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路漫漫其悠远路漫漫其悠远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基础知识第一章 植物基础知识第一节 植物形态与功能一、植物的形态(一)植物组织 细胞、组织、器官; 1、细胞的概念:细胞是植物的基本结构单位 ,是植物的全部生命活动的基础。分单细胞植物和多细胞植物。 2、细胞结构: 细胞壁、原生质体、细胞核(核膜、核仁、核质、染色体)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核酸)细胞质(原生质膜、泡馍、胞基质)液泡及内含物(水、糖、单宁、有机酸、植物碱、色素等) 3、植物组织: 形态一致、功能相同并有同一来源的细胞群称为组织。如分生组织、永久组织,又叫成熟组织(保护组织、代谢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等)(二)植物器官 1、
2、根和根系:植物的地下部分叫根;植物的全部地下根叫根系。 (1)分类:按形态分直根系和须根系;按位职分主根和侧根;按时段分固定根和不定根(气根或蘖根) (2)结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永久区(成熟区) 2、茎:植物地上部分着生叶和花的器官。 (1)分类:按形态分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匍匐茎;按位置分主茎和侧茎; (2)结构:形成层和木质部; 3、叶:长在茎上的经营体。 (1)分类:按数量分单叶和复叶;按形态分圆叶、长叶、针叶、剑叶、椭圆叶等; (2)结构:表皮、叶肉、叶脉、气孔、叶耳、叶舌、绒毛、蜡质; 根、茎、叶有变态情况,如:肉根、块茎、鳞茎、卷须茎、针刺叶等。 4、花和花序:花
3、是生殖器官的外部形态。花序:花在花轴上的排列方式叫花序。 (1)分类:性别分有性化和无性花;按数量分单花和花穗;按颜色分有色花和无色花; (2)结构:花柄、花托、花萼、雌蕊(子房、花柱、柱头)雄蕊(雄蕊管、花药、花粉粒)花冠;5、果实:花经过受精后发育而成的器官。 (1)分类:按形成器官分真果(子房)如西红柿、桃、李子、杏等;假果(花托以上形成叫假果)如梨、苹果等;按形态分肉果、干果、单果、聚合果、裂果、闭果、坚果、裸果等; (2)结构:果皮、果肉、果核、种子、果液;6、种子: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成的并繁育后代的生育器官。 (1)分类:按子叶分单子叶种子和双子叶种子;按胚乳分有胚乳和无胚乳; (
4、2)结构: 无胚乳种子:种皮、子叶、胚(培根、胚轴、胚芽); 有胚乳种子:种皮、胚乳、胚(培根、胚轴、胚芽)子叶;7、 器官的变态: 根变态:肉根如萝卜、胡萝卜;块根如土豆白薯。 茎变态:肉质茎如圆白菜、莴笋、仙人掌;鳞茎如葱头、蒜、百合;球茎如荸荠、芋头;卷须经如南瓜、葡萄的须;刺茎如山楂刺、柑橘刺;根状茎如莲藕、竹子;块茎如马铃薯; 叶变态:鳞叶如:洋葱、百合、蒜;苞片如玉米、菊科花外苞叶;刺叶如槐刺、枣刺;叶卷须如豌豆;二、植物器官的功能 (一)根: 吸收、输送、固定、合成、贮藏、繁殖; (二)茎:支撑作用、上升作用、传送功能、贮存功能、繁殖功能、光合作用; (三)叶: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5、、气体交换作用、贮存作用、繁殖作用; (四)花:繁殖原基、传播信息、品种鉴别、子房成为果实,胚珠成为种子; (五)果实:繁殖、贮存; (六)种子:繁殖、贮存、鉴别、经济效益、生物效益; 三、种子植物:用种子繁育下代的植物叫种子植物。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一)寿命:60%以上发芽率,3-5年,生理水分12%以上; (二)分类:裸子植物:子房开裂种子外露的种子植物;被子植物:子房包住胚珠的种子植物; (三)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区别:单:有胚乳、须根、叶脉平行、一片子叶; 双:无胚乳 直根系、网状脉、两片子叶; 本章小结: 植物是由细胞组织发育成器官,细胞是植物的基本单位。叶、茎、根称营养器官
