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完整版本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199270 上传时间:2022-03-20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完整版本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完整版本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完整版本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完整版本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完整版本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讲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小儿推拿穴位概述小儿推拿穴位概述】 穴位,也称腧穴,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穴位,也称腧穴,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疾病的反应点,也是治疗于体表的部位,是疾病的反应点,也是治疗的刺激点。的刺激点。定位方法:骨度分寸法;手指比量法;手指同定位方法:骨度分寸法;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法;体表形态标志法;简便取穴法。身寸法;体表形态标志法;简便取穴法。小儿推拿穴位包括:十四经穴、经外奇穴、经小儿推拿穴位包括:十四经穴、经外奇穴、经验穴、阿是穴、推拿特定穴。验穴、阿是穴、推拿特定穴。 【小儿推拿特定穴小儿推拿特定穴】 特点:特点:1 1、形态、形态点状、线状、面

2、状。点状、线状、面状。2 2、分布、分布大多数在头面和四肢(特别双手)大多数在头面和四肢(特别双手)3 3、联系、联系散在的,没有经络样的联系。散在的,没有经络样的联系。4 4、理论、理论初步的、朴素的、部分的,尚未连初步的、朴素的、部分的,尚未连贯成系统。(直接来源于实践)。贯成系统。(直接来源于实践)。 【小儿推拿特定穴小儿推拿特定穴】 名称:名称:1 1、五脏六腑、五脏六腑心经、大肠、膀胱等心经、大肠、膀胱等2 2、人体部位、人体部位五指节、腹、脊柱等五指节、腹、脊柱等3 3、作用功能、作用功能端正、精宁等端正、精宁等4 4、五行学说、五行学说脾土、肝木等脾土、肝木等5 5、山谷河流、山

3、谷河流山根、洪池等山根、洪池等6 6、建筑物体、建筑物体天庭、三关等天庭、三关等7 7、动物名称、动物名称老龙、龟尾等老龙、龟尾等8 8、哲学名词、哲学名词阴阳、八卦等阴阳、八卦等 第一节第一节 头面颈项部穴位头面颈项部穴位v 位置:眉心至前发际一直位置:眉心至前发际一直线。线。v 操作:用拇指自下而上操作:用拇指自下而上地交替直推,称开天门;地交替直推,称开天门;若推向囟门则称为大开天若推向囟门则称为大开天门,门,30305050次。次。v功效:头痛、感冒、发热。功效:头痛、感冒、发热。多与坎宫、太阳相配合应多与坎宫、太阳相配合应用。用。一、一、 天门天门v【位置位置】自眉心起至眉自眉心起至

4、眉梢成一横线。梢成一横线。 【操作操作】两拇指自眉头两拇指自眉头分推向眉稍。分推向眉稍。3050次次 v【主治主治】外感发热、头外感发热、头痛、惊风等。痛、惊风等。v【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外感头痛。外感头痛。二、坎宫二、坎宫 v【位置位置】眉梢与目外眦后眉梢与目外眦后一寸凹陷中。一寸凹陷中。v【操作操作】两拇指自前向后两拇指自前向后推称推太阳;用中指揉该推称推太阳;用中指揉该穴,或运太阳;向眼方向穴,或运太阳;向眼方向揉为补,向耳方向揉为泻,揉为补,向耳方向揉为泻, 30305050次次v【功效功效】解表,明目,止解表,明目,止头痛。头痛。v【临床应用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外主要用于外感头痛,发热。

5、感头痛,发热。三、三、太阳太阳 v【位置位置】在颈部两侧,沿在颈部两侧,沿胸锁乳突肌成一线。胸锁乳突肌成一线。v【操作操作】用拇指自上向下用拇指自上向下推抹;用拇、食、中三指推抹;用拇、食、中三指拿捏称拿桥弓拿捏称拿桥弓 。2030次次v【主治主治】小儿肌性斜颈。小儿肌性斜颈。v【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抹、推、揉抹、推、揉三法相结合治疗小儿肌性三法相结合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斜颈。四、桥弓四、桥弓 v【位置位置】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v【作用作用】 祛风解表,清头明目,祛风解表,清头明目,通利官窍。通利官窍。 v【操作操作】用拇指揉或

6、用拿法。用拇指揉或用拿法。揉揉3050次,拿次,拿35次。次。v【主治主治】头面病:头痛,眩晕,头面病:头痛,眩晕,五官病:目赤肿痛,视物不明,五官病:目赤肿痛,视物不明,鼻塞,鼻衄,鼻渊,耳鸣,耳鼻塞,鼻衄,鼻渊,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神志病:失眠,聋,咽喉肿痛;神志病:失眠,癫痫;外感病:感冒,热病,癫痫;外感病:感冒,热病,颈项强痛。颈项强痛。五、风池五、风池 v【位置位置】头顶正中线与两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后发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后发际正中直上际正中直上7寸寸v【操作操作】术者用拇指端按术者用拇指端按或揉,按或揉,按3050次,揉次,揉100200次,称按百会或次,称按百会或

