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区划理论与方法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209308 上传时间:2022-03-2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区划理论与方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自然区划理论与方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自然区划理论与方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自然区划理论与方法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自然区划理论与方法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章 自然区划理论与方法自然区划研究的发展自然区划研究的发展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自然区划的等级系统自然区划的等级系统景观(自然地理区)景观(自然地理区)山地自然区划研究山地自然区划研究自然区划单位的类型研究自然区划单位的类型研究自然区划调查和报告编写方法自然区划调查和报告编写方法自然区划:自然区划:按照区域的内部差异,把自然特征不相似的部按照区域的内部差异,把自然特征不相似的部分划分为不同的自然区,并确定其界线,进而对各自然区的分划分为不同的自然区,并确定其界线,进而对各自然区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按其区域从属关特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按其

2、区域从属关系,建立一定的等级系统。系,建立一定的等级系统。自然区划因对象不同而有综合自然区划和部门自然区划之自然区划因对象不同而有综合自然区划和部门自然区划之分。为一定生产目的而进行的区划是应用性自然区划。分。为一定生产目的而进行的区划是应用性自然区划。第一节 自然区划研究的发展一、世界第一个自然区划一、世界第一个自然区划禹贡禹贡将中国划分为九州。将中国划分为九州。二、近代自然区划开始于欧洲二、近代自然区划开始于欧洲1919世纪初:洪堡、霍迈尔世纪初:洪堡、霍迈尔1919世纪末和世纪末和2020世纪初:道库恰耶夫世纪初:道库恰耶夫2020世纪世纪10104040年代:景观地带、自然区、生物气年

3、代:景观地带、自然区、生物气候分类、立地等概念相继出现。候分类、立地等概念相继出现。三、近三、近3030年来西方国家的自然区划多以生态区划形式年来西方国家的自然区划多以生态区划形式出现:出现:贝利(贝利(BailyBaily): :区域、区、省、地段;区域、区、省、地段;奥美尼克:生态区、生态亚区。奥美尼克:生态区、生态亚区。四、中国的自然区划:四、中国的自然区划:(1 1)中国学者和外国学者同时参与区划工作;)中国学者和外国学者同时参与区划工作;罗士培、葛德石、斯坦普等;李长傅、李四光、冯绳武、李旭旦等。罗士培、葛德石、斯坦普等;李长傅、李四光、冯绳武、李旭旦等。(2 2)部门自然区划尤其是

4、气候区划方案很多;)部门自然区划尤其是气候区划方案很多;(3 3)在政府支持下,由)在政府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统一领导和组统一领导和组织全国自然区划工作;织全国自然区划工作;(4 4)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立项支持管辖区的自)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立项支持管辖区的自然区划;然区划;(5 5)近)近3030年来不断出现自然区划新方案,除综合年来不断出现自然区划新方案,除综合自然区划外,生态区划、自然资源区划、公路自自然区划外,生态区划、自然资源区划、公路自然区划、冰川区划、生态功能区划等也相继开展,然区划、冰川区划、生态功能区划等也相继开展,并取得丰硕成果。并取得丰硕成果。2. 2.三大自

5、然区的划分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A.A.地貌、气候是划分三大自然区的两地貌、气候是划分三大自然区的两大要素大要素 B.B.三大自然区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青藏高寒区二、三大自然区的特点二、三大自然区的特点(一)东部季风区(一)东部季风区A.A.范围范围: :包括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包括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第三级阶梯上的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区断山区,以及第三级阶梯上的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区B.B.地形地势地形地势: :海拔较低海拔较低C.C.气候气候: :受季风影响显著受季风影响显著, ,降水集中且

6、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降水集中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D.D.土壤生物土壤生物: :植被以森林为主植被以森林为主, ,土壤发育好土壤发育好, ,生物种类繁多生物种类繁多E.E.水文水文: :多外流河多外流河, ,主要是以雨水补给主要是以雨水补给F. F.人类活动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影响广泛而深刻人类活动影响广泛而深刻, ,自然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然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我国主要的农耕区是我国主要的农耕区(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A.A.范围范围: :主要包括第二级阶梯的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主要包括第二级阶梯的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葛尔盆地等。和准葛尔盆地等。B.B.地形地势

7、地形地势: :海拔较高海拔较高, ,但差别显著但差别显著. .C.C.气候气候: :气候干燥气候干燥, ,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 ,多大风天气多大风天气. .D.D.土壤生物土壤生物: :植被大部分为沙漠一部分为草原植被大部分为沙漠一部分为草原. .土壤发育差土壤发育差, ,有有机质含量低机质含量低. .生物种类远比东部季风区少生物种类远比东部季风区少. .E.E.水文水文: :多属内流区多属内流区, ,河流短小河流短小, ,平地径流主要来源于暴雨形平地径流主要来源于暴雨形成的暂时性水流成的暂时性水流; ;山地径流主要由雨水和冰雪融水山地径流主要由雨水和冰雪融水补给补给.

