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 儒家儒家推崇推崇“人治人治”, , “德治德治”,即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 法家法家提倡提倡“法治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 的中央的中央集权国家。集权国家。 道家道家主张主张“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即不要把自己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己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异同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异同 思想家思想家思想思想比较比较孔子孔子孟子孟子荀子荀子同同仁的思想仁的思想爱
2、人爱人仁政仁政仁义仁义政治思想政治思想 为政以德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君舟民水异异人性论人性论性相近性相近性善论性善论性恶论性恶论子曰:子曰:“仁者爱人。仁者爱人。” ” 曰:曰:“仁者先难而后获仁者先难而后获, ,可谓仁矣。可谓仁矣。” 论语论语雍也雍也子曰: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论语颜渊颜渊1.1.子曰:子曰:“有教无类。有教无类。” 论语论语卫灵公卫灵公2.2.子曰:子曰:“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可以为师矣
3、。” 论语论语为政为政 子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论语学而学而子曰: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论语论语颜渊颜渊知识点拔知识点拔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领域领域核心核心内容内容思思想想学学说说政治政治思想思想“仁仁”和和“礼礼 ” ”“仁者爱人仁者爱人”、“克己克己复礼复礼”; ;“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注重政治与人事注重政治与人事, ,对鬼对鬼神敬而远之神敬而远之教育教育思想思想 有教无类、因材施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发展教、全面发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 ;礼
4、、乐、身、御、礼、乐、身、御、书、数书、数文化贡献文化贡献创办私学创办私学; ;整理文化典籍整理文化典籍弟子三千弟子三千儒家五经儒家五经知识点拔知识点拔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
5、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王请勿疑。 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尽心下尽心下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视君如寇仇。 孟子孟子离娄离娄 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孟子尽心上尽心上 仁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仁者,人也,
6、合而言之,道也。 孟子孟子尽心尽心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
7、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犹其有四体也。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上 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孟子告子上告子上 自
8、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孟子离娄上离娄上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孟子孟子公孙丑公孙丑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谓大丈夫
9、。 孟子孟子滕文公下滕文公下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寒暑不能使之疾,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妖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
10、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妖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妖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谓至人矣。 荀子荀子天论天论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荀子天论天论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
11、,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荀子荀子性恶性恶 蓬生麻中,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荀子助学助学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 荀子荀子富国
12、富国1.1.学术学术思想主流,思想主流,确确立立伦理道德规范伦理道德规范2.2.德治、民本成德治、民本成为后为后世施政世施政准则准则3.3.整理古代典籍,整理古代典籍,推动中华文化发展推动中华文化发展4.4.教育得以普及,教育得以普及,后后世遵循孔子施教原世遵循孔子施教原则则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1 1 、儒家强调、儒家强调“有教无类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学思结合”的的教育教学思想,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有积极作用。2 2 、儒家提倡、儒家提倡“孝孝” 、“仁义仁义” 、“诚信诚
13、信” 等道德伦等道德伦理观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设。3 3 、儒家强调、儒家强调“正身自省正身自省” 、 “修已安人修已安人” 、加强道、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4 4、 儒家提倡的儒家提倡的“仁仁”“”“德治德治”“”“民本民本”思想思想维护了社会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5 5 、儒家主张的、儒家主张的“大一统大一
14、统” 思想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领域领域核心核心内容内容思思想想学学说说哲学哲学思想思想1. 1. 道道 是万物的本源是万物的本源2.2.朴素辨证法思想朴素辨证法思想“道道”是世界的根本是世界的根本; ; 事物具有相反的方面事物具有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转化的规律。政治政治主张主张“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小国寡民”思想评价思想评价哲学思想哲学思想: :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变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变; ;对中国文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化产生深远影响政治主张政治主张: :消