7、揉百会揉百会v【作用作用】按揉百会:安神按揉百会:安神镇惊,升阳举陷。治疗惊镇惊,升阳举陷。治疗惊风、惊痫、烦燥等症,多风、惊痫、烦燥等症,多与清肝经、清心经、掐揉与清肝经、清心经、掐揉小天心等合用;用于遗尿、小天心等合用;用于遗尿、脱肛等症,常与补脾经、脱肛等症,常与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丹田补肾经、推三关、揉丹田等合用。等合用。六、百会六、百会 v【位置位置】耳后入发际高耳后入发际高骨后凹陷处。骨后凹陷处。v【操作操作】用拇指揉。用拇指揉。30305050次。次。v【主治主治】头痛、烦躁不头痛、烦躁不安、惊风。安、惊风。v【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多与推攒多与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等竹、推坎

8、宫、揉太阳等合用。合用。八、八、高骨高骨 v【位置位置】鼻翼旁鼻翼旁0.5寸,寸,鼻唇沟中。鼻唇沟中。v【操作操作】术者用食中二术者用食中二指按揉,揉指按揉,揉2030次,次,称揉迎香称揉迎香v【作用作用】揉迎香:宣肺揉迎香:宣肺气、通鼻窍。治疗感冒气、通鼻窍。治疗感冒或慢性鼻炎等引起的鼻或慢性鼻炎等引起的鼻塞流涕,呼吸不畅,效塞流涕,呼吸不畅,效果较好,多与清肺经、果较好,多与清肺经、拿风池等合用。拿风池等合用。七、迎香七、迎香 v【位置位置】人中沟正中线人中沟正中线上上1/3与下与下2/3交界处。交界处。v【操作操作】术者用拇指甲术者用拇指甲或食指甲掐之,掐或食指甲掐之,掐510次或醒后即

9、止,称掐次或醒后即止,称掐人中。人中。v【作用作用】掐人中:醒神掐人中:醒神开窍。常用于急救,对开窍。常用于急救,对于人事不省、窒息、惊于人事不省、窒息、惊厥或抽搐,多与掐十宣、厥或抽搐,多与掐十宣、掐老龙等合用。掐老龙等合用。九、人中九、人中 第二节第二节 胸腹部穴位胸腹部穴位一、膻中一、膻中v【位置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间隙。v【操作操作】有揉膻中与分推膻中、推膻中之分。揉有揉膻中与分推膻中、推膻中之分。揉50100次,分推次,分推50100次,自胸骨切迹向下推次,自胸骨切迹向下推至剑突至剑突50100次。次。v【作用作用】推揉

10、膻中:宽胸理气,止咳化痰。治疗呕推揉膻中:宽胸理气,止咳化痰。治疗呕吐、呃逆、嗳气,常与运内八卦,横纹推向板门、吐、呃逆、嗳气,常与运内八卦,横纹推向板门、分腹阴阳等合用;治疗喘咳常与推肺经、揉肺俞等分腹阴阳等合用;治疗喘咳常与推肺经、揉肺俞等合用;治疗吐痰不利常与揉天突、按弦走搓摩、按合用;治疗吐痰不利常与揉天突、按弦走搓摩、按揉丰隆等同用。揉丰隆等同用。二、乳旁二、乳旁v【位置位置】乳外旁开乳外旁开0.2寸。寸。v【操作操作】术者以两手四指扶患儿两胁,再以术者以两手四指扶患儿两胁,再以两拇指于穴位处揉两拇指于穴位处揉3050次,称揉乳旁。次,称揉乳旁。v【作用作用】揉乳旁:宽胸理气,止咳化

11、痰。治揉乳旁:宽胸理气,止咳化痰。治疗胸闷、咳嗽、痰鸣、呕吐等症。疗胸闷、咳嗽、痰鸣、呕吐等症。三、乳根三、乳根v【位置位置】乳头直下乳头直下0.2寸,第五肋间隙。寸,第五肋间隙。v【操作操作】术者以两手四指扶患儿两胁,再以术者以两手四指扶患儿两胁,再以两拇指于穴位揉两拇指于穴位揉3050次,称揉乳根。次,称揉乳根。v【作用作用】揉乳根:宣肺理气,止咳化痰。治揉乳根:宣肺理气,止咳化痰。治疗咳嗽、胸闷、痰鸣等症,临床上常与揉乳疗咳嗽、胸闷、痰鸣等症,临床上常与揉乳旁、推揉膻中合用。以食、中二指同时按揉,旁、推揉膻中合用。以食、中二指同时按揉,称揉乳根、乳旁。称揉乳根、乳旁。v【位置位置】腹部腹

