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竹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毛竹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有:1、竹 (笋)秆基腐病(FusariummoniliformeSheld.);2、竹大象(Cyrtotrachelus longimanus Fabricius);3、竹笋泉蝇(Pegomyia phyllostachys Fan);4、竹笋夜蛾Oligia vulgaris(Butler)等。 1、竹 (笋)秆基腐病1、竹 (笋)秆基腐病 症状:症状: 病竹秆基部的第三到第五节的竹壁上首先出现,初为黄褐色到紫褐色的点状小斑,星状或条状分布。这时因竹秆基部有笋箨包裹,不易被发觉。这些小病斑迅速向上扩展,并相互联合成为条状或块状大斑。受到侵染的
2、竹肉组织变为浅褐色,向上扩展的速度远比外壁上的病斑为快。当病斑一旦到达竹节处,则迅速横向发展,使竹节整圈或大部变为褐色,并以此竹节为基点,大幅度地沿着竹秆内的输导组织向上扩展,同时从竹秆内部逐渐向外壁蔓延。在竹秆上可以看到从竹节上发展的块状或条状的云纹斑,颜色初为黑褐色,后转变为淡褐色。病斑中部凹陷或有纵向皱纹,表面出现泪状液滴或白色粘液,干后留下白色粉状物,竹节处更为明显。这些粉状物不易用手指揩掉。 发生规律: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和孢子在土壤内,土表的病株残体内存活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来源。发病时间一般在4月底5月初,这时竹笋高约15m左右,基部的第三节至第五节的笋箨开始张开,尚未木质化的幼
3、嫩竹壁刚刚脱离笋箨的紧密包裹而与外界接触,正处于十分感病的状态。这时如遇大雨,反溅的雨水可以把土壤中的孢子带到张开的笋箨内,加上未脱落的笋箨内积有足够的雨水,非常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和侵入。通常在雨后的第三天就可以找到点状的小病斑。整个发病期一般持续2030天,待幼竹木质化后就不再有新的侵染。当年发病的严重程度与45月份的雨量、温度有密切的联系。多雨低温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凡是地势低,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竹林受害重;栽培管理水平高,竹子生长健壮的竹林受害轻。 1、竹 (笋)秆基腐病 防治: (1)低洼积水的林地要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 (2)清除竹林内的病株残体,并烧毁,以减少
4、初侵染源。 (3)在4月底5月初的发病初期,要尽快剥除竹秆基部的笋箨,减少感病部位的局部积水现象。并在竹秆表面喷洒20%粉锈宁乳油,或8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控制病情的发展。 2、竹大象2、竹大象 长足大象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中蛹室内越冬。翌年5月下旬、6月上旬成虫出土,8月为出土盛期。成虫初出土时,行动迟缓, 咬食笋肉作为补充营养。寿命50-70天。 成虫进行补充营养2天后,即行交尾。交尾后随即产卵,产卵时啄一产卵孔,孔外表近圆形,有纤维外露,每穴产卵1粒,最多一笋可产卵3粒,雌虫产卵期长达半个月,共产卵35-40粒。卵经3-4天孵化。幼虫孵出后向上蛀食, 1
5、-3天后,从产卵孔中流出青色液体, 3-4天流出黑色液体。幼虫向上蛀食路线为Z字形,直到笋尖,再向下蛀食,将竹笋上半段笋肉吃光,一条幼虫可吃食笋20一30厘米长,被害竹笋不能成竹。幼虫在笋中蛀食9-14天后老熟,老熟幼虫均在上午于竹笋中部将笋咬成直径8毫米左右的圆孔,爬出落地,沿坡滚动,若受阻即爬行,幼虫爬行迅速,寻找适当地点入土,入土时以上颚松土并用头向下钻,余土在入土处堆成一圈,并从地面拉入一些杂草及树叶碎片,合土建成土室,浅者只有9厘米,深者可达63厘米。幼虫3-11天化蛹,蛹期ll一15天。 2、竹大象 直锥大象发生规律: 1年发生1代,以成虫于室中越冬。次年5月份越冬成虫开始出土后活