15、极悲观的态度消极悲观的态度知识点拔知识点拔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庄子庄子齐物篇齐物篇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粒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粒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则差数睹矣。万物一齐,孰短孰长?道无终万物一齐,孰短孰长
16、?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 庄子庄子秋水秋水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恃哉!故曰:至人游无穷者,彼且恶乎恃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今子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 为其侧,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庄子庄子逍遥游逍遥游 庄子虽当时宿学,不能自解庄子虽当时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
17、洋自恣以适己,故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老庄申韩列传 南华老仙发天南华老仙发天机于漆园,吐峥机于漆园,吐峥嵘之高论,开浩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征至荡之奇言,征至怪于齐谐。怪于齐谐。李白李白李白鲁迅 (庄子)其文则(庄子)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莫能先也。鲁迅鲁迅汉文学汉文学史纲要史纲要 (庄子)不仅“晚周诸子莫能先”,秦汉以来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的。郭沫若庄子与鲁迅郭沫若1.1.以道探以道探讨万讨万物本源,物本源,开启中国开启中国哲哲学学探索天道
18、的探索天道的传统传统 2.2.无为无为而治影而治影响响了西了西汉汉初年的施政初年的施政3.3.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与与神仙方神仙方术术結合,促結合,促进进道教道教形成形成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效。 韩非子韩非子扬权扬权 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也。 韩非子韩非子定法定法 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之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韩非子韩非子八经八经 刑过不避大
19、臣,赏善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不遗匹夫。 法不阿贵。法不阿贵。 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人世之事,因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人世之事,因为之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为之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法家法家韩非子韩非子理论来源理论来源观点主张观点主张集权观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加强君主集权 改革观: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不法常可”、认识论:认识论:遵循客观规律行事;遵循客观规律行事;“参验法参验法” 法、术、势三派法、术、势三派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法治观:法治观:厉行赏罚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奖励耕战 发展趋势发展趋势作作 用用两汉以后两汉以后,独立体系逐渐消失独立体系逐渐消失,被
20、儒家吸收被儒家吸收 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全国奠定理论基础理论基础。 知识知识梳理梳理 “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民,皆守株之类也。”守株待兔请思考:韩非子请思考:韩非子守株待免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了法家的故事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什么样的政治观点? 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治理国家的
21、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知识点拔知识点拔 1.1.适应适应社社会政治变革需要会政治变革需要,秦,秦国采国采用法家用法家学学說,說,厉厉行法治,行法治,终终能使秦能使秦统统一天下一天下2.2.主主张张集集权于权于君主,君主,为历为历代所奉行,代所奉行,开后开后世君主世君主专专制制的滥觞的滥觞 3.3.法治思想法治思想积极进积极进取的精神,推取的精神,推动后世动后世的的政治改革政治改革儒家儒家 法家法家道德道德观观历历史史观观政治政治观观君君权权观观功利功利观观主主张张法先王,回法先王,回复复周周礼礼,恢,恢复复西周的西周的政治社政治社会会制度制度 主主张张有差等
22、的仁有差等的仁爱,爱,重重视礼乐视礼乐教化教化 主張人性本主張人性本恶恶,否定一切道,否定一切道德,必須使用德,必須使用严严刑峻法禁止刑峻法禁止罪行罪行 反反对对法古,主法古,主张张社社会会改革改革 主主张张推行德治,推行德治,减减省刑省刑罚罚 主主张张法治,法治,认为国认为国君治君治国应赏罚国应赏罚分明,分明,运运用治用治术术,并并倚仗倚仗权势权势 主主张张民貴君民貴君轻轻 主主张集权张集权中央,提高君中央,提高君权权 主主张重义轻张重义轻利利 重視功利,重視功利,讲讲求求实实效效 儒法学说对国君的权力与施政的不同看法儒法学说对国君的权力与施政的不同看法墨家:墨翟墨家:墨翟 “兼相爱、交相利
23、兼相爱、交相利” ” 主张:主张: 非攻非攻 尚贤尚贤 尚同尚同非乐非乐 非命非命 节葬节葬 节用节用特点特点 : 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讲求实际功利讲求实际功利( (实用实用) )的精神的精神 宗旨、核宗旨、核心思想:心思想: 知识知识梳理梳理 墨翟认为当时的墨翟认为当时的“大害大害”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人与人之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人与人之间的争夺。其所以如此,他认为是由于人之不相爱。他主张国间的争夺。其所以如此,他认为是由于人之不相爱。他主张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都应该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都应该“兼相爱,交相利兼相爱,交相
