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目目 录录第一章第一章 工程概况及重难点工程概况及重难点 .1 11.1 工程概况 .11。2 工程重、难点 .1第二章第二章 编制依据及范围编制依据及范围 .2 22.1 编制依据 .22。1。1 相关技术规范、标准.22。1.2 大洋站青岛北站区间设计文件.22.1.3 详勘地质报告成果资料.32.2 编制范围 .3第三章第三章 地质预报的目的地质预报的目的 .3 3第四章第四章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制定原则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制定原则 .3 34。1 分级原则 .34。2 适用原则 .54。3 连续及全覆盖原则 .54.4 动态管理原则 .5第五章第五章 地质概况地质概况 .5 55。
2、1 地层岩性 .55。1。1 第四系.55.1.2 基岩.55。2 地质构造 .85.2。1 区域地质构造.85。2。2 近场区地质构造.95.3 不良地质作用与特殊性岩土 .105。3.1 不良地质作用.105。3.2 特殊性岩土.1125.4 水文地质条件 .125.4。1 地下水类型及赋存状态.125.4。2 地下水补给.125。4.3 岩土体渗透性.12第六章第六章 超前地质预报方案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13136。1 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136。1。1 隧道左线预报方案.146.1。2 隧道右线预报方案.146。1.3 预计超前预报工作量.146.2 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流程 .14第七章
3、第七章 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要求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要求 .15157.1 TSP 超前地质预报.157。2。1 预报原理.157.2.2 设备.167。2。3 测线布置.177.2。4 数据采集与分析.177。2 地质雷达超前探测 .187。3 红外线探水 .197.4 超前地质探孔 .20第八章第八章 资料整理、成果分析及报告编写资料整理、成果分析及报告编写 .20208。1 资料整理 .208.1。1 资料整理必须遵循全面性、科学性、及时性和针对性的原则.208。1.2 资料整理的内容.218.2 成果分析 .218.3 报告编写 .21第九章第九章 成果资料提交成果资料提交 .22229.1
4、即时报告 .2239。2 日常报告 .229。3 最终报告 .22第十章第十章 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组织机构以及设备、人员配置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组织机构以及设备、人员配置 .222210。1 项目组织机构 .2210.2 超前预报主要人员配置 .2310。3 机械配备和仪器的配置 .23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工期及质量安全保证措施工期及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242411。1 工期的保证措施 .2411。1.1 超前地质预报工期目标.2411.1.2 各预报手段作业安排及预报时间.2411。1.3 工期保证措施.2511.2 质量保证措施 .2511.2.1 质量目标与管理体系.2511。2。2 质量管理制
5、度.2611。2.3 质量保证措施.2611.3 安全保证措施 .2711.3。1 安全管理目标.2711。3.2 安全管理制度.2711。3。3 安全保证措施.2811。3.4 安全防范措施.29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措施 .2929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安全应急预案安全应急预案 .303013。1 应急组织机构框图 .3013。2 抢险应急小组 .3113。2.1 小组成员.3113。2.2 抢险组织机构各项职责.3113.3 应急响应 .31413。3.1 事故分级.3113。3.2 分级响应.3213。3。3 响应程序.3213.4 应急物资储备及管理 .3313。5 应急
6、人员培训 .3413。6 应急演练 .3513。7 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3513。7.1 防伤害应急预案.3513。7。2 防触电应急预案.3613.7。3 防机械伤害应急预案.3713.7.5 管线破坏应急预案.3713。7。6 区间暗挖塌方应急预案.3813。7.7 隧道涌水突泥应急预案.3913。7.7。1 局部涌水突泥应急预案.3913.7。7。2 特大涌水突泥应急预案.3913。7。8 停电应急预案.411第第一一章章 工工程程概概况况及及重重难难点点1.11.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1.1.2 2 工程重、难点工程重、难点第第二二章章 编编制制依依据据及及范范围围2.12.1 编制依据