6、,花、果实、种子称生殖器官。 各个器官有其功能,其中:根支撑吸收、贮存和繁殖功能;茎有支撑、输送、贮繁等功能;叶有光合作用、交换作用的功能;花 、果实、种子主要有繁殖、贮存、信息、鉴别等功能。生产上用种子繁育下一代的叫种子植物。可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实践中大量是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有份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有胚乳,为须根系,双子叶植物无胚乳,为直根系。 第二节 植物遗传与变异一、 遗传理论 (一)孟德尔与米丘林 1、孟德尔:知名遗传学家主张植物变化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米丘林:知名遗传学家主张植物变异的根据是环境条件,环境条件起主要作用。 (二)孟德
7、尔理论 1、核心观点:植物在自然界中生存、延续必须遵守一个规律,保持与变异并存,保持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但变化的依据是内因,外因仅为条件。2、孟德尔试验: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作杂交: 红花 (母本) + 白花 (父本)=红花(杂交一代)正交; 红花(杂交一代)再种,长出三份红花,一份白花,即3比1; 白花 (母本) + 红花 (父本)=白花(杂交一代)反交; 白花(杂交一代)再种,长出三份白花,一份红花,即3比1; 结论正反交结果相同。 注意:杂交一代可用f1表示,一色红,红是显性,白是隐性,将f1再种长出第二代用f2表示,F2长出色比为3:1,再种出现、 白的、花的和红的。该现象遗传称变异
8、类型。控制该现象的遗传物质叫基因,孟德尔遗传因子。上述现象称为母本优势(显性) ,反之隐性。二、杂交优势利用 (一)育种:f1利用,杂交种只能种一次,再种分离减产道理在此。 (二)杂交优势原因分析:地缘、亲本种间远、亲本纯系、遗传力突发; 第二章 环境因素与植物生长第一节 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一、种子萌发与环境 (一)种子萌发:种子的胚根长到种子的一样长,而且胚芽达到种子一半长度时称为萌发。 (二)环境要求: 1、水:种子含水量大于12%,14%适合; 土壌的含水量20%-18%最适合; 不同种子蛋白与淀粉含量不同需水不同; 蛋白需水多,淀粉需水少; 萌发活动中,如果缺水,萌发受阻; 2、温度:
9、 (1)品种生物特性:品种差别对发芽的温度要求不同,对春化反应有关。 冬性强要求的温度低,一般0-10,如冬小麦、豌豆等早熟作物; 冬性差要求高,一般10-15 。玉米、瓜类、棉花等。 (2)种子饱满性与发芽时间要求:健壮种子适温稍低2-3 ,高了易徒长,饱满度差的种子尽量在适度时播种。 3、氧气:氧气是萌发的基本条件,如无氧呼吸易造成厌氧中毒,烂种、发芽迟缓;注意土壤松紧适度和适度土壤含水量。二、生长、发育 (一) 生长的概念:植物的外部形态增长叫生长。 (二)发育的概念:组织器官内部变化叫发育,通指生殖器官质的变化。三、营养生长与环境 (一)营养生长阶段划分(物候期):苗期、拔节期、孕穗期