12、部v【操作操作】沿肋弓下缘向沿肋弓下缘向旁分推;掌或手指摩。旁分推;掌或手指摩。v【主治主治】腹痛、消化不腹痛、消化不良。良。v【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分腹阴阳分腹阴阳用于腹胀消化不良;摩用于腹胀消化不良;摩腹用于腹痛、腹泻。腹用于腹痛、腹泻。四、腹四、腹 v【位置位置】肚脐正中。肚脐正中。v【操作操作】指揉或掌摩。指揉或掌摩。v【主治主治】腹胀、腹痛、腹胀、腹痛、食积、吐泻、便秘。食积、吐泻、便秘。v【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常与摩腹、常与摩腹、揉龟尾、推上七节骨配揉龟尾、推上七节骨配合应用。合应用。五、脐五、脐 六、天枢六、天枢v【位置位置】脐旁脐旁2寸。寸。v【操作操作】患儿仰卧位。术者用食、中指

13、端按揉二穴患儿仰卧位。术者用食、中指端按揉二穴50100次,称揉天枢。次,称揉天枢。v【作用作用】揉天枢:疏调大肠、理气消滞。用治急慢揉天枢:疏调大肠、理气消滞。用治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呕吐、食积、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呕吐、食积、腹胀、大便秘结等症,常与摩腹、揉脐、推上七节、腹胀、大便秘结等症,常与摩腹、揉脐、推上七节、揉龟尾等同用。可用中指按脐,食指与无名指各按揉龟尾等同用。可用中指按脐,食指与无名指各按两侧天枢穴同时揉动。两侧天枢穴同时揉动。v【位置位置】脐下脐下2寸,旁寸,旁开开2寸大筋。寸大筋。v【操作操作】用拇、食、中用拇、食、中指做提拿法。指做提拿法

14、。35次或次或用中指按揉法用中指按揉法3050次。次。v【功效功效】行气止痛。行气止痛。v【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对虚寒性、对虚寒性、伤食性腹痛腹泻效果较伤食性腹痛腹泻效果较好。好。七、肚角七、肚角 八、中脘八、中脘v【位置位置】前正中线,脐上前正中线,脐上4寸处。寸处。v【操作操作】有揉、摩、推中脘之分。按有揉、摩、推中脘之分。按100300次,次,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5分钟,用食、中指端自中脘分钟,用食、中指端自中脘向上直推至喉下或自喉向下推至中脘向上直推至喉下或自喉向下推至中脘100300次。次。v【作用作用】揉、摩中脘:健脾和胃、消食和中,用治揉、摩中脘: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15、,用治泄泻、呕吐、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症,多与按泄泻、呕吐、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症,多与按揉足三里、推脾经等合用。推中脘自上而下操作,揉足三里、推脾经等合用。推中脘自上而下操作,有降胃气的作用,主治呕吐恶心;自下而上操作,有降胃气的作用,主治呕吐恶心;自下而上操作,有涌吐的作用。有涌吐的作用。第三节第三节 背腰部穴位背腰部穴位v【位置位置】大椎至长强一直大椎至长强一直线。线。v【操作操作】自上向下推;自自上向下推;自下向上捏脊。下向上捏脊。35遍。遍。v【主治主治】发热、惊风、消发热、惊风、消化不良、疳积、腹泻等。化不良、疳积、腹泻等。v【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小儿保健穴;小儿保健穴;可和脏腑

16、、通经络、培元可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强身健体。常与推三气、强身健体。常与推三关、补脾经、补肾经、按关、补脾经、补肾经、按揉足三里结合应用。揉足三里结合应用。一、脊柱一、脊柱 v【位置位置】命门至尾骨端命门至尾骨端成一直线。成一直线。v【操作操作】用拇指指腹或用拇指指腹或食中两指自下向上或自食中两指自下向上或自上向下直推。上向下直推。100300次次v【主治主治】泄泻、便秘。泄泻、便秘。v【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常与摩腹、常与摩腹、揉脐、揉龟尾相配合。揉脐、揉龟尾相配合。二、七节骨二、七节骨 v【位置位置】尾椎骨端。尾椎骨端。v【操作操作】拇或中指按揉。拇或中指按揉。100300次次v【主治主治