24、利”。这就是。这就是所谓所谓“兼爱兼爱”,这是墨家的一个中心的理论。,这是墨家的一个中心的理论。墨家所主张墨家所主张的兼爱是的兼爱是“爱无差等爱无差等”(墨者夷之对孟轲语),不分轻重厚薄。(墨者夷之对孟轲语),不分轻重厚薄。“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兼爱中兼爱中)。除了轻重厚薄,还有一个先后问题。儒家主)。除了轻重厚薄,还有一个先后问题。儒家主张先爱自己的张先爱自己的“亲亲”,然后推及别人的,然后推及别人的“亲亲”。墨翟主张。墨翟主张“必必吾先从事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以爱利吾亲也吾先从事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
25、以爱利吾亲也”(兼爱兼爱中中)。这也是)。这也是“爱有差等爱有差等”和和“爱无差等爱无差等”的区别的一种表的区别的一种表现。现。 墨翟认为墨翟认为“兼相爱兼相爱”必须表现为必须表现为“交相利交相利”。他号召。他号召人具体地实行互相帮助,人具体地实行互相帮助,“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尚贤下尚贤下)。在互相帮助下,)。在互相帮助下,“老而无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身寿;幼弱孤单之无父母者,有所放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身寿;幼弱孤单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依,以长其身”(兼爱下兼爱下)。)。冯友兰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26、中国哲学史新编 墨翟提出墨翟提出“非攻非攻”的主张,极力反对的主张,极力反对“大国攻大国攻小国小国”的进攻战争。他对正义战争和不义战争进的进攻战争。他对正义战争和不义战争进行区分,而不是一般地反对战争。有人责问墨子:行区分,而不是一般地反对战争。有人责问墨子:你以攻战为不义,那么过去禹征有苗、汤伐桀、你以攻战为不义,那么过去禹征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这是什么原故呢?他回答说:那不叫武王伐纣,这是什么原故呢?他回答说:那不叫“攻攻”,而叫,而叫“诛诛”。这种诛伐的战争,当然是。这种诛伐的战争,当然是不应反对的。不应反对的。“诛诛”与与“攻攻”的区别就在于,攻的区别就在于,攻是是“攻伐无罪之国,
27、入其国家边境,芟刈其禾稼,攻伐无罪之国,入其国家边境,芟刈其禾稼,斩其树木,堕其城郭,以湮其沟池,攘杀其牲牷,斩其树木,堕其城郭,以湮其沟池,攘杀其牲牷,燔溃其祖庙,劲杀其万民,覆其老弱,迁其重器燔溃其祖庙,劲杀其万民,覆其老弱,迁其重器”(非攻下非攻下)。而)。而“诛诛”则是讨伐有罪之国。则是讨伐有罪之国。墨翟对战争的这种区分,较之当时笼统反对一切墨翟对战争的这种区分,较之当时笼统反对一切战争的主张,是有其独创之处的。战争的主张,是有其独创之处的。杨宪邦主杨宪邦主编编中国哲学通史中国哲学通史 把把“兼爱兼爱”的原则推广到人民生活上,墨翟主张的原则推广到人民生活上,墨翟主张“节节用用” 、“节
28、葬节葬”、“非乐非乐”。他认为。他认为“圣人为政一国,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节用节用上上)。这道理是不错的,去掉了浪费,财富就会增加一)。这道理是不错的,去掉了浪费,财富就会增加一倍。(墨子)反对倍。(墨子)反对“厚葬厚葬”、“久丧久丧”,认为那样做,认为那样做“国国家必贫,人民必寡,刑政必乱家必贫,人民必寡,刑政必乱”。他特别指斥。他特别指斥“天子杀殉,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众者数
29、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数人”(节葬下节葬下)的奴隶制的遗风。他很有见地地指)的奴隶制的遗风。他很有见地地指出:丧葬方式,有的民族用火葬,有的民族出:丧葬方式,有的民族用火葬,有的民族“朽其肉而弃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之,然后埋其骨”,完全是,完全是“便其习而义其俗便其习而义其俗”(节葬节葬下下)的事,并不是什么)的事,并不是什么“圣王之制圣王之制”。他认为听乐妨碍。他认为听乐妨碍耕织。耕织。“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息”,对此三患,对此三患,“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竽笙而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竽笙
30、而扬干戚(扬干戚(非乐非乐)”,完全是无用的,并不能解决人民,完全是无用的,并不能解决人民的衣食问题。的衣食问题。 孙叔平孙叔平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稿稿古为今用古为今用-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儒家的“仁政仁政”“以德治国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国以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对战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31、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儒家: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法家: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道家: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等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等学生自我觉悟。学生自我觉悟。11醉翁亭记 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写作思路。3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虚词在文中的作用。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
32、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一、导入新课范仲淹因参与改革被贬,于庆历六年写下岳阳楼记,寄托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实际上,这次改革,受到贬谪的除了范仲淹和滕子京之外,还有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大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他于庆历五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也是在此期间,欧阳修在滁州留下了不逊于岳阳楼记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教学提示】结合前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本文写作背景,进而加深学生对作品含义的理解。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
33、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关于“醉翁”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