10、、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 禾本科、十字花科、蔷薇科(果树)各有区别。(二)环境要求; 1、温度;苗期:15-25摄氏度,生长旺期25-35摄氏度,成熟期30摄氏度。 注:讨论当地苹果的物候期。 2、水分:苗期小水保持即可,盛长期饱水,叶面积系数最大时为谁临界期,关于耗水后面单讲。 3、营养:苗期少肥,营养体快长加肥增肥,营养与生殖同期攻肥四、生殖生长与环境 (一)生殖生长 1、表现发育期:配子产生期、开花与受精期、种子于果实形成期。 (1)以玉米为例: (2)依苹果为例: (3)十字花科位例: 2、临界期:雌雄配子形成期、雙受精期、灌浆期。(二)植物三性:感温性、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五、
11、繁殖与授粉 (一)繁殖:1、有性繁殖, 2、有性繁殖。(概念、方法)? (二)授粉:1、自花授粉, 2、异花授粉。(概念、方法)? (三)自交系与制种:隔离区、去雄、授粉及授粉树配置。第二节 遗传与变异一、基因型与表现型 (一)基因型的概念:生物的内在特性必存在基本因素,如条件具备才能表现出来,红花豌豆有了适宜环境开红花,否则不能开, 如果她没有红花基因再好条件也不能开红花,这个现象就是基因型。 (二)表现性的概念:基因型的生物遇到适宜环境条件能表现的特性较表现性,其公式:基因型+环境条件=表现型; (三)环境与基因型、表现型的关系:环境套件对基因型无作用,即无基因再好的条件不能创出来,如果有
12、此基因才能表述来。 注:光、温度是关键? (四)变异型:对环境条件非常敏感,大小、花色抗性均表现明显分离现象。二、生态因素 (一)概念:对植物有明显影响的气象、土壤、生物等条件统称生态因素(生态条件)。 (二)生态因素意义:环境条件的适宜性体现了生态意义过丰、缺均不能表现品种的优势。(三)引种事项 : 1、土壤酸碱特性5.5-8.5PH值; 2、日照强度、日照时数; 3、活动积温、无霜期长度(天数)、气温 (气温 及较差); 4、降水及分布、干湿度; 5、纬度:高处向低纬度引种成功率高。(四)生长调节剂 1、概念: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促进作用的天然和人工合成的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2、种类
13、:促进剂、抑制剂、延缓剂。本章小结:1、植物发育生长过程:种子-萌发-营养、生殖生长-细胞分裂(减数分裂:花粉粒、胚囊)-受精-种子。 2、主要环境因素:温度:温度是生物合成的能量,经低温处理才开化现象叫春化作用。可分三类:冬性、春性 、半 冬性(中间型)。 春化只起诱导作用,在光条件下才能开花。中间型(半冬性);光照:光照是植物生育的基本条件。对光照的 一定要求才能开花的现象叫光周期。依据要求可分: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间型植物。 3、授粉方式:低于5%的异交率属自花授粉、异交率5%-50%属于常异交植物、异交率50%属异花授粉植物。 4、遗传与环境:植物遗传与环境关系密切,有表现型、基
14、因型,表现型=基因型+环境,f1显性比例为3:1。植物经 长期作用结果,形成不同生态类型,并成为引种限制因素,引种实践中应予注意。 此外,应充分运用资源条件、人工控制技术、植物株型调整及生长调节剂等技术对植物进行控制。第三章 植物生长与光第一节光合所用一、光合作用的意义: 太阳能生物化学能; 吸收CO2; 向大气补充O2,达到21%的含量。二、光合作用的过程 (一)概念:绿色植物利用阳光将吸收的CO2和水化合成有机物(碳水化合物),排放二氧化碳的过程。 阳光 CO2+H2O_(CH2O)+O2 叶绿体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 1、 叶绿体吸收红、蓝、紫、绿光进行光化学反应; 2、 在叶绿体的功
