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G1BG2BG3 猪丹毒也叫“钻石皮肤病”或“红热病”,是由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俗称“打火印”。 1882年Pasteur首先从患猪丹毒病的猪体内分离到猪丹毒杆菌,该病广泛流行于各地,包括我国许多地区。目前集约化养猪场比较少见,但仍未完全控制。人通过创伤也可被感染,称为类丹毒。BG4 该病病原为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又称丹毒丝菌,为细长的G+小杆菌。慢性病例,老龄培养物杆菌呈长丝状。 不运动,明胶穿刺呈试管刷样,血琼脂平板上长成露珠状。革兰氏染色阳性,不产生芽孢,无荚膜。 可分为三种类型:即S型(多是急性型)、R型(慢性或老龄培养物)和I型(中间型)。BG5较强,干
2、燥状态下存活周,尸体中细菌可存活几个月,湿热敏感, 分钟杀灭,70 ,5分钟死亡。一般的消毒药能杀灭,但对0.5%石炭酸2%NaOH抵抗力强,故可用0.5%石炭酸生理盐水从污染病料中分离病原。BG6在病死猪的肝、脾内4159天,毒力仍然强大。露天放置27天的病死猪肝脏,深埋1.5米231天的病猪尸体,12.5%食盐处理并冷藏于4148天的猪肉中,都可以分离到猪丹毒杆菌。在一般消毒药,如2%福尔马林、l%漂白粉、1%氢氧化钠或5%碳酸中很快死亡。对热的抵抗力较弱,肉汤培养物于50经1220分钟,705分钟即可杀死。本菌的耐酸性较强,猪胃内的酸度不能杀死它,因此可经胃而进入肠道,本菌对盐腌、火熏、
3、干燥、腐败和日光等自然环境的抵抗力较强。 人感染病菌人感染病菌猪丹毒培养基猪丹毒培养基BG7BG8三、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发生于架子猪,其他家畜和禽类包括也有病例报告。人也可以感染本病,称为类丹毒。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约35%50%健康猪的扁桃体和其他淋巴组织中存在此菌。病猪、带菌猪以及其他带菌动物(分泌物、排泄物)排出菌体污染饲料、饮水、土壤、用具和场舍等,经消化道传染给易感猪。本病也可以通过损伤皮肤及蚊、蝇、虱、蝉等吸血昆虫传播。屠宰场、加工场的废料、废水,食堂的残羹,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如鱼粉、肉粉等)喂猪常常引起发病。猪丹毒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有些地方以炎热多雨季节流行得最盛。本病常
4、为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传染,有时也发生暴发性流行。 潜伏期短的1天,长的7天。BG9致病原因 圈舍肮脏潮湿。 饲料湿喂,尤其是如果使用了奶类副产品,会促进病原的繁殖。 引水系统遭病原污染。 摄入粪便。 猪只转移、混群造成应激。 温度突变、夏季高温。 饮水系统遭病原污染。 突然更换日粮。 连续生产,不空舍消毒。 病毒感染 - 尤其是繁殖呼吸综合症和流感。 栖息区垫有稻草的猪舍更易发生,因为丹毒杆菌可在稻草中存活。BG10突然发病,个别不表现任何症状的病猪突然死亡即死亡。其他猪相继发病 。 体温升高达42以上,目光呆滞,离群卧伏,停食,呕吐,寒颤,惊恐和抽搐等症状。结膜充血,呈暗红色,眼角很少有分泌
5、物 。常躺卧地上,不愿走动,行走时步态僵硬或跛行,似有疼痛。站立时背腰拱起。大便先干硬,覆有黏液,有的后期发生腹泻发病12天后,皮肤上出现红斑,其大小和形状不一,以耳、颈、背、腿外侧较多见,指去复原(图2-1-3、4)。病程为24天,病死率8090%。 BG11BG12亚急性亚急性(疹块型疹块型): 临床多见:通常取良性经过。其特征是在皮肤上出现疹块。l 病初食欲减退、精神不振,不愿走动,体温41以上,在胸、腹、背、肩及四肢外侧出现界线分明的大小不等的红色疹块,压之退色(充血),逐渐转成紫红色。以后结痂似龟壳样,俗称“鬼打印”或“火打印”。l疹块发生后,病猪体温下降,病势减轻,经12周后,部分
