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比较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186463 上传时间:2022-03-17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4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比较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比较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比较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比较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比较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探讨初中生向高中生转变过程中的问题问题一、化学知识如何衔接?问题二、教师的教学方法如何衔接?问题三、学生的学习方法如何衔接? 一、初中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部分 二、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差异(包括教材、教法、学法等) 三、高一新生存在的问题 四、措施 .一:初中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部分1、燃烧 初中认为燃烧是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但是高中会学习到许多反应,像钠在氯气中被点燃(2Na+Cl2=2NaCl)就是燃烧反应,不局限于氧气一种助燃剂(强氧化剂)。因此,到了高中“燃烧”的概念扩大了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并发出大量的光和热。且有的物质(气态

2、物质)有火焰产生。 . 又如初中认为CO2不支持燃烧,可是高中学习了2Mg+CO2=2MgO+C的反应,就知道像镁这样的活泼金属起火是不可以用CO2灭火器的,学习了Na、K遇水也会剧烈反应,也就知道它们的灭火方式也不能用水。 2、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化学也是一门交叉学科,近代物理学的进展极大的丰富了化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手段。物质不仅有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也是有几何特征(如晶体的规则外表和内部结构)、放射性、光谱性质等。物质的变化也不单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也存在核变化(既非物理变化也非化学变化)。 .3、氧化还原反应 初中学习了氧化铜被氢气还原为红色的铜,初次接触到了“还原”的概念,但理解得却很

3、浅,课本上的介绍也只是从得氧失氧的角度阐述,高中阶段,我们将深入地理解这一类反应,在特征上是化合价有升有降,实质上是电子的转移得失。因此单纯地以得氧(失氢)和失氧(得氧)来判断就会显得“力不从心”了。而氧化还原反应在高中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反应。 . 4、原子结构 初中讲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4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到高中阶段学习了元素周期表,了解了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按阶梯状排列,有的金属最外层电子数也可多于4个,如锑Sb、铋Bi、钋Po等;有的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可少于4个,如硼B、氢H;而且也会认识到非金属与金属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 .5、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在初中由于知

4、识所限,没有学习弱电解质的概念,并不能完全地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在高中还要继续完善(如:强酸(或强碱)制弱酸(或弱碱) 、高沸点酸制低沸点酸 、酸式盐+碱正盐+水、正盐+酸酸式盐等)。因此,较为全面的一种提法是:生成低沸点易挥发的物质(含气体)、弱电解质(比如水、弱酸等)还有难溶性物质(即沉淀)。这就可以大大扩大判断范围,对于强酸为什么可以制弱酸、高沸点酸为什么可以制低沸点酸就不难理解了。 . Na2O+2HCI 2NaCI+H2O SO2+2NaOHNa2SO3+H2O ; Na3PO4+NaH2PO4 2Na2HPO4 NaHSO3+AI(OH)3 Na2SO3+ AI2(SO3)3

5、+H2O 等都属于复分解反应。若酸、碱、盐本身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则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 Fe(OH)2+HNO3 Fe(OH)3+HI Na2S+HNO3. 以上反应规律只适用于溶液中的反应,非溶液中的反应应遵循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如: KCI(l)+Na(l) NaCI(l)+K(g); 又如: 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 SiO2+Na2CO3 Na2SiO3+CO2 两个反应不互逆,反应原理不同,故并不矛盾 复分解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中,有NH3(或氨水)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中,方程式的书写不完全相同: 通入NH3时,写为: NH3+HCl 滴入氨水时,写为:

6、NH3H2O+HCl .生成NH3时,若为稀溶液,则写为: NH4CI+NaOHNaCl+ NH3H2O若为浓溶液或加热时,则写为: NH4CI+NaOHNaCl + NH3+H2O6、金属与酸的反应 在初中化学中实验室制氢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反应,同时又学习了金属活动顺序,学生们往往怀有一种尝试性的搭配认为氢前的金属和酸反应就一定会生成氢气。实验室制氢气正是选用了稀硫酸或稀盐酸(非氧化性酸、强酸). 可是金属与其它酸(浓硫酸、浓硝酸、稀硝酸)的反应将在高中学到,看了下面的反应方程式,大家会发现它们并不产生氢气 Zn+4HNO3(浓)=Zn(NO3)2+2NO2+2H2O 3Zn+8HNO3(稀