15、能下将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质(糖和淀粉等)。 3、 叶绿体的组成:叶绿素a、叶绿素b、胡罗卜素等色素; 4、 光呼吸: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呼吸;(三)光合速率(强度):绿色植物每天每平方米积累的干物质重量叫做光合速率(生产力或净同化率)三、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一)植物自身的因素:叶令、叶色、叶绿素等; (二)环境条件: 1、 光:光质、光强光谱、波长(0.38-0.71微米),光饱和点(阳性草本1-2,阴型早本0.2-0.3,阳性木本0.5-1.5勒克斯); 2、温度:三基准温度: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 3、 水分:大气、土壤、田间湿度(含水量); 4、二氧化碳
16、: 5、营养物质:四、 光周期现象 (一)概念:植物在长、短光照条件下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叫光周期现象。 (二)应用: 1、引种事项:注意在纬度型相近,日照基本相同引种成功,北种南调成功,并注意常短日照类型;栽培应用;五、二十四节气 (一)意义: (二)一年四季(当地 )第二节 光环境一、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波形式向外发射的现象叫太阳辐射。 太阳是个炽热的气体球,表面温度5800K度,中心1.5百万K度; 太阳辐射分为直辐射和散辐射。(一)直辐射 :直接辐射到地面上的辐射能量叫直辐射 。受太阳高度角和水气、作用面等影响。 1、高度角:90度-零度,走向角度渐升,温度升高,反之渐弱。大棚
17、应用? 2、大气透明度:大气有颗粒发生散射作用减弱辐射,反之增强辐射。温室作用? 3、晴阴变化: 4、地势变化:(二)散辐射:太阳辐射经大气、地面、水面等介质散射睡眠辐射的辐射能量叫散幅射。 1、大气散射:原因、现象? 2、地面散射:原因、现象? 3、地面接收辐射与地面反射等于地面净收入辐射。二、地面收支平衡 (一)地面辐射:地面吸收的辐射又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该现象称为地面辐射。 (二)大气辐射:大气吸收的辐射有一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该现象称为大气辐射。 (三)地面与大气的辐射关系: 1、互为影响;红外线均不能通过故升温; 2、温室效应:(四)地面有效辐射 1、概念: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
18、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称为地面有效辐射。 2、规律:地面的有效辐射高低与与地面的有效辐射成反比; 与地面湿度呈反比; 白天负值,夜间正值; 地面平滑有利于有效辐射。 结论:地面有效辐射大小决定地面温度、大气温度和湿度、云量及土壤状况等。第三节 光能利用一、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概念:植物的一切活细胞使有机物氧化分解,从而释放能量的过程,该过程叫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分同化、异化作用; 1、同化 :H2O+CO2=C6H12O6+O2 2、异化: C6H12O6+O2 =CO2+H2O (有氧) C6H12O6=C2H2OH+CO2(无氧放热) 3、呼吸作用的利用:发酵、沼气、青贮、果实催熟、粮菜种等