7、编制依据2.1。1 相关技术规范、标准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编制主要依据隧道勘察、设计相关规范及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 版)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Q/CR 9217-2015)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122007)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100272012) 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10038-2012) 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TB10014-2012) 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范(TB100132010) 铁
8、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TB100492014) 铁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TB10115-1998) 铁路工程水质分析规程(TB10104-2003)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 修订版)(GB500112001)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 2.1。2 区间设计文件针对本隧道存在的断层构造发育、岩体种类繁多、岩性界面形态复杂的特点,结合本隧道水下施工的特点,将施工超前地质预报作为一道施工工序纳入设计,设计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制定,即超前地质预报采用以地质分析为主,长距离宏观预2报与短距离精确预报相结合、超前探孔与物探
9、相结合、多种物探方法相互补充验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超前预报方案,具体方案如下:(1)TSP超前探测:全程进行TSP超前探测,对断层破碎带、裂隙发育带、岩性界面处进行重点探测。(2)红外探水:采用红外探水仪探测,对隧道海域段进行水文探测。(3)地质雷达探测法:地质雷达通过向地层中发射宽带、高频电磁波,并对所接收到的反射波进行一系列处理,精确地测定出电磁脉冲传播到目标物并反射回来的时间,由此来确定目标物的深度和位置等,探测距离较短,尤其对断层破碎带探测较为有效。在区间隧道重点地段,根据现场实际需要布置。(4)超前地质探孔:通过钻孔直观的了解前方地质、水文情况.2.1。3 详勘地质报告成果资料
10、详见详勘阶段地质勘查报告。2 2。2 2 编制范围编制范围编制范围为青岛市地铁8号线大洋站至青岛北站区间,具体里程见表21:表2-1区间里程表 各级围岩长度(m)编号隧道名称起迄桩号长度(m)工程地质概况YDK38+895。0631隧道右线YDK42+76438692141。5622.51105ZDK38+895.0632隧道左线ZDK42+770。693875微中风化流纹岩、安山岩、凝灰岩,强中风化泥质粉砂岩、角砾岩,硬塑粉质粘土,软塑淤泥质土2141。4629.21104.4第第三三章章 地地质质预预报报的的目目的的(1)进一步查明前期没有探明的、隐伏的重大地质问题,进而指导隧道施工的顺利
11、进行,减少隧道施工的盲目性;(2)降低隧道施工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保证隧道施工安全;(3)为隧道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提供基础资料,使隧道设计施工更科学、安全和快捷;(4)为编制竣工文件提供地质资料,为隧道长期安全运营提供基础资料.第第四四章章 隧隧道道超超前前地地质质预预报报方方案案制制定定原原则则4 4。1 1 分级原则分级原则3根据隧道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就地质因素对隧道施工影响程度及其诱发环境问题的程度等,分段对隧道进行地质复杂程度评价与分级。不同级别的地段、不同的地质问题采取不同的预报方法组合.隧道地质复杂程度分为很复杂、复杂、中等复杂和简单四级,具体分级方法见表 41。 隧道地
12、质复杂程度分级方法 表 4-1 复杂程度分级 影响因素很 复 杂复 杂中 等 复 杂简 单岩溶发育程度强烈发育,以大型暗河、廊道、较大规模溶洞、竖井和落水洞为主,地下洞穴系统基本形成中等发育,沿断层、层面、不整合面等有显著溶蚀,中小型串珠状洞穴发育,地下洞穴系统未形成,有小型暗河或集中径流弱发育,沿裂隙、层面溶蚀扩大为岩溶化裂隙或小型洞穴,裂隙连通性差,少见集中径流,常有裂隙水流微弱发育,以裂隙状岩溶或溶孔为主,裂隙不连通,裂隙透水性差涌水涌泥程度特大型涌突水(涌水量100000m3/d)、大型涌突水(涌水量10000100000m3/d) 、突泥,高水压大型涌突水(涌水量100010000m