7、)=3Zn(NO3)2+2NO+4H2O 4Zn+10HNO3(极稀) =4Zn(NO3)2+NH4NO3+3H2O Zn+2H2SO4(浓)=ZnSO4+SO2+2H2O (因此,对于酸,要区分氧化性酸和非氧化性酸(浓硫酸、浓硝酸、稀硝酸等的氧化性强于H+的氧化性)。.7、金属活动顺序表 初中课本上说:“在金属活泼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阳离子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这句话在我们的初中时代屡试不爽,可是它也不是万能的准则,有时候也会“失效”。例如:能否用K、Ca、Na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呢?事实上,K、Ca、Na太活泼,要先和水反应,生成强碱和氢气,强碱会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

8、化铜沉淀,是不会出现铜单质的 。.金属活动顺序中,处于氢前的MgPb各金属间不发生相互置换。 因为越接近H的金属形成的碱越弱,而越弱的碱的阳离子水解能力越强,使溶液显酸性;又由于H+的得电子能力(氧化能力)大于氢前金属阳离子,所以H+先获得电子形成氢气放出,而非置换了金属。 所以说,金属活动顺序的修正版应是: 处于氢前的MgPb各金属可置换氢后的金属单质;处于氢后的金属则会相互置换。. 钾排在钠前面,钾比钠活泼。可是在熔融状 态(没有水的高温状态)时会发生 Na+KCl=NaCl+K (非溶液中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FeCI3+Cu; FeCI3+Fe。 Mg+NH4Cl .8、守恒定律: 初

9、中化学变化中的“三守恒”为:原子种类守恒;原子数目守恒和原子质量守恒。高中化学变化中还有电荷守恒(离子反应)和电子守恒(氧化还原反应)。如:离子反应 Fe3+Fe2Fe2+ 氧化还原反应 MnO4-+8H+Fe2+ Mn2-+4H2O+Fe3+ 溶液中的“三守恒”为: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如:Na2CO3溶液中:. Na2CO32Na+CO32- ; CO32-+H2O HCO3- +OH- HCO3- + H2O H2CO3+OH- 溶液中的微粒有: Na+、CO32-、 HCO3- 、 OH- 、H+、 H2CO3 和H2O。电荷守恒:Na+ H+2 CO32- + HCO3- +

10、 OH- 物料守恒: 12Na+ CO32- + HCO3- + H2CO3 .质子守恒: OH- H+ HCO3- + 2 H2CO3 离子浓度大小为:Na+ CO32- OH- HCO3- H+.9、量比关系与滴加顺序 在初中,我们认为A和B反应就是B和A反应,在高中阶段,这就靠不住了。例如:向稀盐酸中滴入碳酸钠溶液的现象就和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的现象不同。前者的现象是滴入后就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因为将碳酸钠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的过程中,碳酸钠溶液是少量的,而盐酸是大量的,发生这个反应:Na2CO3+2HCl=2NaCl+CO2+H2O 若是情况反过来,则不会看到滴入后有气体产生,而是先有

11、一个“平稳期”,这是因为滴入 .的HCl的量较Na2CO3很少,是发生了Na2CO3+HCl=NaHCO3+NaCl的缘故待“平稳期”过后(此时溶液相当于NaHCO3溶液),再滴入盐酸时自然会产生CO2了。所以总过程可看作是Na2CO3NaHCO3H2CO3(CO2+H2O)也就是说碳酸根得到氢离子(H+,质子)的过程是一步一步的,不是一蹴而就的。高中的学习就需要注意加入试剂的顺序和过量少量的量比分析。 10、盐溶液全都是中性的吗? 初中同学大概都不会陌生于碳酸钠的俗称叫纯碱,可是本质是一种正盐的它,为什么.被人们说成“碱”呢?只是因为它的溶液呈现碱性,这是由于碳酸根的水解作用所致。盐类的水解