8、.湖泊多但多是咸水湖湖泊多但多是咸水湖. .F.F.人类活人类活动动: :人类活动影响较东部季风区小人类活动影响较东部季风区小, ,绿洲农业和牧业绿洲农业和牧业较发达较发达, ,但应注意荒漠化的影响但应注意荒漠化的影响. .(三)青藏高寒区(三)青藏高寒区A.A.范围范围: :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B.B.地形地势地形地势: :平均海拔在平均海拔在40004000米以上米以上. .C.C.气候气候: :空气稀薄空气稀薄, ,气温低气温低, ,冻土广布冻土广布, ,太阳辐射强太阳辐射强, ,风力强风力强大大, ,区外输入的水汽不多区外输入的水汽不多. .D.D.土壤生物土壤生物:

9、:植被主要为荒漠植被主要为荒漠, ,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森林少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森林少. .动物稀少动物稀少. .土壤发育差土壤发育差, ,土层浅薄土层浅薄. .E.E.水文水文: :西北部属内流区东南部是许多大江西北部属内流区东南部是许多大江, ,大河的发源地大河的发源地, ,有较多的冰川有较多的冰川, ,湖泊湖泊. .F.F.人类活动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影响微弱人类活动影响微弱. .因自然条件恶劣因自然条件恶劣, ,所以人口所以人口密度小密度小, ,土地利用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土地利用主要以畜牧业为主, ,少数地区少数地区发展林业发展林业, ,农业农业. .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 1.1 我

10、国的三大自然区第二节 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一、区划原则一、区划原则地表自然界地域分异规律的学说是自然区划的理论基础。地表自然界地域分异规律的学说是自然区划的理论基础。1 1,发生统一性原则。,发生统一性原则。A A,任何区域都有自己的统一发展过程。,任何区域都有自己的统一发展过程。B B,区域的发生统一性不是其组成成分或组成部分所有特点,区域的发生统一性不是其组成成分或组成部分所有特点形成的同时性。形成的同时性。C C,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年龄年龄”,但它不等于该区域的固,但它不等于该区域的固体基础(地质地貌)的年龄。一般而言,区域的固体基础可能体基础(地质地貌)的年龄。一

11、般而言,区域的固体基础可能比较古老,而区域自然特征的形成则较晚。比较古老,而区域自然特征的形成则较晚。D D,低级区域是由等级较高的区域分化出来的。因此,区域,低级区域是由等级较高的区域分化出来的。因此,区域等级越低,年龄越小,等级越高,年龄越大。等级越低,年龄越小,等级越高,年龄越大。E E,任何区域都是在发生上统一的,但不同等级或同一等级,任何区域都是在发生上统一的,但不同等级或同一等级的不同区域,其发生统一性的程度或特点应有区别。的不同区域,其发生统一性的程度或特点应有区别。2 2,相对一致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内部特征的一致性。不同等级的区划单位的一致性也是相对内部特征的一致性。不

12、同等级的区划单位的一致性也是相对的,各有不同的标准。的,各有不同的标准。3 3,空间连续性原则(区域共轭性原则):,空间连续性原则(区域共轭性原则):自然区划中区域单位必须保持空间连续性和不可重复性。任自然区划中区域单位必须保持空间连续性和不可重复性。任何一个区域永远是个体的,不能存在彼此分离的部分。何一个区域永远是个体的,不能存在彼此分离的部分。柴达木盆地的归属,实际上是阿尔金山和西祁连山的从属性柴达木盆地的归属,实际上是阿尔金山和西祁连山的从属性问题。问题。4 4,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任何区域都是地域分异作用的产物,在具体进行地域划分时,任何区域都是地域分