13、3/d)、突泥中型涌水(涌水量1001000m3/d)、涌泥小型涌水(涌水量100m3/d),涌突水可能性极小断层稳定程度大型断层破碎带、自稳能力差、富水,可能引起大型失稳坍塌中型断层带,软弱,中弱富水,可能引起中型坍塌中小型断层,弱富水,可能引起小型坍塌中小型断层,无水,掉块地质复杂程度(含物探异常)地应力影响程度极高应力(Rc/max4), 开挖过程中硬质岩时有岩爆发生,有岩块弹出;软质岩岩芯常有饼化现象,岩体有剥离,位移极为显著高应力(Rc/max=47),开挖过程中硬质岩可能出现岩爆,岩体有剥离和掉块现象;软质岩岩芯时有饼化现象,岩体位移显著4瓦斯影响程度瓦斯突出:瓦斯压力P0.74M
14、pa,瓦斯放散初速度P10,煤的坚固性系数f0。5,煤的破坏类型为类及以上高瓦斯:全工区的瓦斯涌出量0.5m3/min 低瓦斯:全工区的瓦斯涌出量0.5m3/min无地质因素对隧道施工影响程度危及施工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存在安全问题局部可能存在安全问题诱发环境问题的程度可能造成重大环境灾害施工、防治不当,可能诱发一般环境问题特殊情况下可能出现一般环境问题无4 4。2 2 适用原则适用原则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有多种,特别是物探方法,种类繁多,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物探方法能够适用于所有不良地质的探测。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方案设计应针对不同隧道存在的不同地质问题,选择适用的预
15、报方法,特别在物探方法的选择方面,应通过一种或多种物探方法的有效组合,发挥不同物探方法的优势,以达到预报目的。4.34.3 连续及全覆盖原则连续及全覆盖原则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应该覆盖全隧道,隧道各段落的预报可依据其地质条件复杂程度选用不同的地质预报方法及手段,但整个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应遵循连续预报的原则,即应避免地质条件差时重视开展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地质条件好时忽视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的做法。4 4。4 4 动态管理原则动态管理原则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方案设计依据的基础地质资料是区域地质资料及隧道勘察成果资料等,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隧道施工超前
16、地质预报方案应依据变化的地质条件进行实时调整,调整的内容包括预报方法及手段的调整、预报工作量的调整等。第第五五章章 地地质质概概况况5.15.1 地层岩性地层岩性场区第四系厚度0.0038。40m,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海积层(Q4m)、洪冲积层(Q4al+pl)及上更新统洪冲积层(Q3al+pl)组成.基岩为白垩系青山群流纹岩、安山岩、凝灰岩和王氏群泥质砂岩及火山角砾岩等.受断裂影响,部分地段揭露砂土5状块状碎裂岩、糜棱岩等构造岩。现按地质年代由新到老、标准地层层序自上而下分述如下:5.1。1 第四系5。1。2 基岩5.25.2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5。2。1 区域地质构造5
17、.2.2 近场区地质构造5.35.3 不良地质作用与特殊性岩土不良地质作用与特殊性岩土5。3.1 不良地质作用(1)地震液化(2)软土震陷5。3.2 特殊性岩土(1)人工填土(2)软土(3)风化岩(4)构造破碎带5.45.4 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5.4.1 地下水类型及赋存状态5。4。2 地下水补给5.4。3 岩土体渗透性第第六六章章 超超前前地地质质预预报报方方案案6 6。1 1 超前地质预报方案超前地质预报方案在研究隧道已有的地质资料(区域地质资料、隧道勘察资料及其他专项评估报告等)的基础上,进行隧道风险因素分析识别,识别隧道主要的地质风险因素,即隧道施工存在的主要不良地质及特殊地质现
18、象,以及这些不良地质及特殊地质的具体分布段落。依据识别出的地质风险因素,进行隧道地质复杂程度分级,明确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选用的手段及方法,以及各种手段、方法应用的具体段落部位、施做频次、前后搭接长度、工作量大小等。6针对隧道施工存在的地质问题,并依据其复杂程度,结合设计要求,本次开展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主要采用地质素描、TSP、地质雷达、红外探测和超前地质探孔等方法,采用长距离宏观预报与短距离准确预报相结合,地质方法与物探方法、钻探方法相结合,多种物探方法相结合的综合预报方法,开展多层次、多手段的超前地质预报。具体方案如下:(1)TSP 超前探测:对隧道全程进行探测,重点探测隧道围岩的完整程度、
19、地下水发育情况等,根据地层情况每次预报长度 100150m,前后两次预报搭接长度不小于 10m.(2)地质雷达:在TSP长距离探测的基础上,采用地质雷达进行短距离精确探测,每次预报长度1530m,两次搭接不少于5m。(3)红外探水:对隧道海域段及陆域段地下水丰富的洞段进行探测,重点探测地下水发育情况,掌握掌子面前方的富水情况,每次预报长度30m,前后搭接长度不小于5m。(4)超前地质探孔:在隧道断面上方设3个90超前地质探孔,对隧道全程进行探测,直观探测前方地层及地下水发育情况,掌握掌子面地质情况,每次预报长度30m,前后搭接长度不小于5m。具体工作方法如下:6.1。1 隧道左线预报方案表 6