12、决定了其溶液的酸碱性。学习了盐类的水解的知识后,将对认识盐溶液的酸碱性有很大帮助。 11、实验与化学反应 一个实验,往往并不是只对应一个化学反应,而是包含了多个反应。我们考试时对实验现象所书写的方程式不要理解为只有这一个反应,而应该理解为“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在主要部位的主要反应”。例如实验室制氢气的实验中,我们可以马上联想到.Zn+H2SO4(稀)=ZnSO4+H2这个反应,但是在锌粒表面会有许许多多原电池反应(粗略的说,就是锌和某些杂质如铜、碳之间发生的电子转移的反应)。又如木炭还原氧化铜,主要反应是C+2CuO=2Cu+CO2,但同时又会存在C+CO2=2CO、C+O2=CO2、2Cu+O

13、2=2CuO等发生程度不大的反应,我们称之为“副反应”。实验与反应的关系,是反应系统与单一反应的关系。有时候系统中只有一个反应,有时候却有多个(这个更普遍)。这既说明了实验诸多因素的复杂性,也说明了一种“抓重点、抓主要”的研究方法。 .12、化学反应的类型 在初中大家会有一个感觉就是四个反应类型不足以涵盖所有反应,如:CO+CuO=Cu+CO2、3O22O3(条件为放电)等反应,它们已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自然地我们可以认识到有的反应是“非基本”的反应,是特别的反应类型,但毕竟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能够涵盖中学阶段绝大多数的无机反应,是具有分类上的优势的(高中阶段无机反应类型有:氧化还原反

14、应,水解反应,络合反应等)。 .13、金属离子的颜色 在初中学生都记忆过一些金属离子的特殊颜色,如Fe2+浅绿色、Cu2+蓝色,这都是金属离子在水溶液中或结晶水合物中的颜色(即形成了水合离子)。若去掉溶剂或结晶水,它们的颜色则会不同,CuSO4是白色,新制Fe(OH)2也是白色,CuCl2棕黄色,FeSO4白色。这是因为其中不带有结晶水,故其不体现水合离子的颜色。因此金属离子的颜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它们结合了某些阴离子还会形成复杂的络合物(配合物),颜色就会更加复杂。 .14、pH值 pH值这个概念,是常用的有效的计量溶液酸度的一个指标。课本中提到“pH值的范围在0-14之间”,而事实上p

15、H值指溶液当中氢离子浓度H+的负对数,即pH=-lgH+,它是关于H+的函数,从数学角度看,该函数的值域(pH值的取值范围)应该是整个实数范围,可是在实际计算中,pH值为负或过大就显得麻烦了,给人一种“功不抵过”的感觉,所以人们主要利用“0-14范围之间”。此外,初中课本还写到“常温下,中性溶液pH=7,pH=7就是中性溶液。”在高中我们也可以姑且算对。如果真的咬文嚼字起来,pH值是氢离子浓度的函数,而氢离子浓度又只与Kw(水的离子积常数)有关,而Kw是温度的函数,所以pH值也是温度的 .函数。已知在99摄氏度时,中性溶液pH=6,因此看来,“pH=7与中性溶液的等价性”应该只限于常温状态,在

16、高温时就不便适宜了。 15、关于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的检验 对于初中所学的难溶物来说,有很多是难溶的弱碱和难溶的碳酸盐,它们遇到强酸当然会溶解,显然被排除在BaSO4和AgCl之外。其它难溶物(包括微溶物)主要为硫酸银和硫酸钙了,它们是否会干扰BaSO4,AgCl生成的判断。确实是,微溶的两种物质也会引起溶液的混浊。可当加入强酸时,溶液会恢复透明清澈,说明硫酸银和硫酸钙可溶于强.酸! 在高中要考虑到微溶物的影响,也要考虑到更多难溶物的影响(如硫化物、亚硫酸盐、磷酸盐等),可是对于很多难溶物来说,它们区别于硫酸钡、氯化银的最大一点就是可溶于酸。因此,在检验这两种特殊的难溶物时,强酸就“毫不谦虚”地