17、】泄泻、便秘、泄泻、便秘、脱肛、遗尿。脱肛、遗尿。v【功效功效】通调督脉之气,通调督脉之气,调理大肠。调理大肠。v【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常与摩腹、常与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合用。揉脐、推上七节骨合用。三、龟尾三、龟尾 四、大椎四、大椎 v【位置位置】 又名百劳,在后正中线,当第七颈椎棘又名百劳,在后正中线,当第七颈椎棘突与第一胸椎棘突间凹陷处,属督脉之经穴,系手突与第一胸椎棘突间凹陷处,属督脉之经穴,系手足三阳与督脉之交会穴。足三阳与督脉之交会穴。v【操作操作】有按大椎、揉大椎、捏挤大椎、刮大椎之有按大椎、揉大椎、捏挤大椎、刮大椎之分。按分。按3050次,揉大椎次,揉大椎3050次,挤捏至局部皮

18、次,挤捏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瘀班为度,用汤匙或钱币之光滑边缘蘸肤出现紫红瘀班为度,用汤匙或钱币之光滑边缘蘸水或油,在大椎穴上下刮之,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水或油,在大椎穴上下刮之,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瘀班为度。瘀班为度。v【作用作用】 清热解表,通经活络。按揉大椎常用于清热解表,通经活络。按揉大椎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项强等病症。捏挤、提拧大椎对百治疗感冒发热,项强等病症。捏挤、提拧大椎对百日咳有一定的疗效。刮大椎用于中暑发热。日咳有一定的疗效。刮大椎用于中暑发热。五、肩井五、肩井v【位置位置】 督脉大椎穴(第七颈棘突高点)与督脉大椎穴(第七颈棘突高点)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峰连线之中点。v【操作操作】有

19、拿肩井、按肩井和揉肩井之分。有拿肩井、按肩井和揉肩井之分。拿拿35次,按次,按1030次,揉次,揉1030次,掐次,掐35次。次。v【作用作用】 宣通气血,解表发汗,通窍行气。宣通气血,解表发汗,通窍行气。常用于治疗感冒、惊厥,上肢抬举不利,肩常用于治疗感冒、惊厥,上肢抬举不利,肩背痛,项强等病症。背痛,项强等病症。v【位置位置】在第三胸椎棘突下,督脉身在第三胸椎棘突下,督脉身柱穴旁开柱穴旁开1.5寸处,属足太阳膀胱经寸处,属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系肺之背俞穴。的经穴,系肺之背俞穴。v【操作操作】有揉肺俞、推肺俞(分推肩有揉肺俞、推肺俞(分推肩胛骨)之分。揉胛骨)之分。揉50100次,推次,推1

20、00300次。擦肺俞部至局部发热。次。擦肺俞部至局部发热。v【临床应用临床应用】益气补肺,止咳化痰。益气补肺,止咳化痰。揉肺俞、分推肩胛骨能调肺气,补虚揉肺俞、分推肩胛骨能调肺气,补虚损,止咳嗽,常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损,止咳嗽,常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外感发热、咳嗽等病症;如久病,如外感发热、咳嗽等病症;如久咳不愈时可加推脾经以培土生金,或咳不愈时可加推脾经以培土生金,或揉肺俞时可加少许盐粉,以增强效果。揉肺俞时可加少许盐粉,以增强效果。风寒咳嗽、寒喘用揉肺俞或擦肺俞;风寒咳嗽、寒喘用揉肺俞或擦肺俞;风热咳嗽、热喘用分推肺俞。风热咳嗽、热喘用分推肺俞。六、肺俞六、肺俞 v【位置位置】在第十一

21、胸椎棘突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督脉脊中穴旁开下,督脉脊中穴旁开1.5寸处。寸处。属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系属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系脾之背俞穴。脾之背俞穴。v【操作操作】揉揉50100次。次。v【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健脾和胃,消健脾和胃,消食祛湿。多用于治疗脾胃虚食祛湿。多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乳食内伤,消化不良等弱,乳食内伤,消化不良等病症。并能治疗脾虚所引起病症。并能治疗脾虚所引起的气虚、血虚、津液不足等。的气虚、血虚、津液不足等。七、脾俞七、脾俞 v【位置位置】在第二腰椎棘在第二腰椎棘突下,督脉命门穴旁开突下,督脉命门穴旁开1.5寸处。寸处。v【操作操作】 揉揉50100次。次。v【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22、】滋阴壮阳,滋阴壮阳,补益肾元。常用于治疗补益肾元。常用于治疗腹泻、便秘、哮喘、少腹泻、便秘、哮喘、少腹痛,下肢痿软乏力等腹痛,下肢痿软乏力等病症。病症。八、肾俞八、肾俞 第四节第四节 上肢部穴位上肢部穴位v【位置位置】拇指指腹拇指指腹v【操作操作 :旋推或将拇指屈曲,:旋推或将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缘向指根方向直推为循拇指桡侧缘向指根方向直推为补;从指根向指端方向直推为清。补;从指根向指端方向直推为清。100300次。次。v【主治主治】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v【功效功效】健脾胃,补气血。健脾胃,补气血。v【临床应用临床应用】(1)补脾经:健脾胃、补气)补脾经:健脾胃、补气