13、异作用的产物,在具体进行地域划分时,必须考虑地域分异的作用及其在各个区域中的表现。必须考虑地域分异的作用及其在各个区域中的表现。综合性原则强调区划时全面考虑地带性分异和非地带性分异综合性原则强调区划时全面考虑地带性分异和非地带性分异的作用。的作用。主导因素原则强调在区划时首先考虑决定地域分异的主要因主导因素原则强调在区划时首先考虑决定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素。二、自然区划的方法二、自然区划的方法1 1,古地理方法:古地理方法: 发生统一性原则必须通过发生统一性原则必须通过古地理方法古地理方法来贯彻;来贯彻;2 2,顺序划分和合并以及类型制图法:,顺序划分和合并以及类型制图法: 贯彻相对一致性原则

14、和空间连续性原则(区域共轭性原则)的重要贯彻相对一致性原则和空间连续性原则(区域共轭性原则)的重要方法;方法;自然区划等级系统逐级划分图式自然区划等级系统逐级划分图式类型制图3 3,部门区划图叠置法和地理相关分析法是贯彻综合性原则常,部门区划图叠置法和地理相关分析法是贯彻综合性原则常用的方法;用的方法;4 4,主导标志法强调选取反映地域分异主导因素的指标作为确,主导标志法强调选取反映地域分异主导因素的指标作为确定区界的主要依据,尤其强调在进行某一级分区时必须按照定区界的主要依据,尤其强调在进行某一级分区时必须按照统一的指标划分。统一的指标划分。三、区划原则和方法的关系三、区划原则和方法的关系1

15、 1,区划原则和方法是紧密联系的;,区划原则和方法是紧密联系的;发生统一性原则发生统一性原则古地理法古地理法相对一致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类型制图法类型制图法空间连续性原则空间连续性原则顺序划分和合并法顺序划分和合并法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部门区划图叠置法部门区划图叠置法地理相关分析法地理相关分析法主导因素主导因素主导标志法主导标志法2 2,区划原则和方法都是相互补充的,应用其中的一,区划原则和方法都是相互补充的,应用其中的一个原则和方法,并不排斥其它原则和方法。个原则和方法,并不排斥其它原则和方法。3 3,区划原则具有一定的从属性,不同原则应有不同,区划原则具有一定的从属性,不同原则应有不同的适

16、应范围。的适应范围。总原则和局部原则,大原则和小原则之间也应有总原则和局部原则,大原则和小原则之间也应有一定的从属关系。一定的从属关系。发生统一性原则是综合自然区划的总原则。发生统一性原则是综合自然区划的总原则。中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国综合自然区划在高级单位依据生物气候原则,在高级单位依据生物气候原则,低级单位依据地质地貌原则划分。低级单位依据地质地貌原则划分。第三节 自然区划的等级系统双列系统:地带性等级单位系统、非地带性等级单位系统双列系统:地带性等级单位系统、非地带性等级单位系统(不完全的综合性单位)。(不完全的综合性单位)。单列系统:同时反映这单列系统:同时反映这l l两种分异因素的完全综

17、合性单位。两种分异因素的完全综合性单位。一、地带性区划单位一、地带性区划单位1 1,地带性单位的特点,地带性单位的特点A A,地带性单位主要依据区域的地带性属性划分;,地带性单位主要依据区域的地带性属性划分;B B,地带性单位是不完全的综合单位;,地带性单位是不完全的综合单位;C C,地带性单位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大致沿纬线方向伸展,并,地带性单位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大致沿纬线方向伸展,并呈带状分布的趋势;呈带状分布的趋势;D D,地带性单位的空间变化具有非可逆性和南北半球大致对地带性单位的空间变化具有非可逆性和南北半球大致对称分布的特点,彼此逐渐更替,没有鲜明的界线。称分布的特点,彼此逐渐更替,没有

18、鲜明的界线。2 2,地带带性单位的等级系统地带带性单位的等级系统(1 1)带:最高级区划单位。)带:最高级区划单位。A A,带主要依据热量条件划分;,带主要依据热量条件划分;B B,每个带除具有一定的辐射平衡值外,还具有与其温度特,每个带除具有一定的辐射平衡值外,还具有与其温度特征相适应的地理过程。征相适应的地理过程。C C,目前公认的带的划分图式为:,目前公认的带的划分图式为:寒带、亚寒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寒带、亚寒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赤道带。赤道带。(2 2)地带:最基本的地带性区划单位。)地带:最基本的地带性区划单位。A A,地带的定义及应用于