19、保管等。(二)呼吸要素: 1、植物自身因素:生长发育状况; 2、环境条件:水、温、气等。二、光合作用与产量。 经济产量:光合面积、光和能力、光和时间之乘积,减去消耗,再乘以经济系数。 经济系数: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之比,亦称收获指数。 (一)光合作用面积:有效叶面积总数。 (二)光合能力:又叫强度, 1、强度概念: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消耗的co2数量; 2、净生产率:一平方米一天中增加的干物质重量的数量。(三)光和时间: 1、能有效的进行光合作用的总和为光和时间。 2、叶片寿命; 3、光和利用 (四)光合消耗:呼吸消耗、病虫及机械损失等。(五)光合产物利用 1、合理群体即株、穗、粒、粒重的合理结
20、构; 2、合理的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之比; 3、延长光和时间,保证光和质量; 4、降低呼吸消耗; 5、合理控制与协调成长与发育的关系。第四章 植物生长与温度第一节 生长发育与温度一、温度 温度分为常温、动态温度、极端温度、生理温度等。 (一)常温: 1、概念:植物生长期间一般温度要求,即发芽、生长、发育、成熟个阶段的一般要求指标。 2、应用:正常生长的要求,温高生长快,如光合、呼吸、蒸腾; 春化通过基本值:南方20度,北方0度以下基本通过春化的基本要求。(二)变温: 1、概念: 生长生殖活动中需要高低温度交替处理的温度叫变温。 2、应用 如丝瓜打破休眠需60-70度热水处理才能发芽,用变温处理达
21、到消毒灭菌目的。(三)极端温度: 1、概念:超出植物正常生长范围界限直值的温度。 2、应用:保鲜、保种、休眠、反季节栽培等。二、植物的三基点温度 (一)三基点温度: 1、概念:植物在生命活动中对生理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最低温度的要求即是三基点温度。 2、应用:广泛应用于对植物的日常管理,温度范围大致5 40 ; 玉米、小麦、果树的三基点温度: 最高温度 最适温度 最低温度() 玉米 40-44 30-32 8-10 小麦 30-32 20-22 3-5 果树 40-45 30-35 10-15(二)生态类型:依据对温度的要求分耐寒、喜温、耐热、中间型。 1、耐寒:0度-10 ,如宿根植物;1-
22、2年生作物; 2、喜温:25-35 ,如黄瓜、南瓜等; 3、耐热:35-40 ,如冬瓜、茄子、西瓜等; 4、中间型:玉米、萝卜、小杂粮等。三、积温 (一)概念:植物从种到收所需总和。 (二)类别: 1、生物下限起始温度1-5 ,热带为5-20 ; 2、活动积温: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均气温和低于上限温度的日均气温; 3、有效积温: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称为有效温度。阶段内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 4、几种主要作物的所需有效活动积温: 玉米:2500-2700,谷子:2300,黄豆:2600,土豆:1500;(三) 农业界限温度 (临界值): 1、一般农业作物重要物候期转折点最敏感的
23、温度要求。 2、農耕始期要求是零度; 3、生长期大于5度即可耕作; 4、生长活跃期:大于10度; 5、喜温作物速生期:大于5度; 6、热带作物速生期:20以上;四、温周期现象与应用 (一)概念:植物适应的年气温和日气温的变化要求,就是植物的温周期现象。 (二) 应用: 1、控制适温,调节同化和异化,提高产量和质量; 2、做好一日四段管理法:上午适当提高30度,下午适当高有利同化; 前半夜保适中12-15度有力传送;后半夜低温减少呼吸消耗; 3、上述效果可增产10-20%;可节能20%。四、 温周期现象与应用 (一) 概念:植物适应的年气温和日气温的变化要求,就是植物的温周期现象。 (二) 应用