34、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就的。目标导学二:朗读文章,通文顺字1初读文章,结合工具书梳理文章字词。2朗读文章,划分文章节奏,标出节奏划分有疑难的语句。节奏划分示例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
35、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奏划分思考“山行/六七里”为什么不能划分为“山/行六七里”?明确:“山行”意指“沿着山路走”,“山行”是个状中短语,不能将其割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为什么不能划分为“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明确:“蔚然而深秀”是两个并列的词,不宜割裂,“望之”是总起词语,故应从其后断句。【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划分朗读节奏,在划分节奏的过程中感知文意。对于部分结构复杂的句子,教师可做适当的讲解引导。目标导学三:结合注释,翻译训练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义,并画出不解之处。【教学提示】节奏划分与明确文意相辅相成,若能以节奏划分引导
36、学生明确文意最好;若学生理解有限,亦可在解读文意后把握节奏划分。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内互助解疑,并尝试用“直译”与“意译”两种方法译读文章。3教师选择疑难句或值得翻译的句子,请学生用两种翻译方法进行翻译。翻译示例: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直译法:那太阳一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是山间早晚的景色。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泉水浅了,石底露出水面,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
37、。意译法:太阳升起,山林里雾气开始消散,烟云聚拢,山谷又开始显得昏暗,清晨自暗而明,薄暮又自明而暗,如此暗明变化的,就是山中的朝暮。春天野花绽开并散发出阵阵幽香,夏日佳树繁茂并形成一片浓荫,秋天风高气爽,霜色洁白,冬日水枯而石底上露,如此,就是山中的四季。【教学提示】翻译有直译与意译两种方式,直译锻炼学生用语的准确性,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美感;意译可加强译文的美感,培养学生的翻译兴趣,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准确性。因此,需两种翻译方式都做必要引导。全文直译内容见我的积累本。目标导学四:解读文段,把握文本内容1赏析第一段,说说本文是如何引出“醉翁亭”的位置的,作者在此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明确:首先以
38、“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点出醉翁亭坐落在群山之中,并纵观滁州全貌,鸟瞰群山环抱之景。接着作者将“镜头”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坐落在有最美的林壑的西南诸峰之中,视野集中到最佳处。再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点山“秀”,照应上文的“美”。又写酿泉,其名字透出了泉与酒的关系,好泉酿好酒,好酒叫人醉。“醉翁亭”的名字便暗中透出,然后引出“醉翁亭”来。作者利用空间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2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它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明确: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写出
39、了其中的“乐亦无穷”。第二段是第一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3第三段同样是写“乐”,但却是写的游人之乐,作者是如何写游人之乐的?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洌,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如此勾画了游人之乐。4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三段写游人之乐?明确: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太守在游人之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是为能与百姓同乐而醉。体现太守与百姓关系融洽,“政通人和”才能有这样的乐。5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明确:写宴会
40、散、众人归的情景。目标导学五:深入解读,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思考探究:作者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却有两个句子别出深意,不单单是在写乐,而是另有所指,表达出另外一种情绪,请你找出这两个句子,说说这种情绪是什么。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这种情绪是作者遭贬谪后的抑郁,作者并未在文中袒露胸怀,只含蓄地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此句与醉翁亭的名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前后呼应,并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连成一条抒情的线索,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目标导学六:赏析文本,感受文本艺术特色1在把握作者复杂
41、感情的基础上朗读文本。2反复朗读,请同学说说本文读来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1)句法上大量运用骈偶句,并夹有散句,既整齐又富有变化,使文章越发显得音调铿锵,形成一种骈散结合的独特风格。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2)文章多用判断句,层次极其分明,抒情淋漓尽致,“也”“而”的反复运用,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使读者在诵读中获得美的享受。(3)文章写景优美,又多韵律,使人读来不仅能感受到绘画美,也能感受到韵律美。目标导学七:探索文本虚词,把握文言现象虚词“而”的用法用法文本举例表并列1.蔚然而深秀者;2.溪深而鱼肥;3.泉香而酒洌;4.起