19、山地区划,地带的定义及应用于山地区划每一地带包括一个可以代表自然界水平分异特征的土类和每一地带包括一个可以代表自然界水平分异特征的土类和植被群系纲。植被群系纲。代表性土类、代表性植被群系纲。代表性土类、代表性植被群系纲。B B,划分地带的标志及地带界线的确定:,划分地带的标志及地带界线的确定:一般依据土壤和植被特征划分地带。但实际中常求助于气一般依据土壤和植被特征划分地带。但实际中常求助于气候指标。候指标。C C,过渡地带问题,过渡地带问题两种情况:两种情况:1 1)各自然地理成分和地理综合体本身彼此镶嵌结合而相互过渡。草)各自然地理成分和地理综合体本身彼此镶嵌结合而相互过渡。草原与荒漠。原与

20、荒漠。2 2)两个基本地带的成分特别是植被成分混杂于一过渡带内;各森林)两个基本地带的成分特别是植被成分混杂于一过渡带内;各森林地带间的过渡。地带间的过渡。两种方法:两种方法:1 1)把过渡带平分为两半;)把过渡带平分为两半;2 2)把过渡带作为独立地带或亚地带;)把过渡带作为独立地带或亚地带;D D,地带内的进一步划分;,地带内的进一步划分;两种方法:两种方法:1 1)基本地带通常划分为南、中、北三个亚地带;)基本地带通常划分为南、中、北三个亚地带;2 2)过渡地带通常只划分为南、北二个亚地带。)过渡地带通常只划分为南、北二个亚地带。(3 3),亚地带与次亚地带),亚地带与次亚地带一般说,地

21、带更替是由自然带内整体特征的重大质变造成一般说,地带更替是由自然带内整体特征的重大质变造成的。亚地带更替则只需少数组成成分出现地带性质变,而其的。亚地带更替则只需少数组成成分出现地带性质变,而其他组成成分发生量变即可实现。次亚地带则是各组成成分和他组成成分发生量变即可实现。次亚地带则是各组成成分和整个亚地带自然特征的局部的、更次一级的地带性变化。整个亚地带自然特征的局部的、更次一级的地带性变化。二、非地带性区划单位二、非地带性区划单位1 1,非地带带性单位的特点,非地带带性单位的特点A A,非地带性单位主要依据区域的非地带性属性划分;,非地带性单位主要依据区域的非地带性属性划分;B B,非地带

22、性单位是不完全的综合单位;,非地带性单位是不完全的综合单位;C C,非地带性单位在空间分布上取决于距海远近和海拔高,非地带性单位在空间分布上取决于距海远近和海拔高度;度;D D,非地带性单位有鲜明的界线。,非地带性单位有鲜明的界线。2 2,非,非地带带性单位的等级系统地带带性单位的等级系统(1 1)大区)大区在大地构造方面,大区通常相当于古地台或巨大的地槽褶在大地构造方面,大区通常相当于古地台或巨大的地槽褶皱带。皱带。各大区之间在气候大陆度、湿润条件及纬度气候的性质等各大区之间在气候大陆度、湿润条件及纬度气候的性质等方面都有较明显的差异。方面都有较明显的差异。我国领土分别位于东亚大区、亚洲中部

23、大区和青藏高原大区范我国领土分别位于东亚大区、亚洲中部大区和青藏高原大区范围。在中国自然区划中称为东部季风大区,西北干旱大区和围。在中国自然区划中称为东部季风大区,西北干旱大区和青藏高寒大区。青藏高寒大区。大区范围内包括平原区域和山地区域。但边界位置的山地大区范围内包括平原区域和山地区域。但边界位置的山地其归属难处理,通常以低一级的地区处理。其归属难处理,通常以低一级的地区处理。(2 2)地区)地区A A,地区是大区的一部分;,地区是大区的一部分;B B,地区在地势,地区在地势构造方面具有很大的确定性,同时它具有构造方面具有很大的确定性,同时它具有显著的发生统一性和比较鲜明的界线。显著的发生统

24、一性和比较鲜明的界线。海拔高度是地区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有无垂直带性存在海拔高度是地区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有无垂直带性存在和垂直带谱性质如何);在平原区域,纬度地带性结构(地和垂直带谱性质如何);在平原区域,纬度地带性结构(地带谱)是地区划分具有重要标志意义。带谱)是地区划分具有重要标志意义。(3 3)亚地区)亚地区亚地区主要是最近地质时期在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下由地区亚地区主要是最近地质时期在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下由地区分化出来的,发生上和年龄上相近的、地貌和地表沉积物性分化出来的,发生上和年龄上相近的、地貌和地表沉积物性质相似及形态构造相似的景观,在气候也具有显著的共同性,质相似及形态构造相似的景