6、动,以6月旬-7月上旬为出土盛期。成虫有伪死性。喜栖息于阴凉处,啃咬笋肉作为补充营养。产卵时,先在笋的上部用头咬1个刻槽,然后产1粒卵。卵的经1周孵化,幼虫蛀人笋内取食,蛀道宽大充满虫粪,被害笋逐渐霉烂枯死。幼虫老熟后于地下6-28cm处做上室化蛹。成虫羽化后当年不出土,于室内越冬。 2、竹大象2、竹大象2、竹大象 防治:(1)笋刚出土,即套袋保护,待生长至1米左右出现竹腔时注射1.8%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2)清除后茬笋。3、竹笋泉蝇 3、竹笋泉蝇 竹笋泉蝇每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越冬蛹于次年出笋前1520天羽化为成虫飞出,当笋出土35cm时,成虫即产卵于笋择内壁,笋外不易发现,
7、每笋内可产卵10300粒,卵经过24天孵化,初孵幼虫群集于卵壳周围,取食笋肉表皮,呈不规则的细线虫道,笋在外观上表现不出症状。二龄幼虫潜入笋肉取食,经过34天危害,笋褪色法黄,笋尖不吐水,高停止生长,笋肉开始腐烂。经过10天左右,笋变成锯屑烂糊状,笋箨干枯,全为退笋。幼虫期1520天。老熟幼虫于5月中旬出笋,脱出入地,或随短笋一同落地,在笋周围25厘米周围内入土,入土深度16厘米。经24天化蛹,蛹外包被一个很薄的土室,以蛹越冬。 3、竹笋泉蝇 防治: (1)及时挖除受害的退笋; (2) 在产卵前期和后期用糖醋饵料,加入敌百虫等少量农药,直接诱杀。4、竹笋夜蛾 4、竹笋夜蛾 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
8、禾本科杂草枯叶的边缘卷皱中越冬;翌年2 月底开始孵化,此时竹笋尚未出土幼虫即钻入禾本科、莎草科杂草心叶中危害,引致枯心、白穗征状。幼虫在草心中蜕皮23次,不再生长,至4月上、中旬竹笋出土,幼虫即由杂草转而蛀入笋中危害,先由笋尖小叶中蛀人,取食后再蜕一次皮,爬出小叶,转入咬破笋箨蛀入笋内危害,如遇小竹笋箨较薄,可直接蛀人笋内。幼虫在笋内蛀食1825天老熟,笋小时可转笋危害;至5月上、中旬老熟幼虫爬出笋,钻人疏松的土层中结薄茧化蛹,蛹期2030天;成虫 6月上、中旬羽化,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当天或隔天交尾产卵,每雌产卵在380余粒;卵产于禾本科杂草下部枯叶边缘、叶卷内,即以卵越冬。故竹林杂草有
9、无和多寡直接影响此虫的发生。 4、竹笋夜蛾 防治: 1、受害笋清晨尖端无露珠,无光泽,俗称“退笋”,可及早挖除,消灭笋内幼虫。 2、翻耕除草,消灭草上越冬的虫卵,是防治此虫的关键。 3、在3月中、下旬出笋前对竹林下和周边的杂草上喷洒菊酯类药剂,710天喷1次,共需喷23次,以消灭草上的幼虫。 二、叶部病虫害 主要有:(1)毛竹枯梢病(Ceratosphaeria phyllostachydisZhany)、(2)竹疹病(Phyllachora shiraiana P.Henn)、(3)毛竹煤烟病(Meliolasp.)(4)竹蝗(Ceracris kiangsuTsai)、(5)刚竹毒蛾(Pa
10、ntana phyllostachysacChao)、(6)竹织叶野螟(Algedonia coclesalisWalker)、(7)竹绒野螟Croci-dophora evenoralis(Valker)、(8)竹缕舟蛾Loudonta dispar(Kiriakoff)、(9)黄斑弄蝶(Potanthus confuciusflava Murray)、(10)竹后刺长蝽Pirkimerusjaponicus(H-idaka)等。1、毛竹枯梢病1、毛竹枯梢病 感病后先在主捎或枝条的节叉处出现舌状或梭形病斑,初为淡褐色后变成紫褐色。当病斑包围枝或干一圈时,其上部叶片变黄,纵卷直到枯死脱落。在林
11、间因病害危害的程度不一,竹子可出现枯梢、枯枝和全株枯死三种类型。剖开病竹,可见病斑内壁变为褐色,并长有白色絮状菌丝体。翌年春,枯梢或枯枝节处出现不规则的小突起,后不规则开裂,从裂口处伸出1至数根毛状物,即病原菌有性世代子囊壳的喙。 1、毛竹枯梢病 防治: 结合砍竹、钩梢两项生产措施,彻底清除竹林内的死竹及病枝、病梢,以减少病害的侵染源。 2、竹疹(黑痣)病 2、竹疹(黑痣)病 发病初期,感病叶面产生苍白色小斑点,以后扩大为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病斑,病斑渐变为橙黄至赤色。发病后期,病斑上产生疹状隆起、有光泽的小黑点,为病原菌的子座。其外围有明显的橙黄色的变色圈。病斑可互相联合成不规则形。最后病叶