20、1 隧道左线预报方案 隧道里程段综合围岩分级全段采取的预报方案ZDK38+895。063ZDK42+770.69TSP203、红外探水、地质雷达、超前地质探孔6。1。2 隧道右线预报方案表 6-2 隧道右线预报方案 隧道里程段综合围岩分级全段采取的预报方案YDK38+895。063YDK42+764TSP203、红外探水、地质雷达、超前地质探孔6.1.3 预计超前预报工作量表 6-3 计划工作量 预报长度(m)隧道名称红外探测TSP地质雷达地质钻孔隧道左线2537387538753875隧道右线2537386938693869合计507477447744774476 6。2 2 超前地质预报实
21、施流程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流程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采用长短结合、上下对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多方法、多频次相互印证的原则,进行综合施工超前地质预报,以提高重点地段预报的质量和精度.综合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流程图见图 6-1: 图 6-1 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工艺流程图第第七七章章 超超前前地地质质预预报报技技术术要要求求7 7。1 1 TSPTSP 超前地质预报超前地质预报TSP203 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是专门为隧道和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研制开发的目前世界上在这个领域最先进的设备,它能方便快捷地预报掌子面前方较长范围内的地质情况,弥补传统地质预报方法只能定性预报无法定量预报的缺陷.它不仅可以及时地为隧道
22、施工变更施工工艺提供依据,而且可以减少隧道施工中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为隧道施工提供施工更安全保障,减少人员和设备的损伤,同时也就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TSP203 每次可探测 100200m,为提高预报准确度和精度,采取重叠式预报,每开挖 100m 预报一次,重叠部分(不小于 10m)对比分析,每次探测结果与开挖揭示情况对比分析.7.2.1 预报原理 TSP203 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是利用地震波在不均匀地质体中产生的反射波特性来预报隧道掘进面前方及周围临近区域地质状况的,TSP 方法属于多波多分量高分辨率地震反射法.地震波在设计的震源点(通常在隧道的左或右边墙,大约 24 个炮点)用小量炸药激
23、发产生,当地震波遇到岩石波阻抗差异界面(如断层、破碎带和岩性变化等)时,一部分地震信号反射回来,一部分信号透射进入前方介质。反射的地震信号将被高灵敏度的地震检波器接收,数据通过 TSPwin 软件处理,就可以了解隧道工作面前方不良地质体的性质(软弱带、破碎带、断层、含水等)和位置及规模。原理示意图见图 7-1图 71 TSP203 原理示意图7.2.2 设备采用 TSP203plus 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系统主要组成:(1)记录单元:12 道,24 位 A/D 转换,采样间隔 62。5s 和 125s,最大记录长度为 1808。5ms,动态范围 120dB。8(2)接收器(检波器):三分量加速度
24、地震检波器,灵敏度为 1000mV/g5,频率范围为 0.55000Hz,共振频率 9000Hz,横向灵敏度1%,操作温度 065。(3)TSPwin 软件:数据采集和处理集于一体。设备全图见图 7-2。图 7-2 TSP 设备全图7。2。3 测线布置(1)接收器孔位置:在隧道边墙(面对掌子面),距离掌子面大约 50m.数量:2 个,隧道左、右边墙各一个。直径:43-45mm/孔深 2m。布置:沿轴径向,用环氧树脂固结,向上倾斜 10左右。高度:离地面 1m。(2)炮孔位置:在隧道的右边墙。第一个炮孔离接收器 16m,其余炮孔间距为 1.5m.数量:24 个直径:38mm/孔深 1.5m。布置
25、:沿轴径向,向下倾斜 1020(激发时水封填炮孔)。高度:离地面约 1m。7。2。4 数据采集与分析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分为洞内数据采集和室内分析处理两大部分。(1)洞内数据采集主要由接收器、数据记录设备以及起爆设备三大部分组成。洞内数据采集包括打接收器孔、爆破孔、埋置接收器管、连接接收信号仪器、放炮接收信号等过程。具体的洞内部分采集见图 7-3。图 7-3 TSP203 洞内数据采集部分示意图 (2)室内计算机分析处理采集的 TSP 数据,通过 TSPwin 软件进行处理。TSPwin 软件处理流程包括 11 个主要步骤,即:数据设置带通滤波初至拾取拾取处理炮能量均衡Q 估计反射波
