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肠息肉与癌前病变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聂玉强聂玉强大肠息肉(colorectal polyp)一般所指为来源于粘膜上皮的局限性隆起,而将明显的进展癌及粘膜下肿物独立分类。胃肠道息肉好发于大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多见。息肉可单发或多发,也可形成息肉病。根据其与癌变的关系,可分为肿瘤性与非肿瘤性两大类。肿瘤性息肉即为腺瘤,凡腺瘤均有不典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临床表现息肉多无症状,往往是在内镜检查偶尔被发现。较大的息肉可引起腹部不适、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但多被忽视。部分息肉可引起大便带血、粘液血便。体检常无阳性发现。诊断方法 内镜检查是发现息肉的重要手段,肠道息肉结肠镜检查有
2、一定的假阴性率,肠道准备不当和退镜太快是主要原因。结肠镜检查前要清洁肠道,一般用口服泻剂的方法。息肉表现为粘膜隆起性肿物或表面结节颗粒状隆起,可分为隆起型和平坦型。组织病理学腺瘤以红色调为主,在组织学中,上皮的良性肿瘤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等3种。该三种腺瘤,依据Vogelstein等在遗传学多阶段癌发生机制,已经确认是癌前病变,应积极镜下切除。与管状腺瘤相比,绒毛状腺瘤的恶性度高的报道较多。但也有报道,管状腺瘤的恶性度与绒毛腺瘤一样。男,76岁 管状腺瘤男,52岁 管状-绒毛状腺瘤男,68岁 绒毛状腺瘤男,51岁 腺瘤癌变女,55岁 腺瘤癌变其他类型息肉类癌类癌 carci
3、noidcarcinoid在粘膜深层发生,由于从粘膜固有层开始向粘膜下层膨胀性发育的原因,形成粘膜下肿瘤的形态。直肠好发。糜烂小于10mm的病变转移性很低,可以行内视镜下切除。切除之后预后良好。增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 hyperplastic polyphyperplastic polyp其由于大肠上皮的局限性的过度增生而生成,直肠多见。大多数认为其主要颜色是白色,约5mm大小的扁平隆起性病变。组织学上,以向腺管上皮内腔锯齿状增生为特征。核异型缺乏,由于通常不会癌变,基本上没有成为治疗对象的病变,所以一般不治疗。错构瘤错构瘤 hamartomahamartoma由正常组织的异常结构形成,被定义为
4、发育异常性肿瘤。在此范围内,有幼年性息肉、Peutz-jeghers息肉、Cronk-hite-Canada症候群等类别。该类型息肉的代表为幼年性息肉,幼儿、小儿多发,直肠及乙状结肠多见。常常为红色的息肉样,表面平滑,粘液多,易出血。组织学表现上,无异型腺管而间质明显水肿。炎性息肉炎性息肉 inflammation polypinflammation polyp能够伴随全部的炎症而产生。特别是在溃疡性大肠炎,Crohn病等炎症性肠病中多发。隆起型息肉在组织学中未见异型腺管。治疗大肠息肉的处理原则是小的增生性息肉或炎性息肉,因无癌变潜能可以不作处理。但对于较大的息肉、以及组织学证实为腺瘤性息肉者
5、,为避免引起息肉出血、梗阻或癌变,一旦发现即行摘除。常用的有内镜下息肉摘除术、粘膜切除术,但也可应用激光等汽化治疗。常采用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术后的处理与随访较大息肉切除术后,为防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一般需住院留观,第12d禁食、补液,第34d可给予全流饮食。57d大便潜血阴性者可出院,息肉切除粘膜创面大可疑出血者,可适当延长留观时间。术后的处理与随访腺瘤性息肉属于癌前病变,因此要定期复查。一般半年内复查1次,若阴性者可间隔12年再复查1次。有重度不典型增生或癌变的腺瘤,内镜下息肉摘除术后3个月内复查,如无残留则半年内再复查,如有残留建议手术治疗或进一步内镜下处理。其他非肿瘤性息肉一般可于1年后再复查1次,若阴性者可间隔35年复查。多发性息肉一般要求半年到1年内复查,主要是防止息肉遗漏。 谢谢!