25、观,在气候也具有显著的共同性,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一个整体。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一个整体。其大致相应于大地构造的三级单位。亚地区不一定与地貌其大致相应于大地构造的三级单位。亚地区不一定与地貌区划中相应单位完全符合。区划中相应单位完全符合。(4 4)州)州州的划分主要以亚地区内的地质地貌差异,以及州的划分主要以亚地区内的地质地貌差异,以及由此差异引起的其他自然条件的变化为依据。一般由此差异引起的其他自然条件的变化为依据。一般来说,州的范围大致与四级大地构造单位相当。来说,州的范围大致与四级大地构造单位相当。在山地区分州时应特别注意山系的组合状况;在在山地区分州时应特别注意山系的组合状况;在平原区域则应特

26、别注意沉积物的分布状况,气候差平原区域则应特别注意沉积物的分布状况,气候差异也可作为分州的根据。异也可作为分州的根据。三、综合性区划单位三、综合性区划单位1 1,综合性区划单位(单列系统)的理论依据;,综合性区划单位(单列系统)的理论依据;地表自然界地域差异和区域空间分布的规律是两种因素交地表自然界地域差异和区域空间分布的规律是两种因素交织作用和两种规律的综合表现。自然界必然存在反映这一综织作用和两种规律的综合表现。自然界必然存在反映这一综合地域分异规律的完全综合性单位。因此,可以根据这两种合地域分异规律的完全综合性单位。因此,可以根据这两种属性的综合特征来划分综合性区划单位,并按其从属性关系

27、属性的综合特征来划分综合性区划单位,并按其从属性关系建立统一的等级系统。建立统一的等级系统。2 2,划分方法:,划分方法:从划分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两类区划单位入手,然后进行叠置从划分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两类区划单位入手,然后进行叠置建立完全综合性区划等级系统。建立完全综合性区划等级系统。叠置并非两类区划网格的机械交叉,而是必须通过地理相叠置并非两类区划网格的机械交叉,而是必须通过地理相关分析对叠置后的界线进行适当调整。即在地理相关分析基关分析对叠置后的界线进行适当调整。即在地理相关分析基础上交替运用主导标志法进行区划。础上交替运用主导标志法进行区划。3 3,科学的单列系统的特点:,科学的单列系统的特

28、点:(1 1)交替使用主导标志法进行区域划分;)交替使用主导标志法进行区域划分;(2 2)每个单位都是高级单位的一部分,即高低单位之间有)每个单位都是高级单位的一部分,即高低单位之间有等级从属关系;等级从属关系;(3 3)它是带段性单位和省性单位相间排列的系列,只有自)它是带段性单位和省性单位相间排列的系列,只有自然区(景观)才是最综合的单位。然区(景观)才是最综合的单位。4 4,单列系统的等级,单列系统的等级带段带段国国地带段地带段省省亚地带段亚地带段州州次次亚地带段亚地带段区(景观)。区(景观)。A A,带段:最高级带段性单位。,带段:最高级带段性单位。同一个大区的一段。划界标志和指标与带

29、和大区相同。同一个大区的一段。划界标志和指标与带和大区相同。热量条件相同,大地构造和大地貌单位相同,气候省性的热量条件相同,大地构造和大地貌单位相同,气候省性的最高级分异单位,具有一定的地带谱型。最高级分异单位,具有一定的地带谱型。B B,国:最高级的省性单位。,国:最高级的省性单位。是带段内根据地质地貌和气候省性划分的。是带段内根据地质地貌和气候省性划分的。C C,地带段:,地带段:“国国”的范围内的一段。的范围内的一段。是在是在“国国”内主要根据水热对比关系差异划分出来的,具内主要根据水热对比关系差异划分出来的,具有相当一致的生物气候土壤特征,外力地貌也具有一定的共有相当一致的生物气候土壤