24、: 1、控制适温,调节同化和异化,提高产量和质量; 2、做好一日四段管理法:上午适当提高30度,下午适当高有利同化; 前半夜保适中12-15度有力传送;后半夜低温减少呼吸消耗; 3、上述效果可增产10-20%;可节能20%。第二节 生产中的温度环境一、土壤温度二、空气温度三、叶面温度一、土壤温度 (一)土壤温度热收支: 1、土壤热量来源:态、大气、地心、周边、近地面气体; 2、土壤热量支出:自身有效辐射、周边环境体主动吸热; 3、收大升温,支大降温。(二)土壤热特性: 1、土壤热熔量:单位体积增温一度所需的热量。瓦/立方厘米。度; 意义:热容大升温慢,反之快,设问? 2、土壤导热率:土壤导热能
25、力叫导热率。 意义:环境温度高向地心降温;环境温度低易受害; 导热率与土容重有关; 3、影响因素:土壤空气、水分、土壤质地(沙粒含量)(三)土壤温度时空变化 1、地表-地上1.5米变化情况: (1)日变化;零点-日出逐降至最低温,日出-15点逐生(最高)15点-日落逐降,日落-24点渐降; 日较差:一日中最高与最低之差, (2)年变化;最高月7月,最低月1月,变化规律同上; 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日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延庆63 (39+24=63); 2、地深层变化;随由地表向下,越深温度越降; 3、地温与地表面性质有关,色深、粗皱增温快,反之慢;湿度大,增温慢,反之则快; (四)解冻与冻结: 1
26、、冻结: (1)土壤低于0时发生解冻和凝固,该现象称土壤冻结。 (2)意义讨论(改良土壤、防虫、草、病害、凌抬、保墒、抗风); 2、解冻: (1)地面达到0 以上时,土壤开始融冻,该现象称为解冻。 (2)意义讨论(翻江、返浆、耗水、耕作、失墒)二、空气温度 (一)气温的周期变化和非周期变化: 1、周期变化:年、月、日有规律变化叫周期变化;例举? 2、非周期变化:突发性的气候现象。倒春寒、干旱风,突发雹等; 3、原因:地面交换、空气水平交换、地上对流、阴阳坡交换。(二)时空变化: 1、日变化:白天高,夜间低, 2、年变化;夏天高,冬天低, 3、高度变化:高冷,低暖;升100米降温0.5 (三、叶
27、片温度变化 (一)植物是变温生物,变温是环境因素与植物生理过程相互作用的反映。 (二)意义:最新成果表明,叶温可比气温高出10 , 通过叶温可诊断土壤缺水。 通常阴天、土壤水分不缺时与气温接近,水充足叶文低于气温。第三节 调节温度的农业技术措施(讨论) 一、松土 二、镇压 三、垄作 四、覆盖 五、灌溉第五章 植物生长与水第一节基础知识一、水的作用 (一) 生物作用 1、植物的重要组分,占鲜重的70-90%, 2、不可缺的原料, 3、送输的溶剂, 4、生理过程的调解剂,否则延缓发育, 5、保持张度予以支持;(二)生态作用: 1、改善小气候, 2、保持湿度 , 3、调节近地层空气与地面湿度保持稳定
28、, 4、有利抵抗霜冻, 5、减少高温危害, 6、其他生物生理作用,如病虫害发生。 二、植物根与水的关系 (一)植物水势与水势梯度: 1、植物水势:水的浓度高低或势能的大小决定水的流动方向,即水势,植物水势就是植物体中的水与纯水间的自由能。 2、水势梯度:植物体内的水能差叫梯度(陡度)。浓度越高,陡度越大。 (二)主动吸水: 1、根压:植物主动吸水的动力叫根压。根压大小由梯度决定。 2、流伤与吐水:是根压存在所致,吐水证明土壤水充足,根活性强。(三)被动吸水: 1、蒸腾拉力:植物蒸腾作用失水局部失水即发生低浓度水向此流动,该流动能力称为蒸腾拉力。 被动吸水的动力是蒸腾拉力。 2、萎蔫系数:植物维