23、血血食欲不振食欲不振(2)清脾经:清湿热、止呕)清脾经:清湿热、止呕吐吐痢疾呕吐痢疾呕吐注意:多用补,少用泻。注意:多用补,少用泻。一、脾经一、脾经 v【位置位置】食指指腹。食指指腹。v【操作操作】旋推或从指端向旋推或从指端向指根直推,为补;从指根指根直推,为补;从指根向指端直推为清。向指端直推为清。100500次次v【主治主治】烦躁不安,惊风。烦躁不安,惊风。v【功效功效】平肝泻火,息风平肝泻火,息风镇惊。镇惊。v【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抽搐、惊风、抽搐、惊风、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烦躁不安、五心烦热。 v(1)清肝经:平肝泻火、)清肝经:平肝泻火、解郁除烦、熄风止痉解郁除烦、熄风止痉惊惊风、抽搐

24、、烦躁。风、抽搐、烦躁。(2)补肝经:宜清不宜补。)补肝经:宜清不宜补。宜补肾经相代宜补肾经相代二、肝经二、肝经 v【位置位置】中指指腹。中指指腹。v【操作操作】同肝经的操作方同肝经的操作方法向指根直推或旋推为补,法向指根直推或旋推为补,相反则为泻。相反则为泻。100500次次v【主治主治】身热无汗,烦躁、身热无汗,烦躁、高热神昏。高热神昏。v【功效功效】清热退心火。清热退心火。v【临床应用临床应用】高热神昏,高热神昏,面赤口疮、小便黄短。面赤口疮、小便黄短。v(1)清心经)清心经-心火旺盛心火旺盛-高高热、口疮、烦躁。热、口疮、烦躁。v注意:本穴宜清不宜补注意:本穴宜清不宜补三、心经三、心经

25、v位置:无名指指腹。位置:无名指指腹。v操作:同上旋推或从指端操作:同上旋推或从指端推向指根为补,相反为泻推向指根为补,相反为泻清。清。100500次。次。v主治:胸闷,咳嗽。主治:胸闷,咳嗽。v功效:补益肺气功效:补益肺气v临床应用:咳嗽,气短汗临床应用:咳嗽,气短汗出,痰鸣。出,痰鸣。v(1)清肺经:清肺泄热、)清肺经:清肺泄热、化痰止咳化痰止咳-咳喘咳喘v(2)补肺经:补益肺气)补肺经:补益肺气-肺肺虚之咳嗽、气喘虚之咳嗽、气喘四、肺经四、肺经 v【位置位置】小指指腹。小指指腹。v【操作操作】旋推或从指根推旋推或从指根推向指端为补,相反则为清。向指端为补,相反则为清。100500次。次。

26、v【主治主治】尿多,小便黄短。尿多,小便黄短。v【功效功效】补肾益脑,温养补肾益脑,温养下元。下元。v【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多用补法,多用补法,用于先天不足,久病体虚,用于先天不足,久病体虚,久泻多尿、遗尿等。久泻多尿、遗尿等。p(1)补肾经)补肾经-肾虚肾虚-发育迟发育迟缓、怕冷等。缓、怕冷等。p(2)清肾经)清肾经-阴虚盗汗、虚阴虚盗汗、虚热等。热等。五、肾经五、肾经 v位置:食、中、无名、位置: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处。v操作:拇指甲掐,操作:拇指甲掐,35次。次。v主治:惊风,气喘,腹主治:惊风,气喘,腹痛。痛。v临床应用:疳积、腹胀、临床应用:疳积、

27、腹胀、气血不和、消化不良。气血不和、消化不良。六、四横纹六、四横纹 v位置:食指桡侧缘,自指到虎位置:食指桡侧缘,自指到虎口一直线。口一直线。v操作:从指端直推向虎口,向操作:从指端直推向虎口,向心为补,心为补,v主治:便秘,泄泻,脱肛。主治:便秘,泄泻,脱肛。v功效:涩肠固脱、温中止泻。功效:涩肠固脱、温中止泻。v临床应用:虚寒腹泻,脱肛,临床应用:虚寒腹泻,脱肛,便秘。便秘。l(1)清大肠:清利湿热导滞)清大肠:清利湿热导滞-便秘、食积便秘、食积l(2)补大肠:涩肠固脱、温中)补大肠:涩肠固脱、温中止泻止泻虚寒腹痛、泄泻、脱肛。虚寒腹痛、泄泻、脱肛。七、大肠七、大肠 v位置:小指尺侧,自指