26、提取PS 波分离速度分析深度偏移提取反射层。通过速度分析,可以将反射信号的传播时间转换为距离(深度),可以用与隧道轴的交角及隧道工作面的距离来确定反射层所对应的地质界面的空间位置,并根据反射波的组合特征及其动力学特征解释地质体质。 9 (3)提交资料室内分析处理一般在 24 小时内完成并可提交正式成果报告,报告一般包括:成果资料、现场数据记录表、岩石参数曲线图(横坐标为里程)、二维结果图(横坐标为里程)及岩石参数表。7 7。2 2 地质雷达超前探测地质雷达超前探测作为 TSP203 超前地质预报的补充,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使用地质雷达进行超前探测,对 TSP 探测的资料进行有效的对比,确定异
27、常体的规模、性质、危害性有困难时采用地质雷达作为补充手段,以提高重点地段预报的质量和精度。(1)有效探测距离:地质雷达的有效探测距离在完整岩石地段约 30m,在发育地段根据雷达波形判定。两次预报的重复长度 5m 左右。 (2)仪器要求:用于超前地质预报的地质雷达天线使用中心频率为 100MHz 的低频屏蔽天线。(3)现场数据的采集:现场数据采集主要是在掌子面上进行,采集前应对掌子面进行平整处理,使雷达天线与掌子面能有较好的藕合,在掌子面附近应没有其它的金属物体。雷达测线在掌子面上呈“井”字形布置,测线长度根据天线长度决定,在有限的掌子面上尽可能的长。采用两种不同中心频率的天线在相同的测线上重复
28、观测,一般应采取连续观测方式。 应充分利用避车洞或超前钻探揭露的地质界面等有利地段求取地层的相对介电常数和电磁波速度。(4)资料整理和处理要求:雷达记录应清晰,反射波形、同相轴明显,不合格的记录应重测。对合格的记录应根据记录的情况进行必要的处理如:编辑、滤波、增益、褶积、道分析、速度分析和消除背景干扰等,求得时间剖面。在时间剖面中应标出探测对象的反射波组,确定反射体的形态和规模.解释确定反射体的位置、形态,推断其充填情况.必要时应制作模型进行反演解释。 (5) 使用的仪器为瑞典的 RAMAC/GPR 型地质雷达。10(6) 提交资料 :室内计算机分析处理一般在 12 小时内完成并报告有关部门。
29、资料整理和处理要求:雷达记录应清晰,反射波形、同相轴明显,不合格的记录应重测。对合格的记录应根据记录的情况进行必要的处理,如:编辑、滤波、增益、褶积、道分析、速度分析和消除背景干扰等,求得时间剖面。在时间剖面中应标出探测对象的反射波组,确定反射体的形态和规模。解释确定反射体的位置、形态,推断其充填情况。必要时应制作模型进行反演解析。提交以下资料:测线布置图;原始记录;时间剖面;解析参数和解析结果。7 7。3 3 红外线探水红外线探水(1)基本原理在隧道中,围岩每时每刻都在向外部发射红外波段的电磁波,并形成红外辐射场,场有密度、能量、方向等信息,岩层在向外部发射红外辐射的同时,必然会把它内部的地
30、质信息传递出来.干燥无水的地层和含水地层发射强度不同的红外辐射,红外线探水仪通过接收岩体的红外辐射强度,根据围岩红外辐射场强的变化值来确定掌子面前方或洞壁四周是否有隐伏的含水体。(2)现场数据采集在施工隧道的隧顶和两侧边墙的中部各布置一条测线,5m 点距,发现异常后加密测点,并初步分析异常的可能原因,如因喷浆、照明灯等干扰影响应与删除,并重测。 在掌子面上均匀布置 9 个测点,发现异常后加密测点,并初步分析异常的可能原因,如因喷浆、放炮、照明灯等干扰影响应予删除,并重测。每次探测应对岩体的裂隙发育情况和隧道壁渗水情况进行详细记录。(3)资料整理探测完成后应提供红外探测预报报告,内容包括:工作概
31、况、地质解译结果、掌子面探测数据图、左右边墙及拱顶等测线的探测曲线图等。(4)红外线探水的探测范围红外探测每循环可探测 30m,为提高预报准确度和精度,采取重叠式预报,两次探测应重复 5m。(5)使用的仪器使用的仪器为煤炭科学研究院唐山分院生产的 HW304 红外线探测仪。7.7.4 4 超前地质探孔超前地质探孔11(1)基本原理在掌子面设 3 个 90 超前地质探孔,通过钻孔直观地了解前方的地质、水文情况,确保隧道施工安全。(2)现场数据采集掌子面设 3 个 90 超前地质探孔,每次钻 30m,搭接 5m。(3)资料整理探测完成后应提供报告,内容包括:工作概况、地质解译结果等。(4)使用的仪
32、器采用地质钻机进行钻孔.第第八八章章 资资料料整整理理、成成果果分分析析及及报报告告编编写写8.18.1 资料整理资料整理资料整理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一方面起到指导预报工作合理、科学地进行;另一方面它又是编制高水平、高质量的超前地质预报成果的前提。8.1.1 资料整理必须遵循全面性、科学性、及时性和针对性的原则(1)全面性:在进行各工点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综合研究时,必须全面地、充分收集已有的各种资料,尤其是能直接反映客观实际的资料,包括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勘察、地球物理勘察、超前地质钻探的资料;也包括工程区域及沿线邻近地带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还有有关的设计
33、要求、施工经验和教训。只有在充分掌握材料的基础上,才能作出的高水平的成果结论。(2)科学性:资料整理必须遵循科学的、审慎的、严格的原则,每个结论都应论据充分,建议科学、合理、安全。(3)及时性:资料整理是一个运用各种勘探手段认识地质条件及其特征的过程,及时对各种相关资料的综合研究,可以及时发现新的地质规律,以指导后续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的进行。(4)针对性: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直接工程为设计和工程施工服务,必然要求资料整理有明确的针对性。12(5)准确性:要求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提供高水平的地层岩性、不良地质体、地下水等发育情况准确性,才能有效保证施工安全。8。1。2 资料整理的内容(1)预测掌子面前方地