29、持正常生理活动的最低含水量称为萎蔫系数。系数高低决定品种特性。三、蒸腾 (一)概念:水分经由植物的地上部分叶片等部分以水蒸气的状态向外界失水的过程称为蒸腾。 (二)蒸腾速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失去水分数量多少,称为蒸腾速率。(三)蒸腾系数:生产一克干物质蒸腾所需水量的克数。表示植物一生中所需水量。见下表: 几种植物的蒸腾系数(克) 植物名称 蒸腾系数 小麦 450-600 玉米 250-300 水稻 500-800 黍子 200-250 土豆 300-600 菜蔬 500-800 果树 450-500 (四)蒸腾机制: 气孔:通过叶子的气孔的开闭进行自我调节。白天气孔打开,夜间关闭。当温度过高
30、,土壤缺水时关闭气孔,减少蒸腾, 意义: 1、调节植物体温与水分; 2、促进根部吸水; 3、输送功能; 影响蒸腾因素:温度、空气湿度、风速、光照、云气及季节变化。(四)蒸腾机制: 气孔:通过叶子的气孔的开闭进行自我调节。白天气孔打开,夜间关闭。当温度过高,土壤缺水时关闭气孔,减少蒸腾, 意义: 1、调节植物体温与水分; 2、促进根部吸水; 3、输送功能; 影响蒸腾因素:温度、空气湿度、风速、光照、云气及季节变化。四、植物的水分平衡 (一) 收支平衡:即指植物体内的水分收支差额。表现为水分周期变化。 (二)水流途径: 1、短距离途径:根毛根导管叶导管叶肉细胞叶气孔下腔全植物体。 2、长距离途径:
31、导管管胞;动力是根压、蒸腾拉力和水的内聚力。 3、特点:短距离途径动力靠渗透,距离虽短但进程慢,长距离途径距离虽远,导管中空数高速公路,速度快。五、生态类型 陆生植物 水生植物 水陆两栖植物。第二节 水分环境与调控一、空气湿度环境 (一)水汽压: 1、水汽压的概念:空气中的水汽部分产生的压力称为水汽压。单位是百帕(折合0.01毫巴)。 2、饱和水汽压概念:当在一定温度时,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容纳的水汽含量最大时,空气呈饱和状态,此时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 3、水气压的变化规律 年变化规律:峰值 出现7、8月,谷值出现在1、2月,与温度正相关; 日变化规律:峰值出现在13-14点,谷值在日出前。
32、(二)相对湿度: 1、概念: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的比值,成为相对湿度。 表达式: 实际水汽压(e) 相对湿度(r)= 100% 饱和水汽压(E) 2、相对湿度变化规律: 与温度等变化呈反比,如风速、日照有相关,温高、风大、光强,相对湿度小,反之则大;白天低,夜间高;夏低,冬高。 二、云和降水 (一)云量:天空有云的部分占天空的份数,叫云量。其中天空中高中低三层的云量称总运量。 (二)降水:地面接收大气的水汽凝结物称为降水。包括雨、雪、露、雹等;降水量表明强度。 (三)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称其强度。分钟、小、大、暴等。见下表: 降水等级划分 雨量等级 24小时降雨量(毫
33、米) 雨量等级 24小时降雨量 小 雨 0.0-10.0 特大暴雨 200.0 中 雨 10.1-25.0 小 雪 2.4 大 雨 25.1-50.0 中 雪 2.5-5.0 暴 雨 50.1-100.0 大 雪 5.0 大暴雨 100.1-200.0 (四)降水变律: 表示波动的程度。变率大时,易成灾灾,超过20%变律时作物受旱涝灾害。 三、农田水循环: 1、水来源:大气降水、地下补给、灌溉和地表径流。 2、支出有:植物蒸腾、土壤蒸发、径流和土壤下渗。四、提高水利用率途径 (一)积水蓄水:垄作护膜耕作、等高线垄作、鱼鳞坑耕作、集雨工程; (二)节水灌溉:敏感期灌溉:麦类拔节后、玉米大喇叭口、
34、瓜菜类花后; 指标化灌溉:不同作物、不同地块、不同季节指标不同; 节水方法:暗灌、喷灌、滴灌、微灌、免耕、覆盖耕作;第六章 植物生长与土壤第一节 土壤与植物生长关系一、土壤组成 (一)土壤三项: 土壤是一个疏松多孔体系,由固、液、气三相构成。固相约占土壤总体积一半, 其中矿物质占固相的90%,有机物占0%。调整三项比例,是改良土壤的关键。 (二)土壤颗粒: 石块3毫米、砾石3-1毫米、砂粒1-0.05毫米、粉粒0.05-0.001毫米、黏粒0.001毫米 (三)土壤质地: 1、土壤中各种粒级的配和组合状况称为土壤质地。质地是土壤肥力的决定因素。 2、质地分类:沙质土、黏质土、壤质土。 (四)土