28、端位置:小指尺侧,自指端到指根一直线。到指根一直线。v操作:操作:v主治:遗尿、尿闭、发热。主治:遗尿、尿闭、发热。v功效:温补下元;清利下功效:温补下元;清利下焦是热。焦是热。v临床应用:临床应用:(1)清小肠:)清小肠:清热利尿清热利尿-小便不利、口疮小便不利、口疮(2)补小肠:阴亏)补小肠:阴亏八、小肠八、小肠 v位置:拇指掌面近心端第一节。位置:拇指掌面近心端第一节。v操作:旋推或直推。操作:旋推或直推。100500次。次。v主治:呕恶嗳气、烦渴、食欲主治:呕恶嗳气、烦渴、食欲不振、吐血衄血。不振、吐血衄血。v临床应用:常与补脾经、揉中临床应用:常与补脾经、揉中脘、摩腹、捏脊、按揉足三

29、里脘、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合用。合用。u(1)清胃经:清湿热、降胃)清胃经:清湿热、降胃气、泻胃火。气、泻胃火。u(2)补胃经:胃虚。)补胃经:胃虚。九、胃经九、胃经 v位置:大鱼际处。位置:大鱼际处。v操作:揉或推,操作:揉或推,v主治:食积腹胀,呕吐腹泻。主治:食积腹胀,呕吐腹泻。v临床应用:健脾合胃,助消临床应用:健脾合胃,助消化。化。(1)揉板门:健脾和胃、消)揉板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食化滞(2)板门推向横纹:止泻。)板门推向横纹:止泻。(3)横纹推向板门:止吐。)横纹推向板门:止吐。十、板门十、板门 v位置:掌心中,握拳中指端是位置:掌心中,握拳中指端是穴。穴。v操作:按揉或运法

30、,由中指沿操作:按揉或运法,由中指沿内劳宫运之。内劳宫运之。3050次。次。v主治:退热发汗。主治:退热发汗。v临床应用:清热(虚热)除烦,临床应用:清热(虚热)除烦,用于口舌生疮、发热、烦渴,用于口舌生疮、发热、烦渴,常与补肾经、掐二扇门合用。常与补肾经、掐二扇门合用。十一、内劳宫十一、内劳宫 十二、十王(十宣)十二、十王(十宣)v【位置位置】十指尖指甲内赤白肉际处。十指尖指甲内赤白肉际处。v【操作操作】掐掐35次,或醒后即止。次,或醒后即止。v【作用作用】掐十王:清热、醒神、开窍。掐十王:清热、醒神、开窍。v主治高热惊风、抽搐、昏厥、两目上视、烦主治高热惊风、抽搐、昏厥、两目上视、烦躁不安

31、、神呆等症。多与掐人中、掐老龙、躁不安、神呆等症。多与掐人中、掐老龙、掐小天心等合用。掐小天心等合用。十三、虎口(合谷)十三、虎口(合谷)v【位置位置】手背第手背第1、2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中点的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中点的桡侧。属手阳明大肠经。桡侧。属手阳明大肠经。v【操作操作】术者一手持儿手,令其手掌侧置,桡侧在术者一手持儿手,令其手掌侧置,桡侧在上,以另手食、中二指固定儿腕部,用拇指甲掐穴上,以另手食、中二指固定儿腕部,用拇指甲掐穴处,继而揉之,掐揉处,继而揉之,掐揉520次,称掐揉虎口。次,称掐揉虎口。v【作用作用】掐揉虎口:清热、通络、止痛。掐揉虎口:清热、通络、止痛。v治疗发热无汗、

32、头痛、项强、面瘫、口噤、便秘、治疗发热无汗、头痛、项强、面瘫、口噤、便秘、呕吐、嗳气呃逆、鼻衄等。常与推大肠、推脾经、呕吐、嗳气呃逆、鼻衄等。常与推大肠、推脾经、拿肚角等同用。拿肚角等同用。v位置:以掌心为圆心,以掌心位置:以掌心为圆心,以掌心至中指根的至中指根的2/3为半径作圆。为半径作圆。v操作:用拇指运法,操作:用拇指运法,3050次。次。v主治:胸闷气逆、泄泻、呕吐。主治:胸闷气逆、泄泻、呕吐。v临床应用:多与推脾经、推肺临床应用:多与推脾经、推肺经、揉板门、揉中脘等合用。经、揉板门、揉中脘等合用。十四、内八卦十四、内八卦 v【位置位置】前臂桡侧,阳池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一直线。至曲池