30、特征,外力地貌也具有一定的共同点,其古地理发生一般是新生代以来的事。同点,其古地理发生一般是新生代以来的事。D D,省:是地带段的一部分,是由非地带性单位亚地区与地带,省:是地带段的一部分,是由非地带性单位亚地区与地带段叠置得出的综合性单位,或者说是地带段内按照省性划分段叠置得出的综合性单位,或者说是地带段内按照省性划分的单位。的单位。自然省:三江平原、四川盆地丘陵区、柴达木盆地等。自然省:三江平原、四川盆地丘陵区、柴达木盆地等。E E,亚地带、州、次亚地带区:研究不够深入。,亚地带、州、次亚地带区:研究不够深入。认识性区划认识性区划应用性区划:从应用性区划:从“白箱白箱”到到“黑箱黑箱”。

31、大区大区 地区地区亚地区亚地区 州州 带带地带地带亚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次亚地带带段带段国国省省州州区区地带段地带段亚地亚地带段带段次亚地次亚地带段带段第四节 景观(自然地理区)一、景观概念与景观特征一、景观概念与景观特征1 1,景观的定义,景观的定义A A,广义:自然综合体或地理综合体的同义语。,广义:自然综合体或地理综合体的同义语。B B,中义:具有分类含义的自然地域综合体的代名词。,中义:具有分类含义的自然地域综合体的代名词。是自然地域综合体分类系统法的对象和分类的起始是自然地域综合体分类系统法的对象和分类的起始单位。单位。C C,狭义:个体的区域单位,相当于区划等级系统中,狭义:个体的区

32、域单位,相当于区划等级系统中最低一级的自然地理区。最低一级的自然地理区。二、景观的特征二、景观的特征 (1 1)景观是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两种属性一致性最大的区域。)景观是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两种属性一致性最大的区域。(2 2)景观分布区与各部门自然地理区划下限单位的界线是相)景观分布区与各部门自然地理区划下限单位的界线是相吻合的。吻合的。(3 3)景观保留有全部高级区划单位的典型特征。)景观保留有全部高级区划单位的典型特征。(4 4)景观的个体特征和非重复性都比土地单位显著。)景观的个体特征和非重复性都比土地单位显著。(5 5)相对于土地单位而言,景观具有较长的历史,面对外部)相对于土地单位而言,景

33、观具有较长的历史,面对外部影响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影响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三、关于景观的定义三、关于景观的定义景观是自然省(或州)在发生上的独立部分,是地表在地带景观是自然省(或州)在发生上的独立部分,是地表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特征上最一致的地段,它具有自己特有形态单性和非地带性特征上最一致的地段,它具有自己特有形态单位的质和量的对比关系,充分反映了地方自然条件的特点和位的质和量的对比关系,充分反映了地方自然条件的特点和自然资源的多样性,是完整的土地利用单位,并因此成为区自然资源的多样性,是完整的土地利用单位,并因此成为区划下限单位。划下限单位。二、景观同一性问题二、景观同一性问题1 1,景观的发生

34、同一性,景观的发生同一性A A,景观具有自在的发展过程。,景观具有自在的发展过程。B B,景观的发生同一性并非其组成成分发生的同时,景观的发生同一性并非其组成成分发生的同时性。性。C C,景观的年龄是不同的。,景观的年龄是不同的。地质历史、古景观发展史和现代景观发展史。地质历史、古景观发展史和现代景观发展史。2 2,景观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同一性,景观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同一性A A,景观具有最一致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条件;,景观具有最一致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条件;B B,只有景观才表现出两类分异或两种区划单位网,只有景观才表现出两类分异或两种区划单位网格的吻合。格的吻合。C C,其组成成分及土地单位

35、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其组成成分及土地单位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一致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属性。一致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属性。3 3,景观的组成成分同一性,景观的组成成分同一性组成成分自身的同一性、景观和组成成分分布区的组成成分自身的同一性、景观和组成成分分布区的同一性。同一性。4 4,景观的结构同一性,景观的结构同一性景观结构:景观结构:组成结构、形态结构(土地结构)组成结构、形态结构(土地结构)景观结构同一性:景观结构同一性:组成结构同一性、形态结构(土地结构)同一性组成结构同一性、形态结构(土地结构)同一性第五节 山地自然区划研究一、非地带性单位的类型一、非地带性单位的类型1 1,具有水平地带性

36、的平原;,具有水平地带性的平原;一般区划原则和方法。一般区划原则和方法。2 2,垂直带性显著的山地;,垂直带性显著的山地;按垂直带谱的性质进行区划。按垂直带谱的性质进行区划。3 3,具有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带性的山地和山间盆地:,具有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带性的山地和山间盆地:仍按垂直仍按垂直带谱的性质进行区划。带谱的性质进行区划。4 4,具有高原地带性的高原;,具有高原地带性的高原;按水平地带处理。按水平地带处理。5 5,具有垂直,具有垂直水平地带性的切割高原;水平地带性的切割高原;云贵高原:类型区划、反垂直带。云贵高原:类型区划、反垂直带。6,6,具有垂直具有垂直水平地带性的斜降山原和斜降山系;水平

