理不断发展意味着真理中包含错误的内容。()10.追求真理永无止境,意味着人们不可能获得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解析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因此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在运动变化中发展真理,这正体现了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但不能由此认为被超越的真理中包含错误的内容。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已经确定的真理,在它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下,永远是真理。解析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但是人们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获得真理性认识。答题要语答题要语1.真理是标志主

10、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前进性和上升性。增素能增素能 精准突破精准突破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核心考点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核心考点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新教材动向部编版新教材必修四,完全保留认识论的原有内容,可见认识论的内容在新、旧教材和新、旧高考中都分量十足。在此基础上,新教材增加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内容,应就此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教育部2020年修订的2017版新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强调: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1、,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新高考趋势自主命题卷和全国卷考查相同的考点是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试题难度中等。从传统上看,试卷都重点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考点。近年命题也考查实践及其特点,以及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本考点是高频考点,对主干知识要做深入探究,具备捍卫真理的政治素养,具备正确把握认识发展辩证过程的科学精神。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角度角度1.全面深入把握实践及其特点全面深入把握实践及其特点典例突破典例1.(2021山东卷)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从1921年到2021年的百年,是中国共产党追逐梦想,砥砺前行,在苦难中铸就辉煌的百年,百年征程波澜

12、壮阔,无不昭示着,每个时代最深的刻痕,总是奋斗者笃行的足迹。从上海石库门出发,走过赣水闽山的蜿蜒小道,跨过万里长征的雪山草地,迈过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渡过浩浩荡荡的长江天堑,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付出巨大牺牲后,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忍饥挨饿、缺吃少穿,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了句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栉风沐雨。在攻坚克难中创造出了震撼世界的中国奇迹,今日之中国正以自信自立自强的傲然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方志敏的憧憬和遗愿正在祖

13、国大地上生动呈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前所未有地展现在眼前。2021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民族复兴事业将揭开新篇章“每个时代最深的刻痕,总是奋斗者笃行的足迹。”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及其特点的知识加以阐明。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答案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中国梦必须通过奋斗才能从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特点。今天的盛世中国和幸福生活,是无数先辈在中国梦的指引下接续奋斗的结果;新一代的青年人要在前人实践创造的既有成果基础上,脚踏实地、砥砺前行,为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

14、二 考题点睛 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对应训练1.(2021河北卷)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构成。根据任务安排,空间站计划于2022年完成在轨建造,具备长期开展近地空间有人参与科学实验、技术实验和综合开发利用太空资源能力,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由此可见()A.实践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B.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C.认识工具决定人的认识水平D.科学实验是一种探索世界规律的思

15、维活动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的相关知识,考查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的能力。题干描述了我国空间站的建造过程,表明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未体现实践发展的曲折性,A项不选;不断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提升了人的认识水平,而认识水平是由实践水平决定的,C项表述错误;科学实验是一种探索世界规律的实践活动,D项表述错误。故选B项。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2.(2020海南卷)历史上,张之洞、孙中山、宋子文等人先后提出过在海南修建铁路的设想,受当时条件限制,都未能实现。新中国成立后,在几代建设者的努力下,海南终于建成了环岛铁路。海南环岛

16、铁路梦的实现说明()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动力,要发挥正确认识的指导作用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真理不断在实践中被推翻,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A.B.C.D.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答案 C解析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动力,而不是“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动力”,错误;环岛铁路的建成说明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正确且符合题意;真理不能被推翻,但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错误;新中国成立前,受当时条件限制未实现的海南环岛铁路梦于新中国成立后在几代建设者的努力下实现了,这说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正确

17、且符合题意。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3.(2018北京卷)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地表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为避免破坏沿线文物和环境,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精准微爆破”等新技术,在地下100多米建造隧道,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实现了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是新旧事物的关系B.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C.建设者的创新意识是高铁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D.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矛盾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答案 B解析 本

18、题考查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工程设计师利用当代先进技术建造了京张高铁,利用“精准微爆破”等新技术保护了沿线的文物和环境,实现了高铁与环境的和谐共存,这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高铁也是铁路,不是新事物;C项中的“前提”说法错误;D项说法错误,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4.(2018全国卷)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认识论看,提出上述创新性重大论断表明()对社会主义