34、层岩性与地质构造发育情况,预先划定前方各地段的围岩级别,对工程场地的稳定性进行评价。(2)预测前方地下水发育情况,评价地下水对工程施工的影响。(3)预测前方未开挖体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发育情况,评价不良地质作用与特殊岩土对工程的影响。(4)根据各种预报方法的预报成果,综合分析前方地质情况,对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做出评价,提出施工建议。8 8。2 2 成果分析成果分析(1)收集、分析区域地质资料,主要为区域构造、地层岩性、地下水性质、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等。(2)对各种预报方法取得的成果进行统计,确定采用方法中存在前方地质情况异常的方法,重点分析其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评价其对工程设计施工的影响,提出针
35、对性建议.(3)在单一方法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评价工点掌子面前方一定距离内地质情况,判释前方不良地质的发育情况,评价前方施工风险,提出施工措施建议。8 8。3 3 报告编报告编写写(1)超前地质预报报告的编制,必须建立在综合研究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超前钻探、地球物理勘察所获得的所有成果的基础上,对工点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满足设计、施工的需要。(2)报告形式包括文字部分、表格、图件,图件可包括插图与附图,插图是支持文字说明的图件,附图是直接反映勘察成果的图件。图件内容包括:钻孔平面图、钻孔柱状图、物探成果图、照片等。(3)报告必须作到文字规范、术语准确;图、文
36、、表、照片一致,前后一致;版面清晰、美观;装订美观、耐久,便于使用。13(4)报告全部实现数字化,所有文字、表格、图件均能够进行编辑。其中: 文本文件为 Word 格式;数据库文件(统计表格)为 Excel 格式;剖面图文件为 Autocad R14;模拟图型文件为 jpg 格式。第第九九章章 成成果果资资料料提提交交超前地质预报成果应由即时报告、日常报告及最终报告组成.9 9。1 1 即时报告即时报告当地质工程师发现地质情况发生变化时,需即刻报告,并积极参与不良地质地段工程措施的研究,并从地质角度提出意见。9 9。2 2 日常报告日常报告当每次完成地质预报工作后,应以书面报告提交预报成果,施
37、工单位应利用地质预报成果指导隧道施工.9 9。3 3 最终报告最终报告各区间隧道贯通后需在 1 个月内提交成册的最终成果报告,报告组成要素主要为:(1)TSP 超前地质探测报告;(2)地质雷达探测报告;(3)红外线探水报告;(4)利用其他手段进行超前探测的报告。第第十十章章 施施工工超超前前地地质质预预报报组组织织机机构构以以及及设设备备、人人员员配配置置1010。1 1 项目组织机构项目组织机构针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我单位选派具有丰富预报、管理经验的技术团队组成预报项目部,项目部下设地质组、物探组、钻探资料组.除此之外,项目部之外设立专家顾问组,作为后台支持。10.210.2 超前预报
38、主要人员配置超前预报主要人员配置项目负责人:1 人技术负责人:1 人地质工程师:2 人物探工程师:2 人普 工:3 人1410.310.3 机械配备和仪器的配置机械配备和仪器的配置投入本项目的仪器设备包括物探设备、钻探设备、办公设备及交通设备,物探设备均采用国内预报、监测领域最新应用的先进设备,所有设备均性能良好,状态完好,具体配置见表 111。本仪器设备配置方案是为完成本项目工作的最低配置方案,如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因为工期或其他因素需要增加仪器设备配置,我单位有充足的备用资源可以随时投入工作需要。表 101 投入本项目的设备仪器一览表 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地震反射波探测仪TS
39、P203PLUS台1良好2地质雷达MALA RAMAC X3M台1良好3红外线探测仪HY304台2良好4笔记本电脑联想台6良好5台式电脑联想台2良好6数码相机佳能台1良好7地质罗盘个2良好8打印机Canon台1良好9传真机佳能台1良好10汽车北汽陆霸台1良好11地质钻机台2良好第第十十一一章章 工工期期及及质质量量安安全全保保证证措措施施1111。1 1 工期的保证措施工期的保证措施11。1。1 超前地质预报工期目标合同工期为 2017 年 3 月至 201X 年 9 月 30 日,共计 XX 个月,超前地质预报将结合现场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探测时间,尽量不占用作业时间,确保目标工期。11.1.
