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络信息辩真假 真假 网络信息传播途径的发展演变 虚假信息案例 案例一:肉松面包上的肉松是棉花做的? 谣言内容: 2017年5月下旬,多段浸泡肉松面包上的肉松视频在网上流传,拍摄者来自不 同地区,但内容基本一致:买来肉松面包或糕点后,将上面的肉松泡入水中,肉松 在水中变成白色絮状物体,拍摄者声称这些肉松其实是棉花做的,并用白色絮状物 可用打火机点燃作为证明。 谣言内容: 国家食药监局的官方微信平台“中国食事药闻”对“肉松饼包棉花”这类 视频进行了辟谣:肉松和棉花二者成分不同,口感也存在很大差异,用棉花冒充肉 松几乎不可能。 肉松的本质是肌肉纤维,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放入嘴里一咬就会融化,口感松
2、软。而棉花的本质是植物纤维,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是一种不可溶的纤维,虽然看 上去也很松软,但嚼不烂。也就是说,真用棉花冒充肉松,一吃就会被识破。 相关专家还指出,视频中所使用的“火烧”鉴别法看似科学,其实也不靠谱。食物 可以被点燃是一种普遍现象,因为其中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可燃物。肉 松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肯定能够被点燃,跟头发可以被点燃是一个道理,而且还会 有一种焦糊味。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虽然可以点燃,但是不会出现焦糊味。 这个谣言视频的传播,导致部分网民对食品安全产生质疑和担忧,甚至相关产品被 退货、下架,给一些企业造成较大损失。 真相是什么? 案例二:大米是塑料做的? 谣言内容
3、: 2017年在2月份以来,微信平台上流传着一段两分钟的视频。视频中,一男子 不断将一个个塑料袋放入一台机器,经过熔解、拉丝、切割等工序,最终生产出一 粒粒状似米粒的白色固体。视频配有文字称,这就是假大米的制作过程。 “塑料大米”其实是一个流传很久的谣言了。早在2011年,国内外社交媒体就曾 出现过“塑料大米在中国被制造”的谣言,随后,不少网民和专家都指出,所谓 “塑料大米”并非被当作食物。只是,近日该则谣言又卷土重来。 塑料行业人士表示,视频中所用的设备是塑料行业中很常见的塑料造粒机,工 厂把回收来的塑料放入塑料造粒机,生产出再生塑料颗粒,这些颗粒是再次制作塑 料制品的半成品原料,而之所以要做成颗粒状,是为了便于进行储存、运输。 目前并没有在大米内掺入塑料成份的造假手段,且这类再生塑料颗粒的均价为每千 克10元左右,而普通大米每千克不超过5元,塑料颗粒的成本比大米贵,商家没有必 要用塑料去替代假大米。 对此,国家食药监总局在其官方微信账号“中国食事药闻”也以形式对“塑料 大米”事件进行了辟谣。 真相是什么? 我们如何辨别网络信息的真假? 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 第一步:学会使用搜索引擎 第二步:学会多方面搜集信息 第三步:学会对信息进行过滤比较 个人发布 网络讨论 门户网站 官方媒体 我们自己试一试 谣言止于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