19、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用新认识否定、代替已有认识的过程A.B.C.D.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答案 A解析 我国新时代主要矛盾的提出,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改革实践发展的结果,正确;认识不能超越具体的条件,中的说法错误;真理可以超越自身,但原有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中的说法错误。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归纳总结1.准确理解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要从多个角度把握实践的内涵:(1)实践是一种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以人为主体的,是人所特有的,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

20、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不是整个世界。(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3)所谓“改造”,即必须使客观对象发生改变。(4)“物质性活动”包括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等。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2.比较实践的三个特点 客观物质性这是实践活动与人的认识活动的区别所在(1)实践的基本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是客观的(2)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主观能动性这是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区别所在(1)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2)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

21、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3)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社会历史性这是实践活动与孤立的个人活动的区别所在(1)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2)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3.弄清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能动性的关系(1)区别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是相对于人的主观认识而言的。之所以说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是因为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实践过程和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实践的能动性是相对于其他动物的纯粹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而言的。之所以说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

22、的物质性活动,其原因在于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的能动性是实践最重要的特征。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2)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互相渗透的。意识的目的性、创造性都是以客观物质性为基础的,而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又渗透着能动性。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要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实践的能动性则主要体现了辩证法的要求,割裂二者的关系会导致唯心主义或者机械唯物主义。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角度角度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典例突破典例2.(2021浙江卷)许多百岁老人拥有FOXO3基因,科学家猜测,这可能是他们保持身心活跃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缺乏该基因的小鼠在压力状态下很快出现脑细胞死亡。新的研究发现

23、,这种基因具有使大脑干细胞在压力状态下留存下来的神奇功能。这佐证了()意识活动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人的意识是从动物心理发展而来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的循环永无止境A. B. C.D.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答案 B解析 许多百岁老人拥有FOXO3基因,科学家猜测,这可能是他们保持身心活跃的关键因素,这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正确;材料未体现意识的发展,不选;“研究表明,缺乏该基因的小鼠在压力状态下很快出现脑细胞死亡。新的研究发现,这种基因具有使大脑干细胞在压力状态下留存下来的神奇功能”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正确;从实践

24、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不选。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考题点睛 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对应训练5.(2020全国卷)1869年,门捷列夫公布了自己制作的元素周期表,将已发现的化学元素纳入一个统一的体系中。依据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推断当时的一些原子量测定结果存在误差,预言“类铝”(镓)、“类硼”(钪)等当时尚未发现元素的存在,他的推断和预言后来在实验中被逐一证实。这表明()科学发现来源于认识的不断深化与积累科学原理对探索和发现客观真理具有指导作用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真理性科学原理科学预测实践检验是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A.B.C.D.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答案

25、 C解析 本题以门捷列夫周期律为背景,考查真理、认识与实践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辨识和判断问题的能力,渗透科学精神。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依据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推断当时的一些原子量测定结果存在误差,其推断和预言被实验证实,体现了;科学发现源于人的实践活动,错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错误。故选C项。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6.(2020浙江卷)2017年4月起,全世界八个天文台合作探索黑洞,终于在2019年4月合成了距地球5500万光年的黑洞照片。两年的合作提升了科学家们的观测能力,也提出了许多有待解决的新问题。接下来,他们将让更多的

26、天文台参与进来,拍出细节更丰富、角度更多样的黑洞照片。这表明()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促使人们继续探索和研究A.B.C.D.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答案 D解析 全世界八个天文台合作合成了黑洞照片,同时也提升了科学家们的观测能力,提出了许多有待解决的新问题,这表明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促使人们继续探索和研究,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科学家们通过合作(实践)提升了人的认识能力,没涉及人类认识的无限性,与题意不符;材料中没涉及提供完备的认识工具,与题意无关。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7.(2