40、2 各预报手段作业安排及预报时间(1)TSPTSP 预报数据采集安排在施工装药、爆破以外的时间段内。接收器套管安装、激发炮孔参数测量、设备连接工作用时约 1 个小时,工作期间不占用施工作业时间;炮孔激发、数据采集用时 12 个小时,工作期间需保持作业面周围安静,占用施工作业时间;数据分15析处理用时 24 小时,在室内进行,不占用施工作业时间。因此,一次 TSP 预报用时47 个小时,占用施工作业时间 12 个小时。(2)地质雷达地质雷达预报数据采集安排在施工装药、爆破以外的时间段内.设备连接工作用时约20 分钟,工作期间不占用施工作业时间;数据采集用时 0.30.5 个小时,占用施工作业时间
41、;数据分析处理用时 24 小时,在室内进行,不占用施工作业时间。因此,一次地质雷达预报用时 15.5 个小时,占用施工作业时间 0。30.5 个小时。(3)红外探测红外探测预报数据采集安排在出碴、钻炮孔的时间段内.设备连接、数据采集耗时0.51 个小时,不占用施工作业时间。因此,一次红外探测预报用时 0。52 个小时,不占用施工作业时间。(3)超前地质探孔超前地质探孔一次需要 8 个小时,需要占用作业时间。 11.1。3 工期保证措施(1)为了保证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的实效性,我们要达到所有通过物探手段进行的预报资料将在现场采集数据完毕后 12 小时内提供阶段成果报告,当采集的数据在进行室内处理时
42、,发现重大异常,我们将及时的提供口头报告,以便现场及时采取应急措施。(2)所有通过物探手段进行预报的现场数据采集工作(打设接受器孔),都将在不影响施工的前提下,提前做好准备工作。(3)派遣具有充足施工经验的协调管理人员,确保工期的对内、对外协调措施,有效保证地质超前预报与土建施工的高效交叉作业。(4)为了确保本项目预报工期按期实现,我们将投入充足的技术人员及设备。投入本项目的技术人员以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技术人员为主,专业配备合理;投入本项目的仪器设备均为国内外同行业性能优良的设备,设备状态完好。(5)为了保证本超前地质预报项目的顺利实施,我单位技术专家组将对本项目实施跟踪技术服务支持,专家组将定
43、期或不定期针对项目存在的技术问题给予技术帮助.同时我单位各相关职能部门将在财力、人力、物力上给予项目全面的支持。1111。2 2 质量保证措施质量保证措施11。2。1 质量目标与管理体系16质量方针:精心勘测,精心设计,持续改进,争创一流。质量目标:为工程着想、让业主满意。(1)本预报项目质量目标:根据质量方针及目标,在本项目中的质量目标是:预报数据结果准确、问题判断正确,满足现行规范、规程、指南的要求,确保预报合格率 100%,优良率 90%以上.(2)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按照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勘测设计管理办法及作业指导书的有关程序进行操作,对预测预报成果的质量有充分的保证。在预测预报实施过程
44、中,成立 QC 小组,对预报及评估实行全体成员、全过程的控制。同时我们将在项目实施中实行项目技术质量责任制及文件逐级审批制度.在具体预测预报及监控评估工作中,我们将在在质量控制上创优、在项目管理上创优,针对该项目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优化预测预报实施方案,以“安全、实用、经济、高效”的总目标为指导,确保预测预报的准确性,为隧道施工安全保驾护航。11。2。2 质量管理制度(1)质量检查考核制度质量检查考核贯穿于超前地质预报施工全过程,由项目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负责领导,部长及专业负责人参与,定期不定期开展质量检查工作,进行质量评比,召开质量分析会议,分析质量保证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研究改
45、进措施,积极推动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2)资料复审核制度 预报资料从数据采集到解译分析,直至报告提出,实行严格的复审核制度,各相关人员应对资料进行认真审核并签字确认,签署不完备的资料不得对外提交。(3)重大异常专家会审制度 在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实施过程中,当发现重大异常时,应组织相关专家对异常进行集体会商,以准确评定异常的性质及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4)科学的资料管理制度17所有的技术资料按规定的格式要求进行编写;所有成果资料必须留底且归档;归档的成果资料等级造册并设专人负责保管,以利可供及时调阅查询;项目完工后的最终成果资料按规定移交公司档案室归档保存。11.2。3 质量保证措施(1)
46、做好预报实施方案策划超前地质预报实施前,做好项目预报实施方案策划,预报实施方案应针对项目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质量保证措施,保证措施应做到重点突出,针对性强。(2)做好岗前培训及技术交底工作在项目实施前,应组织全体项目人员熟悉、学习本项目工程相关勘察、设计、施工资料,学习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做好相关技术培训与技术交底工作。(3)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项目技术负责人为项目地质预报质量责任第一人,对项目预报工作质量负全责.各专业负责人为本专业质量责任人,各预报人员须详细熟悉施工图纸、预报标准和技术要求,对所从事预报工作质量负责.(4)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要求及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现场施工作业施工