33、一直线。v【操作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两用拇指或食中两指自腕推向肘;自拇指推指自腕推向肘;自拇指推向肘为大推三关。向肘为大推三关。100300次。次。v【主治主治】发热、恶寒、无发热、恶寒、无汗。汗。v【临床应用临床应用】能补元气行能补元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主治一切虚寒之症,多与主治一切虚寒之症,多与补脾经、补肾经、揉丹田、补脾经、补肾经、揉丹田、捏脊合用。捏脊合用。十五、三关十五、三关 v【位置位置】前臂正中,总筋前臂正中,总筋至曲泽一直线。至曲泽一直线。v【操作操作】用食、中两指指用食、中两指指腹自腕推向肘。连拍带推腹自腕推向肘。连拍带推称打马过天河水。称打马过

34、天河水。v【主治主治】发热。发热。v【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常与推攒竹、常与推攒竹、推坎宫合用,清热而不伤推坎宫合用,清热而不伤阴分。打马过天河水多用阴分。打马过天河水多用于清实热、高热之证。于清实热、高热之证。十六、天河水十六、天河水 v【位置位置】前臂尺侧,阴池前臂尺侧,阴池至少海一直线。至少海一直线。v【操作操作】用拇指自肘推向用拇指自肘推向腕部,腕部,100300次。次。v【主治主治】发热多汗。发热多汗。v【临床应用临床应用】一切实热病一切实热病症。脏腑实热之高热烦渴,症。脏腑实热之高热烦渴,可单用也可与推三关合用,可单用也可与推三关合用,合用可平衡阴阳,防止大合用可平衡阴阳,防止大寒大热

35、。寒大热。十七、六腑十七、六腑 v【位置位置】掌背食指与中指,掌背食指与中指,及中指与无名指指根交接及中指与无名指指根交接处。处。v【操作操作】拇指甲掐或揉。拇指甲掐或揉。掐掐35次;揉次;揉3050次。次。v【主治主治】惊风抽搐、身热惊风抽搐、身热无汗。无汗。v【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多用于外感多用于外感风寒,揉动时要用力,频风寒,揉动时要用力,频率要快,常与揉肾顶、补率要快,常与揉肾顶、补脾经、补肾经等合用。脾经、补肾经等合用。十八、二扇门十八、二扇门v【位置位置】手背无名指及手背无名指及小指掌指关节后陷中。小指掌指关节后陷中。v【操作操作】拇指端揉。拇指端揉。3050次。次。v【主治主治】腹

36、痛、小便短腹痛、小便短赤、潮热。赤、潮热。v临床应用:滋阴补肾、临床应用:滋阴补肾、顺气散结、利水通淋。顺气散结、利水通淋。主要用于阴虚阳亢,潮主要用于阴虚阳亢,潮热烦躁,小便赤涩等症。热烦躁,小便赤涩等症。十九、上马十九、上马二十一、五指节二十一、五指节v【位置位置】掌背五指第一指间关节。掌背五指第一指间关节。v【操作操作】有掐五指节和揉五指节之分。掐有掐五指节和揉五指节之分。掐35次,次,揉揉3050次。次。v【作用作用】掐揉五指节:安神镇惊、祛风痰、通关窍。掐揉五指节:安神镇惊、祛风痰、通关窍。v掐五指节主要用于惊惕不安,惊风等症,多与清肝掐五指节主要用于惊惕不安,惊风等症,多与清肝经、

37、掐老龙等合用;揉五指节主要用于胸闷、痰喘、经、掐老龙等合用;揉五指节主要用于胸闷、痰喘、咳嗽等症,多与运内八卦、推揉膻中等合用。咳嗽等症,多与运内八卦、推揉膻中等合用。v经常搓捻五指节有利于小儿智力发育,可用于小儿经常搓捻五指节有利于小儿智力发育,可用于小儿保健。保健。v【位置位置】掌背第掌背第3、4掌骨掌骨歧缝间凹陷中,与内劳宫歧缝间凹陷中,与内劳宫相对。相对。v【操作操作】掐或揉。掐或揉。3050次次v【主治主治】腹痛、消化不良。腹痛、消化不良。v【临床应用临床应用】用于一切虚用于一切虚寒之证。常与补脾经、补寒之证。常与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丹田合肾经、推三关、揉丹田合用。用。二十、外

38、劳宫二十、外劳宫 第五节第五节 下肢部穴位下肢部穴位一、箕门一、箕门 v【位置位置】 箕门又名足膀胱,在大箕门又名足膀胱,在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线。v【操作操作】 有推足膀胱与拿足膀胱有推足膀胱与拿足膀胱之分。自膝盖内侧上缘向上直推至之分。自膝盖内侧上缘向上直推至腹股沟处腹股沟处100300次,提拿该处次,提拿该处肌筋肌筋35次。次。v【作用作用】 利尿、清热。常用于治利尿、清热。常用于治疗癃闭,小便赤涩不利,尿闭,水疗癃闭,小便赤涩不利,尿闭,水泻及该处痿软无力等病症。泻及该处痿软无力等病症。v【位置位置】屈足趾,掌心前屈足趾,掌心前正中凹陷中。