37、地带性的斜降山原和斜降山系;云南高原内部。仍需研究。云南高原内部。仍需研究。7 7,具有明显垂直带性的高原、山地。,具有明显垂直带性的高原、山地。按一般区划原则处理。大兴安岭按一般区划原则处理。大兴安岭雪峰山一线雪峰山一线以西地区。以西地区。二、山地高原完整性与自然带或地带连续性二、山地高原完整性与自然带或地带连续性1 1,孤立山峰和不够长的山脉在自然区划中常被划作,孤立山峰和不够长的山脉在自然区划中常被划作中低级区划单位的次级区。中低级区划单位的次级区。2 2,所有具备垂直带结构的山地、高原都应划分独立,所有具备垂直带结构的山地、高原都应划分独立的自然区,同时依据面积广狭不同确定其等级。的自

38、然区,同时依据面积广狭不同确定其等级。三、山地自然区的划分三、山地自然区的划分1 1,两种观点,两种观点A A,根据山地垂直带谱差异划分,自然地理区要包括整个,根据山地垂直带谱差异划分,自然地理区要包括整个垂直带谱;垂直带谱;B B,山地自然地理区应在垂直带范围内划分。,山地自然地理区应在垂直带范围内划分。2 2,陡峻山地:,陡峻山地:垂直带谱:地带性特征;垂直带谱:地带性特征;大地构造:非地带性特征。大地构造:非地带性特征。3 3,低山中有个别中山:以一个垂直带为主的山地。,低山中有个别中山:以一个垂直带为主的山地。突出的中山部分可另行分区。突出的中山部分可另行分区。四、山地自然区划实例四、

39、山地自然区划实例第六节第六节 自然区划单位的类型研究自然区划单位的类型研究一、地域系统研究法包括区域划分和类型划分一、地域系统研究法包括区域划分和类型划分区划与类型研究的区别:区划与类型研究的区别:1 1,类型单位对特征的抽象概括而获得,存在于分布区中。,类型单位对特征的抽象概括而获得,存在于分布区中。区域单位是具体的,个体区域。区域单位是具体的,个体区域。2 2,类型单位等级越高,共同属性越少;,类型单位等级越高,共同属性越少;区划单位等级越高,包含的低级单位愈多,也愈复杂。区划单位等级越高,包含的低级单位愈多,也愈复杂。3 3,区划单位具有空间连续性和完整性;,区划单位具有空间连续性和完整

40、性;类型单位则表现出分离的分布状态,常具有一定的分布规类型单位则表现出分离的分布状态,常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律。4 4,每一级区划单位都属于一定的类型,都可以进行类型研,每一级区划单位都属于一定的类型,都可以进行类型研究。究。二、自然区划的分类等级系统二、自然区划的分类等级系统使用种、属、科、纲、型(门)等。使用种、属、科、纲、型(门)等。1 1,带:只有,带:只有“带种带种”。2 2,地区:两类指标网格法。所属大区、带。,地区:两类指标网格法。所属大区、带。3 3,地带:研究少。,地带:研究少。4 4,省:按所属地带、地区和带的生物气候和地貌进,省:按所属地带、地区和带的生物气候和地貌进行分

41、类。行分类。纵行指标:所属地带、地区和带;纵行指标:所属地带、地区和带;横向指标:省的地貌分类。横向指标:省的地貌分类。第七节 自然区划调查和报告编写法一、室内准备阶段一、室内准备阶段1 1,资料收集,资料收集2 2,编写文献资料目录,编写文献资料目录3 3,分析和整理资料,分析和整理资料4 4,研究区域的地域分异规律,研究区域的地域分异规律5 5,拟订考察路线和实地考察计划,拟订考察路线和实地考察计划二、野外考察阶段二、野外考察阶段1 1,野外考察:地带界线分布、地貌分异界线、土地,野外考察:地带界线分布、地貌分异界线、土地结构的特征。结构的特征。2 2,调查:有关单位。,调查:有关单位。三、室内总结分析三、室内总结分析四、自然区划报告提纲举例四、自然区划报告提纲举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自然区划理论与方法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