27、018天津卷)霍金以其“黑洞理论”闻名于世,但他并未因此获诺贝尔奖。有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认为,原因在于霍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霍金也承认是因为他的黑洞蒸发还没有被观测或者被实验所证实。这说明()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实践检验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答案 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旨在考查获取、解读信息和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有效信息“这一理论还未得到验证”。 霍金的“黑洞理论”没有获得诺贝尔奖,是因为截至目前还未得到验证。这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项正确;

28、其余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8.(2018全国卷)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创造了亩产1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

29、点二 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立足社会需

30、要选择课题,开拓创新,在实践、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发展、完善育种技术,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培育不断取得突破。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应用推广优质杂交水稻,为我国和世界粮食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解析 知识范围要求是认识论中的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设问指向是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能够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结合材料确定回答问题所需要的知识是实践决定认识,包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同时,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而正确的认识能促进实践的发展。正是在实践、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发展、完善技术,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推广才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归

31、纳总结1.对比研究“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侧重点误区角度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认识作为一种反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进行并获得的结果混淆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个人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获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为认识发展提出要求并提供可能性,包括人认识能力的发展和认识工具的完善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就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表现侧重点误区角度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这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为主观认识是否符

32、合客观实际提供唯一的判别尺度科学理论作为一种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但不能据此认为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突出认识的终极意义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或者说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与认识的目的是不同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2.拓展与深化:正确认识“认识”(1)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

33、两个不同阶段。感性认识的含义与形式: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理性认识的含义与形式: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3.综述认识的来源、基础、目的、获得

34、途径、对象、认识规律及检验标准(1)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基础和认识的目的都是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坚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认为认识可由人脑凭空产生则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2)认识的获得途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从根本上讲都来源于实践,要真正地理解间接经验的获得必须通过实

35、践。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凡事都通过亲自参加实践而获得认识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实践不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要把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区别开来。书本知识是间接经验的重要表现形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资源在人们获得认识的过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学生的学习主要是获得间接经验并通过实践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认识。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3)客观事物是人们认识的对象,也是人们实践的对象。认识客观事物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实现认识的目的。(4)认识的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次循环的内容都相比较地进入了高一级的程度。(5)实践是

36、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核心考点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核心考点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新教材动向部编版新教材对旧教材中“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相关知识悉数保留,这说明本考点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会是高考命题的焦点。教育部2020年修订的2017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提示强调:以“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为议题,探究“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可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讨论如何在实践中获得和深化认识、追求真理。可着眼于正确结论的形成,讨论“第一手材料”与“第二手材料”的不同作用。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新高考趋势“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个知识点,详细论证了认识的反复

37、性、无限性、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是自主命题高考卷和全国高考卷共同的命题重点,而且常结合科技进步(如深空探测)、社会发展(如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等情境,以主观题的形式综合考查认识论的知识应用,考生复习备考务必高度重视。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角度角度1.真理的属性真理的属性典例突破典例1.(2021广东卷)下图漫画我该怎么走?!(作者:陈景凯)给我们的哲学启迪是()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真理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在否定以往认识的过程中接近真理要善于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个别、具体的认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A. B.C. D.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答案 D解析 真理具有客观性,在同一条件下,

38、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错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辩证否定以往认识的过程中接近真理、发现真理,错误;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个别、具体的认识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怎么走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实际需要来决定,不能盲目效仿别人,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项。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考题点睛 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对应训练1.(2020山东卷)毛泽东指出:“世界上只有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最省力,因为它可以由人们瞎说一气,不要根据客观实际,也不受客观实际检查的。”这告诉我们的是()唯心论和形而上学都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和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不以理论为指南的

39、实践是盲目的实践A.B.C.D.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答案 A解析 唯心论和形而上学从根本上说是错误的,都以主观脱离客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故选;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错误;题干告诉我们要坚持真理,发扬科学精神,故选;以错误理论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错误。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2.(2019浙江卷)入侵物种水花生的蔓延导致洪湖水质恶化、鱼蟹死亡。在相继使用物理和化学手段防治水花生蔓延的努力失败后,当地政府在专家组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引进专食水花生的叶甲,终于用生物防治手段遏制了水花生的蔓延。这表明()具体的实践水平限制了人们的认识不成功的实践也能推动人们的认识实践可