6、病猪即可康复。l若病情较重,长期不愈,则有部分或大部分皮肤坏死,久者则变成皮革样痂皮BG13BG14慢性型慢性型 :l病猪食欲无明显变化,体温正常,全身衰弱,生长发育不良。l其特征是背部、肩部、耳朵、蹄部和尾部形成局 灶性坏死病变;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肿胀,隆起,坏死,结痂或形成黑色干硬的皮革样病灶(图2-1-7)。l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与皮下的新生组织分离,犹如被在体表的一层甲壳。l经23个月,坏死的皮肤脱落,遗留一片淡色无毛的疤痕。l有的病猪的耳壳、尾尖和蹄匣发生坏死后常脱落。BG15染病严重,整个背部皮染病严重,整个背部皮肤坏死、脱落肤坏死、脱落BG16:l多见于腕关节和趺关节,且呈多发性
7、。l有时先天性感染的仔猪可见四肢关节肿大,疼痛明显,站立困难,不能行走。l急性期,受害关节肿胀,疼痛,僵硬,步态强拘,并发生跛行;l当病猪两后肢关节发炎时,常呈犬作姿势急性期过后,则以关节的变性为主,病猪卧地不起,运动困难。BG17BG18l主要表现为心跳增数,呼吸困难,可视粘膜发绀;l厌动,强迫运动时则运行吃力,行动缓慢,偶见突然倒地死亡;l听诊时有心内杂音和心律不齐等变化。l后期病猪常因心脏麻痹而突然倒地死亡。 BG19胃:胃底及幽门部黏膜发生弥漫性出血,小点出血。肠:整个肠道都有不同程度的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淋巴结:充血、肿大、切面外翻,多汁。(图2-1-12)脾:肿大,樱桃红色,呈典型
8、的败血脾。镜检,白髓周围红晕的本质是脾窦淤血、出血,极度扩张,内含大量红细胞,而白髓则萎缩,被数层红细胞紧紧包裹(图2-1-13) 。肾:淤血、肿大,有“大红肾”之称。(图2-1-14)肺:充血、出血、水肿,呈“花斑样”皮肤:多位于耳根、颈部、背部、胸前、腹壁和四肢内侧等处,由于生前毛细血管充血而出现不规则的鲜红色充血区,即所谓丹毒性红斑BG20BG21病变特点是在皮肤上出现特征性疹块疹块通常多见于颈部、背部,疹块的皮肤略隆起,大小不等,多呈方形、菱形或不规则形。疹块的色泽最初呈苍白色,以后转变为鲜红色或紫红色,或呈边缘红色而中心苍白。 BG22疣性心内膜炎 主要发生于二尖瓣,其次是主动脉瓣。
9、眼观,在心瓣膜见有大量灰白色的血栓性增生物,表面高低不平,外观似花椰菜样(图2-1-17)。若血栓一旦软化脱落,则往往使心肌、脾脏(图2-1-18)、肾脏小动脉发生阻塞而形成梗死关节炎 经常与心内膜炎同时出现,主要侵害四肢关节。患病关节肿胀,关节囊内蓄有多量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物,滑膜充血、水肿,关节软骨面有小糜烂。 皮肤坏死 慢性猪丹毒患猪因动脉炎和血栓形成,使躯体北部或四肢中的某一末梢部分皮肤发生干性坏死疽而全部脱落。此外,有时也见整个耳壳或尾部脱落BG23膝关节关节炎,滑膜绒毛样增生(红色)BG24可采集血液,脏器,或疹块皮肤制成抹片,染色镜检,如发现革兰氏阳性,纤细杆菌,可做初步诊断。确
10、诊将新鲜病料接种血琼脂,培养48小时后长出小菌落,表面光滑,边缘整齐,有蓝绿色荧光。明胶穿刺呈试管刷状生长,不液化。还可将病料制成乳剂,分别接种小鼠,鸽和豚鼠,如小鼠和鸽死亡,尸体内检出该病菌,二豚鼠无反应,可确诊为该病。对可疑菌落,使用PCR检测,该方法特异性高,快速简便 血清培养凝集试验 SPA协同凝集试验BG25猪瘟、猪肺疫、猪副伤寒及猪链球菌病鉴别诊断要点BG26l 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防制本病最有效的方法。每年初秋或冬夏二季定期进行预防注射,仔猪免疫因可能受到母源抗体干扰,应于断乳后进行,以后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常用的菌苗:猪丹毒灭活菌苗猪丹毒弱毒活菌苗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活疫苗猪丹毒、猪肺疫氢氧化铝二联灭活菌苗BG27l加强饲养管理l检疫农贸市场、交通、屠宰检疫。隔离消毒发现本病应立即隔离治疗,注意环境和粪便的消毒。对于病猪的尸体应作烧毁或其他无害化处理,杜绝散播病猪:首次使用大剂量青霉素耳静脉注射,同时肌肉注射常规剂量的水剂或油剂青霉素,如有好转用常规剂量肌肉注射,不能停药太早,容易复发或转慢性。同群猪:青霉素常规剂量肌肉注射,每天两次,连续3-4天。病死猪:深埋,化剂或工业用。此外,其他抗生素或喹诺酮类药物,磺胺类药物均有效。用抗猪丹毒高免血清,皮下或静脉注射,有紧急预防和治疗效果BG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