17、充当了“分水岭”。而在众多强酸当中,硝酸所对应的可溶盐最多,难溶物几乎没有,保证了硝酸与某物质反应以后生成物都溶于水,不会生成难溶物而发生混淆;同时硝酸又具有强氧化性,可溶解的物质的范围更大,基于这两点,硝酸是最好的。 .16、酸碱盐溶解性表中的“” AgOH不稳定,在水中会分解:2Ag+2OH-=2AgOH, 2AgOH=Ag2O+H2O。事实上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氨水或氢氧化钠溶液的一瞬间是可以产生白色沉淀的,那就是AgOH(高中学习烃的衍生物时需要配制银氨试剂到时就会验证这个现象的),但是AgOH在常温下极不稳定,立即脱水生成暗棕色的Ag2O沉淀。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溶液逐渐变黑。如果放置更久

18、2Ag2O=4Ag+O2。Al3+、Fe3+遇到CO32-,在水中发生完全双水解作用。 . Al3+3CO32-+3H2O=2Al(OH)3+3CO2 Fe3+3CO32-+3H2O=2Fe(OH)3+3CO2 因此,酸碱盐溶解性表中的“”不代表没有这种物质,只是说明在水溶液中它们很不稳定。 17、盐和盐的反应: 盐溶液间的反应比较复杂,除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外,还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双水解反应、络合反应等。如:FeCI3+Na2S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FeS沉淀 双水解反应生成Fe(OH)3沉淀 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沉淀. NaHCO3+AICI3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AI(OH)3 沉淀和CO2气体。

19、KSCN+FeCI3发生络合反应生成Fe(SCN)3-6等 络离子。NaHSO4(s)+NaCI(s) Na2SO4+HCI(加热)(NaHSO4具有一元强酸的性质).二: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差异概念抽象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注重定性分析,以形象思维为主,从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入手和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一些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很大程度上是记忆型,欠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习惯于被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而高中除定性分析外,还有定量分析,除形象思维外还侧重抽象思维,在抽象思维基础上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主动地接受和.自觉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如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既抽象

20、,理论性又较强。第二章摩尔概念一个接一个,学生一时不适应。这是学生进入高中所面临的挑战,给教与学带来一个十分尖锐的矛盾。进度快,反应方程式复杂 初中进度相对高中较慢,要领、定律学习巩固时间较长,在往后的学习中有较充裕的时间加以消化。而进入高中以后,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难度显著增加,进度加快,化学方程式增多,多数反应失去了初中掌握的反应规律。.这在理解和掌握上都增大了难度。如果不及时消化,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相当被动。如高一Cl2的实验室制法,Cl2与水、碱的反应,NaCl与浓硫酸微热与强热制氯化氢反应的不同情况等,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深感难掌握、难记忆,不太适应。3内涵深,联系广 如摩尔使微观与

21、宏观联系起来,渗透在高中教材的各个章节,对整个中学化学计算起着奠基的作用;再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学得好可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并能使学生以物质结 、元素周期律为理论指导,探索、研究后面的化学知识,培养分析推理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抓典型,带一族 初中化学只是具体介绍某一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了解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用途。而高一教材以氯、钠、硫、氮为重点,详细介绍它们的物质及重要化合物,通过分析同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研究它们在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运用归纳、对比培养学.学生科学研究

22、的方法,这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初中不同的一个特点。 .三、高一新生存在的问题、高一新生化学学习困难原因分析: 1、教材的原因 用“化学课程标准”代替“化学教学大纲”后,九年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变化非常大。总体是:淡化了知识的系统性,降低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化学计算的难度。有的知识甚至不作要求(如基本的酸碱的概念、原子结构示意图等)。强调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轻视知识结论的教学。 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度、广度明显加强,由描述性知识向推理知识发展 .的特点日趋明显。有的内容如:“物质的量”、“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理论性强、