40、以确定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事物的发展程度制约了人们的认识A.B.C.D.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答案 C解析 人们在相继使用各种方法失败后,最终引进的叶甲解决了相关的问题,说明了不成功的实践也能推动人们的认识,说法正确;通过实践,人们逐渐了解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说明了实践可以确定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说法正确;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仅要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且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和的说法过于片面,排除。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3.(2018海南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拓展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2017年2月

41、,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开展研学旅行的认识论依据是()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有用参与社会实践可以促进知与行的统一直接经验是验证间接经验正确与否的标准认识的发展是一个实践与认识相互促进的过程A.B.C.D.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不能比较哪个更有用,说法错误,排除;符合题意。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归纳总结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理解真理的概念,需

42、要注意如下两点:(1)真理是一种认识,也就是说,真理是属于思想意识领域的东西。(2)真理是正确的认识。认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真理是正确认识。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2.正确理解真理的属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在一定条件下,真理是确定不变的,这可以看出真理是绝对的;但真理又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并不断向前发展和进一步深化,真理又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属性理解真理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来自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

43、观的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在这个条件和范围内,真理是绝对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3.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和联系 关系真理谬误区别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它同真理有着原则的区别和严格的界限,二者泾渭分明,不能混淆联系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都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

44、超出这一范围和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另一方面,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4.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之间的关系(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唯物论范畴,与物质相对应。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既指反映过程,又指反映结果,属于认识论范畴,与实践相对应。意识与认识都有正确、错误之分。(2)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是真理,反之就是谬误。真理是一种认识,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真理是正确的认识。(3)把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辑构成一定体系,就形成了科学理论,所以科学理论一定是真理,但真理不一定是科学理论。核心考点一 核心

45、考点二 角度角度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典例突破典例2.(2021全国乙卷)王安石在推敲“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诗句过程中,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字许,始定为“绿”。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认识主体的知识和素质影响认识结果认识是一个包含曲折性的前进上升过程对同一个确定对象不能产生不同的认识A.B.C.D.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答案 C解析 与题意不符,材料没有涉及真理和谬误的关系,排除;说法错误,对同一个确定对象可以产生不同的认识;材料中王安石将“又到江南岸”中的“到”改为“过”

46、,又改为“入”,后又改为“满”,经过这样十多次修改,最终定为“绿”,表明认识主体的知识和素质影响认识结果,认识是一个包含曲折性的前进上升过程,符合题意。故选C项。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考题点睛 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对应训练4.(2020天津卷)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小康之家”的概念,从此“小康”被用来诠释中国现代化坐标上一个重要阶段。从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过程体现了()A.认识的根本目的是获得真理B.认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C.真理通过不断战胜谬误得到发展D.

47、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现了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D项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A项错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真理与谬误的关系,C项不选。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5.(2019全国卷)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

48、态层出不穷。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一论述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是真理性认识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A.B.C.D.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答案 D解析 说法错误,认识源于实践,而不源于直接经验,排除;观点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认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排除;材料中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体现了,故选D项

49、。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6.(2018江苏卷)2017年11月,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两只猕猴。很多人都以为,这项技术的突破并不大,因为22年前,美国已经诞生了克隆羊。但实际上,当初的克隆羊采用的是胚胎分裂技术,而中国科学家采用的则是更为先进的体细胞克隆技术。由此可见()A.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B.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才不会被推翻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条件的局限D.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2017年,我国科学家采用了比美国科学家更为先进的体细胞克隆技术成功

50、克隆猕猴,说明人的认识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故选C项;A项不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D项强调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不符合题意。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7.(2020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对医疗救治工作不断进行分析、研判、总结,先后制修订和发布7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为保卫人民生命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第1版方案较简单,主要包括病原学特点、病例特点、病例定义、鉴别诊断、病例发现与报告、治疗等方面内容。第3版方案细化了中医治疗方案等内容。第7版方案增加病理改变内容,增补和调整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出院标准等,并纳入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具有感染性、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政治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3年老高考一轮复习政治(人教版)必修4 第四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