35、壤中有机质和生物: 1、微生物: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病毒等; 2、动物:蚯蚓、线虫、蚂蚁、蜗牛、蟎类、等; 3、有机物:碳水化合物(糖、淀粉、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等; 4、作用:讨论?二、土壤剖面与结构: (一)剖面结构: 深1.5米,剖层:表土层(耕层)40厘米、犁底层30厘米、心土层30厘米、底土层50厘米;(二)土壤结构: 1、概念:土壤中的土粒相互团聚成形状、大小、数量和稳定程度都不同的土团、土块或土片,这些团聚体成为土壤结构。2、结构分类: 直径大于10毫米颗粒为块状结构;“庄家不怕草,就怕坷垃咬” 直径大于10毫米片状为片状结构;“坚实铁硬,透性差,适水稻” 形状为棱柱
36、形状土粒叫棱柱状结构“地下水位低,土黏重,易旱” 直径在0.25-10毫米土粒叫团粒结构。3、土壤耕性及易耕期: 土壤耕性:耕作中土壤所表现性质及耕作后土壤的生产性能。 易耕期:即适宜耕作时间的长短叫宜耕期。通指湿度、粘性。三、土壤持水性 (一)水分类型: 束缚水(吸湿水、膜状水)作物不能利用; 毛管水、重力水,可利用; (二)含水量表示方法:百分法表示 相对含水量:即土壤含水量占田间含水量的百分比。 计算方法: 相对含水量=土壤含水量/田间含水量; 理想含水量:60-80%;第七章 植物生长与营养第一节 营养元素与生长一、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一)大量元素:碳、氢、氧、氮、磷、钾; (二)中
37、量元素:铁、硼、锰、铜、锌、钼、氯; (三)微量元素:钙、镁、硫; (四)最小律率?二、拮抗与协同规律 (一)拮抗作用: 一种养分存在抑制另一种养分的吸收。如钙与镁;钾与铁;磷与钙;氮与氯; (二)协同作用: 相互促进吸收的现象叫协同作用。钙与钾、磷与钾、氮、磷、钾; (三)合理施肥三、田间诊断(缺素症) (一)氮、磷、钾: 1、氮:生长慢,瘦小,叶黄; 2、磷:内部为生殖细胞分裂迟缓,根系发育不良,生育推迟,严重时叶色变紫; 3、钾:细根根毛生长不良,茎叶强度差,易感病,如叶斑病等;(二)中量元素: 1、镁;它为叶绿素主要成分,酶的活化剂,叶尖叶缘失绿;进而变紫; 2、钙:一般不缺; 3、硫
38、:是蛋白质成分之一,参与叶绿素的形成,株型矮小,叶茎黄弱,易折。第二节 肥料及配方施肥一、肥料种类 (一)氮肥:铵态氮,如硫胺、氯胺;硝态氮,如硝铵、硝酸钙;酰胺态氮,如尿素; (二)磷肥:水溶性磷,如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等;难溶性磷,如矿粉、钙镁磷; (三)钾肥:速效钾,如硫酸钾、氯化钾、草木灰等;缓效钾,如窑灰钾、矿粉等; (四)二氧化碳; (五)复合肥:三元复合肥,如磷酸二氢钾、硝磷钾、硝铵磷、磷酸钾按;二、配方施肥 (一)概念:针对土壤及植物的各种营养元素的供需要求,合理配伍,比例适当的肥料配方 以及科学施肥技术的施肥,叫配方施肥。包含两个内容,即配方和施肥。(二)依据: 1、养分归还学说; 2、最小养分率; 3、报酬递减率; 4、因子综合作用率;(三)配方施肥注意事项: 1、植物须肥临界期 2、最大效益期 3、看天、看地、看庄稼第八章 植物生产与气候一、农业气象表述方法 (一)光表述方法:太阳辐射总量;光强度(勒克斯);日照时数。 (二)热量:农业临界温度;年、月、日气温、无霜期。 (三)降水 (四)农田小气候 (五)山地小气候路漫漫其悠远路漫漫其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