42、坐而喧哗者表递进1.而年又最高;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承接1.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4.水落而石出者;5.临溪而渔;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表修饰1.朝而往,暮而归;2.杂然而前陈者表转折 1.而不知人之乐;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虚词“之”的用法用法文本举例表助词“的” 1.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醉翁之意不在酒;3.山水之乐;4.山间之朝暮也;5.宴酣之乐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代词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名之者谁(指醉翁亭);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指山水之乐)【教学
43、提示】更多文言现象请参见我的积累本。三、板书设计路线: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风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山水之乐(醉景)风俗: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 太守醉宴游之乐(醉人)心情:禽鸟乐人之乐乐其乐与民同乐(醉情) 可取之处重视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并通过节奏划分引导学生理解文意,突破了仅按注释疏通文义的桎梏,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不单纯关注“直译”原则,同时培养学生的“意译”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的美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足之处文章难度相对较高,基础能力低的学生难以适应该教学。 11醉翁亭记 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
44、写作思路。3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虚词在文中的作用。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一、导入新课范仲淹因参与改革被贬,于庆历六年写下岳阳楼记,寄托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实际上,这次改革,受到贬谪的除了范仲淹和滕子京之外,还有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大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他于庆历五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也是在此期间,欧阳修在滁州留下了不逊于岳阳楼记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教学提示】结合前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本文写作背景,进而加深学生对作品含义的理解。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
45、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关于“醉翁”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
46、,岂不为六一乎?”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就的。目标导学二:朗读文章,通文顺字1初读文章,结合工具书梳理文章字词。2朗读文章,划分文章节奏,标出节奏划分有疑难的语句。节奏划分示例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
47、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奏划分思考“山行/六七里”为什么不能划分为“山/行六七里”?明确:“山行”意指“沿着山路走”,“山行”是个状中短语,不能将其割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为什么不能划分为“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明确:“蔚然而深秀”是两个并列的词,不宜割裂,“望之”是总起词语,故应从其后断句。【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划分朗读节奏,在划分节奏的过程中感知文意。对于部分结构复杂的句子,教师可做适当的讲解引导。目标导学三:结合注释,翻译训练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义,并
48、画出不解之处。【教学提示】节奏划分与明确文意相辅相成,若能以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明确文意最好;若学生理解有限,亦可在解读文意后把握节奏划分。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内互助解疑,并尝试用“直译”与“意译”两种方法译读文章。3教师选择疑难句或值得翻译的句子,请学生用两种翻译方法进行翻译。翻译示例: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直译法:那太阳一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是山间早晚的景色。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
49、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泉水浅了,石底露出水面,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意译法:太阳升起,山林里雾气开始消散,烟云聚拢,山谷又开始显得昏暗,清晨自暗而明,薄暮又自明而暗,如此暗明变化的,就是山中的朝暮。春天野花绽开并散发出阵阵幽香,夏日佳树繁茂并形成一片浓荫,秋天风高气爽,霜色洁白,冬日水枯而石底上露,如此,就是山中的四季。【教学提示】翻译有直译与意译两种方式,直译锻炼学生用语的准确性,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美感;意译可加强译文的美感,培养学生的翻译兴趣,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准确性。因此,需两种翻译方式都做必要引导。全文直译内容见我的积累本。目标导学四:解读文段,把握文本内容1赏析第一段,说说本文
50、是如何引出“醉翁亭”的位置的,作者在此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明确:首先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点出醉翁亭坐落在群山之中,并纵观滁州全貌,鸟瞰群山环抱之景。接着作者将“镜头”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坐落在有最美的林壑的西南诸峰之中,视野集中到最佳处。再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点山“秀”,照应上文的“美”。又写酿泉,其名字透出了泉与酒的关系,好泉酿好酒,好酒叫人醉。“醉翁亭”的名字便暗中透出,然后引出“醉翁亭”来。作者利用空间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2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它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明确:第二段利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