23、抽象程度高,这些内容历来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这使得原有认知结构不完善并且以形象思维为主(或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尚处于经验型阶段)的高一新生会感到更多暂时的不适应。 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2、教法的原因 :初中教学多以实践或实物直观教学为基础,以形象思维和机械记忆为主,由于进入初中的学生没有学习化学的基础,因此教师几乎把所有的原理、概念、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都当作定论直接呈现给学生,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与发展的空间;教师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因此,学生通常被动接受,缺少参

24、与。 但高中化学教材注重从微观定量的角度揭示事物的本质,注重化学概念和原理的推导过程、产生条件,以及它们的灵活应用。由于知识面的拓宽,有了更多知识的迁移机会。再则新课标要求.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高中教学中往往会通过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解答,比较注重知识的发现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化学的学习。由于初中化学学习时间短,造成教师侧重向学 生灌输知识,抓进度,而没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在学习策略上多为机械式被

25、动学习。常识性介绍及选学部分没有讲述,造成知识缺陷。.高中教师不了解高一新生的认知特点、学习特征;不少高三教师回到高一后,没有认识到教学对象已换成才离开初中的学生,因此没有真正转变自己的角色,仍习惯性地按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学要求进行教学。高中教师对初中教材的知识点、教学要求、特点了解不多,往往未处理好初三与高一教与学衔接,就开快车,抓进度。有的把教材过度深化延伸,对化学知识讲得面面俱到,课堂欠活跃,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学生的原因 : 高一新生有一个普遍的感觉,化学难学,常常是听得懂做不出。在这些学生中,不乏初中时学化学的佼佼者。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他们学习的障碍

26、?分析其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难以适应显著增加的知识容量和知识深度: 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不论知识的容量、难易程度,还是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都存在显著增加和提高。而课时及课外消化理解的时间又相对较少,许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 学习被动依赖心理强: 初中阶段.学生在学习上的依赖性是很明显的,很多老师往往为学生将各种问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学生己习惯于这种机械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而高中阶段的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不能很快调整学习方法,出现障碍也就不足为怪了。 适应能力差,不能及时调整学习方法: 坚持已有的学法,相

27、信自己的老习惯,过多地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较差。. 直观性强抽象思维能力差: 初中学生的思维主要是以感性认识作基础,而高一化学一下子就触及许多抽象的概念。如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等。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能适应。 思维方法定势善于机械记忆缺乏总结能力: 有的学生认为学化学就是记符号、写方程、忙运算。可是学到最后却是一头雾水。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把握住化学学科的结构特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习题与课本内容“脱节”难以适应。 . 不遵循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有的学生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如:预习、 听课、 复习、 独立作业、 总结评估等。听课时,把握不住知识的重难点,理解不透。有

28、的知识印象不深,造成知识缺陷日积月累。、高一学生化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化学概念方面:概念不清,对概念理解不透,不明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酸性、碱性氧化物、酸酐、不成盐氧化物、NO2;电解质等概念)。.2、化学反应方面:不知道化学反应能否发生或不会判断生成物。判断方法:第一步:先判断反应物的种类,根据反应物的 种类判断反应类型第二步:根据反应规律写出可能的生成物第三步:根据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反应能否发 生第四步:若能发生,则予以配平,写上、 等符号。.3、化学方程式方面:反应条件不注明或注错(点燃燃烧;通电电解等)、不配平、没有、等符号。不明白、等符合的含义(是一种反应现象),不知该不该

29、画、符号。 如:NaCI+H2ONaOH+H2+Cl2 O2+N2NO (反应条件不注明) (NaHCO3+SO2NaHSO3+CO2); Mg+H2O(沸水) Mg(OH)2 +H2 .又如:NaCI+H2SO4 Na2SO4+2HCI 该反应生成的HCI虽然也是气体,但在溶液中不能发生( HCI 的溶解度很大);而在非溶液中能发生生成HCI气体。4、化学规律方面:对化学规律理解不透或不知道试用范围,含糊不清。如: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既有必要条件又有充分条件。如:CaCl2+CO2+H2OSO2+NaOHNa2SO3? (Na2SO4?)(不明白酸酐和酸的关系).5、化学用语试用不规范:如