39、正中凹陷中。v【操作操作】用拇指指面自足用拇指指面自足根向足趾推,或按揉。根向足趾推,或按揉。50100次。次。v【主治主治】发热,五心烦热,发热,五心烦热,呕吐,腹泻。呕吐,腹泻。v【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引火归元、引火归元、退虚热、止吐泻。左揉止退虚热、止吐泻。左揉止吐、右揉止泻。常与退六吐、右揉止泻。常与退六腑、清天河水合用退实热。腑、清天河水合用退实热。 二、涌泉二、涌泉 三、足三里三、足三里v【位置位置】 足三里又名三里,在外膝眼下足三里又名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寸,距胫骨前嵴约一横指处,当胫骨前肌上。属足阳明胃经,骨前嵴约一横指处,当胫骨前肌上。属足阳明胃经,系本经合穴。系本经合穴

40、。v 【操作操作】 以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稍用力按揉以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稍用力按揉20100次左右,称按揉足三里,见图次左右,称按揉足三里,见图7-72。v 【作用作用】 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强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强壮身体,常用于治疗腹胀、腹痛、呕吐、泄泻等消壮身体,常用于治疗腹胀、腹痛、呕吐、泄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及下肢痿软乏力等病症。多与推天柱骨、化系统疾病及下肢痿软乏力等病症。多与推天柱骨、分推腹阳阳等相配合,以治疗呕吐;与推上七节骨、分推腹阳阳等相配合,以治疗呕吐;与推上七节骨、补大肠等相配合,以治疗脾虚泄泻;常与捏脊、摩补大肠等相配合,以治疗脾虚泄泻;常与捏脊、摩腹

41、等相配合,以作小儿保健。腹等相配合,以作小儿保健。四、委中四、委中 v【位置位置】 在腘窝正中央,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在腘窝正中央,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属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系本与半腱肌腱的中间。属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系本经合穴。经合穴。v 【操作操作】 以食中指的指端着力,稍用力在委中以食中指的指端着力,稍用力在委中穴拿该处的筋腱约穴拿该处的筋腱约35次,称拿委中。次,称拿委中。v 【作用作用】 疏通经络,熄风止痉。拿委中多用于疏通经络,熄风止痉。拿委中多用于治疗惊风抽搐;若与揉膝眼、揉阳陵泉等相配合,治疗惊风抽搐;若与揉膝眼、揉阳陵泉等相配合,以治疗下肢痿软无力;若用挤捏

42、法或扯法至局部出以治疗下肢痿软无力;若用挤捏法或扯法至局部出现痧痕瘀斑,则多用于治疗中暑痧症等。现痧痕瘀斑,则多用于治疗中暑痧症等。五、三阴交五、三阴交 v【位置位置】 三阴交穴在内踝高点直上三阴交穴在内踝高点直上3寸,当胫骨内寸,当胫骨内侧面后缘处,属足太阴脾经的经穴,系足三阴经之侧面后缘处,属足太阴脾经的经穴,系足三阴经之交会穴。交会穴。v【操作操作】 有按揉三阴交和推三阴交之分。按揉有按揉三阴交和推三阴交之分。按揉2050次,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直推法约次,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直推法约100200次左右。次左右。v【作用作用】 通血脉,活经络,疏下焦,利湿热,通通血脉,活经络,疏下焦,利

43、湿热,通调水道,亦能健脾胃,助运化。调水道,亦能健脾胃,助运化。v主要用于治疗泌尿系统疾病,多与揉丹田、推箕门主要用于治疗泌尿系统疾病,多与揉丹田、推箕门等相配合,以治疗遗尿、癃闭等病症;亦常用于治等相配合,以治疗遗尿、癃闭等病症;亦常用于治疗下肢痹痛、瘫痪、惊风、消化不良等病症。疗下肢痹痛、瘫痪、惊风、消化不良等病症。六、太冲六、太冲 v 【位置位置】 太冲在足背第太冲在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跖骨结合部之前方凹陷处。前方凹陷处。v 【操作操作】 以拇指爪甲着力,稍用力在太冲以拇指爪甲着力,稍用力在太冲穴上掐穴上掐35次,称掐太冲。次,称掐太冲。v 【作用作用】 平肝熄风。主要用于治疗惊风。平肝熄风。主要用于治疗惊风。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完整版本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