47、超前地质预报采用的仪器设备都是相对高精尖的技术设备,施工中对环境条件、现场操作及数据采集都有相应的严格要求,地质预报实施时,必须严格按照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及作业指导书进行现场数据采集,以确保数据采集的可靠性与准确性。(5)做好数据分析工作本次预报采用综合预报方法,在预报实施中不但要做好单项预报工作的预报数据分析工作,同时应做好地质预报成果的综合分析工作,通过综合地质预报分析以提高预报的准确性.(6)定期分析预报的准确度,及时总结预报过程中不利因素,采取有力措施,消除影响,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对已揭露的实际地质情况与前期地质预报内容相比较,评估预报的准确性,为以后的超前预报工作积累经验。11.3
48、11.3 安全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11.3.1 安全管理目标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争创无事故工程。11。3。2 安全管理制度18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思想意识。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领导挂帅,全员参加,使安全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并贯穿于预报及监测评估全过程。(1)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为向全体员工传达国家和企业的安全方针政策,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防护意识与安全防护技术,在超前地质预报实施过程中,应坚持贯彻安全教育培训制度。(2)安全例会制度安全例会是传达安全生产指令和信息,交流与反馈安全生产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安全例会,及时传达国家和上级的安全方针和政策,计划
49、、布置安全文明生产工作,不断强化参战人员安全意识。超前地质预报实施中,应坚持每周一安全学习例会制度,坚持工前讲安全、工中检查安全、工后评比安全的“三工制活动.(3)安全施工责任制安全施工责任制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制定,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各级领导和各类人员在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活动中所应负的安全责任.安全施工责任制是超前地质预报项目部安全管理的核心,也是公司管理中最基本的制度之一,是各项安全规程、制度得以实施的基本保证。(4)安全生产检查制度为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安全管理,做到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在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中,应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安全检查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上级
50、检查与项目部、班组自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施工生产中危害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各种危险因素,一旦发现,要认真研究对策,积极实施改进措施,消除危险因素,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施工生产顺利进行.检查中要本着安全生产无小事,对安全生产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贯彻“边检查,边整改的原则,积极、广泛地发动群众搞好整改。对查出来的问题进行分类排队,以便整改时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务必做到条条有落实,件件有交待.(5)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在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中,贯彻执行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在各项工作开展之前,相关负责人应向广大职工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明确工作的技术要求、难点,明确工作的主19要风险因素及施工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