30、:化学式和分子式相互混淆;不会读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等。6、不会书写化学式(化合价未记牢):如:磷酸、 P(OH)5H5PO5 H3PO4 碳酸、 C(OH)4H4CO4 H2CO3 Al(OH)3 、H3AlO3 HAlO27、不会听课,不会记笔记。8、知识迁移能力差。9、不能正确处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量变引起质变).四、措施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指导学生科学地预习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但初中生往往自学能力较差,认为自己看一遍书就是预习了,常常不能抓住重点,也不能发现问题。上课时,仍然是“漫无目的”不能起到预习的作用。因此,要根据学生

31、的实际情况,在预习前,给学生列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和要求,使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指导学生认真听讲和记笔记 边听课、边记笔记,但不要因记笔记而影响听讲和思考,顾此失彼。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 4 、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与数学、物理相比较,“记忆”对化学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化学的最基本方法。离开了“记忆”谈其他就成为一句空话。这是由于:(1)化学本身有着独特“语言系统”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这些化学用语的熟练掌握是化学入门的首要任务而其中大多数必须记忆; (2)一些物质的性质、制取、用

32、途等也必须记忆.(2)才能掌握它们的规律。 常用的记忆法:分析、理解记忆:如学习溶解度定义时,关键掌握四要点:一定的温度, 100克 溶剂,饱和状态,溶解度的克数.口诀记忆法: 如把化合价编成: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等。会意记忆法:如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会意成“一变多”(分解反应)、“多变一”(化合反应)、“取而代之”(置换反应)和“相互转换”(复分解反应)。 浓缩记忆法.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七个步骤浓 缩为:“检、装、夹、热、收、移、熄”. .5 、准备“三本” 在学习化学之前准备好三个笔记本,一本“错题本”,专记自己在练习、作业、考试中的错题,分析出错的原因,记下正确和好的解法。另

33、一本“妙题集锦”,对于一些好的解题方法、解题技巧、解题规律记下来,在考前看一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还有一本“小品荟萃”。6、重视实验 注意观察实验 由于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如何观察实验对学习化学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观察的重点。第二步:明确观察的要素和程序,全面、有 序地进行实验的观察。实验前观察要素为:反应物的物理性质 (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反应条件(如是否加热、光照、通电等);反应装置(使用哪种实验仪器、该装置有何特点等);操作顺序(如何组装实验装置、添加药品先后顺序如何等);其他(如药品的用量、实验注意事项等.实验中观察要素:反应过程中的主

34、要现象(如是否有颜色变化、是否有气体生成、是否有沉淀析出、是否有发光、放热等)。实验后观察要素: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仪器拆分顺序;仪器整理等。只要这样,才能获得准确的材料。积极动手实验 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7、认真完成作业 做作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做作.业要在复习好了以后做,才能事半功倍。一定要主动地、独立地完成每次作业,多思多问,不留疑点,并尽可能地把做过的作业都记在脑子里,因为只有用心记忆才会熟能生巧,才能在勤练的基础上“巧”起来。8、课后及时复习 复习能加深理解,巩固知识。复习要及时,不能拖,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老

35、师。这样在学习上就不会留存障碍。复习时,要重视教科书,也要读听课笔记,并且要反复读,边读边回忆老师的讲解,边理解书上的内容。9、注重练习 无论学习哪一科都要保证做一定量的试题,学.习化学也不例外。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理科的学习就必须做一定量的题目,但同时也要懂得,题目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只有这样通过不断的做习题才能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从而才能够牢固的掌握,并能检验出自己学习中的某些不足,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 10、读课外读物,开阔视野 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内知识,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对我们习化学是很有帮助的。11、善于归纳总结,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谢谢大家! 铜川矿务局一中 王小苗 2009年7月1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比较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