12、局部或全部变褐枯死。 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子座在病叶中越冬。翌年4-5月子实体成熟,释放子囊孢子,子囊孢于借风雨传播进行危害。病竹发病从近地面的叶片开始,然后逐渐往上蔓延。 2、竹疹(黑痣)病 防治: 减少侵染来源:在早春之际,收集病枝、叶,集中销毁。 3、毛竹煤烟病 3、毛竹煤烟病 煤炱目的真菌系植物枝、叶表面的腐生菌,以介壳虫、蚜虫、粉虱等昆虫的分泌物为营养来源,有时也能利用植物本身的分泌物。它在叶片表面形成一片墨褐色的、表面粗糙的、厚薄不均匀的菌苔,严重时整个叶片的小枝被菌苔覆盖,以致影响竹子的光合作用。菌台在缺乏营养或环境不适的条件下,收缩干裂,可自行从叶面剥离。小枝上的症状与叶片上的症状
13、相似。小煤炱目的真菌是植物叶片上的专性寄生菌,菌丝表生、黑色,以吸器伸入寄主的表皮细胞内吸取养分,故在叶片表面通常呈黑色圆形霉点,后扩展成不规则形或相互连接成一片,覆盖在叶上表面。 3、毛竹煤烟病 防治: 该病由蚧虫、蚜虫诱发引起,因此,应及时防治虫害,使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000倍液喷雾。 4、竹蝗4、竹蝗 我国产竹区的主要害虫,常大面积危害。每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越冬卵于5月初开始孵化,5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6月底孵化完毕。大发生时,将竹叶吃尽,如同火烧一般,新竹被害即枯死,老竹被害后23年内不发新笋,被害竹的竹秆内往往积水,不能利用。 竹蝗多产卵于危害程度轻微、杂草稀疏
14、、土质松紧适度坐北向南的竹山山腰或山窝斜坡上。林间可根据如下特征确定集中产卵地及产卵范围:(1)一般在竹梢叶片被害严重的山地有红头芫菁(一种取食竹蝗卵的昆虫)的地方有卵存在;(2)地面小竹、杂草被害严重的地方可能有卵块存在;(3)产卵场所常常有竹蝗的头壳,前胸背板,翅膀和后足等尸体遗骸存在;(4)卵块上端有一胶质硬化圆形而中凹的黑色卵盖。4、竹蝗 防治:(1)人工挖卵.竹蝗产卵集中,可于11月份至产卵多的地点 挖卵块。(2)跳蝗出土后,上竹前,于早上露水未干前用菊酯类或 有机磷类药剂喷雾 。(3)诱杀。用100kg尿中加入23kg 5%敌百虫粉拌匀或 1.8%阿维菌素2000-5000倍,再用
15、稻草浸透,在竹林 中放数堆诱杀,效果较好。5、竹缕舟蛾5、竹缕舟蛾 幼虫危害竹叶,往往突然暴发,来势必凶猛,常把大片竹林的叶子吃光,引起毛竹大面积死亡,是我国南方 毛竹的一大害虫。主要危害毛竹。 1年3-4代。以老熟幼虫在地面浅土、落叶中作茧越冬或以4-5代幼虫于竹上越冬。翌年3月底至4月中旬化 蛹。各代幼虫为害期分别为5月上旬到6月下旬、6月下旬至8月中旬、8月下旬到10月中旬、10月上旬到翌年1月下旬。世代重叠。成虫在傍晚至清晨羽化,白天静伏,傍晚活动,具趋光性。卵产于竹叶上,成块状,每块十数粒至百数粒。每雌平均产卵136-340粒。1龄幼虫食卵壳,2龄幼虫开始取食竹叶,一生可食竹叶数十片
16、,末龄幼虫食量最大。老熟后在表土层中作茧化蛹。 5、竹缕舟蛾 防治:(1)在成虫盛发期有黑光灯诱杀;(2)幼虫3龄前,使用烟雾剂熏杀。三、竹秆病虫 主要有:(1)竹广肩小蜂(AiolomorphusrhopaloidesWalker);(2)蠕须盾蚧(Kuwanaspis vermiformis(Takahashi) );(3)竹秆红链蚧(Bambusaspis rutilan Wu);(4)灰球粉蚧(Nesticoccus sinensis tang) ;(5)竹后刺长蝽(Pirkimerus japonicus (Hidaka) );(6)竹沫蝉( Aphrophora borizontalis );(7)竹秆锈病Stereostratum corticioides (Berk.et Br.) Mang等。 一般危害不大,我们不讲。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